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宋·徐玑宋诗《过九岭》:“眼看别峰云雾起,不知身也在云间”,争纷源自人心的知见障

宋朝儒家为补足孔孟儒学缺乏世界观的问题,从道家、佛家那里受到启发,以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为肇始,程颐、程颢的伊洛学派,张载的关学,陆九龄、吕祖谦、陈亮、叶适等无数学人的辩论探索,至朱熹完备了性理学说。在如此氛围之中,宋朝文人耳濡目染,自觉不自觉把哲理思考带入文学创作中。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说出了为人处世的一个哲理: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这首诗苏轼是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经过九江,与佛门好友参寥同游庐山,参佛庐山西林寺时候所做。苏轼崇佛,喜欢与当时的佛门高僧一起参禅论道。世人都把苏轼这首诗叫做“哲理诗”,而实际上是一首“禅诗”,是苏轼对佛门知见障的认识。

在佛学中,众生有三大障碍,分别是:烦恼障、所知障、业障。其中的所知障就是知见障,众生被自己的所知所见迷惑,无法证得真正的世间万事万物的真源实相,从而成为无法成佛的障碍。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想说的其实是:世俗之人,不能勘破知见障,被自己的所知所见迷惑,无法看清世间万事万物的真相,是为“当局者迷”。

而南宋“永嘉四灵”之一的徐玑,也有一首《过九岭》诗“眼看别峰云雾起,不知身也在云间”,则比苏轼的诗意更进一步:看别人的时候清楚,却不能正确认知自己,还是身陷“知见障”。

《过九岭》

南宋·徐玑

断崖横路水潺潺,行到山根又上山。

眼看别峰云雾起,不知身也在云间。

赏析:

徐玑,南宋温州永嘉人,字文渊,号灵渊。历任县官,由武当令改长泰令,未赴。工诗,与赵师秀、翁卷、徐照并称永嘉四灵。亦善书法。有《山泉集》、《二薇亭集》。

徐玑说:

途径九岭,山路横陈在陡峭的悬崖之上,溪水潺潺;

翻过一座山,走到山脚,又要开始上山。

在山巅,看别处山峰云雾缭绕;

却没有察觉,自己也在云烟之中。

“眼看别峰云雾起,不知身也在云间”,能一眼看见别处的风景,却不知自己也在风景之中。这种知见障,大概是如今无数争纷和烦恼的源头。有些人只看到别人的好,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外来的和尚能念经,似乎自己的就是不好,别人的就是好,徒增烦恼。也有一些人,只看到别人不好的一面,然后就加以嘲笑和讽刺,却无视自己的不足,所谓地域歧视、行业歧视什么大都出于这种认知错误。

人非圣贤,有知见障很正常。最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有知见障,却还是以这种错误的认知观来判断世间万事万物,甚至发现成凡是论:凡是敌对方的,一切都是坏的、错的,凡是自身的,一切都是好的、对的。

以立场代替观点,世间就再无真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诗与思最美十首哲理诗
CCNH
这是苏轼的最后一首诗,其中充满了旷达与哲理
《念楼学短》学的是什么短?看一代大文豪苏轼为你破其短,取其长
每日一语:世间万事万物,不必过分深究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