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就好了



每个人都想从事喜欢的工作,毕竟每天至少有1/3的时间在工作。那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呢?

假如有两家公司同时抛出橄榄枝:一个是薪水比较高的金融行业;一个是自己喜欢的教育行业职位,但薪水会减1/3。

你会选择哪一个?
 
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一份工作对人的激励作用包含两个因素,一个是基础因素,一个是动力因素。
 
基础因素就是外在条件,比如这份工作的薪资水平怎么样?是否总是加班?工作环境怎么样?地点离家远吗?
 
动力因素指向自己的内在,比如我认为这份工作有意义吗?我可以获得价值感吗?

这两个灵魂拷问看似很虚,实则决定了一个人在工作中获得的幸福感和价值感。
 
每个人对工作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只要你认为有意义,它就有意义,你就能获得幸福感和价值感,反之亦然。
 
比如,我觉得化妆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我宁愿把时间花在睡觉上,也不想花时间化妆。

但有些人天生喜欢化妆,在小红书上之类的自媒体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化妆经验,成了大V,一边化妆一边赚钱,不亦乐乎。

再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有些人会因为薪水而选择金融行业。这样选择的结果大概率是,工作一两年后,高薪资带来的幸福感早已消失殆尽。

因为内心对这份工作的不喜欢,总倾向用逃避的方式,面对挑战和压力,职业发展越来越平庸,整个人越来越低落。

夜深人静时,总是质疑自己为何要做这份工作。
 
所以,一个人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如果只盯着看得见的基础因素,而忽略了摸不着的动力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早会陷入上述恶性循环。
 
而那些选择了动力因素的工作的人,尽管刚开始,基础因素没那么吸引人,但是在时间的加持下,在自己激情的投入下,工作发展反而越来越顺。
 
我再举一个例子,萨尔曼·可汗是孟加拉裔美国人,从小成绩优异,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毕业后在一家金融公司任高级分析师。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更擅长做老师,擅长用深入浅出的方法教会孩子们一个知识点。

于是在工作之余,他制作教学视频,免费发布到网上,他的视频在Youtube上大受欢迎。

看着那些因为他的视频而学习进步的孩子们,他感到很欣慰,并开始计划制作全理工科的教学视频。

可是,这占据了他大量的业余时间,他不得不进行选择,一边是令人艳羡的金融高薪工作,一边是前途未卜的教育公益事业。

最终,动力因素占据上风,他选择了后者,开始用自己的积蓄经营可汗学院。
 
有段时间,可汗学院在资金方面,一度陷入困境。

可是他没有放弃,并寻求捐助。在比尔盖茨资助的150万美金下,他的公益事业得以继续运作下去。

如今,可汗学院已经成为全球知名公益教学平台。萨尔曼可汗不仅获得了世人的认可,也在工作中获得了幸福感和价值感。
 
因此当你面临职业选择时,一定要跟随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心中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产品经理梁宁把人的天赋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生擅长,一种是天生喜欢。
 
如果你有天生擅长或者天生喜欢的事情,那一定是上天赐给你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发展,跟随自己的内心,收获的不仅是金钱,更是幸福感和价值感。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可以拥有自己天生擅长或者喜欢的明显标志。

比如,如果你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特长,没有工作经历,很难明确激励自己的内在动机是什么。

这时候,如何才能找到喜欢的工作呢?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制造厂当了4年的螺丝钉后,离职了。当我再次找工作时,却犯难了:不想再进枯燥的制造厂,自己本身又没有特殊的能力,要找什么工作呢?

通过回顾梳理求学之路,我发现自己英语还不错,高中时我的英语是所有学科中学起来最轻松、得分最高的科目。

大学时,我自学口语三个月,虽然口语上没有取得成绩,但是在六级考试中我取得了班级第一名的成绩。
 
于是,我把英语老师定位自己的求职方向。

如果想做英语老师,首先发音要过关。经过考察,我报了一个线上的发音课程。

每天雷打不动,练习发音半小时以上,有时候嘴巴肌肉练到酸疼,就这样坚持了四个月。

课程结束后,我被评为优秀学员,并顺利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当上了老师。
 
当你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前提是你要有相应的能力。我想做英语老师,我就要付出努力,提升自己的发音水平。

有能力做好一件事,就意味着你擅长做这件事。在做的过程中,这件事不断地给你正反馈,你越发喜欢做这件事,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最后你会发现,并不是你先喜欢上了这个职业,而是你在一个行业中持续付出,得到了成长,从而爱上了这个行业。

刚毕业时,一个人没有明显的优势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种在职场中一遇到困难,就以“不喜欢”为借口而离职。

“这家公司没有培训体系。”
“这家公司勾心斗角。”

在你眼里,每家公司都有问题,你每次都选择轻率地离职。每次离职,你的能力没怎么增加,愤青的脾气却越来越大。

一直找不到擅长的事情,遇到喜欢的事情概率也大大降低。
 
知乎大V采铜在《精进》中提出一个概念:内职业发展和外职业发展。内职业发展就是一个人能力的延续和迁移,外职业发展就是一个人职业的变换。

有时候外职业变换了,其实一个人的能力是不断发展的。
 
比如我,当了英语老师三年后,在双减的影响下,我转行到读书写作的自媒体行业。

那么,我为了发音付出的努力,以及三年的英语经验就被推倒了吗?我失败了吗?

表面上看,我从英语老师转变成自媒体行业,这是外职业的变化。实际上,是我的英语阅读能力从教学领域迁移到了阅读领域。

市面上有很多经典的外文书籍。我因为有英文基础,能阅读英文原版书籍。相比看翻译版本,我更能理解作者写的内容,写出更好的文章。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认为,踏入社会就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是很困难的。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持续成长的过程。

在没有找到喜欢的事情之前,唯有不断尝试,不断增加自己的能力,喜欢的事情才会出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动了教师的“奶酪”
教师如何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
教师生活问答(一)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有感
教师幸福感的来源
领导,我要请一个幸福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