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朝大诗人虞集晚年思念故乡,写下一首感伤之作《院中独坐》,无一字不忧愁

故乡对于每一位游子来说,那是心中的圣地,无论离开了多久,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想到故乡,一定会愁肠百结。毕竟那里有最纯真的童年,还有最亲的亲人,从故乡离开的那一刻开始,那种情感就已经融入进了生命里。古代的诗词里就有很多的思乡之作,每一位诗人对于故乡的情感都是一样,特别是那些几十年没有回过故乡的人,每次想到故乡更是肝肠寸断。

元朝诗人虞集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方,但终不获允许,这也使得他悲痛万分,由于无法回到故乡,这也使得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故乡。对于一位老人来说,那种思乡之苦,或许比年轻人要更加纯粹,也更加的深刻。他从年轻时期就一直在大都(今天的北京市)为官,直到晚年几次告老还乡,但是被元文宗拒绝了,这也使得诗人越发思念故乡。

虞集,字伯生,元朝著名的诗人,南宋左丞相虞允文的五世孙,公元1272年生于江西临川,少年时代的虞集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此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师。虞集的诗也是很有特色,主要表现在思乡,其中最典型的要数这首《院中独坐》,这首诗以一种极为悲痛的口吻写下了人生的无奈,还有对于故乡的思念,正是由于屡次请求回到南方被拒绝后,诗人可谓是感慨万千,所以写下这么一首感伤之作,整首诗也是无一字不忧愁,无一字不伤感。

《院中独坐》

元代:虞集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写这首诗的时间没有明确注明,不过我们可以推测,公元1319年(延祐六年)虞集时年49岁,这个时候入翰林院为官,一直到公元1332年(元文宗至顺三年),当时元文宗驾崩,当时已经60高龄的虞集才得以回到故乡临川,所以从字面上来看的话,应该是写于公元1332年的前几年,当时他屡次请求回到故乡江西临川养老,可是元文宗拒绝了他的请求,直到他驾崩之后,诗人才得以回到江南。

整首诗意境凄美,字里行间充满了无限的忧愁,当时诗人正是一个人独自坐在院子里,这个时候又回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故乡,一时之间伤感不已,所以在第一二句就诗人就直抒胸臆,何处它年寄此生,我以后的人生应该在哪里里度过?山中江上总关情,对于我来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故乡,关注着故乡的山山水水,无非是由于我太热爱故乡了,一直想要回去。

最后两句从遥远的思乡之中回归现实,以此为切入点,重点刻画了当时的心境,还有骨子里的悲痛之苦,“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围绕屋顶而生长的松树,现在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已经快要高过屋顶了,夜里正好有风,吹动着松枝发出了很响亮的声音,这也让我误以为是江河里的浪涛声。

虞集在这首诗中把一位老人的无奈,还有那种思乡之苦描写得感人至深,尽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个字,可是每一句都直击人心,每一句都充满了忧愁。诗人夜里独坐在院子里时,他想到更多的是故乡,想要回到故乡,去过平淡的生活,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是无法回去,也没有那样的机会,这也使得诗人产生一丝担忧,不知道何处才能寄此生,这种细腻而深情的描写,也让这首诗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让人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无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于江南的虞集晚年思念故乡,写下一首孤独的诗,每一句都很伤感
元代一诗人在院中独坐,写下一首诗,将孤独写得淋漓尽致
诗歌赏析唐诗三百首——《院中独坐》
元代诗人虞集的一首思乡诗,短短的28个字,将乡愁写得淋漓尽致
王勃不为人知一首诗,短短四句道尽游子之苦,读一次感动一次
每日背诗 | 院中独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