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光捕手谈创作 旅美华裔摄影师云漫专访

风光摄影作为摄影的一大类别受到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的喜爱,但也饱受一些误解,曾有一种论调,说风光往往是一成不变,今年拍、明年拍都是一样的。并以看待糖水沙龙片的大众心理去看待风光片,认为没有拍摄难度、千篇一律、缺乏灵气等。实际上,风光摄影不仅需要思想境界与思绪的到位,更需要一定的技巧。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享誉海内外的旅美华裔摄影师胡亦鸣(云漫)老师,与大家一起聊聊它的拍摄创作故事与心得分享。我相信,看过之后你会对风光摄影有全新的认识。

本期访谈嘉宾:

胡亦鸣:

网名云漫,大学教授,旅居美国的华裔风光摄影师,主要擅长风光、自然和旅游摄影。作品广泛发表在国内外各种书刊杂志,也被很多单位收藏,如Austria Trierenberg Super Circuit和华东师范大学;同时也被美国、加拿大和亚洲的许多私人收藏家收藏;许多公司如:Apple,Inc,出版商,和非营利组织都购买了他的照片的使用权;羚羊谷里那些被流水冲刷而形成的妙曼曲线和丰富色彩,让全世界的风光摄影师着迷,这张照片被苹果公司用作广告。著名的四光圈(4Apertuer)的成员和创始人之一;四光圈是八位顶尖华裔摄影师组成的团队,是代表当今全球风光和自然摄影的最高水准的摄影团队之一。

《绝世之美》,美国内华达州沙漠

深度风光摄影的核心

佳友在线:您最初是从拍摄风光类起步的吗?为什么钟情于风光摄影?它给您带来什么收获?

胡亦鸣(云漫):和大部分普通摄影爱好者一样,我刚开始没有一个明确的喜好,而是各种题材都尝试过,从家人朋友,到旅行记录,到身边小景都拍。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城市旅游摄影,还在杂志上发表了不少游记图文。可慢慢地我发现自然风光,尤其是那种纯粹原始野性,没有任何人类活动痕迹的自然风光,才是我的内心所属。

《别有洞天》 ,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5DsR +11-24mm

而现在我也早已放弃其他题材,专注于风光摄影。 我们每个人拿起相机的目的和心中的冲动都不同。对我而言,我选择风光摄影,是出于对自然的热爱;我们大多数时候都生活在城市,可我的内心属于远方,我听从荒野的召唤。我几乎每次演讲都会讲到,通过风光摄影,我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知心好友; 我亲眼目睹体验了太多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难以想象的绝世美景;这样的巨大收获,我不会拿任何东西来交换。

佳友在线:一些人总认为风光摄影只是简单记录眼前的美景,没有太多创造力;您认为风光摄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摄影师又该如何去表现?

胡亦鸣(云漫):说这样话的人,显然是不懂真正的风光摄影,我在我的新书的开篇里就给出了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早上拍摄的三张完全不同的照片作为例子,说明在风光摄影中创意的重要。我写到,一些人认为风光摄影仅仅能记录摄影师看到的大自然,缺乏创造。朱光潜先生也曾经说过,面对同一个场景,摄影“只能写实”,而画家可以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如果摄影师只是满足于从显而易见的旅游者的视角去拍摄,从观景台上拍摄,那么这样的批评十分正确。

《蓝焰》,加拿大洛基山冰湖

但真正的风光摄影,绝不仅仅是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然后等好光线按快门。深度的风光摄影,和别的摄影流派一样,更包含了摄影师的思考、想象、计划、和设计。一幅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展示的不是客观景物本身,而是摄影师在一个特定的瞬间,通过一个特定的视角对这个场景的主观个人阐述。换一句话说,它展示的是摄影师想让你看到的角度。这个时间和空间的截片,不是简单地对真实世界的记录和如明信片的景点介绍,而是情绪的表达,是摄影师心中的风景。它强调的是按下快门那一瞬间最能打动摄影师内心的景物,也是摄影师的创造力和艺术沉淀的综合体现。拍摄显而易见的客观景物本身只是记录和搬运美景。发现摄影师独特的主观视角才是艺术创作。

《酒碗瀑布》,美国俄勒冈州

佳友在线:世界上较有名的风光都已被拍过无数遍,您觉得风光摄影要如何拍出自己的个人风格和辨识度高的照片?

