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很经典的一首诗《戏为六绝句二首》,只有短短4句,却道破了做人的精髓

文/顾无

【引觞漫谈】

前几天上戴建业老师的诗词课,重新读了一遍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己读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也没有与杜甫这个形象结合在一起,后来经过老师的分析,才恍然间意识到,我们一直以为沉郁顿挫的杜甫,竟然也有如此狂放不羁的一面。

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所谓盛唐气象,真真正正是一个时代的面貌,是能够影响到这个时代下的每一个人的。

是时代塑造了人,但是人也在创造着时代。盛唐给了李杜如斯的才华与气魄,李杜还给时代的,则是流芳百世,影响万古的诗篇与精神。

我们上学的时候,对于各位诗人的理解毕竟还是太浅薄了,而且因为所知偏颇,很容易形成标签化,脸谱化的认知。比如认为李白就是飘逸浪漫,杜甫就是沉郁顿挫,白居易就是平易近人。

其实并不全然这样,人在一生中的不同阶段,是会变化的,今人如此,古人也是如此。

就中以对杜甫的误会最深,那可是写出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过“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杜甫,先不说他自己为儒从政的伟大心愿,单说他与偶像李白游历山水的那两年,就算本来不狂,后来想必也就狂了,更何况杜甫本来也是个狂人呢?

【临其诗境】

认识到杜甫性格之中“狂”的一面,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他的一些诗歌作品,比如今天这首批评年轻人的诗,对后辈不懂事的年轻人又是劝导又是恐吓,从开始的讽刺到后来的谆谆教诲,无一不体现了杜甫对自己观念的自信与从容。

正是因为胸中有一股盛唐赋予的狂气,他才能够面对世俗的非议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才能够无所顾忌的说出心中想法,并不考虑是否会得罪人。

这是盛唐人该有的自信和气度,这两首诗中展现了许多杜甫自身信奉的文学创作技巧和理论,读通这两首诗,对于全面理解老杜的诗歌创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经典原文】

戏为六绝句

唐代:杜甫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条分缕析】

这是《戏为六绝句》中的最后两首,第一首主要讲述自己对清词丽句的态度以及如何避免步“齐梁”后尘的问题。第二首则是对于后学的告诫,明确提出要转益多师后自成一家,这样才能超越前贤,在青史中留下自己的名号。

第一句写“清词丽句”,你们这些年轻人啊,不要厚古薄今,因为喜爱古人创作就轻视庾信与初唐四杰这样的今人,他们的清词丽句也是你们可以学习的素材。说明杜甫并不歧视今人在齐梁诗风影响下写出的清词丽句,反而认为这是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况且他在前文中也说到,庾信凌云健笔,四杰龙文虎脊,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

第二句写正确的学古人,就要以屈宋为目标,杜甫是很推崇屈原和宋玉的,“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这句正好与下文的“转益多师是汝师”相互映衬。在杜甫的心中,屈原与宋玉的辞赋之中是有一股精神气的,读懂其文章中实在的精神内核,就足矣保守自己不落入齐梁诗风的窠臼。

第二首写学古与创新。现代的人不如前贤,这是不同怀疑的,继承和学习前文也该要有个标准才是。

唯有分辨出前人文章的“伪体”和糟粕,亲近真正的风雅之源流,才是正路。还要转益多师,学习融汇不同的文体与风格,只有有了这样的积累,才能够真的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最后两首,杜甫的重心在于教育而非讽刺,他没有继续的讽刺这些年轻人,而是为他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这两首诗才是这组诗中杜甫最想表达的东西,他以儒家的宅心仁厚参与到辩论中来,并不希望看到这些年轻人沿着错路一直走到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戏为六绝句》赏析
唐人绝句选粹(15)
杜甫七绝《戏为六绝句》读记
《戏为六绝句》杜甫
“清词丽句必为邻”的出处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恐与齐梁作后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