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泌尿超声诊断
肾上腺
一、肾上腺解剖
肾上腺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相当于11胸椎平面。右肾上腺呈三角形,位于右肾上极的内上方,其内侧部分在下腔静脉的后面。左肾上腺呈月牙形在左肾上极的内前方,胰尾的后上方和腹主动脉的外侧。
二、检查方法及正常肾上腺超声表现
仪器以弧形探头较好。探头频率采用 3.5 MHz,5.0 MHz,6.0 MHz和 7.5 MHz。
三、肾上腺疾病的超声表现
1.肾上腺囊肿
【临床概述】较少见;通常无症状。依囊壁成分不同有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两类。假性囊肿多为外伤、出血引起;真性囊肿多由淋巴管上皮构成。
【超声表现】 肾上腺部位有球形无回声区,一般3~5cm大小,囊壁薄,后方回声增强。囊壁有钙化时回声粗糙明亮,以前壁回声尤著。
2.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临床概述】源于肾上腺髓质,是无内分泌症状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80%发生在3岁以下,50%初诊时已有其它脏器转移。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肿块增大迅速、质硬。患儿多在1年内死亡。
【超声表现】肾上腺部位有体积较大的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并可见强回声光斑。合并坏死液化时呈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
3.肾上腺腺癌
【临床概述】临床上不多见。主要起源于肾上腺皮质,故又称肾上腺皮质腺癌。瘤体一般较大,7~20cm不等。50%病人无临床症状,或出现柯兴氏综合征。约10%为双侧发病。常以腰疼、局部肿块或出现转移性病灶为主要临床表现。
【超声表现】 癌肿边界回声明亮,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实性肿块,内部回声中等,分布较均匀,合并坏死液化或出血时显示为无回声暗区。肿块与肝分界清楚,随访复查,肿块增大较快并可见转移征象。
4.嗜铬细胞瘤
【临床概述】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者约占90%,其次为交感神经节和旁交感神经节。病变多为单侧,10%为双侧。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约10%。恶性嗜铬细胞瘤约10%。良性嗜铬细胞瘤包膜完整,一般4~5cm,20%的病例可发生恶变。阵发性高血压是其典型临床表现。
【超声表现】 肿瘤大小差别较大,多为4~5cm,但最小者直径仅6mm,最大者25×15cm。瘤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规则,回声高,呈明亮的光带,内部多为均质的中等回声,合并坏死、出血、囊变时呈一处或数处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清楚的无回声区。恶性嗜铬细胞瘤内部回声不均质,边界不整。肾外嗜铬细胞瘤常见于肾门附近,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间也是好发部位。
【检查方法比较】腹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作为常规检查可发现肾上腺区肿块,无定性意义。在临床症状典型、生化检查疑有嗜铬细胞瘤时,放射性核素肾上腺髓质显像为定位的首选检查方法。此为功能显像,其范围包括全身,利于异位嗜铬细胞瘤的查找和转移病灶的搜寻。但在日常工作中,临床多以US和CT为主要检查方法,先行肾上腺区探测,90%可明确诊断。特别是US,灵活操作,利于查找腹腔内病灶。MRI多在鉴别诊断中选用。
5.髓样脂肪瘤
【临床概述】
