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商隐很有禅理的一首诗《北青萝》,蕴含人生大智慧,值得一读再读!

纵观我国古典诗歌史,你会发现不少诗歌创作,都与佛教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且受禅宗思想影响很深。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禅宗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和诗风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也是后来人们称王维为“诗佛”的主要原因。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北青萝》,便是一首很有禅理的诗歌作品。它出自于唐代另一位诗人李商隐之手,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虽然李商隐与王维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一心学佛的目的,为的都是以求看空名利,摆脱政治上的不如意所带来的烦恼。

据史料记载,李商隐在四川梓州幕府生活期间,就常与僧人往来,并捐钱刊印佛经,甚至想过出家为僧。《北青萝》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便是记叙了李商隐一次进入山中拜访僧人之事。即以精炼的笔墨,描写了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以及僧人的简静生活、与僧人交谈后对禅理的领悟。

《北青萝》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首先,题中的“青萝”,本意指一种攀生在石崖上的植物,这里代指山。据南朝江淹《江上之山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然后,我们来看诗的首联“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即当太阳快要落入崦嵫的时候,李商隐准备进入山中,去拜访一位住在茅屋中的僧人。“崦”,即崦嵫,古代传说是太阳落山的地方。

从首联意思来看,李商隐将要拜访的是一位生活清苦而孤独的僧人。我们都知道,古代不乏名山古刹,李商隐为何要拜访独居深山中的僧人呢?这主要因为当时李商隐就处在一个生活清苦、亲朋离散的环境里。所以他迫切需要一个能感同身受,又不受此处境所困扰的人,能够帮他解除烦恼。很显然,精通佛理的“茅屋孤僧”,就是最佳人选。

颔联“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则是李商隐进入山中,寻找僧人居住之处的经历。它的意思是说,这满山都是林木飘下的黄叶,我要找的僧人到底在何处呢?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到底要走几重呢?这两句诗,其实突出的就是一个“幽”字和一个“高”字。幽,说明僧人远离世俗。高,既说明僧人居住之高,又凸显其超凡脱俗的高雅境界。

颈联“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即初夜时分僧人正在独自敲磐诵经,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前一句,是对僧人简静生活的描绘。后一句,则是对两人的谈话描写。不过这里李商隐略去了谈话内容,重点放在了僧人的状态上。即一种居清贫而安闲自如,从容不迫的一种“闲”态。很显然,这正是李商隐所需要的一种人生状态。

尾联“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便是李商隐与僧人谈话后,思想上得到了启迪,所领悟出的禅理,即大千世界里,我不过就是微尘而已,我为什么还要执着于喜爱和憎恨?言外之意,就是表示今后不再纠结爱憎,以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

综观李商隐的这首诗,无疑层次分明,先写进山,次写途中,再写遇僧,最后以领悟作结。除此之外,这首诗语言凝练,富于蕴藏。尤其是李商隐领悟出的禅理,不仅适合他自己,也适合那个时代有着同样处境的士人。即使是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读来也依然有着发人深思的地方。

试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谁不被爱憎所烦恼呢?只是除了仕途荣辱,我们在意的还有很多很多。诚然我们需要李商隐诗中所体现的那种淡泊之怀,去面对各种爱憎。但真要做到,却不是一件容易事。不管怎么说,李商隐这首诗,很有禅理,蕴含人生大智慧,值得一读再读!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诗|李商隐《北青萝》
李商隐很冷门的一首诗,却极具禅理,看懂受益一生!
唐代李商隐的《北青萝》
李商隐最富禅意的一首诗,写山却不见山字,结尾10字道破禅理
李商隐的一首禅诗,读完让你内心恬静,了悟人生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读懂李商隐这首诗,你就读懂了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