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了这篇,汉赋考不倒你

【小编注:汉赋的发展、分类、特点都比较复杂,光看理论比较枯燥且难以理解,本文特选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原文节选,通过原文及译文的阅读,方便大家理解有关汉赋的知识。如果结合文末链接几篇专门讲汉赋名家的文章来看效果会更好哦。】

汉赋的兴盛

西汉初年,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们追求究奢极欲的物质享受,在此基础上便产生了一种基本上为统治服务的文学——汉赋。

赋,原是《诗经》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后发展成一种富有文采、韵节、善于铺陈,兼有诗歌与散文特点的文体。

(一)汉赋的主要特点是体制庞大,讲究铺陈,富有文采音韵节奏,形式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韵文和散文的结合体,并往往含有讽劝的意味。

(二)社会原因是:

1、西汉盛世国家空前统一富强,为赋家提供了宣扬大汉声威的主题。

2、京都的宫殿建筑富丽宏大,统治集团声色犬马的生活奢侈,成为赋家铺写的对象。

3、统治者大量招致文士写作辞赋,歌颂大一统的繁荣气象,上倡下趋,遂成风气。

赋的鼻祖可推战国时的宋玉和荀况。始见于荀子的《赋篇》,中经宋玉,盛行于汉代。汉之后,赋这一文体形式有了发展,六朝时称为“俳赋”,“骈赋”;唐宋时称为“律赋”,中唐之后,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逐渐散文化了,又称“文赋”。

宋玉是屈原之后楚国的著名词赋家,著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16篇赋。他虽说是追随屈原的,但作品的体制、风格和语言都和楚辞迥异,倒和汉赋非常相近,所以一直有人怀疑这些作品是否后人伪托。假如这些赋确系宋玉所作,那么,它作为赋的始祖是当之无愧的。

荀况的作品叫做《赋篇》,现存《礼》《知》《云》《蚕》《箴》等篇。这些赋都是咏物的,但不直接说出所咏之物的名称,而是以“臣”与“王”对答的形式,对所咏之物的特征进行铺叙,类似今日猜谜的谜面。这种问答形式和铺叙手法,加之有韵有散、亦诗亦文的写法,成为后世汉赋基本形式的基础。

汉赋的分类及代表作家作品

汉赋可分为骚体赋、大赋和小赋三类。

汉初的赋是从楚辞脱胎而来的,所以叫“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的内容和风格都和楚辞相当接近,也用带“兮”字的语句,是骚体赋的代表作。汉代人词赋不分,把楚辞也叫作赋,一方面是文体分类不严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和骚体赋几乎难以同楚辞区别的事实有关。贾谊的另一篇作品《服鸟赋》,采用“予”和“服鸟”问答的形式,但服鸟在赋中不是被描写的对象,而是作者思想的代言人。作者借其之口表达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因而也被认为是骚体赋。

【小编注:《鵩鸟赋》作于贾谊被贬长沙之时,辞赋中寄托着浓郁的个人情感,这也是骚体赋与大赋的显著区别:骚体赋以主观抒情为主,大赋则以客观描写为主。】

《七发》

标志汉大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枚乘的《七发》。作品写楚太子由于生活过于安逸、饫甘餍肥尔德了萎靡不振的毛病,“吴客”前去探望,认定这个病并非针药所能根治,但能以富有哲理的精彩话语驱走病魔。于是,他把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和观涛等六件事大大铺陈了一番,逐步扩大楚太子的眼界和心胸,令他豁然病已。

【看一段原文:“答曰:‘六驾蛟龙,附从太白,纯驰皓蜺,前后络绎。顒顒卬卬,椐椐彊彊,莘莘将将。壁垒重坚,沓杂似军行。訇隐匈礚,轧盘涌裔,原不可当。观其两旁。则滂渤怫郁,闇漠感突,上击下律,有似勇壮之卒,突怒而无畏。蹈壁冲津,穷曲随隈,逾岸出追…’”

《七发》中描写“观涛”汹涌澎湃,铺排夸饰。多是歌功颂德,极写帝王贵族的声色犬马、游宴田猎之乐,山林宫殿京都之丽,表现出汉帝国统治的雄伟气魄。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的喜怒哀乐。】

