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山太平古县城——仙源

黄山太平古县城——仙源

(2011-07-04 15:51:44)
标签:

杂谈

黄山太平古县城——仙源

唐天宝十一年(752)始立太平县,太平取义于庄子的“太平,治之至也”一语。“一进为登,再登为平,三登为太平。”太平县地处黄山北麓,境内多山,溪壑纵横,自古以来,不是兵家必争之地,所受到的战乱不多,故自唐、宋、元、明、清以来,县内姓氏人口大部分以避当战乱而迁来定居。唐时仙源镇为太平镇,直至宋代称为仙源镇 从公元745年至1963年的1219年间一直为太平县县城。1964年因陈村水库的建造,原建设方案中仙源镇处于淹没线以下,故将太平县城迁往甘棠镇。

仙源镇拥有众多古建筑、古城墙、古桥、古水道等,古迹有建于宋绍定年间的古城墙,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麟凤桥,有建于明正统年间的永济桥及板石诗刻、古城墙、半段碑、周显灵官庙遗址等。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仙源古城墙。1958年,古城墙全部拆除,墙基建简易公路,仅城北尚留有一小段城墙。

宋代时,已建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小城,“城周一里二百一十步,门四。”到明代,重新修筑,“高丈八尺、厚一丈,上广八尺,有门五”。城池坐北朝南,背倚三门(岭),面对黄山,日升之时、霞光紫气,诸峰耸立;城下两条河于东南角会合,从西南而下的富溪,流至东边溶入紧贴城垣的麻川,水面开阔,清澈见底,对面的东门河滩是一个天然聚会广场,每遇戏班、杂耍、庆贺等重大活动,这里万人欢聚,热闹非凡。

老县城街巷纵横、曲径通幽。清朝时,街宽 五米,石板或卵石铺面,店面、作坊鳞次栉比,屋宇整齐,城内已形成直街、横街、后街,巷弄有二十余条。此外还有近代新四军革命遗迹如麻村兵站、新四军纪念碑等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和麻川河两岸秀丽的自然景观,此外轩辕车会、跑马灯等民间风俗传统文化亦广为流传。

仙源真的与神仙有关系。黄山是一块神奇之地,轩辕峰、炼丹峰等名称得自黄帝在黄山炼丹得道升天的故事,因此距黄山最近的山谷小城赋予“仙源”这样一个奇异的名字也就不足为怪,且有黄山最大的水系麻川河相连接,神仙之源也就名副其实。
  让仙源更富灵性的应是麻川河,由汤岭东面发源,合黄山东南两面之水,迤逦千峰,汇聚沿路各山诸水,始入仙源。麻川河(东门河)从黄山布水峰源头,经汤口、谭家桥、三口流入仙源,穿仙源城而过,出东门流经新明乡浮溪口注入太平湖,全程28公里,流域面积690平方公里。麻川河在仙源河面宽达70余米,是麻川河整个流域河面最宽的河段。富溪河(南门河)从弦瑞流经仙源南门与麻川河汇合。麻川河和富溪河象天上飘下的两条银带,为仙源古镇增添了生机与灵气。

仙源稍上方的麻陂潭,而下的麟凤桥、板石垂钓、狮子石、寨山等都是古代太平著名的游览景点。自仙源至小河口麻川河出太平,六十里之间,“巨石累珂,交积隍涧,曲折奔腾,冲激雷转”,如此景象,显见麻水之美无可比拟。

高溪,就是麻川河在唐代的名字,下行必经三门六剌滩。仙源大东门外河下有青石铺砌,伸向河中的埠头,便是乘船的码头。六剌滩又名长滩,在三门滩老自然村边麻川河中。有两块巨石从两岸边向河中流伸去,叫龙盘石,形成一个坝口。坝口水流形成小瀑布,曲线流、回流、漩涡等多种流形,细辩声音,可有六种。“石惊”、”水状”两句就是六剌滩写真。顺便提及,根据三门当地意谓,六剌滩流水有六种声音。古人把自然界的声音统叫“天籁”。水流声是天籁的一种,在太平方言中,“六剌”极可能有“六籁”的方言之误,而且误之已久。晚唐诗人杜荀鹤在仙源一带游历麻川后作五言诗一首《题麻溪》。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令诗人深深感动,于是,在此找到了心灵回归之路,而且从此不再迷惑。  

仙源在明、清两代,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因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当时的仙源,青砖碧瓦的高堂大屋鳞次栉比,富丽堂皇的宗祠坛庙达三、四十处,街巷纵横,曲径通幽,人口稠密,店面、作坊比比皆是;而且重礼施教,文风昌盛。明代中后期,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这一时期人才辈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山区仙源古镇水东村
黄山墨玉金纹石 |长江石家族里的又一魅力佳人
名家写景散文欣赏:《太平湖之春》吴象
〖太平文学〗微刊第162期|徐幼平|寻找“迪成桥”
巫溪古城墙考察记
上海明代古城墙还剩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