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活出乐趣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如果要评选宋朝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恐怕还不是欧阳修,而是一个名叫东坡居士的后辈,尽管欧阳修也很伟大,对宋朝文坛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但相对而言,其整体的文化建树是不如这位东坡居士的。

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最全能的才子,恐怕就不是唐朝的王维了,尽管王维也是一个全才,诗、书、画、音乐样样都很精通,但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就有那么一个超人,无论是散文、诗、词,还是书法、绘画,样样都是当时的天下第一,这个人就是眉山的苏子瞻。

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文人,恐怕也不是李白,尽管李白也很惹人喜欢,也得到了后世士大夫们的广泛喜爱,但要说到雅俗共赏,士大夫和平民都喜爱的恐怕就不行了,能够做到这些的,恐怕唯有那个苦中能够作乐且风趣幽默的苏东坡了。

无论是东坡居士,还是苏子瞻,还是苏东坡,其实都是一个人,他就是北宋的苏轼,中国历史上全能型的文化巨人。

他一生坎坷,颠沛流离,却是北宋文学界第一大V,粉丝上至皇上太后,下到市井百姓,他随便发个表情符号,都有上百万的转发量,甚至连高丽、辽国、西夏这些国家的粉丝都来为他点赞。

他被嫉妒他的小人所陷害,屡屡把他发配到远离京城的地方,但他所到之处,皆有鲜花为他盛开、清风为他送来。

他的个性签名是:

我绝不苟且地生活,我要用我的双脚去实现“诗和远方”的梦想。

没错,他就是——苏东坡。

在四川省眉山市的苏家故居里,其大门之上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一门父子三词客,下联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上联的“三词客”指的当然是苏洵、苏轼、苏辙了,而“四大家”指的就不是他们家了,而是指唐宋以来最杰出的四位散文家,他们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与苏轼。也就是说,这上联与下联都写有苏轼,因此我觉得,这副对子主要就是讲他苏轼的。

唐宋八大家,顾名思义,就是指唐宋以来的八个人,在这仅有的八个人当中,他们苏家一家就占去了三席,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个百年罕见的家庭。看来他们家祖坟葬得好,光发热也许是不行的,得要喷火才行。而他们家大公子苏轼,那更是五百年难得一遇的人才。

那么苏轼是如何成为这么牛叉的人物的呢?他的早年家庭教育又如何呢?

很多人都认为,苏轼之所以满腹经纶、才华横溢,那是来源于其父亲苏老泉的敦敦教诲,这固然是有理的,但是也不尽然,其母亲程氏在苏轼的成长过程当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有一次,苏轼他妈程氏读了《后汉书·范谤传》,大为感慨,深为范谤的舍生取义而感到欣慰。这时,在一旁的小苏看到了,竟说:“轼若为谤,母许之否乎?”孩儿如果也想做范谤一样的人物,母亲大人可答应呢?

小小年纪,口气还真是不小,这下可就要考验程氏的教育能力了。

程氏当即就表示:“我儿如果真能成为范谤那样的人物,那么我又怎么不能够做范谤母亲那样的人呢?”我们知道,对于范谤的舍生取义,其母亲是高度认可并且赞许的。

真是深明大义啊!能够有这样的老妈,苏轼是幸福的。

待到小苏弱冠之时,也就是二十岁,他已经博览经史子集了,已经非常博学了,下笔千言,言之成理,他尤其喜欢贾谊、庄子等人的文章。

贾谊,何许人也?

西汉名士,才高气短,善于写政论性文章,如著名的《过秦论》;庄子自不必说,超脱神逸,物我两忘,追求天人合一的超凡境界。

可以说,苏轼汲取各家之所长,养成自己才高且洒脱诙谐的个性。

苏轼在他二十岁那年便耗尽了一生所有的运气。同为四川人,二十岁时,李白还不曾走出过剑门关,而苏轼,却已经名动京师了。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这句话是说相爱的人,但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苏轼与欧阳修。

关于苏轼,欧阳修还说过三句话。

第一句是“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苏轼这个人,善于读书,善于用书,成为天王巨星是迟早的事。

第二句是“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读到苏轼的来信,我竟然出汗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的多巴胺又活跃了。我想,我应当退居二线,给这个年轻人让位了。

第三句是“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你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热搜榜上再也没有我的名字,头条是苏轼。

苏轼火了。

苏轼火了,好运气也到了头。

正当他要大显身手的时候,家乡传来了母亲病故的噩耗。苏轼与苏辙兄弟二人回乡守孝,一守,就是整整四年零十个月。守孝期满,兄弟返京,苏轼被任命为凤翔府判官。任谁都看得出来,这只是到基层过度一下而已,以苏轼的才学,早晚是要入朝的。

