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白石|北漂鼻祖木匠出身,终成世界上复制量最大的艺术家之一


齐白石的作品称得上是世界上复制量最大的艺术家之一。

在60、70年代,他的虾、小鸡、牡丹这类绘画,通过一种特别的生产工艺,被大量复制在暖水瓶、茶杯、脸盆、床单、沙发靠垫这些几乎所有人都需要的日常用品上。染印厂的画布设计员将齐白石的花果形象做成方便的镂空版型,配印在花布的图案中。

而他的画中所传递的美,像是在体内植入了一种成分,是伴随终身的。

中国传统花鸟画自唐代以来便独立成科,画作大都以表现福利堂皇的宫廷气息、坦荡落落的文人胸襟为追求目标。其中的花鸟也大都为寻常百姓难以窥见的珍禽名卉,因此不可避免的与社会大众的距离渐行渐远。

生于农民家庭的齐白石,早年做过农活、学过木匠、做过雕花木工。五十多岁才进入京城,开始了他鬻画为生的艺术生涯。在从牧童和木匠一步步走向艺术大师的过程中,他的花鸟不自觉的打破了传统文人花鸟画的窠臼,敏感的捕捉了乡村生活气息中花鸟的特殊情态与意趣。

齐白石的水和墨与宣纸接触后所出现的每一笔都是绝无仅有的。水与棉纤维相遇的时刻,在水被空气带走前的瞬间内,物质的性格在缝隙之间的“协调”或“斗争”之痕被“定格”。

齐白石是戏墨的专家,是调控水与棉物矛盾的高手。同样是宣纸,他的画却能调动出更多棉质的美感。

那有两只红的不能再红的尖椒。什么他眼中的辣椒这么红?我们好像看到了白石老人的秘密:他为什么可以是在艺术史上少见的,越老画的越好的人?

画面中的辣椒,既像是第一次看到的感觉,又像是人生最后再看一眼的印象。这种对于万物的热爱,是超越笔墨技法的,更是笔墨等于零还是不等于零范畴之外的。

万物皆有灵,齐白石与它们莫逆相交了一辈子。他对世间万物中小生灵的喜爱,以致到达近乎“仪式化”的程度。像欧洲生物标本绘制家的作品—用最精细的毫厘,用人所能及的程度将对象描绘,才对得起自然造物之精彩绝伦。在这些寸尺大小的纸页上,仅有的一两只小虫,给人从未有过的一种生命的尊严之感。

齐白石应该从未受过西学的训练,但如果把这段文字与一张蟋蟀画稿并置,则全然是生物学、动物类、昆虫科教科书中的一页。科学家的工作与工匠的技能有时是有重叠的部分。

画画在白石老人是日常的事,是每日的劳作。有点“一日不做不得食”的意思。“为大众”与“为市场”在他老人家眼里是一件事。

从做木工到作画,就像从“粗木作”到“细木作”的改变,都是手艺、都是营生。

白石老人的画自订润格都不高:每尺只收四元,后来还是琉璃厂南纸铺为他抱不平,催他增到一尺画收六元,有工笔虫草或加用洋红的加一倍。

在他心里对自己工作性质是有一个界定的:他一定很不习惯艺术家的那种特殊与清高,而始终是谦卑本分的。这使他从未离开过“艺”和“术”的本质。艺术就是艺术,没有那么玄奥,是简单快乐的事情。

齐白石《荔枝》复制版画


大美国画


欣赏国画艺术,传承国画经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白石(1864~1957)
齐白石:作画是寂寞之道。耐得寂寞,百事可做。
齐白石40岁才出远门 木匠为何逆袭成大师?(图)
遭美院教授嘲讽,齐白石不服,画个女子背影挑战,令人折服!
齐白石花鸟册页
【转载】齐白石作品《花鸟四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