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朗读者》:最是一年春好处,该读书时就读书
userphoto

2017.03.22

关注



《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火了以后,董卿亲自打造的文化传播类综艺节目《朗读者》在经过了一年多的精心筹备之后,终于走入大众视野。迎着文化复苏的东风,《朗读者》推出得刚刚好,这档读书类的综艺节目被众网友评价:“不喧哗,自有声。”“又一档综艺界清流”。足见它的影响力。




我一直在想,这档豆瓣评分高达9.0的节目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喜欢。我想从董卿的宣传短片里可以得到答案,“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这句话传达了这档节目的核心价值。以文化为根基,文字为桥梁,朗读为介质,而最终沟通的却是人情。



有人说,这样的节目借着读书的名义,实质仍旧是兜售鸡汤,是一种装模作样的表演。而我想,这样说的人,并没有看到表象背后流动的情感,以及对人的呼唤。既然做节目,尤其是需要朗读的节目,必然会依靠一定的形式做基础,但这样的朗读背后有着可以追溯的情感因子。她能看到文字与人的相遇制造出来的那种美,与干瘪的表演是不一样的。


与朗读嘉宾之间的访谈,以及人生故事的分享,会把之所以朗读这篇文章的原因,以及文章带给自己的感受和共鸣交代出来,这样的朗读是有温度,有意义的。我们每个人都曾因一篇文章感动,或引发共鸣,激动不已,或启迪思考,意蕴无穷。而《朗读者》做的就是呈现这种相遇,像河水流过大地,总会与河岸冲撞留下印记一样,文字与人的相遇,可以创造什么,这是《朗读者》想要展示给我们的。


有了故事作为基础,朗读便成了人情的往来与互动。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出来,人的情感会彼此联通,是一颗心向着无数颗心的呼唤,进而牵连起内心最久违的感动。因为我们都知道,虽然每个人经历不尽相同,而人间情意的真挚却是相同的,也正因此,濮存昕会在回忆起改变了他一生的荣大夫时,如此动容,而这与宗月大师对于老舍先生的救助而带给先生内心的感恩是一样的。文字在这里从个人走向了普遍,而在文学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坦诚的,可以找到共鸣的。


除了人情的往来,情感的互动,还有意味的延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很多话在我们尚没有经历的时候,读来觉得不过如此,而当时光流逝,人生阅历渐渐丰富,回过头来偶然与这些文字再次相遇,才会恍悟,原来竟是如此透彻,所以世界环球小姐张梓琳给女儿读的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也是在她初为人母以后才体会到“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的真切和温暖。而在听到妇产科医生蒋励志愿远赴阿富汗,帮助战火中的孕妇接生,挽救了三千多名婴儿性命的故事以后,才真实地感觉到那种生死一线间的痛楚,在阿富汗她所在的医院外面就是枪林弹雨,战火轰鸣,可是她说:“虽然围墙外头,他们时时刻刻会有这种生命的威胁,但是在我们医院围墙里头,我们却能够给他们提供这种生的希望。”在了解了这些故事以后,带着这样的情感再去听Bob Dylan的《答案在风中飘扬》,其中的意味不是更深切吗?我们在这样的文字中遇见,不是更值得我们去反思?



我想,不管怎么说,节目提供的是一个平台,而主角不只是那些朗读嘉宾,更是我们每一个人,是我们内心的精神价值。太过理性地去分析节目本身的形式利弊,而不深入内心,任何试图呼唤的心灵都会堕入黑暗。德国有位哲学家叫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如何唤醒,靠的是文化,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点一滴的自觉反思。


这些不同的生命体验,想要唤起的是人的内心深处的生命价值,而这样的召唤,获得哪怕几个人的回应,也是好的。哪怕仅有几个人试图去用心体会这样的分享,这样的召唤,试图去沉下心来,回照自我,以对抗一些时代的浮躁,与内心的自己形成一次对答,一次自我的扣问,都是值得的。




阅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任何人都可以用心地遨游其中,遇见相同的人,见识不同的情感,在其中沉浮,触发思考,引起共鸣。个体的有限化入其中,得以体验到生命的广阔以及更多的可能性。


在现代这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下,碎片化阅读、快餐文化及读图时代的风气日盛,书本自有的那种朴质反而被消解了,而阅读尤其是沉下心来的阅读也变得十分难得。“慢下来”,变成一种理想。


自古以来圣人贤者都在倡导阅读的可贵,“窗临水曲琴书润,书读花间字句香。”这是一种沉浸读书中所带来的美妙享受;清人萧抡谓也说:“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可见读书对自我建设的意义,对洗涤心灵的作用;朱熹也倡导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所以用心阅读之可贵,可见一斑。阅读将人的自我和经验与文学结合起来,让人看到自己的内心,反思自我,走进美好的文学世界。



荒芜的世界因为有了阅读,有了因此而丰盈起来的内心世界才变得多彩。书本只有跟人产生关联,才是有生命的。人也如此,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互动,人心的敞开,经验的分享,得有人读,有人懂,其间的心流得以一股一股地聚集起来,有呼唤有应答,有碰撞有共鸣,这才是阅读的内核。


第84届奥斯卡动画短片《神奇飞书》说得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书只有被人阅读才有了生命,而阅读的传承不能停止,文化借此才得以形成,生命得以产生价值。书本与人的联系是相互的,人激活了书的生命,书使人的生命充满色彩。



第84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神奇飞书》

最是一年春好处,也正是阅读的最好时节。在大好的明媚春光中,愿我们都能在书本建造的精神世界中觅得一处自由天地。


人身上有一种原始的滚烫的感受力,可以在茫茫的阅读世界里找到落脚点,找到答案。为什么要阅读,也许因为阅读沉淀的是人心,是对自我的扣问,是与另一个自己的一次对答。


而这些文化类的综艺节目,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想说一句话:多读书吧。


希望我们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




文章转自日知book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写作新手到成为作家3-1
《朗读者》时评作文范文暨作文升格指导
《朗读者》董卿:以情感共鸣唤起对文学的记忆
你还在坚持这个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吗?
《朗读者》1-12期 | 访谈部分文字摘要(收藏一次,受益一生)
朗读者,让文学来关照情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