髓样脂肪瘤可以发生在肾上腺皮质,也可发生于髓质。极少发生于肾上腺外。发病年龄范围甚广为1.5~81岁。髓样脂肪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肾上腺无功能性的良性肿瘤。由不同比例的脂肪和髓样组织所构成。在初生阶段及至长大尚不被觉察,偶尔被发现瘤体均已甚大,由于压迫周围脏器可引起一些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超声表现】
髓样脂肪瘤的声像图表现视其中脂肪和髓样组织所占的比重及分布情况而异,与其它肾上腺无功能肿瘤相比髓样脂肪瘤较有特征性表现,内部均以各种稍有差异的强回声为主,与周围组织反差明显,不难识别。
肾脏
一、肾脏解剖
肾脏为成对实质器官,内侧的袋形凹入称为肾窦,为肾盏、肾盂、肾动脉、肾静脉和脂肪等占据。肾实质厚1.5~2.5cm。分为肾皮质和肾髓质两层,肾皮质在外层,厚0.5~0.7cm。并有一部分伸展到肾髓质锥体之间,形成肾柱,肾髓质在内层,由10~12个肾锥体组成。肾锥体的尖端即为肾乳头。肾乳头与肾小盏相接,每一个肾乳头有10~20个乳头管开口于肾小盏。肾盂在肾窦内向肾实质展开,形成 2~3个大盏和8~12个小盏;肾盂的大部分位于肾窦外者称为肾外肾盂,肾盂位于肾窦内者称为肾内肾盂。
二、正常肾脏声像图
肾轮廓线是由肾周筋膜及其内、外脂肪形成。肾实质回声为肾轮廓线包围,位于肾窦回声与肾轮廓线之间,呈低回声。肾实质回声分两个部分:肾髓质 、肾皮质 ;肾窦回声是肾窦内各种结构的回声综合,它包括肾盏、肾盂、血管和脂肪等组织的回声,所以又称为肾中央复合回声或集合系统回声。宽度占肾的 1/2~2/3。
肾血管回声:肾动脉自肾门进人肾脏,在肾内显示五支段动脉。即上极支、下极支、前上支、前下支和后支。由此分出的,位于肾柱内的叶间动脉和肾髓质与肾皮质交界处的弓状动脉,肾皮质内的小叶间动脉,相应的肾内静脉和肾静脉主干同时显示。
三、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
1.肾囊肿
【临床概述】泛指以囊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一组肾脏疾病。肾囊肿多由于胚胎过程中肾曲管和集合管的连接发生障碍、液体潴留而引起;或由于外伤、退行性变使肾小管阻塞,血液供应不足而形成。常见的囊肿类型有单纯性肾囊肿、多发性肾囊肿、多囊肾和肾窦囊肿等。
【超声表现】
1、单纯性肾囊肿  囊肿呈圆球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位于肾的实质部,囊肿壁菲薄,光滑整齐,囊肿后方回声明显增强;若囊肿突入肾集合系统并引起肾盂、肾盏形态改变者称肾盂旁囊肿。
2、多发性肾囊肿  肾区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圆球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即称为多发性肾囊肿。从各个囊肿来说,与孤立性囊肿是相同的,但有时可多个囊肿互相挤压重叠,在无囊肿的肾实质部分回声,完全与正常肾相同。
3、多囊肾 成人型多囊肾声像图:双侧肾体积明显增大,肾内无数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互相挤压重叠和囊与囊间肾实质回声增强是多囊肾回声图的三个主要表现。多囊肾的囊肿累及整个肾脏,声像图找不到正常的肾实质回声。
2.肾错构瘤
【临床概述】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或血管肌肉脂肪瘤。是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构成。5%~10%为双侧肾脏发病。40%~80%可伴发结节硬化症。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容易发生内部出血。
肾错构瘤较少有临床症状,多是在行肾脏的影像检查中偶然发现。US、CT和MRI表现均有一定特征,诊断容易。肾动脉造影可在鉴别诊断中选用。
【超声表现】一为圆形强回声结节,,边界清,强光点分布均匀,后方无明显声衰减;另一类为类圆形团块组织,似洋葱状,由一层层高回声间隔一层层低回声组成。
3.肾癌
