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此好书法,竟然出自一个强奸犯!

书家神品董华亭,楮墨空无透性灵。

除却平原俱避席,同时何必说张邢?


——清·王文治《论书绝句》

 



董其昌(1555一1636), 号思白,字玄宰,又号香光居士,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谥文敏。才华俊逸, 好谈名理。工书画、富收藏、精鉴赏,是明后期最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代书画宗师。



董17岁学书, “初师颜平原(真卿)《多宝塔》, 又改学虞永兴(世南), 以为唐书不如魏、晋, 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繇)《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画禅室随笔》)。三年后,董便自以为逼近古人,甚至连吴中前辈书家文徵明、祝允明都已不置于眼角了。



15年后,有两件事改变了董的识见。一是1579年前后,董因馆于嘉兴项家, 由项穆荐引而结识了堪称明代第一藏家的项元汴(子京),“三五年间游学携李,尽发项太学子京所藏晋、唐墨迹, 始知从前苦心,徒费岁月。”(《容台文集。卷五.墨禅轩说》)二是1579年秋,于金陵省试时得见王羲之《官奴帖》唐摹本,“方悟从前妄自标许”,从此搁笔不书者有三年。这时的自我否定,激其反省。



从前临帖所学,皆从名刻拓本而来, 晋、唐之墨迹在勾勒上石、镌刻传拓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中,笔法往往失真,优孟衣冠,遑论神采,懂得了“古人用笔之妙,殊非石本所能传。”(《大观录。卷九。董其昌书月赋诗第三跋》针对学书者如何临帖的问题,董曾以禅喻妙解一“庄子述齐侯读书有诃,以为古人之糟粕;禅家亦云:须参活句,不参死句,书家有笔法、有墨法,惟晋、唐人真迹具是三昧,其镌石锓版流传于世者,所谓死句也,学书者既从真迹得其用笔用墨之法,然后临仿古帖,即死句亦活....”(故宫博物院所藏董书《墨禅轩论书卷》这个论断,对至今仍矜矜于各执所谓“碑派”“帖派”- -端之说的,无疑是醍醐灌顶。)


自此后,董在“学书必从真迹”的主张下,身体力行,一方面,随着其初入仕途(1 590年始,董中第二甲第一名进士,并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结识了韩世能、吴廷、王肯堂、吴桢等藏家,得以观览借临历代书画名迹甚夥;另-方面,大学宋人,尤其是效仿其终生崇拜的米带。晋、唐真迹固妙,惟传世者颇稀,而米芾等宋人书,极得晋、唐人风韵,且传世真迹尚不少见, 董这是借径宋人而追晋、唐。



董45岁以后,根基日深,遂日益自负起来,曾云:“予学书三十年,不敢谓入古三昧,而书法至余,亦复一变,世有明眼人必能知其解者。”(《画禅室随笔》其后一二十年间,董除在1604年至1605年间曾短期出山之外,大都赋闲在家,悠悠一叶书画船往来于江南书画藏家及好事家,遍访古人名迹,心慕手追,逐渐形成了其古淡秀润、拙中见巧的书风。



1621年,董奉召出山,出官五年,请告归家五年,再起故官五年,乞休致仕,越二年而卒,此时其书“渐老渐熟,归于平淡”。曾自题其书云:“出入钟太傅、王右军、大令、颜平原、杨少师、米海岳诸家。”这是集大成之后,将古来大家笔意熔铸-一炉,随手拈出,正是其晚年书法能事。



对于董的书风,品藻者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如何焯云:“玄宰精诣八法,不择纸笔辄书,书辄如意,大都以意成风,以无意取态,天真烂漫,而结构森然,往往有书不尽意者,龙蛇云物, 飞动腕指间,此书家最上乘者也。”



清康熙帝云:“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楮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微云卷席,清风飘拂, 尤得天然之趣。”(均见《书林藻鉴》这是一种禅意仙气或者是书卷气十足的书风,清康、乾之后二百余年,书家巨子无不闻“香”皈依,从者翕然



苏州博物馆所藏董其昌《为高观察临魏晋唐宋诸书卷》,纸本,高25. 4厘米,长776厘米系其临古之作,计有小楷钟繇《还示帖》;行书王羲之《兰亭禊帖》(节临) 及草书《初月帖》、行楷 《言霜寒帖》、行书 《何如帖》、《奉橘帖》、 草书《服食帖》、《破羌帖》、《远近帖》;行楷褚遂良 《枯木赋》(节临); 行书欧阳询《过秦论》(节临), 行楷李邕某帖;行书颜真卿《争座位帖》(节临)、《送刘太冲帖》(节临)、《使李希烈时某帖》;草书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并行书释文;行书苏轼某帖;行书米芾《蜀素帖》(节临), 共七接。



