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墨寻源,问道齐云山

深居城市的钢筋水泥之中,和自然的关系局限于网络图片、室内养植和公园,与久居山林的古人对山水的体验大相径庭。

我们都知道写生是学习自然,而学习的方法却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在大多写生是寻找到不错的景致直接对景描摹,也有的画家是在山林中游赏将景致熟记于心回至案头记录成画,还有现场速写或拍照作为素材,待以后创作之用。

本次心心社齐云山写生课程是一次尝试,力求追摹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办法,以学习研究的态度去面对自然。

写生目标:

通过对真实山水的观察,体会验证古人的笔墨之美。

通过树石局部训练,提高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组织能力。

体会山水的意趣,提高心性的敏感度。

小景处理,提高画面关系的处理能力。

具体安排:

第一、二天

画一棵树,注意树枝与树干的生长关系,树枝与树枝的空间、穿插。

寻找并画出有趣味的树。

以树干、树枝为主。

可以是单颗树,或组树。

第三、四天

画一块石头,研究石分三面的表达方法。

寻找并画出有趣味的石、山崖。

找出皴线的主次、韵律。

第五、六天

树、石、房子、路等自由组合。

或画一个小景。

写生方法:

1寻找,观察,概括。

观察体会树的生长规律。

寻找有趣味的造形。

在尊重客观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寻找出有趣味的部分,画出来,学会主观分析和组织关系,疏密,粗细,长短,节奏,韵律。

通过对树石的写生,再看宋山水画,深入研究古人每一个局部的笔墨规律和原因。

2用心去感知。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感知,以及联想,对一棵树、一组树、一个山崖、一个环境的想象。

3坐忘。

把自己融入自然,从体会到自然的视觉美,到诗意的升华,在心中逐渐营造山水意境,再到无为的状态。

临摹、写生、创作三者没有绝对的界限,绘画的道理贯穿其中每一个环节。刚开始面对山石树木写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临摹古人的用笔方法也无法生搬硬套到现场的树石表达。刚开始写生,画面会比较生涩笨拙,随着写生进程的推进,通过对自然的观察,逐步明晰古人山水画用笔用墨的理由。不论是面对古人还是面对自然,始终带有一颗真诚的心,不欺人也不自欺,基础好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习的态度和付出的努力。


写生现场:



学员写生习作及心得体会:

郭珉君



陈耿彬                                 


这次写生使我真正认识写生的意义,以往写生都是看着实景就照画,很多东西大概看几眼就想当然着画,急于画成一幅完整作品。经过老师指导矫正,单独对自然中一树一石进行观察体会,确实发现了很多之前被自己忽略的细节。遵循自然特征,再寻找其中韵律,这次写生真的受益不浅!

                                                                                                 ——陈耿彬

卢静


六天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景写生训练收获很多。从不敢画到敢画,从瞎画到有意识的表达。在写生中对宋元山水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从自然中观察树石的阴阳向背,凹凸转折,山石构造不同特点等,有助于理解古人用线,皴法与自然的关系,在以后古画的临摹学习中让自己关注点更加细致起来,目的明确地去解决山水画学习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从而再灵活的运用到写生和创作中去。写生的几张小画,尽管老师指点了,还是不知如何收拾完整,淡墨染了几遍也没有云烟气,更没有意境。画的少,看的少,胸中无画,继续努力,这次就把这不完整的画面交上吧,记录自己蜗牛般的进步。

 ——卢静

刘双庆


临摹古人的笔墨技巧是间接经验,写生是直接经验。通过对真实山水的观察,体会验证古人的笔墨之美。通过树石局部训练,提高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组织能力。通过人与自然的交流,体会山水的意趣,提高内心的敏感度。师从自然,去一个开放空间。远离那些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环境,让自己真正放松身心,回归平静。

在现场写生的时候,要有乾坤大挪移的本领,根据画面需要取舍剪裁,按照美的法则和自己的审美感受来组织画面,画出来的写生作品,既要有真实的临场感,又要符合美学规律,还要有自己的情感在里面。

体会山水的意趣,不是看到了马上就画,而是要体会人与自然的交流,体会到自然的美感信息或味道,这些味道不是通过语言能够传达的。风吹过、太阳照过来,周围的声音,这些感知对画面的生成,都会有所帮助,是对自己内心情趣的收集。

 ——刘双庆

叶龙


张旭东

 

随赵老师临习[芥子园]有十课,刚能用毛笔画出个模样,就到齐云山写生.感触较深,受益匪浅. 

从临平面古画到写真实场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古人从复杂的自然物象中提炼出'皴线',抽象地呈现自然.而自己是戴着'素描'的眼镜看山水,所表现出来的不是中国画,而近乎于铅笔素描.想必有人也会犯这样的错.这是方向性的错误.中国画的形式就是抽象......抽象到没有'三光'却有结构,没有'五调'却有层次.其中'皴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师法自然'首先要感知'皴线'的存在!