【临床概述】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或肾腺癌。系起源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最常见恶性肿瘤。根据所含细胞成分的不同分为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三型。发病率约占肾肿瘤的75%。好发于50~60岁的成年人。大多发生于一侧肾,少数为双侧。早期肾癌不出现症状,无痛性肉眼血尿往往是最早的信号。生长在肾的周边部或向外发展的癌肿,出现血尿很晚,甚至不出现血尿。
【超声表现】
肾癌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良好的球体感。病灶部的肾结构不清,内部回声有较多变化,2~3 cm直径的小肿瘤有时呈高回声区;4~5 cm的中等肿瘤多呈低回声区;巨大肿瘤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提示肿瘤有坏死液化或出血。小的肾癌边界清楚,大的肾癌边界欠清,常呈分叶状。
肾癌的彩色血流图有四种表现(1)肿瘤周边彩色血流丰富;(2)仅肿瘤内部有少数星点状彩色血流;(3)肿瘤内部血流丰富;(4)肿瘤内部血流甚少。
肾癌累及肾静脉者、下腔静脉时,可见到癌栓回声,彩色血流图可见肾静脉或/和下腔静脉血流受阻或中断等异常表现。
【检查方法比较】腹平片发现肾区钙化提示占位可能。US常是临床首选检查方法。静脉尿路造影现仍极为常用,此法能对肾、输尿管和膀胱等进行系统观察,是肾癌术前的常规检查方法、在肾癌的早期诊断中,CT平扫加增强是最佳检查方法。肾动脉造影既有鉴别诊断意义又可对肿瘤行介入性治疗,现在颇受介入放射学家的重视。MRI可在鉴别诊断中选用。
4.肾母细胞瘤
【临床概述】肾母细胞瘤源于肾脏内的胚胎残余组织,又称Wilms瘤或谓肾胚胎瘤。为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小儿恶性肿瘤的20%。70%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95%以上发生于一侧肾脏。肿瘤一般为鸡蛋大至儿头大,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有假包膜。
【超声表现】肾实质内有类圆形实质性团块回声,或为斑片状实质回声与不规则无回声区共存。通常瘤体较大,残余肾组织被挤压在一边,不易被发现,肾集合系统受压变窄或消失,或压迫输尿管致肾盂积水。有淋巴转移者在肾门附近能见到淋巴结肿大的低回声块物。
5.肾盂癌
【临床概述】肾盂癌源于肾盂上皮细胞,其发病率占肾肿瘤的7%~10%。多数为乳头状移行上皮细胞癌、鳞癌和腺癌,少数是良性乳头状瘤,但亦应作恶性对待。
【超声表现】 肿瘤较大(>2~3cm)时可见中央回声近乎环形分离,呈轮廓不齐的低回声肿块,边缘不规则,约半数伴肾积水。或见肾窦部紊乱和强回声。彩超示星点样血流束,时隐时现,流速低约为20~70 cm/s。转移途径以膀胱内种植为主,亦可累及输尿管和肾门淋巴结。
【检查方法比较】 静脉尿路造影是往日诊断肾盂癌的主要检查方法,现在US普及应用成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当肾盂积水时,逆行肾盂造影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能清楚显示肾盂内的充盈缺损。CT或MRI是进一步检查的最常用方法,确定肿瘤侵及范围方面有重要意义。
6.肾外伤
【临床概述】 因直接打击、挤压肾区或车祸等易造成肾外伤;多和其他脏器损伤并存。根据肾外伤程度,通常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肾外伤。单纯闭合性肾外伤最易出现被膜下血肿,被膜破裂则可形成肾周血肿。肾实质撕裂可波及肾盂肾盏,使大量血液溢入肾集合系统。出血性休克、血尿、疼痛及伤侧腹壁紧张等是肾外伤的主要临床表现。
【超声表现】肾周血肿呈梭形或新月状无回声区,边缘清楚。肾被膜向外膨隆,实质受压弧形内移。陈旧性血肿则因血块机化而呈实性回声。肾实质断裂处呈不规则线带状无回声区。肾盂内积血多使集合系统分离。
7.肾结石
【临床概述】肾结石系常见病。结石可单发或多发,其形成与肾脏感染、尿路先天畸形、新陈代谢紊乱和营养缺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绝大多数结石位于肾盂或肾盏内,位于肾实质内少见。90%以上为阳性结石。腰痛和血尿是肾石的主要临床症状。
