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清照少不知愁,酒后寻欢写下第一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今已成少女学坏的借口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一个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靠着自己在文坛上的耀眼表现,闯出了一片天地。她的文学成就在元明清三代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女子。然而,历史对她的记录并不仅仅局限于她的才华,还探究了她在生活中与众不同的个性。

大宋文坛上,人才辈出,每个人都才华横溢。但李清照以两首《如梦令》震惊了无数文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很快,人们开始关注她的家世背景,了解到她从小生活优渥,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除此之外,她还打破常规,个性极其鲜明,喜欢喝酒,身上散发着浓厚的文艺气息。

(附:李清照2首《如梦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其中一首被收录进语文教材的《如梦令》,展示了李清照非凡的才华。但有多少人了解这首词背后的故事呢?实际上,这首词是李清照在喝酒后为寻欢而创作的。然而,在当下,很多人将它作为学坏的借口,误用于不良的目的,成为一些“问题少女”们错误解读的对象。

这样的误解让人深感遗憾,因为《如梦令》所表达的并不是酒后狂欢或放纵,而是李清照对爱情的深情追求和内心的矛盾。她以细腻而富有感情的笔触,描绘出了爱情中的苦乐交织,将自己的情感倾诉于纸上。然而,这首词被误解为鼓励放纵和追求短暂的快乐,被滥用于对待爱情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李清照犹如一朵娇艳的花朵,绽放在寒冷的世界中。她的家庭背景与众不同,为她的命运注入了浓墨重彩的色彩。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作为宰相的得意门生,才华横溢,廉洁正直,备受器重。母亲王氏则出自状元世家,博学多才。这个书香世家的氛围,使得李清照从小就饱览诗书,充实了她的才思。她热爱文学艺术,能独立创作词曲,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

命运的齿轮转动,李清照在一次聚会中邂逅了她的爱人赵明诚。他们心有灵犀,情愫暗生。离别的日子令他们思念交织,赵明诚决心追随内心的声音,向双方的父母提出了迎娶李清照的请求。爱情的力量击溃了一切阻碍,两个相爱的人终于成为夫妻。

婚后的日子里,李清照和赵明诚过着甜蜜的生活。他们情投意合,志趣相投,彼此成为彼此的精神支持。李清照的作品中洋溢着幸福和甜蜜的气息。她写下:“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用自己的词语问丈夫谁更美丽,她自己还是花儿;又有“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表达对丈夫的思念,期待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附: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南宋·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浣溪沙》

南宋·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然而,命运的波澜开始涌动。北宋元佑风波席卷而来,波及到李清照的父亲身上。古代的宗法制度使得一个人的罪孽往往波及到整个家族。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正直、有个性的人,他反对新政策,因此被贬为庶民,远离京城。幼年时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日子戛然而止。

李清照的生活被剧变所打破,她和赵明诚的幸福家庭也面临着考验。李清照的心情陷入低谷,她感到无助和迷茫。曾经的阳光和欢乐似乎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忧虑和沉重的心情。

然而,李清照并不是一个轻易屈服的人。她虽然年少不知愁,但她渐渐领悟到生活中的坎坷和挫折。她不再只是才子的妻子,而是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和追求的女性。面对家族的困境,李清照毫不畏惧,她决心支撑起家庭的一片天空。

她开始主动寻求出路,为了维持家计,她将自己的才华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她的词曲传遍了城市的街头巷尾,人们为之倾倒,赞叹她的才情。尽管生活并不如意,但李清照以笔为剑,她用文字抒发内心的苦楚和对家人的深情。

她的作品中透露出对家族的忧虑和对父亲的思念:“绿肠新断,芳辰不似先,不觉春风今又是,绿树重遮天。”她的心灵在诗歌中得到宣泄,同时也传递出希望和坚韧的力量。

李清照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所突破,她还投身于慈善事业。她积极参与救济贫困的活动,关怀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她的善行和仁爱让她成为人们敬仰和尊重的对象。

尽管家族遭遇了逆境,但李清照与赵明诚之间的感情却愈发深厚。他们互相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他们以彼此的支持为力量,共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