胡亦鸣(云漫):首先,从地点和题材上来说,我建议大家不要一窝蜂地去少数几个著名摄影点,成百上千人挤在一个地方去进行所谓“中国式风光摄影”。这样的摄影是一种娱乐活动,不是创作。我们要避开这些过度开发的地方,去拍摄那些很少有人拍摄的景观。此外,就算去了一些名山大川,我们也要尽可能避免那些被拍了无数次的,我称之为“旅游者视角”的拍摄角度,尽可能发掘属于摄影师自己独特的“摄影者视角”。

《冰凘溶泄》 美国俄勒岗州三姐妹山区 佳能5DsR + EF 11-24

从风格上来说, 每一个摄影师只要努力,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些风格有的主要是前期和题材的原因 – 比如有人喜欢极简小品,有人喜欢大山大水;有人喜欢竖版黑白,有人喜欢宽幅彩色;有人喜欢有极度冲击力的超广角风光,也有人喜欢平和稳定的中长焦构图。此外,后期也会给每一个人的作品打上明确的特色,有人喜欢浓烈,有人喜欢清淡;有人喜欢魔幻,有人偏爱写实。

不过,虽然摄影师都会追求作品的鲜明风格和高辨识度,但风格也就意味着束缚,意味着我们每次前后期创作时,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创造力限制在现有的套路里。因此我这些年常做的事,就是时常试图改变自己风格,试图突破自己。

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

佳友在线:能否分享一下,您最难忘的、意义深刻的拍摄经历呢?

胡亦鸣(云漫):我有许许多多难忘的经历,这些都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下面是几个故事。

一年夏天,直升机把我和我的好友,全世界最好的风光摄影师之一马克·爱的姆斯带到了美国阿拉斯加州一个非常偏远的无人区高山之上。后面几天,我俩与棕熊为伍,与雨水作伴,在这全世界最荒凉的地方露营了几天。 这是一个此星球上可能从没有任何一个人涉足过的地点,一个让人见过后就永生难忘的美景。黎明之际,我站在雄踞于多条壮美冰川汇聚地之上的高山之巅,看见鲜花的海洋在我脚下怒放,看见火红燃烧的曙光染红了天边的重峦叠嶂。

Figure 1 《冷焰》 ,美国阿拉斯加州一个非常偏远的高山之上EOS5DSR + EF 11-24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7月底的美国西北,所有的天气模型都预测下面几天是酷热高温并且晴空万里,下面一周整个俄勒冈州看来没有任何值得拍片的地方,可我不想放弃。于是背上了帐篷睡垫,冒着山下摄氏四十多度的酷暑,独自开始登山,到达山顶,我发现冰川湖边寒冷依旧,积雪尚未融化。出发前我再一次查了美国海洋和大气署的卫星云图,结论依旧是不会有一丝云彩。可是在我登顶的过程中,云层开始在山顶慢慢聚集。 等我来到了冰湖边,迎接我的是漫天火烧云。俄勒冈州三姐妹荒野区的这座已经休眠的火山,似乎也熊熊燃烧起来,点燃了漫山遍野的火红的印第安笔刷花。而这一切难以置信的壮丽而难忘的美景,都只为我所独享。

Figure 2《落霞》 ,美国俄勒冈州三姐妹荒野区

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北极光的,全世界看北极光的地点有不少,但最适合拍摄北极光风光片的地方不多。加拿大靠近北极圈附近的育空山区,可能是最适合拍摄的地点之一,因为那里不止能看到神秘的极光女神,更有地面高耸的险峰,潺潺流水,还有湖泊倒影和之相配。 这是一个意外接到的电话,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乘15小时的飞机到达加拿大白马镇,直升机飞进育空山区。背负60磅的背包穿行于布满巨石的山坡,在北极圈附近的暴风雪中露营,在五彩斑斓的北极光下就寝 。而当午夜时分,漫天梦幻神奇的北极光在这全世界最偏远的壮美群山上空一次又一次爆发的时候,心里唯有震撼和兴奋。所有的幸苦,全都忘却于脑后,这次旅行给我留下的震撼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今后几年我计划每年都会在来这拍摄。