《七发》对汉大赋的形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此后,主客问答成了一种定型的结构形式。对观涛等六件事的铺叙,完成了从骚体赋的主观抒情到大赋的客观描写的转变。骚体赋中带有诗歌性质的虚词、句末的语气词等都不再出现,赋已经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这种赋,后人称之为“大赋”,“新体赋”,是最为典型的汉赋。从汉初的骚体赋到枚乘创作《七发》,是汉赋的形成时期,时间大约是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

《子虚》

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是汉赋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大赋风靡文坛,成为文人创作的时尚。

武帝即位初,派人接枚乘进京。其时枚乘已经年迈,死在途中。后来,武帝又读到一片令他怦然心动的大赋《子虚赋》,热切地把这篇赋的作者召进帝京,这就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著有大小赋共29篇,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哀二世赋》、《大人赋》、《美人赋》和《长门赋》六篇。其中,创作于景帝时的《子虚赋》和他见到武帝后创作的《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可以作为姊妹篇来读的作品中,汉大赋的特点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子虚赋》中,楚国的子虚公对齐国的乌有先生说,自己是个见识浅陋的人,楚国有七个供楚王游猎的大泽,他只见过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云梦泽,于是他把云梦则大大铺叙夸耀了一番,乌有先生听了,批评子虚公不推崇楚王的政德却炫耀豪奢侈靡的活动,但它自己也向子虚公夸耀齐国将土的广大,说像云梦泽那样的地方包容八九个都没有问题。

【看两段原文:“车驾千乘,选徒万骑,田于海滨。列卒满泽,罘罔弥山,掩兔辚鹿,射麇脚麟。骛于盐浦,割鲜染轮。射中获多,矜而自功…盘纡茀郁,隆崇嵂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

“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芎藭昌蒲,茳蓠麋芜,诸柘巴苴。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缘以大江,限以巫山…”

铺排描写东西南北各个空间。】

《上林赋》承接其后,又在《子虚赋》中担任旁听角色的亡是公站出来讲话,搬出“天子之上林”,竭尽铺陈之能事,压倒子虚、乌有二人。

这一场争论当然是子虚乌有不存在的。作者只是借三人之口,把诸侯王以及天子的游猎场所和游猎活动大大地铺叙了一番,显现出大一统王朝的雄厚实力和赫赫声威。对客观事物作如此详尽而夸张的描写,人称“铺张扬厉”,是汉大赋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在枚乘的《七发》中已露端倪,至此则臻登峰造极之境。

从枚乘开始,写赋的目的就不再是主观抒情,而是为了讽谏,也就是向帝王贵族说一些规劝、开导的话。《子虚赋》批评了“奢言淫乐,而显侈靡”。《上林赋》也说:“若夫终日暴露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抗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而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由也。”但是,从大赋的实际情况来说,作者所注重的往往是在铺叙上发挥自己的文学才华,总是描写多而劝谏少。讽谏一般都只是在篇末提一下,而大量的笔墨却用于铺陈渲染。汉大赋总是声称要对帝王贵族政治上的缺失和生活上的奢靡进行讽谏,但却又总是浓墨重彩地、实际上还是颇带称颂性地描写京都、宫苑的富丽豪华,描写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的生活。有人把大赋的这一特点称为“劝百讽一”。也就是说,它由于铺陈渲染而造成的倡导意义,要大大高于讽谏的意义。它是大一统帝国鼎盛时期应运而生的产物。

出于铺叙的需要,大赋在语言上的特点是词藻富丽。司马相如和他的后继者扬雄都是知识渊博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他们的赋作中词汇丰富,表现力强。虽说有些是僻字,难免有艰深堆砌之嫌,但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繁博瑰奇,文采斑斓。

扬雄

扬雄是西汉成帝时的大赋家,以《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长扬赋》四篇为代表作。扬雄作文性好模仿,早年有服膺司马相如,所以他的赋明显地受到《子虚赋》和《上林赋》的影响,只是加强了伦理说教成分。

【看一段《甘泉》的原文:“钦柴宗祈,燎薰皇天,皋摇泰壹。举洪颐,树灵旗。樵蒸昆上,配藜四施。东爥沧海,西耀流沙。北熿幽都,南炀丹厓。玄瓒觩䚧,秬鬯泔淡。肸蠁丰融,懿懿芬芬…”

汉成帝曾去甘泉宫郊游,扬雄一同跟随。回来后,扬雄写了这篇《甘泉赋》,意在讽谏成帝的郊游之举。但他通篇铺排甘泉宫的雄伟壮丽,怎么能起到讽谏的效果呢?这就叫做——劝百讽一。