【超声表现】肾窦区出现强回声团,其后方伴随声影。直径<3mm的小结石后方可无声影。小结石的位置以下盏为多,且常位于后部。肾结石伴有肾积水者,在积水的远端能发现嵌顿的结石强回声的声影。海绵肾的结石甚小,在肾窦回声的边缘,呈放射形排列。肾钙质沉淀症各锥体均完整显示呈强回声,但无声影。钙乳症一般出现在肾盂源性囊肿内,也有出现在肾盂内的。
肾盂肾盏内小结石的诊断:(1)回声光点呈圆形或椭圆形。(2)小结石的声影往往不明显或仅为淡声影。(3)结石的强回声出现在肾窦回声内或肾窦回声边缘(4)在下盏出现的强回声和在肾后部出现的强回声,更符合结石回声。(5)肾盂或肾盏内在点状或团状强回声的周围,存在少量尿液者,为典型的肾内小结石。
【检查方法比较】 腹平片是常规检查方法,90%以上的阳性结石均可被发现,配合静脉尿路造影或逆行肾盂造影绝大多数肾结石均能做出正确诊断。但在血尿患者中,US常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可对肾内阳性和阴性结石做出判断。CT和MRI通常不用于肾结石的诊断,但不少病人在行腹腔其它脏器检查中偶然发现肾结石。
8.肾结核
【临床概述】肾结核为泌尿系统常见病。多数继发于血行感染。临床上约 85%为一侧性病变。其余为双侧性。本身症状不明显,累及膀胱后出现尿频、急、痛等症状。肾结核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脓尿。
【超声表现】肾结核早期可无变化。当肾实质内有干酪空洞时则回声不均,可见单个或数个类圆形无回声区,界限多不清晰,内可有斑点状回声,甚至出现强回声并伴有声影的钙化性病灶。肾集合系统多受压变形或有积水,但仅限于肾的一极或一盏,其余部分肾脏回声正常。
肾结核病理分型与声像图对照
型序
病理类型
声像图分型
声像图所见
I型
肾盂扩张型
扩张回声型
被膜不规则,肾孟肾盏扩张,其内呈无回声
Ⅱ型
干酪空洞型
混合回声型
被膜不规则,内见不均匀强回声区和囊性无回声区,伴光点
Ⅲ型
结核脓疡型
无回声型
被膜很不规则,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囊性无回声区,伴散在光点
Ⅳ型
纤维硬化型
强回声型
肾完全失去常态,被膜极不规则,内为不均匀强回声区
Ⅴ型
钙化型
似结石型
被膜不规则,内见多个大小不等强光团,后伴声影
【检查方法比较】 腹平片作为常规检查方法易于发现结核性钙化。静脉尿路造影能直观地反映肾盏破坏的范围、形态和程度,是诊断泌尿系结核首选检查方法。US和CT等在病例筛选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9.肾动脉狭窄
【临床概述】 以青少年和中年女性为多,常因大动脉炎引起,。
【超声表现】 患侧肾脏体积缩小,肾动脉管壁增厚>2mm,内径变窄(正常约3.8~6.2mm)且不规则,肾动脉狭窄处血流亮度增加,靠近狭窄下游呈杂色血流。肾动脉狭窄导致狭窄处流速加快,阻力增大。峰值流速大于180 cm/s作为诊断内径减小大于60%的肾动脉狭窄。肾动脉与邻近腹主动脉峰值流速之比大于3.5,则提示肾动脉狭窄程度大于 60%。肾动脉狭窄后肾内动脉收缩期加速时间延长,加速度减小。肾动脉闭塞则肾动脉管腔内无血流信号和脉冲多普勒频谱。
输尿管
一、输尿管解剖 位于腹膜后。起自肾盂,终止于膀胱三角。分为上、中、下三段。跨越髂动脉处以上为上段,中段自骼动脉到膀胱壁,下段为膀胱壁内段。
二、检查方法及正常输尿管超声表现
正常输尿管声像图 大量饮水后,输尿管呈两条平行带状回声之间夹有一条无回声
带,内径2~4mm,有蠕动。
1.输尿管肿瘤
【临床概述】输尿管肿瘤指发生于输尿管壁各种组织中的肿瘤,如上皮性乳头状瘤或癌、输尿管息肉、平滑肌肉瘤等。本病少见。2/3发生于输尿管中下段。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输尿管肿瘤仅占泌尿系肿瘤的14%。
【超声表现】超声检查时,先找到积水的肾盂和积水的输尿管,向下顺序追踪探测,可在输尿管积水的远侧见到低回声肿瘤,肿瘤部位输尿管往往扩大。
2.输尿管结石
【临床概述】输尿管结石多由肾结石而来。常位于输尿管生理狭窄部。腰部阵发性酸痛和血尿为本病主要临床症状。
【超声表现】扩张输尿管远端管腔内有致密强回声团,常表现为增强弧形光带,后方伴声影。同时肾盂肾盏有不同程度积水。
【检查方法比较】腹平片为常规检查方法,多数阳性结石可被发现。静脉尿路造影或逆行肾盂造影是明确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肾盂、肾盏显影迟缓,密度淡,输尿管走行区重叠有高密度影为其特征表现。CT定位薄层扫描有利于小结石的显示,在与输尿管肿瘤的鉴别中常被采用。US常因受腹腔内容物的干扰而难于观察输尿管结石。