果然,四年后苏轼如愿还朝,但伴随着这个喜讯而来的,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以二十六岁的年龄病逝了。

苏轼与王弗伉俪情深。

苏轼少年读诗时,妻子红袖添香;进京赶考时,妻子照料家园;为官凤翔期间,妻子王弗甚至可以说是他一个军师。

如今,香消玉殒

妻子去世后的第二年,老父苏洵也驾鹤西去。苏洵于苏轼,不仅是他的生身父亲,更是他文学上的第一位导师。兄弟俩眼含热泪送父亲和苏轼妻子的灵柩会四川故里,又是三年。这三年,苏轼没有作过一首诗,也没填过一首词,而是在家乡的山上种了数千棵松树。

后世在提到深情的植物时会提到两棵树:

一棵是归有光家的枇杷,“廷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

一颗是邓颖超家的海棠,“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26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38年了。”

我觉得,还应该有苏轼家后山上的松树。

这几千棵松树的根是向下蔓延的思念,这几千棵松树的叶是永远青翠的时光。

苏轼一生被流放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偏远。苏轼62岁时,乘着一叶扁舟,来到了他此生到过的最远的地方——海南儋州(今海南儋县)。

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经历过那么多的大风大浪,这样的事情在别人看来或许是难以承受,但在苏轼眼里,却早已算不得什么了。

“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仅仅十个字,既有人生无常的心酸,又有随遇而安的云淡风轻。

到了海南后,当地州守为苏轼建了一座房子,苏轼取名为“载酒堂”。后来仍想发挥余热的他就在这里办起了学堂,普及文化知识,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来到儋州跟苏轼学习。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出过进士,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就考出了第一个乡贡,难怪人们说“东坡不幸海南幸”。

流落到海南,苏轼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抛下诗意,也没有忘记美食。他发现了原来大海里可吃的东西比陆地上还要丰富。从前那些竹笋啊、鲈鱼啊、跟一种美食比起来,简直弱爆了。这种美食就是生蚝。尝过了生蚝的美味,苏轼当即给儿子修书一封:

东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叔党是苏轼的儿子,苏轼这封信很短,他告诉儿子他在海南品尝到了一种极美味的食物,叫做蚝。又嘱咐儿子可千万别让朝中那些士大夫们知道,他们要是知道非争前恐后来海南抢食不可。

有一个传闻。说明末清初的大文学家金圣叹因为文字狱而被判处死刑,在行刑前,他要求见儿子立遗嘱。官差把他的儿子带来,他伏在儿子耳边只说了一句话:“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的味道……”这句话差点把官差气晕,却表现了金圣叹对清朝统治者的轻蔑与反抗。

苏轼又何尝不是。

那些大臣怎么可能来这儿呢?不过是苏轼跟自己,也跟天下开个玩笑罢了。这玩笑里,有他对政治的苦叹,也有对仕途的不甘。“恐”是朝廷纷争的让人产生的畏惧,“谋”是那群小人机关算尽的嘴脸,“分”是利益熏黑了心之后的不择手段,“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短短九个字,道尽沧桑。可经他的嘴说出来,又是那样地轻松,轻松地会让人发笑。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提到了一种人,这种人可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种人叫做“古仁人”。

我认为苏轼就是这种人。他在没有任何实质性错误的情况下,一再被贬,半生漂泊,却从未把内心里的怨与恨施加给这个世界。他在密州救灾,在徐州抗洪,在杭州筑堤,在儋州教书,他留给世人的,都是美好。而他自己所承受的,是丧妻,是失子,是报国无门的遗憾,是无人理解的孤独。

我又觉得他不完全是“古仁人”,因为“古仁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苏轼当然也有忧愁,但他的不凡之处就在于他有一颗有魔力的心,能让忧愁幻化成诗。别人的苦难仅仅是苦难,而他的苦难里却开出一朵花来。

余秋雨在《山居笔记》中说,他最喜欢的古代文人便是苏东坡;

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也表示,苏轼是他最欣赏的古代文人;

而已故的台湾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则也是苏轼的忠实粉丝,为表达自己的这种敬仰之情,他还专门为自己的这位偶像作传了,即《苏东坡传》。

由此可见,苏轼在后世文人学者心中的崇高地位。

可以说,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苏轼的喜爱经久不衰。

苏轼的立身处世原则、苏轼在面对逆境时的达观向上,这一切,都为中国古时的文人留下了一个绝佳的范本,这也正是苏轼的千古魅力所在了。

苏轼,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雪片落蒹葭
欧阳修与苏轼
(每日一练)文言文练习题:《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苏东坡给海南留下了什么?
苏轼今天过生日,为何人人都爱苏东坡?
横空出世苏东坡——苏轼其人其词之略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