Figure 3《魔界午夜》 ,加拿大育空山区。

佳友在线:在拍摄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胡亦鸣(云漫):我没有碰到特别大的困难或特别危险的情况,不过很多时候,那些环境条件在普通人看来已经非常艰难了。比如在到处有棕熊活动痕迹的阿拉斯加无人区拍摄的时候,我每天都要反复涉过漫过大腿的冰冷刺骨的急流。碰到这样的情况也只能让鞋子和裤子湿透而过,连续多日穿着湿乎乎的衣物和靴子在乱石坡上上下攀登后,等我下山的时候登山靴已经成了碎片。在狂风呼啸,接近零下40度的加拿大冰湖上拍摄的时候,连站稳都不容易,更不用说拍严寒导致相机电池拍摄不了多久就没电的情况。还有几次在极少有人去过的海边拍摄的时候碰到巨浪或涨潮,出现差点回不到岸边的险情。

《金色浪花》,美国犹它州锡安国家公园

《红石仙境》,美国犹他州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

拍摄技巧与后期心得分享

佳友在线:风光拍摄构图方面,您有哪些心得可以分享吗?

胡亦鸣(云漫):讲解构图的教科书或网上文章早已汗牛充栋。虽然学习一些基本构图理论对如三分构图或对称构图初学者非常重要,但也有相当多的这些规则实际上只是当事后分析已经拍摄的照片才有用,对指导实际拍摄并没有多大实质性的帮助。

《星空作证》,美国加州死谷国家公园的“石头赛道”

我个人拍摄的时候几乎从没想到什么构图公式,更多的时候我是靠本能,觉得“这样的构图看起来更合适”。当然,在构图上我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而寻,比如在使用超广角构图的时候,为了避免画面中元素过多主次不分导致杂乱,我在我的书中总结出“小景物,大风光”的构图观念。我们的一种常用构图手段,是把镜头非常贴近并夸张一个最漂亮的前景—如一片野花, 一块怪石,一朵冰花。虽然前景-中景-远景构图法早已有之,但这种极端贴近景物,综合了风光小品和大风光的技巧和思路,却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表现手法。这里前景已经不仅仅是作为引导线或用来平衡远景或画面主体,它已经成为画面里最重要的一部分。画面的前景,是现场中通常会被普通人忽略,但却最能打动摄影师心灵,最能反映摄影师艺术创造力的细节小景。而这样的小景物,又被突出放大后,定格在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之中。整个画面既能小中见大,精美绝伦,又能恢宏壮丽,气势磅礴。

《雪中独树》 加拿大落基山 佳能5DSR + EF 70-200 F4 IS + EF x1.4 III

另外, 如同西谚所说:所有的规则都是用来打破的,摄影构图是艺术,不是科学,不是简单套用一些构图公式就可以完成。拘泥于规则会严重束缚我们的创造力,也会带来视觉上的重复和疲劳。当熟练掌握了基本构图语言后,我们需要灵活发挥并突破这些规则,才能让作品在艺术上更上一层楼。风光摄影的构图不是写八股文,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大自然的美丽,和我们心中的情感。

《探索者》,美国尤他州拱门国家公园

佳友在线:北美摄影师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技术是景深合成,曝光合成?

胡亦鸣(云漫):曝光合成的确是最常用的两种技术,曝光合成让摄影师摆脱了滤镜的限制,突破了传感器动态范围的局限,让摄影师轻松地应付哪怕是最复杂最极端的光线条件。景深合成现在越来越流行,虽然不是每一张照片都需要景深合成,但这个技术允许我们拍摄到许多以前无法拍摄下的画面,比如星空或北极光下的一些特殊场景,比如前景里镜头极近的那些非常具有冲击性的画面,让摄影师在构图上能有崭新的突破。

《星空之舞》,美国内华达州沙漠

佳友在线:关于风光后期处理,有什么看法和心得吗?