“论述扬雄对大赋创作的拓展”这个问题,也就不难总结了:

1.加强了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枚乘《七发》还有一点语句表示讽谏的意思,扬雄几乎全无讽谏,通篇铺排,就像上面《甘泉宫》那样。

2.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描摹对象不单单是京师,还有外郡,不再以描摹田猎、园圃为主,着重描写郡邑的繁华。

3.描摹对象集中

《七发》一篇就描写了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观涛等等,一段描写一种,但扬雄的作品一篇就专门描写一种,如《甘泉赋》专门写天子郊游。】

从大赋到抒情小赋

汉大赋的主要作品还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这些作品基本上都保持着铺张扬厉、劝百讽一和词藻富丽的特点。结构上也保持着对答形式。

东汉中叶以后,汉赋进入了衰微时期。这里主要是指汉大赋,它随着汉室的鼎盛而鼎盛,也随着汉室的衰微而衰微。【小编注:张衡的《二京赋》是汉代大赋的绝响。《二京赋》写的是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有模仿班固《两都赋》,但内容有所拓展,除了描写田猎、宫室,还描写了市井百态,篇幅远超班固。】

汉赋中另有一种篇幅短小、文词清丽、不用问答体的赋,人称小赋。汉代大赋家司马相如、扬雄等都写过这种赋。但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年间,铺张扬厉的大赋在文坛上占了绝对优势,直至东汉中叶,大赋逐渐呈现衰微之状,小赋才有了取而代之的势头。标志着这种转变的是张衡的《归田赋》。

张衡是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文学家。东汉顺帝永和三年(138),官居要位的张恒为了躲避宦官的谗言陷害,上疏请求免官回乡。其时,他创作了《归田赋》。这个作品一扫大赋的铺陈旧习,以平丽的文词叙说归田的原因,描写自己想象中的归途的快乐和归田后的隐居生活。创作目的再度回归到个人感情的抒发。

【小编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就是受了《归田赋》的影响而写的,只不过写得更有文学色彩了。

张衡在汉赋史上的作用:

1,《二京赋》拓展了《两都赋》的题材,描写了市井百态,篇幅远超班固。

2,《归田赋》是“抒情小赋”的先驱之作。

3,《归田赋》篇幅短小、无夸饰、表达了情感,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张衡之后,小赋的创作日渐繁盛。著名的作品有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等。这些作品或纪行抒怀,或讥讽时事,或托物言志,都带有比较浓厚的主观色彩,篇幅也不很长,意味着宏篇巨制、铺张扬厉的大赋随着一个兴旺发达的大一统王朝的没落而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小编注:“刺世疾邪”,刺,讽刺;疾,痛恨,嫉恶如仇。刺世疾邪,顾名思义就是讽刺世事,抨击邪恶,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刺世疾邪赋》节选:“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逾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踰越,乃更加其怨酷。宁计生民之命?为利己而自足。”译:春秋是祸败的开始,战国时又加重了人民的苦难,秦汉时期更增加了,考虑百姓的死活干什么,只要对自己有利就满足了。

《鹦鹉赋》节选:“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闭以雕笼,翦其翅羽。流飘万里,崎岖重阻。”译:鹦鹉,你被困在绝境,远离集体,失去了伴侣,被人关在雕花笼中,翅羽也被剪去。你漂流到万里之外,离家乡重重崎岖。

可见《鹦鹉赋》是托物自况的小赋。】

小编总结:汉赋的发展历程

汉赋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前面说了,战国末期荀子就有了《赋篇》,那是开山鼻祖,萌芽阶段。后面传说宋玉也有《高唐赋》《神女赋》,但可能是后人伪作。(因为是后人伪作所以考的可能性很低)

西汉时期,前文提到的贾谊的《鵩鸟赋》问世了,体裁与楚辞十分接近,难以区分,所以称作“骚体赋”,陈阿娇“千金求得”的“相如赋”《长门赋》,也属于骚体赋,(“夫何一佳人兮…”)多用“兮”,但是开始大量使用四字句,类似骚体向汉大赋的转变。

后面,散体大赋出来了,这是汉赋的鼎盛时期。铺排夸饰、歌功颂德,炫耀田猎、园圃、京都、宫室为主,大量对偶排比。

再到东汉后期,抒情小赋象征着汉代辞赋的转变,特点是有抒情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第二讲汉赋
赋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汉赋
◆两汉辞赋
《史记》中的赋话与赋论
【背诵签到】——第七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