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理十戒》导致失败的9大诱因,一个解决方案,登上人生巅峰

文/镜晓娴

我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一定不去那个地方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功,所以喜欢研究成功的方法。但让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失败的诱因。因为了解失败,才能减少失败的次数,失败次数减少了,就意味着成功的几率变大了。正如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说过的一句话:“我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一定不会去那个地方。”

成功方法虽然很重要,但知道成功路上哪些地方容易失败更重要。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哪些地方是容易失败的呢?唐纳·基奥先生,他是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在管理界被人称为可口可乐教父,他最喜欢谈论的不是自己的成功,而是自己的失败。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勇敢面对失败,才能规避失败的风险,提高成功概率。其次,每次失败都是个人或企业成长的最好机会。所以,他把自己60多年,遇见最容易失败的11个地方,写成了一本书叫做《管理十戒》。

基奥先生写这本书最想解决的问题,就是让更多人在事业打拼的路上,了解哪些地方是我们容易失败和犯错的,然后尽可能避开,少走一些弯路。因为我们当下遇见的问题,大多数前辈们都遇见过,而且都解决了,而我们只要学习解决方案,知道哪些地方是陷阱,就能加速我们成长的速度,抵达我们最终那个目标。

成功路上,最容易掉进去的9个误区

《管理十戒》,要从领域上归类,它算是企业管理类书籍,说的是管理上的事情。所以我就看见有些人,说这本书太高大上,跟普通人没多大关系。

而事实上,我们想一下,一个人是怎么走向管理层的?就是因为管理自己管理得好,然后让大家看见了自己的成就,这才有了升迁的机会。而管理学的背后,首先是提升一个人自我管理的能力,其次才是管理外界的一些人和事。

所以,管理企业或他人之前,最应该管理的就是我们自己。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掌握一点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更要知道在管理学中,哪些地方是容易犯错的。在《管理十戒》中,提到了管理上的几个误区,是我们最容易犯错的地方。

第一、冒险精神误区,缺乏冒险精神

说到冒险,马上就联想到危险,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做一些看起来没有风险的事情,这才导致了80%的人,都愿意做容易的事,这才有了成功路上并不拥挤一说。

对于冒险,我也是不赞成的。正如李嘉诚先生被采访时说:“我这一生做的生意,基本都没有冒过太大的风险。”

但冒险精神却不能没有,因为冒险是可控的。比如,有本书叫《精益创业》,说的就是先小范围尝试,即便失败了,也能承受。而正确的冒险,就是要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利用现有资源小范围试错,来确保未来发展方向的准确性。

第二、惯性思维误区,缺乏变通意识

管理中最容易掉进的误区,就是用我们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决定。多数人在做决策的时候,缺乏对当下和未来新数据的调查,以为自己知道的就是对的,固步自封。这种思维状态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惯性思维。

细想一下,我们有没有在做决策的时候,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过往的经验来做决定的?忽略了当下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所以,无论为自己做决策,还是为企业做决策,我们都不应该只考虑以往数据,还要根据当下环境和市场综合因素作为决策的依据。

第三、忠言逆耳误区,缺乏自我反省意识

这第三个误区,每个人都难免掉进去,因为人都爱听好话。正如自古有皇帝忠言逆耳一说,所以,多数人都听不进意见不同的话。

特别是面对下属的时候,下属一般都是奉承为主,这些奉承听上去很受用,但它的作用却是温水煮青蛙。我们无论在什么位置上,面对错误的时候,都要养成自我反省习惯,才能不断精进。

第四、责任承担误区,缺乏正确激励机制

一个聪明的领导管理方式,一定是把功劳给下属,责任自己背,这种领导更加能够让人信服和跟随。但大部分人在管理的时候,遇见下属犯错,习惯把下属骂个狗血喷头,然后把所有做得不好的责任,都归咎于下属执行力上。

在管理学中,有句话叫做,管理就是善于切分目标,分配任务。任务切割和分配得好,下属执行力就高,反之则不高。所以,我认为执行力问题的源头,就是管理切割目标能力的问题。

