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即感情”——纪念罗丹逝世100周年 后现代研究院赴欧洲艺术考察与探讨系列之四

上图为欧日东所创作的水彩画《罗丹》


  今年是罗丹逝世100周年,这令我想起去年后现代研究院到欧洲艺术考察一事,在巴黎我们漫游了卢浮宫、奥赛,蓬皮杜等美术馆,在外甥女荣荣引領下我还专程观赏了位于巴黎塞纳河南面梵伦纳小路的罗丹博物馆,这栋建筑几经转手,曾一度还成为俄罗斯大使馆。




Erik Satie - Gymnopedies 1 来自李正天工作室 03:03


  1917年底,罗丹去世,直到1919年,罗丹博物馆才正式建成。罗丹博物馆是罗丹生前最后的住所。也许是这个原因罗丹博物馆成为法国继卢浮宫、凡尔赛宫之后参观者最多的博物馆,每年多达50万人次,超过毕加索博物馆。


上图为罗丹美术馆外观


上图为作者在《地狱之门》前留影


罗丹博物馆的镇馆之作有:

  1《地狱之门》,是以但丁的《神曲》为蓝本、包含186个尺寸不等的人物,历时30余年的未竟之作,很多局部的形象都单独成了不朽的象征;


上图为作者在《思想者》前留影 


  2《思想者》,原型是但丁本人,源于想像但丁在地狱门口向地狱审视的形象;


上图为《加莱义民


  3《吻》,原型是一对下地狱的偷情男女。《地狱之门》和《思想者》就放在一进门的庭院左边与右边,草坪的一侧是3米高的《巴尔扎克》,另一侧是《加莱义民》,这些青铜雕塑品错落有致地矗立在户外树林间,让参观者感受到有别于室内展览所得不到的艺术氛围,更加贴近艺术的本真


上图为《


  雕塑,是人工制作的艺术品,以三维的形式存在于真实的空间.在人类文明史中雕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图为作者在《巴尔扎克雕塑》前留影


  在欧洲雕塑史上有三座被后人称之为难以逾越的山峰,他们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菲狄亚斯,相当于中国春秋战国朝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米开朗基罗,相当于中国明朝时代、和19世纪的奥古斯特·罗丹,相当于中国鸦片战争开始的年代。

  菲狄亚斯沒有留下任何文字,米开朗基罗留有几首诗,只有罗丹有著作,且培养了一大批学生,这些学生没有一个像他的,但都承认是他学生,都感谢他,这个不简单。

  很多雕塑大师最多培养几个像自己的学生。

  用钱绍武老师的话说,那不是培养了精神而是培养了掘墓人。


上图为《罗丹


  青年罗丹所在的时期是古典主义的末期,古典主义是当时的主流。他在博物馆研究过古希腊雕塑,总结出菲迪亚斯的四个面,重心在一条腿上,明亮的塑造、光的史诗,他以为这就是雕塑的规范。

  后来他游历意大利发现了米开朗的作品完全不一样,基本奔溃了!那完全是另一种格式:两个面、扭曲、压缩、重心在两腿之间、宏大的形体,幽暗的塑造、影的史诗等等。用体积的朝向、对比形成某种特殊的韵律,才是雕塑家的语言,他对这样的格式的总结和运用就是他的创作程式,是他观察世界、开拓世界的方法。

  就像遵守中国诗歌的格律一样,实现这样的格式就是他的雕塑理想。


上图为《青铜时代


  罗丹嘱咐青年,“虔诚地爱你们的前辈大师罢,在菲狄阿斯与米开朗琪罗前面,你们应该俯首顶礼…,可是留神不要去模仿前人,尊敬传统,而要辨别它永垂不朽的宝藏;即对于自然的挚爱与人格的忠诚。禁止你盲从任何大师,奉自然为你唯一的女神罢”。


上图为《三个影子


  只有遵从自然,并从中汲取养分,才能使自己的灵魂与大自然的美达成一种默契联接。因为人作为自然界的孩子,只有和母亲的灵魂高度契合,才能从中获得智慧。


上图为《永恒的春天


  比罗丹要早二百年的我国清代画家石涛,在他的《画语录》里提出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思想,一反当时仿古之风,主张绘画艺术创作要面向大自然,而不仅仅在古人那里寻章摘句,在他的《画语录》中还强调说,“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上图为《亚当


  我们学习传统要讲究方法,就像我们学习书法临摹百家贴,掌握各家的特点与长处,然后根据自己的学养及审美取向练就一手属于自己风格的书体并创作出发自內心那个“真”字感情的书法作品,这叫借古开今。


上图为《安德罗米达》


  画画也如是,临摹古画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古人如何通过绘画方法与技巧去表达体现国学文化与个人精神內涵,当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与书画能力后,我们就可以面向大自然所提供的一切景物,根据自己的审美要求对景进行写生创作,这需要我们有真的感情和主观的思考驾驭能力,在现场直接画出很有创造性的作品。(区别于那种简单描摹照搬对象的习作),这种驾驭能力的强弱体现在作者对大自然景物选择和转换才能,把眼中看到的杂乱的对象进行梳理整合变为心中的第二自然,完善自己的构思与感情诉求,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真感情”来,这就是罗丹所提到的“艺术即感情”。