末董自署云:“观察高悬圃使君征余各体书,为临晋、唐诸帖,断自米、苏,所谓五技而穷也。使君落笔便是孙过庭合作,余书只堪覆酱瓿耳。 董其昌。”自谦如此。观察” 之称, 明无此职,殆省级三司长官特派的道官,参政、 参议、 副使、 佥事之类, 每年二月至七月及九月至十二月, 遍历所属辖区的府州县,代理长官事务。“高悬圃”则不知何许人也。 观此卷书风, 当是董65岁前后手笔, 时赋闲于松江。



此卷用纸系名贵的“宣德笺”,因其质地洁白光膩,故笔墨神采焕然,董书精神悉出。董对自己的临书能力是颇为自信的,《容台集》中曾云:“余书与赵文敏(孟顯)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



今观此卷临书, 魏、晋、唐、宋凡涉九家,楷、行、草计十有八帖, 此九家皆董生平所服膺的大家,此十八帖亦是董时时临摹的法书,貌看似,细察则皆不似,若云不似则又似之。



其笔法的虚和变化,骨力内含;其字法的欹仄精密,势奇气正;其章法的映带而生疏空简远,墨法的浓淡相间, 秀润流韵,无一不是董书风度, 而钟繇的古拙、王羲之的隽逸、褚遂良的蕴藉、欧阳询的峻朗、李邕的道媚、颜真卿的宏博、杨凝式的险绝、苏轼的清雅、米芾的洒脱又无一不神气相属, 这是一种“貌离神合”的创造性的临古, 这些不与临本相同的临仿,实是以此为一“种过程而写已之心, 正如同禅家做“渐修”以“顿悟”一样。



董云“吾得其十七”也正宣扬自己七分合古,三分自意,若“得其十十”也是董所不屑的。关于如何对待临古的问题,董的意见是:“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容台别集》卷二《书品》)合者,是合古人之神, 所谓“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 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者也”(《容台别集》卷三《书品》)。离者,是要树“吾辈之神”,所谓“脱尽本家笔,自出机轴,如禅家悟后拆肉还母、拆骨还父,呵佛骂祖,面目非故”(《容台别集》卷二《书品》。


董因其勤奋及高寿, 留下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其中不乏率尔应酬之作,更兼之晚年以后的赝作纷起,故董的作品往往良莠不齐。《为高观察临魏晋唐宋诸书卷》,纸佳笔精墨良,书来气定神闲,一“ 笔不苟, 当是精品, 故清初大鉴藏家高士奇著录于其《江村书画目》之“自怡手卷”目中,并品为“神品上上”。此卷递经朱之赤、高士奇、潘奕隽、潘遵祁等鉴藏家收藏, 可谓流传有绪。



董其昌虽然在书画造诣上功力匪浅,然而人无完人。其“民抄董府”终将为其贴上耻辱的标签。


话说在明朝末年,内有魏忠贤等阉党作乱,外有鞑虏虎视眈眈,董其昌便是在这样的混沌世界里游曳。他为人及其聪明活络,50岁时,为避免太子之争,便毅然舍弃高官厚禄而卸甲归田。



董其昌辞官后居上海,期间强抢民女,关押府中供其淫乐,后来此女有了身孕,董其昌命人将其绑在木柱上,然后抬脚踹女子腹部,最后甚至让家丁将女子腹部剖开,取出腹中胎儿为乐。他还强纳民女,采阴补阳,拘押民妇,剥裈捣阴,极尽险恶之能事。 (此为史书记载)



由于董其昌怙恶不悛,把百姓被逼的没了活路,致使四邻八村的百姓团结起来,与董府的家丁护院打了一场,并用一把火烧了董府,史称:“民抄董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其昌书法大全【4】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董其昌书法作品大全
董其昌行书《跋〈蜀素帖〉》:秀润闲雅,虚和取韵
人品不好,书品好。一辈子都在临仿,却成了晚明四大书法家
赵孟頫神作《敕藏御服碑》全篇高清欣赏,据说是让董其昌转粉之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