客观物质表象有繁多的自然元素,即使戴上'皴线'的眼镜,也要理性分析,去繁就简.甚至,简到极致才是高明.中国画与西画相比,在表现能力、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 ,后者易于取象,前者宜于达意.取象者易于表达翔实,达意者言简意赅,无须赘述.

——张旭东

 冯湘菱


到齐云山的第二个清晨便下起了雾,村落山川被隐没在云雾中,一片祥和。每日清晨提上画夹,走过白墙黑瓦的月华街,与来往的村民和道士打个招呼,感觉自己已经和这里融为一体。找上一片美景,通过对真实山水的观察,体会验证古人的笔墨之美。运气好的话,也许我会找到一棵古人画过的树,古人皴过的山头。在赵老师精心的课程安排下,我们从单棵树到组树,从山石局部到树石组合,进行笔墨训练,最后可以完成一幅相对完整的画。在此过程中,通过在自然中“坐忘”体会山水的意趣,提高心性的敏感度。在最后一天,我坐在财神庙的山崖边眺望每天居住的接旭楼和那天起云雾也露出半个山头的忘仙亭,我想把这些美好都留住,通过这些小景处理,提高了我对画面关系的处理能力。这一次的写生,收获颇丰,整合前期的古画临摹技法,活学活用,体会古人的用笔,师法自然。    

——    冯湘菱

孙现志


来到齐云山写生感受颇多。看到了各种徽派建筑、道观、形形色色的游人、山石树木等等,正所谓是移步换景。再加上山间蒸腾起来的云气,仿佛置身人间仙境当中,让人流连忘返。

深入自然写生真正打动我的可能就是自然造化本身。大自然的四季轮回、风霜雨露、阴晴白昼、云起云涌的规律以及具体体现在山石树木上的变化是让我们值得深究值得玩味的,这也是打动我们的地方。之前一直在临摹,古人为什么这样用线、用皴,古人是在怎样将自然造化的规律转化为笔墨语言的,我是不知道的。通过写生去验证古人的笔墨,哪幅作品的用笔、用墨和自然规律最契合,作品的高下自然显现。临摹有时候如果方法不对,不注重对作者创作规律的体验,哪里黑就把哪里画黑,照抄表面现象,很容易将笔墨画僵化了。在临摹了一段时间以后 去大自然中体验,回过头来再临可能有新的体会。

在写生过程中,我会每天早上推开窗户看对面群山的烟岚起伏,有时早上会和画友到山顶去看日出。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天上午大雾没法画画,我们一行几人穿梭在云雾间到了方腊寨、长空栈道、紫云关,一路之上宛如在仙境一般,云雾之中的松杉、树木、怪石、杂草个个仙风道骨姿态万千。有时候觉得云像长了翅膀一样不断的穿梭游走在群峰之间让人沉醉其中。正是这次写生我积累了很多树、石、云、构图等等素材,为我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营养。齐云山之行,不虚此行。感谢老师、画友在写生途中的帮助,写生在路上,但更让我欣喜的是有这么多良师益友与我同行,让我感到并不孤单。

                       ——孙现志

杨玲玲


粟常红


参加心心社以来,我们一直学习古人、临摹宋元画作,古人学谁?荆浩隐居洪谷,见古松,“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或曰:“图真”曰;“道法自然”。然而,当我面对自然,转化为笔墨语言的时候,茫茫然不知所措,会犯各种错误。这次写生的体会如下:

1:自然中的树干因向阳,会在背阳方向生长苔藓或其他附生物造成树干的粗糙与光滑,所以,古人树干勾线有粗细对比。

2:树枝的生长是一节节的生长,一个生长期完成一节新枝,每一节之间有角度的稍微变化,所以,古人画作的树枝有顿挫变化。

3:丛树的排布,穿插,既有前后空间给视觉上的排布与穿插,也有同一空间、位置上的排布,前者需要重新裁剪,符合画理,后者往往符合画理,因为同一空间的丛树在生长过程中,自然形成争让的矛盾与协调。

4:皴法实则刻画石头的转折处,古人画石的勾线用笔直接表达石头的凹凸,质感。皴与勾是协调统一在一起的。写生与临画时,容易画平了,多因理解不透澈。

——粟常红

赵树刚


马雅琼


在初学山水画时,我们选择回归传统,从宋人山水画进行临摹,对其笔墨进行思考和研究,照着临本进行临摹,一开始觉得有点难,但是通过老师课堂的分析、示范,在临摹时我往往可以“依葫芦画瓢”,心中顿感喜悦。当自己真正走进大自然中进行写生时,却不敢下笔了,对于观察到的山和树不知道如何用笔墨进行提炼、取舍。当绞尽脑汁画完第一张写生画时才明白原来之前自己在临摹时,没能对画家的笔墨进行深刻体会。回过头来回想之前的临摹学习是自己在“不动脑子”的临摹。石涛在其《苦瓜和尚画语录》中强调,画家只有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搜尽奇峰打草稿”,才能创造出自己的艺术意境。通过本次写生活动,我对这句话得理解更深了。