3.输尿管囊肿
【临床概述】
输尿管囊肿又称膀胱内输尿管囊肿、输尿管口囊肿、输尿管下端囊性扩张。病因为各种原因引起不同程度的输尿管下端开口狭窄梗阻,在尿液不断冲击下形成囊肿。囊壁外层为膀胱粘膜,内层为输尿管粘膜,中层系肌纤维结缔组织。
【超声表现】 膀胱三角区出现圆形囊肿样无回声区,较小囊肿可见膨大与缩小的节律性运动。患侧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囊肿内合并结石则呈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并可随体位改变其位置。较大囊肿可阻塞尿道或向尿道脱出。
【检查方法比较】输尿管囊肿多在影像检查中偶然发现,故US和静脉尿路造影是最为常见的检查方法。特别是静脉尿路造影,能全面观察肾、输尿管发育畸形及其全貌,是本病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CT和MRI在膀胱占位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膀胱
一、膀胱解剖
成人膀胱位于骨盆腔内,婴儿位于腹部。膀胱分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三角区、颈部、底部和顶部。三角区位于膀胱后下部,三角的尖端为两侧输尿管出口和尿道内口。
二、检查方法及正常超声表现
膀胱可从耻骨上经腹途径、经尿道途径、经直肠途径检查。正常膀胱容量400 ml左右,排尿后基本无尿液残留。尿液充盈时,膀胱壁呈一条平整、光滑明亮的回声带;充盈不足时,粘膜回声不平。
三、膀胱疾病的超声表现
1.膀胱癌
【临床概述】膀胱癌是常见的盆腔恶性肿瘤之一,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列首位。多见于50~70岁男性;好发于膀胱三角区、侧壁及后壁。起源于膀胱粘膜上皮,约90%为移行细胞癌,其余为鳞癌或腺癌。移行细胞癌常为多灶性,或可与输尿管、肾盂癌同时发生;有明显的复发倾向。多因无痛性血尿就诊。
【超声表现】膀胱肿瘤回声有向膀胱凸起和向膀胱壁浸润两个部分。瘤体向膀胱腔凸起,表现为无回声区内出现菜花样或乳头状实性较强回声,膀胱壁完整,回声清晰。多见于膀胱三角区。有蒂肿瘤在改变体位或拍击膀胱时瘤体有移动。分化不良的乳头状癌基底宽广,瘤体的一部分凸向膀胱,另一部分浸润肌层或向外凸起,使肿瘤生着部分膀胱壁回声零乱不清,鳞状上皮癌和腺癌基底也宽广,浸润肌层较早。该处膀胱壁回声往往显示不清楚。肿瘤内有液化、坏死或出血时,肿块呈囊实性混合回声。
2.膀胱结石
【临床概述】膀胱结石的来源有两种:原发于膀胱和自上尿路排泄下来。原发者多以膀胱内血块、异物为中心,钙盐附着沉积形成。主要临床症状为排尿困难和尿疼,时有排尿中止,改变体位利于尿液排出。
【超声表现】膀胱充盈下无回声区内有致密强回声团,视结石性质不同,回声强度有所差异。其形态可呈弧形、直线形或不规则形,后方多有声影,除非数毫米的小结石可无声影,或仅有淡声影。结石回声一般均随体位改变向重力方向滚动。膀胱缝线结石多呈吊灯样。
【检查方法比较】
腹平片为常规检查方法,绝大多数阳性结石即可明确诊断。US对阳性或阴性结石都可通过回声强弱显示,现已成为膀胱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在与膀胱内血块的鉴别中,膀胱逆行造影、CT增强扫描是颇有意义的检查方法。MRI显示结石不如 CT敏感,故较少选用。
3.膀胱外伤
【临床概述】  膀胱属腹膜外空腔性脏器,其损伤多是在充盈情况下,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闭合性损伤;或为锐器、弹片等造成的开放性损伤。10%~15%并骨盆骨折。临床表现为下腹疼痛、血尿、排尿障碍甚至休克等。
【超声表现】  多因膀胱不能充盈而观察不满意,但可在小盆腔内显示液性无回声区。
【检查方法比较】  腹平片能显示骨盆骨折,是骨盆损伤的常规检查方法。膀胱造影是评价膀胱破裂的首选检查方法,造影剂外溢为其典型表现。CT、MRI易于发现腹腔内其它脏器的损伤情况。特别是CT显像时间短。不受金属异物等限制,骨折也显示清楚,现成为腹部损伤最有效的常用检查方法。
4.膀胱异物
【临床概述】