胡亦鸣(云漫):在这个时代,“是前期重要还是后期重要”这个问题本身已经彻底失去了意义,因为前期后期已经成为了一个完全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我们把当代风光摄影作品比作为凝固的音乐 -现代建筑 - 的话,那么一个更恰当的比喻是“前期是钢筋,后期是水泥”。前期决定了整个画面的结构,而后期把前期拍摄的信息凝聚到一起,再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呈现给观众。后期是创作的一部分,它的作用绝不应该是用来挽救前期本应该避免的错误。如果我们只是追寻那种“365招技巧让你的废片变为大片”一类后期技术,那是偏离了创作的轨道。

除了对前期的光线的精心选择利用,各种镜头/快门速度等摄影语言的运用,还有在构图上的创意外,后期是给作品注入艺术创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步骤。通过数码后期,我们可以实现与传统暗房类似的功能,比如调整全局反差,局部加亮压暗等。但对画面影调和色彩的全局和局部细节的精确控制,才是摄影师个人风格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和普通摄影爱好者的主要区别。

《夜宿沙漠》,美国新墨西哥州高原沙漠。获美国新墨西哥州官方杂志《新墨西哥》第11届摄影比赛风光类一等奖

我希望初学者放弃那种学了所谓绝招就可以出大片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后期里没有绝招,没有秘诀,没有“一招出大片”的可能性。如果有人告诉他你有,那他一定是骗子。因为后期的关键不是技术,真正的难点在于最终效果取决于作者的艺术眼光,因为我们需要知道画面中哪些地方应该更暗点,更饱和点,哪些地方应该更亮点,更清淡些。至于如何调明暗或饱和度则非常容易,我们只需要几个简单的调整图层(如曲线或饱和度调整图层)和最简单的蒙板就可以做到。

《梦境》,美国俄勒冈州

我们不可能发明一个万能公式来套用到所有画面上,要提高自己艺术水平的唯一办法就是平时多看多思考。在我的书里我提到了一些基本规则,包括如何在画面里对前景和远景的明暗,色调,饱和度和清晰度做一些变化和过渡,从而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立体感,但任何规则都有例外,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这些规则。

《优雅》,加拿大班芙国家公园

佳友在线:摄影本身即是艺术,除了个人的创作力,您是否还会通过其它方式来升华自我艺术修养呢?

胡亦鸣(云漫):我一直说,我们拍摄的是客观风景, 但反映出的其实是摄影师自己的主观内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验和经历都不同,只要我们坚持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而不是随波逐流,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我们都可以拍摄到不一样的风景。

《午夜邂逅》,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

对我自己来说,我喜欢读诗,特别是那些描写荒凉,苍茫的景色或由此而引发感情的诗;我喜欢看历史和科幻,尤其喜欢那种波澜壮阔的大历史或描述浩瀚无边宇宙的“大科幻”。 我喜欢旅行,喜欢看遍世界。我喜欢圣奥古斯丁的一句话:“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其中一页”。我想过去几十年来的这一切修炼,都反映到我的作品里。我个人不是特别喜欢那些精美的小品(不是说这样的题材不好,只是说它不是适合我内心)。我喜欢如交响乐般的波澜壮阔的大风光,喜欢画面内容极其丰富而不是简约风格。

风光拍摄中器材的运用

佳友在线:您目前使用的器材是什么?

