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至有三至:至天、至地、至人,道出人生真谛!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今天我们迎来夏至,这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也就是说,今天过后我们就要真正步入夏季了。


在古代,夏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在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夏至之后,阴气始生,阳气开始衰退。


古时夏至日,人们都会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中就记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习俗



祭神


从周代时起,在夏至日已经有了祭神仪式,到了清代仍然被视作 “国之大典”,民间的百姓们在这一天吃夏至面,有的地方还吃新麦做成的饼、馍,谓之尝新。


只不过现在没有了。



北方吃过水面


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这天,北方各地普遍要吃面,而面条都要过凉水,俗称“凉水面”,用来消夏避伏。


南方麦粥馄饨


北方人夏至日吃面食,而无锡人则在夏至这天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其混沌和合之意。有民谚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夏至谚语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


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


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


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


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


夏至九九歌


最早的“夏至九九歌”,见于宋代陆泳《吴下田家志》: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

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大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炭墼(ji,一声),用炭末做成的块状物,用于烤火取暖。

 

现在流行的“夏至九九歌”有这样一首:


一九和二九,扇子拿出篓。

三九二十七,汗水溻了衣。

四九三十六,房顶晒个透。

五九四十五,乘凉莫入屋。

六九五十四,早晚凉丝丝。

七九六十三,夹被替被单。

八九七十二,盖上薄棉被。

九九八十一,准备过冬衣。


夏至,道出人生真谛!

 



至天——天法道,盛极则衰之理


天法道,什么是道?《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就是阴阳。依照天时,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一年分阴阳,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从这天开始,白天会越来越短,夜晚会越来越长,一直到冬至那天才开始逆转。


用《易经》的道理来看天地、世间乃至我们的生命,是一个整体,而且法则一致。道家的观念,也始终认为天地是一个活的生命,它本身会呼吸。这就是中国文化最高的范畴——天人合一的内涵。中国人讲究的,就是顺天安命。


夏至日的阴阳转换,告诉我们的就是中国道家哲学中的“盛极则衰”之理。道家之眼看向的是天地自然,告诉我们的正是天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忌讳“太满”,而出现了《尚书》中“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等诸多相关箴言。


凡事不可太过,学会知足才能常乐,话不说尽留余地,福不享尽想将来,就是这盛极则衰之理对我们的人生的启示。“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让人安心的同时,也有盼头。



至地——地法天,物极必反之道


地法天,天道是盛极则衰,地道又是怎样的呢?便是物极必反——大地上的阳之风物开始衰落的同时,阴之风物则开始出现和兴盛了。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则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动物比我们更知天时。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也开始鼓翼而鸣。“半夏”则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生长而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这又能给我们的人生提供什么启示呢?如果说人生路上出现月满则亏的结果是因为我们不明天道,那么物极必反带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弥补——是为了让我们走回阴阳和谐的道路上。老子言: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


所以很多看似挫折和变故的事,其实并非坏事,只要换一种角度、以天道的眼光去看。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那种时候,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会悲伤痛苦,只会振奋欣喜。



至人——人法地,阴阳中和之境


顺应天时,合应地气,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的最高境界和追求。这一追求用两个字来概括,便是“中和”。


“中和”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就是于内含藏;和,就是于外和顺。从更高的层面说:中和,就是阴阳二气的和合与和谐。


人之中和,包含身、心两面。“身”自然就是养生。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如绿叶菜、瓜果、面条、生姜、绿豆汤等。


“心”就是精神调养。《周易》理论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要善于调节,多静休,排除心中杂念。


更高层面的人之中和,则就是一种人生大修行了。如《中庸》所说:喜怒哀乐没有发作,不让个人情绪左右自己,叫做中;喜怒哀乐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都恰到好处,叫做和。我们还可以更平实地理解中和——中正、平和,此乃君子之风。


所谓“中庸”,“中”是内在之本,“庸”就是“用”。有体有用,走中庸之路,行中和之道,人生也便完备、圆满了。


说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那什么叫“道法自然”?这四个字应当理解为“道即自然”,而非道之外还有一个自然。所以天地人之和谐一体,就是大道,就是自然,就是天人合一。


对于人来说,顺应自己身心的本性,合乎天地自然的规律,以阴阳二气的中和为依归,自在舒展地活着,就是最好的生存状态,最高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夏至节气带给我们的关乎天地人生的无上真谛和意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廿四节气之夏至,昼长夜短、阳消阴生
今日夏至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
己亥夏至:炎热将至,宜养生养心慎发泄
夏天来了,我们有什么古诗可读?-跟着古诗看世界005
夏至 |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