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呼和浩特玉泉井的前世今生



御马刨泉的传说

▼玉泉井位于如今的呼和浩特玉泉区大召广场南侧。


▼关于玉泉井的传说“御马刨泉”真有其事儿吗?相传康熙皇帝未到归化城前,此处并无井水。康熙皇帝路过大召时,“过此,马蹄踏地,有泉涌出,味清而甘,四时不竭,居民建神祠于其上。水侧流数步北汇为池,上盖巨石作井眼,寺前一带咸取汲焉”。此后才有了玉泉井。因为传说是康熙皇帝御马踏出之泉,所以玉泉井又有“御泉井”之说。

▼还有一种说法,这几口泉眼是康熙年间葛尔丹战役中的'白大将军'——费扬古的坐骑刨出来的。

▼除了民间传说之外,据历史专家的说法是,玉泉井是土默特劳动人民为解决大召寺生活用水,在明代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挖掘出来的。康熙皇帝1696年御驾亲征到青城,比形成玉泉井晚了100多年。

▼不管是传说还是历史考证,玉泉区的得名来自于玉泉井可是不争的事实。


昔日玉泉井

▼曾经的玉泉井井台并不像如今这样四四方方,而是接近于三角型。靠北方向宽一些,靠南窄一些。


▼曾经在呼和浩特旧城老百姓的家中,一般会放两口水缸,一口是放普通洋水井打出来的生活用水,另一口则是专门盛放玉泉井的水。会有人专门从玉泉井把水送到家中,并在门口写正字,到了月底一并收送水钱。


▼在玉泉井井台北侧,有两根石头旗杆,也叫帆杆。


▼估计很少有人会抬头关注,这两根石杆上面,雕刻着“御马”以及缠绕着龙,十分的精美。


▼在石杆的下方,刻着“御泉社”三个字。当年在呼和浩特有很多行社,磨面的叫做“伏虎社”,铁匠铜匠叫“金龙社”,“御泉社”很可能就是和打水送水的行当有关,有点类似今天的送桶装水。


▼曾经有句老话叫“石头旗杆木头庙”,当年的“木头庙”就在两根旗杆之间,据说供奉的是“井神”。


▼如今玉泉井北侧立着一块“万古流芳”石碑,记录着大清咸丰四年(1854年),重新修建玉泉井的过程。


▼在玉泉井不远处的大召无量寺山门前曾经挂着一块“九边第一泉”的牌匾。如今这块牌匾被放置在大召东仓菩萨庙的山门。玉泉井水,远近闻名,被誉为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辽东、蓟洲、大同、宁夏、甘肃和固原等九边镇的泉水之首,“九边第一泉”因此而来。


▼这块牌匾的原匾是当年大盛魁的账房先生王用桢用木棉所书写。


▼玉泉井真正的老井口如今被保存在大召东仓菩萨庙内,在上面可以清晰感受到岁月的痕迹。


昔日玉泉井

▼虽然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实用性”,但是如今的玉泉井已经成为外地游客来到呼和浩特必去的景点之一。


▼本地人在这里享受悠闲的生活。




▼夏天的玉泉井周围也是热闹非凡。


玉泉文化源远流长

▼文脉是文化的来龙去脉。玉泉区作为呼和浩特的发祥地,是呼和浩特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载体。玉泉区除了“御马刨泉”的美丽传说,还有着清代我国北方与俄罗斯通商贸易的“商贸重镇”的称号,有430于年的建城市史的古城池。

▼在这400多余年的历史沿革中,自大窑、云中、元阳、盛乐、丰州到至今,北方的少数民族蒙、汉、回、满、藏等多民族在这儿共同创造了以昭君文化、蒙元文化、召庙文化、旅蒙商文化、民俗文化和革命文化为代表的多元而灿烂的玉泉文化。


▼今天的玉泉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来有这么多的秘密!
七大召,八小召,还有七十二个免名召 呼和浩特之大召
【曹建成先生】《时代佳作 专辑》【精品名家文学】隆重推荐 2022111507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旅游之“大召寺”介绍
小召属庙五塔寺的传说
大召寺导游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