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善本的基本概念与不同年代的版本特点

一、善本

善本一词出现于宋,这是在雕版推广后,书籍版本尤其易,才催生出的概念,且其概念范围并非一成不变。

叶梦得《石林燕语》:“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书不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有善本。”

宋时善本的概念大多指的内容完整,校勘无误的本子,有资于校勘。

元人承宋人观点,大致亦为如此。

光绪初张之洞《輶轩语》,在“论读书”条中说:“善本之义有三一,足本,无阙卷,未删削;二,精本,一精校,一精注;三,旧本,一旧刻,一旧抄。”

丁丙在他的《善本书室藏书志》中又把善本归纳成旧刻、精本、旧抄、旧校四类,其中旧刻指的是宋元本,精本指的是洪武至嘉靖时刻本,包括少数“雕刻既工,世鲜传本”的万历以后刻本,加上旧抄、旧校,都是视爲文物的善本;但在精本中又说洪武至嘉靖时本中“足本、孤本,所在皆是”,在旧校中也说“补脱文,正误字,有功后学不浅”,这样又把校勘精审的涵义混杂进去。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普查善本,且提出了善本的所谓“三性”、“九条”之说。“三性”者,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之谓,“九条”则是如何才算善本的具体规定。

“三性”中的后两性很难成立。如清末民国初覆刻宋元本,其精工有转胜于明仿宋刻的,很具备艺术代表性,珂版影印本古籍、木刻水印本画谱等也很具备艺术代表性,但由于时代太近,就不视爲善本。清末民国初还有一些高水平学术著作仍用雕版印刷,很具备学术资料性,但也不能进入善本的行列,原因仍是时代太近。可见真起作用的只有一个性,即历史文物性,是“一性”而不是什麽“三性”。

简单来说,“物以稀为贵”,少见的本子,自然而然地就会变成善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动的,变动的趋势则是善本的范围越来越广,够得上善本的品种越来越多。至于暂时不能成爲文物、不能成爲善本的则不能称之爲劣本或恶本,只能说它在目前不是善本,因爲它将来完全有可能升格爲文物性的善本。

一般把1795年前的版本定为善本,也就是说,除了名家批校题跋本与极稀见的清后期版本外,只要是乾隆六十年以前的印本与写本,都属于善本的范围。而通行的清儒精校、精注本却不能算善本。

二、不同年代的版本特点

宋本:宋刻本的经籍是依据唐蜀石经刊刻,而其他古籍大多出处唐以前写的卷子本。古写本的濒临绝迹,而宋本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自官刻本、书坊本、私家刻本大多都质量精美。按地域不同,分为浙本、建本、蜀本。而又有官刻、坊刻、私家刻本之别。

元本:直接翻自宋本,继承了两宋雕版印刷的优良传统,刻印精美,不逊宋本。元浙本、元建本,元平水本。

明本:明刻本质量堪忧,尤其是万历之后。“明人刻书而书亡。”首先,校勘质量较差,多书帕本。其次,好逞臆改的风气。 但亦不少精华。如明初刻本,犹存元末遗风,藩府刻书与中叶的私家刻书,亦有许多校刻俱精的版本;而明代的版画与彩色套印本,更是古籍版本中的艺术精华。

清本:易得,且多精校、精刻之本。但清代刻本今存亦已不多,应尤重保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古籍版本(图)
古籍善本的研究与收藏——宋刻本的研究
越南古籍善本观之我见
典籍小常识 | 版本、版本学、善本
中国珍贵古籍善本精美书影赏析(一)
古代图书版本常识(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