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位诗人刘禹锡和雍陶同写一景——洞庭君山,却从不同角度,写出2首山水名作

古代诗人骚客们,在游历名山胜迹,饱览绝世美景时,往往会触发心中诗情,留下一些诗坛佳作。在这些佳作里,同写一处景色的,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比如,那一座雄伟的鹳雀楼,就曾吸引了多位诗人不惜笔墨,前去吟诵;而那一座神秘的黄鹤楼,更是让骚客们蜂拥而至,留下名篇。今天要说的,却是另一处绝佳美景——洞庭君山。

那八百里洞庭湖,再加上独立于湖中央的君山陪衬,湖山相映,景致绝美,可谓是唐代诗人游历的必到之地,所以这里从来就不乏诗意。不可胜数的诗词歌者在此挥毫泼墨,精美绝伦的诗篇可谓比比皆是,让洞庭的美景醉倒了整个诗坛。而在这些写洞庭湖和君山的山水诗中,却有这样2首很有代表性的作品,虽然都同是写洞庭湖的一处景色,2位诗人却从不同角度写出不同的韵味,着实让人拍手称奇!

先来看第1首诗,它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之手,众所周知,刘禹锡被贬谪到南荒之地长达几十年,但这也有幸让他与洞庭湖结缘,据说他曾多次游览洞庭湖,这首诗便是在一次游历此地时所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山水小诗,描写的是月色掩映下,洞庭湖中的优美景致。从诗人的抒写上来看,应当是从近望和远望两个角度加以吟咏。因为首句便点出近望之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正是由于诗人站在湖畔,所以才能感受到“湖”与“月”的两两相合之态;也才能观察到无风的潭水如同镜面一般平静。而后两句,则是诗人从远处眺望的角度,来写洞庭全景,而所发出的赞叹: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登临于远处山峰之上,俯瞰湖的面貌,只见月光下的洞庭湖山水青翠,湖中央矗立的君山,犹如一颗小小的青螺,煞是可爱。整首诗,读起来清新自然,极度浪漫主义色彩,尤其最后一句的比喻之奇妙,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同是这个洞庭湖,同是这座君山,也吸引了大唐另一位诗人的心魄。雍陶,一位成都籍的诗客,听闻洞庭美景,不辞万里之远,飘然而至,当梦中的洞庭湖呈现眼前之时,一股诗情涌上心头。

题君山 / 洞庭诗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诗人另辟蹊径,不落俗套,从湖水倒映中的君山这个角度,来写洞庭湖与君山。“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诗人既不写湖面之辽阔,也不写君山之高耸,而是说山影倒映在湖面上一片沉沉的景象。以至于让碧绿的湖水失去光泽,变得有些深翠。于是诗人顺着湖面抬眼望去:“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他看到了水中矗立的君山,好似是仙女梳洗打扮时,镜子里照见的一个螺髻。这一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构思,令人遐想不断。

总结以上这两首诗,刘禹锡的《望洞庭》,采用近望、远望的角度,来刻画洞庭湖与君山的景致,显得比较直观;而雍陶则是采用山在湖中的倒影这个角度,来衬托洞庭湖与君山的美景,更显意趣盎然。2首诗虽然描写角度不同,却都成为写洞庭山水的千古名作!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本文作者致歉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望同庭(刘禹锡) 题君山(方干 雍陶)
【央视荐诗】8月16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诗《望洞庭》今韵
解读刘禹锡《望洞庭》:洞庭湖上的一幕,是否让你惊叹
读雍陶诗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