膀胱异物较少见。多由外伤引起或经尿道送入。常见的异物有发夹、纸绳、细塑料管等,异物刺激膀胱粘膜可引起炎症、出血和以异物为核心形成的结石。临床有尿急、尿频、尿痛、血尿或排尿困难等症状。
【超声表现】
金属异物呈强回声,后伴声影。塑料、木料类回声减弱,后无声影。膀胱内各种异物回声的共同之处,就是随体位改变而变换其位置。
【检查方法比较】
腹平片系常规检查方法,多数异物均能被发现。膀胱造影用于阴性异物的诊断,是常用检查方法。US操作简便,无痛苦,可重复性强,现成为进一步检查的首选方法。CT在鉴别诊断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前列腺
一、前列腺解剖
传统的分叶法:把前列腺分为左右侧叶、后叶、中叶和前叶。左右侧叶最大,是前列腺增生的多发部位。后叶是癌的好发部位。 按带区划分法:分为内腺和外腺两组带区。前者对性激素敏感,是前列腺增生多发部位,后者是癌肿的好发部位。内腺包括尿道周围组织和移行区,外腺包括周缘区和中央区。
二、正常前列腺超声表现
前列腺横切面声像图 正常前列腺横切面图呈左右对称的栗子形。包膜回声呈形态整齐的增强光带,内部回声为散在的细小光点,均匀分布。
前列腺纵切面声像图 正常前列腺呈椭圆形或慈菇形,其尖端向上后方,正中线矢状切面图可见到尿道内口呈微微凹入。
前列腺正常值 大致为长径3 cm,宽径4 cm,厚2 cm,与解剖值相当。
三、前列腺疾病的超声表现
1.前列腺增生症
【临床概述】又称前列腺肥大;常和并前列腺炎。好发于中老年人。与性激素平衡失调有关。
【超声表现】(1)前列腺对称性增大,以前后经增大为著;(2)前列腺形态改变  早期呈半圆形,晚期因前后径的增大明显,前列腺变圆呈圆形或椭圆形;(3)向膀胱凸出;(4)内腺外腺比例异常,内腺增大,外腺受压(5)出现增生结节;(6)前列腺结石;(7)膀胱壁小梁小房形成;(8)残余尿和尿潴留的出现;(9)并发症出现相应的声像图;(10)彩色血流图见前列腺内血流丰富。
【检查方法比较】US简便准确,尚可以经直肠超声检查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图像直观,现已成为前列腺增生的首选检查方法。静脉尿路造影或逆行膀胱造影是诊断前列腺增生的传统检查方法,现仍不失其应用价值。CT和MRI的广泛应用。
2.前列腺癌
【临床概述】前列腺癌多发生于老年人,可能与老年体内性激素失衡有关。95%以上为腺癌,鳞癌和移行细胞癌少见。75%癌肿发生在前列腺后叶,初发部位多在包膜下。常为多个病灶,单个结节仅占10%以下。
【超声表现】(1)前列腺内部出现边界模糊不整齐的低回声,尤以位于外腺为多见。少数病例出现点状、斑状或团状形态不规则的强回声,伴有或不伴有后方声影。浸润型腺癌无明显边界,内部回声趋向增强和不均匀;(2)前列腺左右不对称;(3)边界回声不整齐,高低不平;(4)瘤体增大,可侵蚀、突破包膜,包膜回声连续性中断;(5)彩色血流图 腺癌血流较丰富;(6)癌肿晚期可侵及精囊和膀胱,使膀胱颈部不规则增厚和精囊形态失常。
3.其他前列腺疾病
1、前列腺结石 发生于前列腺腺泡内,常为多发、圆形、分散于实质内的小结石。合并前列腺增生者,由于内腺的增生实质内的小结石被挤压到内外腺交界处排列成弧形。
2、前列腺脓肿 前列腺肿大,内部回声多变,液化者为低回声,未液化者回声不均匀。脓肿向周围穿破者,包膜不完整。
3、前列腺囊肿 前列腺内出现圆形、椭圆形的液性区,后方回声增强。
4、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大小变化不大,包膜清晰,左右对称,内部常见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增强回声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第四章?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疾病超声诊断
泌尿系超声考试重点总结
【超声笔记】NO.09 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图)
输尿管解剖关系及超声表现
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超声诊断思路
这样的“肾囊肿”要小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