上图为馆藏雕塑


  罗丹更进一步阐述“假使艺术家只图再现外表的形相,如照相师一般只把脸上的线条准确地临摹起来,而绝无性格之表现,那么他绝对不配人家的赞赏。他应得探求的肖似是灵魂的肖似,只有这个是重要的,也就是这个为艺术家所应参透外表的脸相而到内心寻找的。”


上图为馆藏雕塑


  我最近与海南省画家座谈时,他们谈到北方的一些画家来到海南省写生,写出来的作品根本看不出亚热带风情色彩,莫名其妙不知从哪里来的灰色,灰调子,也只能说明了一个问题,他们面对的是南方大自然但却把北方画室已习惯的那一套默写了出来,而且他们不管到了新彊西藏或欧洲其他地方,不管遇到什么气候,阳光灿烂还是阴雨绵绵他们都画成这种灰调子,且自以为是值得骄傲的值得到处炫耀的套路。这只能说他们不懂得写生的真正意义。

  还有当今画坛也有那么一些人盲目照抄图片,不做任何取舍处理,或直接照搬国外画家的作品,作品展览时,恭维者略有一二,原因这些去点赞的人平时也不善于学习且缺乏对国外画家的了解,这种状况令有见识的人啼笑皆非,碍于作者面子也一笑了之。


上图为馆藏雕塑


  罗丹又说:要做艺术家,先要做起人来……,不要荒废你的光阴于社交政治中。你将看到你的同伴中途得了荣誉富贵,但他们决非真艺术家,他们之中也有聪慧之士,如果你去和他们角逐名利你将和他们一起牺牲,你再无一分钟余暇做艺术家了,罗丹讲得贴切到位,画家之中也有一些人整天在搞社交政治,沽名钩誉,忙于拉小圈子,甚至连做人的道德底线也不要了,为达其目的,肆意伤害他人,甚至颠倒黑白,出尔反尔,无中生有等等,这样又怎能有时间静下纯正的心来去做艺术呢?所以他们决非真艺术家。


上图为《圣-扬-巴蒂斯特》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已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这也是罗丹的名言,这段话我感触颇深,先谈艺术攝影师,现在是数码时代,攝影爱好者想拥有一台高质量的相机并非难事,我举个例子:当两人同时都拥有同一型号的相机,并对同一景点进行拍照,出来的图片一定有差异,水平不一,这原因除了技术或技巧方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审美的差异。所以时常碰到这样的问题,釆风回来大家互观图片时有人会说怎么我无看到这个景,在那里拍的?其实是司空见惯没有发现它的美而与,也不是说发现了就是大师,只不过是审美角度文化涵养的差异便可拍出完全不一样的图片,画画就更容易拉开距离了,因为画家注重个人的情感、捕捉瞬间印象、重视自我感受、强调理性思考,进行更多取舍或重组,加之画家各自的技巧各有不同,特别是大师他们有过人的观察力、过人的审美能力及不一般的技巧。


上图为馆藏雕塑


  虽然技巧只是方法:但艺人如忽略了它,将永远达不到他的目的,永远传达不出情操的思想…。艺术永不可不用技巧,正相反,必具有纯熟的手腕,才能表自其所知。。。这里罗丹谈到技巧的重要性,简言之:我们有很好的构思也有很真实的思想内涵与精神主张,由于缺乏相应的技能,那只能是纸上谈兵,也好像笨口笨舌的人上台朗诵很高水平的诗歌一样,或一般的钢琴人和钢琴艺术家的区别,钢琴艺术家他的身心不自觉地与乐器合为一体,顺其自然地达到他的完美要求。他可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艺术,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听众。绘画、舞蹈、歌唱、戏剧.......所有的艺术,都是同一个道理。


上图为馆藏雕塑


  罗丹给世人留下了他的《艺术论》,让我们有条件有根据去认识他研究他,学习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作品好似一道闪电,震惊19世纪后期的雕塑艺坛,冲破了学院派的束缚,开创了划时代的雕塑主题。


上图为馆藏雕塑


  他以刀斧雕塑了一个个有思考、有希望、有亢奋、有压抑、有沉醉、有悔恨的少女、母亲、情人、作家的形象,富有人类的各种感情,“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


上图为馆藏雕塑


  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神游于心灵的波涛,生命的奥义,宇宙的玄远,创造的神奇。


上图为馆藏雕塑


  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


上图为馆藏雕塑


  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米开朗基罗已经把唯美写实做到了巅峰而罗丹探索的是及米开朗基罗之后雕塑艺术的可持续再发展。

 



雕塑家小百科: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作品欣赏:


上图为《巴尔扎克


上图为《思想者


上图为《地狱之门》初稿


上图为《地狱之门之思想者》初稿


上图为《地狱之门》初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像艺术家创作般热爱
地狱之门
【雕塑艺术家罗丹资料简介逝世时间】人类艺术史上永垂不朽
世界雕塑大师罗丹 - 粉画家吴锡安(亚亚)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法国雕塑家 奥古斯特·罗丹 情色绘画
雕塑《拉奥孔群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