胡亦鸣(云漫):我使用的器材非常多,目前我拥有的机器包括:佳能5DSR,尼康D810,索尼A7R2,适马DP0、DP1, 还有宾得645Z中画幅。此外我也在考虑别的中画幅系统。在我看来,每一种系统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优点(这也是我购买保留这么多系统的原因),我会根据拍摄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材。但是,在过去这两年,每一次出门拍摄,一定会带上佳能5DSR这个机身,还有佳能EF 11-24镜头。这个组合是我过去两年创作的绝对主力。我的绝大多数新作品(我估计超过70-80%)都是用它拍摄。 5DSR最吸引我的地方有:

  • 它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135机身,这对我非常重要。
  • 虽然中画幅相机的画质更好,但5DSR在便携性,镜头群(尤其是在风光摄影最需要的超广角和长焦段)的多样性,以及抗恶劣环境方面有明显优势。
  • 佳能有我心目中目前最佳风光摄影镜头群--EF 11-24mm f/4L有无与伦比的超广视角;EF 16-35 f/2.8L III是目前画质最好的135系统超广变焦;TSE-24,TSE-17是我心目里最好的风光摄影镜头,我尤其喜欢用它们实现完美广角拼图;EF 70-200mm f/4L IS 则是我最喜欢的长焦镜头,它的画质极佳,同时便携性非常好。

《火湖》,美国加州梦娜湖

佳友在线:是什么诱因,让您认为需要用全画幅来创作?

胡亦鸣(云漫):最关键的原因,是使用全画幅系统的时候,广角镜头的焦段不会“缩水”。对喜爱大风光的摄影师来说,广角和超广角镜头是最重要的焦段。我个人大概80%以上的作品是用广角拍摄,因此我一定会选择全画幅机身。此外作为一个风光摄影师,我需要优异的高ISO性能,需要更高的分辨率,这些都是高性能全画幅机身的优势所在。

《金色线条》,美国加州死谷国家公园

佳友在线:风光拍摄,会处于哪些考虑来选择相机与镜头?

胡亦鸣(云漫):风光摄影的器材选择,是一个在便携性、镜头焦段、和画质之间进行取舍的过程。每一次出门我都会根据环境和拍摄题材仔细考虑。 我常去一些对体力要求非常高的地方,如阿拉斯加的无人区、美国西南的沙漠、南美的巴塔哥尼亚山区、加拿大北极圈附近的育空山区等。这些地区需要带上沉重的全套野外露营设备,摄影器材必须精简。我会选择轻便的机身,轻巧的镜头(我非常喜欢佳能的f/4系列L镜头就是这个原因)。如果要拍摄星空或北极光,那么我会带高感性能好的机身,还有大光圈超广角镜头。此外,我们一般不可能带太多镜头,因此镜头的焦段是最重要的抉择之一。这个需要对拍摄环境的熟悉。如果以前没有去过这个拍摄点的话,则需要预先做大量的功课。

《生命的线条》,加拿大洛基山

佳友在线:佳友在线:2016年您带着EOS5D Mark IV去挪威拍摄极光,可以谈谈对这款相机的感受吗?

胡亦鸣(云漫):我用这台机器拍摄了大量照片。我认为它的最大亮点,就是它在宽容度方面有了巨大提升,达到了同时代机器的先进水平。虽然对我的主业风光摄影来说,宽容度并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标(我们可以用曝光合成或滤镜来轻易解决这个问题),但5D Mark IV的定位是全功能综合机,不只是用来拍风光。高宽容度对旅游抓拍,环境人像等极其重要。此外它的更强大的对焦系统,触摸屏功能,WIFI功能,GPS功能等对给摄影者带来了方便。可以说,它是一台没有短板的,市场上功能最均衡的综合机身之一。

《沉睡的巨龙 I》,美国犹他州大阶梯-埃斯卡兰特国家纪念碑区

“四光圈” 创立初衷

佳友在线:您的照片曾被苹果公司选为Macbook Pro产品宣传照片,这对您是否带来什么影响?

胡亦鸣(云漫):这件事给我带来了不少名誉。但最重要的是让我坚定了我的信心和信念 – 既然在这个被无数人拍摄过的地方,我都能发现一个全新的视角,创造出一个后来被全世界无数摄影师模仿的经典构图,那么在别的地方我更应该如此。 从此不管去任何地点创作,我都更加努力地去发现不同寻常的、有个人独特风格的拍摄角度。

《永恒曲线》,美国尤他州羚羊谷

佳友在线:作为“四光圈” (4Apertuer)的创始人之一,您成立的初衷是什么?这是个怎样的组合呢?