管理要懂得赋能,才能激发团队斗志,否则一味的追究责任,容易导致破罐子破摔。

第五、社会法则误区,缺乏万物敬畏精神

这个世界上成功有两条路,一条路叫做自然法则;一条路叫做社会法则。自然法则成功速度比较慢,而社会法则成功速度比较快,但这种快却是表面的,经不起风浪。但因为速度快,就更受大家追捧。

正如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放弃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总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别人做了自己也跟着做没事。但最终发现,人不收你天会收你。这么说可能有点迷信,但我始终相信,对万物存有敬畏之心,厚德载物。

第六、专家盲信误区,缺乏挑战权威精神

很多人对于专业人士说的话深信不疑,最长遇见的就是某某专家推荐股票,然后股民一窝蜂就去买一只股票,最后大部分都被割了韭菜。

为什么大家都相信专家呢?因为专家代表的是一种权威,比如生病了就会听医生的话,但为什么一直有新闻报道,在医院经常有用错药,最后危及生命。如果我们能够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主动去对照一下信息是否有误,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危险。

第七、团队架构误区,缺乏信息直达通道

在当下个体经济时代,很多企业都变成了去中心化办公,无论领导和员工,都在一个区域工作。为什么呢?因为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市场一手信息,不再被臃肿的传统企业架构,阻碍重要信息的流通。

有个笑话,说的是清朝时期,跟海上倭寇打仗,然后倭寇一炮打过来了,而清朝还需要请示领导是否能够开炮,等领导批准了,人家早把船炸了。后来才有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说。

疫情之下,很多企业都采取了在家办公,甚至因为在家办公,还发现了新的市场机会,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精进。

第八、未来预测误区,缺乏乐观主义精神

预测未来是对自己和企业最好的投资,但多数人对未来都比较悲观,所以许多人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愿意改变,就是因为不相信未来的结果是乐观的。

但你想一下,那些成功人士如果对未来不乐观,他们会把钱投进去吗?一定不会,只有预测到未来发展是自己想要的样子,才会引发当下的行动,正如马克·吐温说:“如果你想失败的话,那就不要花时间去思考未来。”

第九、工作态度误区,缺乏人生拼搏激情

态度有多重要?日本经营之圣把三家公司都做到了世界500强,他给出一个成功公式,这个公式就是人生结果=思维*态度*能力。

这跟李开复写的《做最好的自己》中,如何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也有个公式。做最好的自己=价值观+态度+行为。这两个公式中排在第一是思维,第二是态度,最后才是能力。

为什么第一是思维,因为思维决定态度。所以一个人一生的成就,首先看的就是他对待人生的态度,以及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人对一件事情有了态度,有了激情才会有把这件事情做好的渴望,人生也才能走向成功。

管理的本质,是启发身体内在潜能力,而非单纯管理

很多人以为管理,就是把任务分配给每个人,最终完成目标就可以了,但往往发现分配的任务,大多数人都无法完成,这就是大家为什么都比较排斥KPI。

管理最高境界,不是分配任务,而是通过激发一个人做事的激情,启动一个人身体里的潜能力,最终创造奇迹。我们想一下,自己什么时候做事的时候比较有动力?是不是受到赞美和肯定的时候,所以,管理的本质就是赋能。你要让你的下属,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潜力,激活他对自己的自信,他不仅会把活干好,还会对你无限感激,因为你就是他的伯乐。

其次,管理不仅启动他人身体潜力,首要条件是启动自己身体里的潜能力,因为只有你出色了,你做到了,才有说服力。而在管理的时候,我们既然知道了有哪些误区,哪些是应该我们做的,我们是不是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弯路少了成功的机会自然就高了。


(本文作者:镜晓娴,高效阅读变现教练,镜姐梦想领读会创始人,《60分钟高效阅读》作者,多媒体平台原创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吃一堑,未必长一智
家庭教育系列:可能会导致孩子智商下降的父母错误行为
杜绝错误是管理的误区,管理追求的不是杜绝错误
你犯错了吗?回避物理“3大误区”,学习高效成绩棒!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给职场新人的八点建议
学会这4点,领导是什么人一目了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