山水画作品应多搜集素材,多观察事物,才能激发灵感,创出奇妙之作。因而应“搜尽奇峰”。但画作亦应多磨多练,于反复磨练中不断摸索,以便将“搜尽奇峰”所产生的创作灵感和意境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于作品当中。懂得搜奇峰是懂得妙理,多打草稿是能用苦功;妙理、苦功相结合,画乃大成。我国近代著名画家黄宾虹走遍祖国大江南北, 观山看水, 收集创作素材, 画出了一幅幅生动传神的山水画作品。可见增加素材的积累是学生绘画创作的首要前提。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在走在路上,看到树都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多观察几遍,思考皴擦点染如何在画面中运用。总之,本次写生活动收获颇多。

——马雅琼

 汤天碧


王长征


有幸又和赵老师相见。对于这次写生,我充满了憧憬和期待,很好奇,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面对真山真水写生。

10月4日,我们正式开始随老师学习写生。第一、二天老师让我们画树,告诉我们如何取舍,我勉强能跟上。第三、四天画山石我就完全掉队了,面对真实的山石,我懵了,不知道如何下笔,忘记了节奏,忘记了虚实,忘记了疏密变化……老师让我不要着急,慢慢来,告诉我总会有个过程,心中才稍安。最后两天同学们都进入了状态,越画越好,我定心看老师示范,对照眼前的真山石琢磨老师是如何取舍的,也明白了许多。

这次写生跟老师学了很多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自己哪方面的欠缺,知道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会尽快赶上来的!

——王长征

李凤兰


在心心社学习山水画半年多,从最初的画一块石头、一个树枝,到临摹宋元名家作品,逐渐领悟山水画的内涵,初步掌握了表现山石和树的用笔用墨方法。这次写生活动,把我们以前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是一次最好的实践。       

主要收获:1.学会观察自然,对景色进行筛选,选择可以入画的内容。走进自然才会从心境里领会大自然的美,有描绘它的冲动。2.原来所学画山石树木的笔墨方法在写生活动中得到应用,真正体会到基本功的重要性。  3.画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对于山石、树木原有的姿态进行适当取舍,使其更符合画面的美感。 4.通过老师的讲解、示范,了解到山水画创作的构图方法,画面的结构、层次,近景、中景、远景在画面中的位置及作用。对今后的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总之,这次写生活动收获很大,使自己从对着画稿临摹到可以观察描绘自然。同时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友,心心社高手云集,每天晚上老师的作品讲评使我可以学习到其他同学长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会继续努力!感谢老师!

                                                                                         —— 李凤兰

袁昕雷


张庆红


通过一周的写生,我觉得学习古人若按正确的学习规律入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把构成山水画的零件拆开看看都有什么?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构成山水画要素曾做过拟人的表述,他说,山石是山水的骨架,所以山水得石而立,树木是山水的毛发,山水得树则华,屋舍是山水的眉目,溪流瀑布是山水的血液,烟云是山水呼吸的气息。山水画一定要有山石、树木、云烟、溪流瀑布和建筑。这些方面哪一项都要当一门功课去做,缺一不可,一步不到一步迷,功课没做到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学习的规律。

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有隋唐的艳丽婉约,也有北宋的宏大雄强,更有南宋的丰润醇厚,明清的清丽洒脱,信手拈来皆是经典。中国的山水画传统,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物我两忘,面对这美好的诗情画意,学习传统掌握规律,若用我们的心灵与高山大河、森林草原同呼吸,那自然的精灵便会融入笔端,生发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与古人为师是为传承,以自然为师是为发展。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总之,经过这次山水写生锻炼,我意识到临摹是很必要的,同时通过写生的训练,再去临摹也较前容易的多了。不过我临的还是太少学习不够努力,以后多向大家学习。

                                                                                                       ——张庆红

胡月英


张玉琴


通过这一次齐云山写生,使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我是一个在画画及书法都是零起步的人面对着大山,不知从哪里下笔,这次老师在现场面对一棵树,教我们怎样画,面对一座山,教我们从哪里下笔,这次通过写生才知道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老师说面对一棵树一座山,要认真观察,深入研究自然的规律。

之后我再面对面前的景象和大自然考虑了好久,终于明白自己要溶于大自然之中,与之合为一体,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我现在才悟到画画的一些道理,感谢赵老师的指导,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今后要努力争取不掉队。

 ——张玉琴



资料收集整理:叶龙  孙现志




心心社  

丙申冰月由赵修创办

以“尊崇传统美学 立足当下生活”为宗旨

从事中国画研究和教学

学习研究传播正能量审美理念


扫描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宾虹山水画风格分析
太实用!画坛宗师黄君璧亲授国画写生技巧
山水画的这几个技法,你真的理解透了吗?(上)
李可染的50年代--从写生的发现到个性图式的...
以笔立骨,以墨取象 ──王界山焦墨的精神诉求
水墨写生与传统技法的运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