李清照,天资绝丽的才女,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沉浮与忧郁。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她的家族背景与才华让她独树一帜,浑身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魅力。

生于济南的李清照,家境优渥,父亲李格非是备受宰相器重的学者,母亲王氏则来自状元世家,饱读诗书。在这个书香世家的熏陶下,李清照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情,热爱吟诗作赋、填词谱曲。她像一只自由翱翔的鸟儿,飞过了岁月的轨迹,用诗歌和音乐述说着她内心的悸动与情感。

命运的波澜开始在她的人生中展开。一场家族的巨变使李清照被迫离开故乡,开始了漂泊的生活。与丈夫赵明诚的离别成为她内心最沉重的负担,但她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她以《夏日绝句》表达了对国家和家族命运的忧思,将自己视作人杰鬼雄,坚定地迎接生死的挑战。

然而,命运的捉弄似乎从未停止。丈夫赵明诚的离世让李清照深陷悲痛之中。她的作品逐渐洋溢着忧郁和沉重,每一个字句都流淌着她心灵的血泪。她独自面对人世间的寂寞与冷漠,却依然怀揣着一颗爱国的心,将痛苦转化为力量,继续前行。

命运又一次为她安排了相遇。她遇见了张汝舟,以为他能成为她心灵的寄托。然而,她很快发现,这个人是个卑鄙小人。他觊觎李清照收藏的珍贵字画,一旦发现她并非富有,他便对她施以暴力。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李清照渐渐觉醒,意识到现实的残酷。她她明白,无论是家族的变故还是个人的遭遇,命运并不总是公平的。然而,她不愿被命运打败,她拒绝沉沦于自己的痛苦之中。她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空,关注着国家的未来。

李清照毅然决定离开那个充满痛苦回忆的地方,寻找一片新的天地。她远离了那个卑鄙小人,带着对未来的期许,踏上了旅程。她展开了自己的才华之翼,在文坛上绽放出绚烂的光芒。

她的诗歌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她写下了《如梦令》,描绘了一幅幻美的画面,让人沉醉其中。她的笔下,江南的风景变得更加婉约动人,每一个字句都透露着她对美好的渴望和向往。

尽管心中依然有着无尽的忧伤,李清照将这些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她用词语串联起心灵的旋律,将内心的痛苦化为动人的音符。她的词曲如泉涌般流淌,唤起了人们共鸣的心弦。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清照的一生被赋予了传奇的色彩。她的作品在不同人生阶段展现了独特的风格,真实地印证了她当时的心境。

然而,有一首词却常常被人误解和曲解——那就是李清照的第一首词《如梦令》。

这首词常常被误读为放纵和放荡不羁的象征。人们说,当时的李清照年仅十六岁,却沉迷于酒色之中,夜不归宿,这样的解读容易让青春期的少女们带入自己的幻想中,以为自己也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追求自己的欲望,甚至用这作为反驳老师和父母的理由。

如果李清照知道自己的词句被如此曲解,她肯定会哭笑不得。事实上,这首词描述的是李清照第一次外出游玩的情景。她泛舟在湖上,被湖光山色和浪漫氛围所打动,即使天色渐晚,她仍然沉浸其中,迟迟不愿离去。

直到暮色逐渐深沉,她才意识到危险,急忙划船离开湖心,惊扰了正在休憩的鸥鹭。回到家后,她仍然心有余悸,但又感到乐趣无穷,于是她写下了这首生命中的第一首词。

这首词虽然只有几十个字,却完美地描绘了少女的好奇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李清照少女时期内心深处的含蓄情怀。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词时,却常常忽略了李清照才气逼人的一面,而过于纠结于词人的生活状态和创作背景,这样的观点是否彻底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呢?

李清照的一生注定不凡,她的词曲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无论是青春的欢愉还是后来的忧郁,都构成了她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需滤镜,历史上那些自带“美颜”的女子(一)
李清照少不知愁,酒后寻欢写下第一首词,如今已成少女学坏的借口
李清照少不知愁,酒后求欢写下一首词,如今却成少女学坏的借口
李清照酒后寻欢,写下一首词流传至今,现在已成少女学坏的借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此首《如梦令》背后的故事
叹年华逝去: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