胡亦鸣(云漫):《四光圈》团体的宗旨是展示与交流世界一流自然和风光摄影艺术作品。这个组织的成立起源于2012年我和范朝亮先生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次创作之旅。当我们俩在沙漠里露营地时候,我们讨论起华人摄影界一些最好的风光摄影师们。我们突然意识到虽然这些人每一个都是顶尖高手,但大家都是散落的个体,我们需要一个组织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

《浪花飞溅》,美国奥林匹克国家公园海岸

几年以后, 四光圈现在发展成有八位旅居海外的著名华人摄影师组成:段岳衡, 范朝亮(John Fan), 胡亦鸣(云漫), 刘宇(阿刘,Victor Liu), 吴海辰 (杰夫,Jeffrey Wu), 徐梅(梦中画), 张焰(珞珈山), 张志壮(北京张子,Jonathan Zhang)。团队中有享誉中外的摄影名家,有世界顶尖摄影杂志和网站的编辑和评委,有国际最高自然摄影比赛的专业裁判,在世界摄影界各领风骚。成员们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际摄影界屡获殊荣,又以精诚合作的精神形成世界自然风光摄影界独特的创作团队。我们联合举办过几个很有影响力的大型画展。 我们在中国、美国和加拿大举办过大量的摄影专业讲座, 向广大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特别是国内的摄影爱好者)毫无保留地,系统性介绍了当今国际最新的风光摄影理念和技术。 我们把很多国内优秀的摄影师推向国际摄影界,让世界了解他们。 总之,我们的宗旨是共同合作,让《四光圈》成为一个中外风光和自然摄影的桥梁。同时我们自己相互学习合作,不断进取,让我们的每一个成员,以及我们整个团体的技术和艺术水准,一直保持全世界的最前沿。

《破晓》 美国阿拉斯加州一个非常偏远的高山之上 EOS5DSR +11-24mm

佳友在线:与大家介绍一下,您出版的《极致之美—云漫的风光摄影手记》一书吧?

胡亦鸣(云漫):《极致之美 - 云漫的风光摄影手记》是我历时两年完成的一部风光摄影教科书。在这本书里我把我多年积累的和风光摄影有关的知识、经验和体会毫无保留地全盘献给读者们。 我的目标是希望它能帮助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的风光摄影爱好者或专业摄影师,让他们在思想、艺术和技术上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我试图尽可能系统地、 完整地从当代风光摄影的角度,把在创新思维,用光、构图、前期技术和后期处理等各个方面的国际上最前沿和最关键的新思维方式、新想法和新技术带给大家。同时我在书中穿插了大量实例、心得和前后期完整步骤,用以补充理论部分。我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告诉读者去“怎么做”,更要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只有这样,读者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在千变万化的自然风景里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拍摄到理想的作品。

《浮山魅影》 加拿大育空山区 5DsR +11-24mm

《沸腾的冰湖》,巴塔哥尼亚,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 EOS 5DsR +24-70mm F4

我的目标,是让这本书成为最权威,最系统的当代风光摄影教科书之一。从广大读者的热烈反馈看来,我欣慰地看到我的目的基本达到。本书在2016年底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17年1月3日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四光圈全球摄影展开幕式后举行首发签售仪式。它迅速登上京东等网站的摄影书排行榜第一名,短短三个月就进行了三次印刷。在我的个人网页www.majestic-nature.com上,读者将可以看到对本书的进一步介绍,并可下载和本书内容配套使用的一些后期软件工具以及教程样片等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挥极致画质 适合佳能5Ds的镜头推荐
无忌专访
风光摄影如构图?风光摄影师常用这十种构图方法,建议大家收藏
为什么你坚信的摄影“金玉良言”没有让你拍出好片?
学了这几招,中秋也能拍出亮眼美食照!
重在抓拍 蜂鸟版主实例讲解如何拍好你的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