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唐诗人的两首佳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金陵晚望》,比喻精妙,朴实的文字中仿佛注入了灵魂

唐代很多诗人出身于庶族阶层,他们或为唐王朝的立国贡献力量,或于边塞获得军功,或在科考中金榜题名,最后终于取代了门阀贵族,从而成为大唐的新贵,并逐步上升到统治阶级的核心,不仅光宗耀祖,而且青史留名。

可是封建社会中王朝更替是一个不可违背的规律,繁荣盛世毕竟不可能持久。到了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加速了大唐帝国的衰亡,也让很多有志之士叹息自己生不逢时,又悲哀盛世不再、前途渺茫。下面分享晚唐诗人的两首佳作,比喻精妙,朴实的文字中仿佛注入了灵魂。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晚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高蟾生活于唐僖宗年间,他家境贫寒,性格豪放,同时又重情重义。才子经常为人分忧解难,不过他也是非分明,即使家里揭不开锅了,他也不愿无缘无故地接受别人的恩赐。

高蟾自幼喜欢读书和钻研,可是才子十年场屋,未得一第,最后由于主考官高侍郎的力荐,始登进士。高蟾的诗歌作品充满了人生的酸楚和时代的悲哀,这首诗乃是他的经典之作,值得大家反复欣赏。

诗人多次落第,依然不甘就此放弃梦想。又逢进士考试,才子再次告别亲友,并带着大家的祝福和期望,不辞万里地来到了京城。这一次他不再踌躇满志,但也没有灰心丧气,他在落第之后即兴发挥,写下了这首七绝,本想抒发内心的感慨,没想到主考大人阅卷之后,大为赞赏,当即为他写下了推荐词,才子也终于圆了多年的梦想。

前两句采用对比手法,“天上碧桃、日边红杏”,分别代指那些贵族子弟, 他们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又可以得到恩荫照顾,蟾宫折桂对这些人来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作者虽然心中颇感不平,却采用了极其委婉的语言,为下文的展开打下了很好的铺垫。

后两句比喻精妙,诗人自比秋日里的芙蓉,没有东风的眷顾,等到那些春花早已盛开之后,荷花才开始悄然绽放。“不向东风怨未开”,这一句展现出诗人旷达的襟怀。他地位卑微而不抱怨,无人赏识也不消沉,就像荷花那样高洁清白,越是遇到凄风冷雨,反而越是傲然挺立。

自古以来,描写落第的诗歌数不胜数,读者也能如数家珍地列举出很多在科考中铩羽而归的诗人。他们的作品经常充满了悲情和怨恨,而高蟾既怨天尤人,又不妄自菲薄,他不羡慕碧桃和红杏,而是如芙蓉那样充满自信地默默开放,却终于得到了贵人的欣赏!

金陵晚望 

晚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是六朝古都,具有独特的人文气息,城里的古建筑不仅显得庄严肃穆,而且承载着文人墨客们厚重的情怀。中唐诗人刘禹锡就曾深情吟诵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充满了感伤和悲情。等到高蟾登上金陵城头,他凝视着秦淮河上游客稀少,暮云惨淡,顿时觉得心潮澎湃。

虽然这是一首题画诗,可是读者却仿佛在诗人的带领下,亲身来到了金陵古城。开篇两句描绘了一幅绚烂的秋景,傍晚时分,金陵城中的苍翠景色,仿佛伴随着天上的游云在不停地飘动;古城又好像在秋色中陪伴着夕阳,显得朦胧梦幻,并不断地发出各种秋声。

浮云、落日”,令人想到浮云归于暮山,将是白昼的结束;落日悬于秋声,又是一年的残景。作者虽然未点出何种“秋声”,可是读者的耳畔却好像听到了秋风萧萧、秋叶簌簌,秋虫哀歌、秋水悲吟,完全是一幅令人不忍直视的哀图残景。

通过前文的铺垫,作者渲染了一种悲戚、伤感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内心难以言说的惆怅。后两句更让人感触不尽,“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大唐王朝昔日的繁华如过眼云烟,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潜在危机,文人墨客们的“一片伤心”,丹青妙手根本就无法描绘。

画不成”三字,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心声,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的痛苦、孤寂,也能感受到诗人悲叹衰而欲坠的晚唐王朝,正如那些短命的六朝,就像浮云落日一般,令人叹息和无奈。全文追昔抚今,百感交集,朴实的文字中仿佛注入了灵魂,不愧为唐代诗坛的佳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郝乙书写《高蟾《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一首伤感无比的冷门唐诗,末尾二句惊艳千古,诗人因此流芳百世!
古诗词日历 | 高蟾《金陵晚望》
晚唐最伤心的一首诗,短短四句,却引起千古共鸣
高蟾的经典诗作,前两句很美,后两句伤感到极致
古诗词赏析 |《金陵晚望》高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