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讳举例》读书笔记】历朝避讳字例表

《礼记・典札》云:“名子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

《左传・桓公六年》引申:取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二名不偏讳

《曲礼》:“二名不偏讳。”郑注:“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孔子之母名徴在,言在不称徴,言徴不称在。”

自王莽禁二字为名后,单名成俗,二三百年,其时帝王既无二名,自无所谓偏讳,宋齐以后,二名渐众。

己祧不讳

祧者,远祖之庙,迁主之所藏也。《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庙而七。”除太祖为不祧之祖外,大抵七世以内则讳之,七世以上则亲尽,迁其主于祧,而致新主于庙,其己祧者则不讳也。

父子不避同音

南北朝风如此,父子祖孙不避嫌名。或者不察,则以为异矣。


陈垣先生所列历朝讳字例表只举改字与易字例,而省缺笔例,且所举未尽,若读古书当自明耳!

秦汉讳例

秦始皇     赵政(一作正)   正月谓端月

               父庄襄王子楚       谓楚为荆

秦二世        胡亥                   

汉高祖     刘邦                  邦讳为国

汉惠帝     刘盈                  盈讳为满

    高后    吕雉                 雉改称为野鸡

汉文帝     刘恒                 恒改为常

汉景帝     刘启                  启改为开

汉武帝     刘徹                 徹改为通

汉昭帝     刘弗                弗改用不

汉宣帝     刘询                询改为谋

汉元帝     刘奭                奭改为盛

汉成帝     刘骜                 骜改为俊

汉哀帝     刘欣                欣改为喜

汉平帝     刘衎                衎改为乐

后汉光武帝   刘秀          秀改为茂

                 叔父赵王良   改寿良县为寿张

明帝           刘庄             庄改为严

章帝         刘炟             炟改为著

和帝      刘肈 (或误作肇)   肇改为始

殇帝       刘隆                 隆改为盛  

安帝       刘祜             祜改为福

              父清河孝王庆          庆纯改为贺氏         

顺帝       刘保              保改为守

冲帝       刘炳               炳改为明

质帝       刘缵              缵改为继

桓帝       刘志               志改为意

灵帝       刘宏               宏改为大

献帝       刘协               协改为合      

三国讳例

三国避讳渐起,魏时王肃以为:“臣民不得以为名字”,又有因讳字难避而改名的,魏纪记陈留王即位后改原先的“璜”名为“奂”。吴志:“赤乌五年,立子和为太子,改禾兴为嘉兴。”是为历代避嫌名之始也。人君名字,难犯易讳,吴志中亦有改名的。改成奇怪的字。又,避名及字,二人同名而互避,为三国时特俗。

魏武帝    曹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叡

齐王       曹芳           芳林园改为华林园

              曹髦

              曹奂

先主     刘备

后主     刘禅

大帝     孙权

          父坚

        太子和          禾兴改为嘉兴

废帝      孙亮     

景帝      孙休        休阳改为海宁,晋平吴,又改海宁

归命侯    孙皓(一作晧,字元宗,一字彭祖,字皓宗)       孟宗改名仁

晋讳例

避讳至晋渐臻严密。《通典》所载讳议,大半出于晋。乃至太妃皇后讳亦避。

东晋

晋宣帝    司马懿     懿改为益、壹

晋景帝    司马师    太师改太宰,京师改京都或京邑

晋文帝    司马昭    昭阳县改邵阳,张掖昭武县改为临泽,建安昭武县改为邵武,吴志称韦昭为韦曜

晋武帝    司马炎     魏志称孙炎字为孙叔然

晋惠帝    司马衷 

晋怀帝    司马炽

晋愍帝    司马业(一作邺)  建业改建康,邺县改临漳

西晋

晋元帝    司马睿       宋书王叡以字元德行

晋明帝    司马绍       王衍称为王夷甫

晋康帝     司马岳      邓岳改名嶽,后竟改名岱

晋穆帝     司马耼

晋哀帝     司马丕

海西公     司马奕

简文帝      司马昱

孝武帝     司马曜

晋安帝     司马德宗

晋恭帝     司马德文

南北朝讳例

父子不避同名。观《颜氏家训·风操篇》当时讳禁甚严。但史书中亦有正名不讳例,则南北朝避讳宽严随人意而异,故矛盾之事,并见于一时。

宋武帝    刘裕       同名则以字行

               祖刘靖       向靖改称小字弥,孔靖以字季恭行

少帝    刘义符

文帝    刘义隆

孝武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明帝       刘彧          王彧以字景文行

后废帝   刘昱  

顺帝      刘准           平准令改为染署令

南齐

齐高帝    萧道成         薛道渊改名渊,萧道先改名景先

武帝       萧賾(一作颐)

郁林王     萧昭业

海陵王     萧昭文

明帝          萧鸾

东昏侯     萧宝卷

和帝        萧宝融      梁书于王融皆称其字元长而不名

梁武帝   萧衍   

             父萧顺之        梁书称顺阳为南乡,南齐书顺字多易为从

简文帝    萧纲

元帝       萧绎

敬帝       萧方智

陈高祖    陈霸先

世祖       陈蒨

废帝       陈伯宗

宣帝      陈顼

陈后主    陈叔宝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上邽县改为上封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焘

文成帝   拓跋濬

             父景穆帝拓跋晃        魏书称慕容皝字曰元真

献文帝     拓跋弘       弘农郡改为恒农,魏书称冯弘字曰文通,石弘字曰大雅

孝文帝     拓跋(元)宏     魏书称崔宏字,苻宏字,李宏仁字

宣武帝     元恪      魏书称慕容恪字曰元恭

孝明帝     元诩      尉诩改名羽

孝庄帝     元子攸

前废帝     元恭

前废帝     元朗

 出帝      元脩(或作循)

西魏

文帝     元宝炬

东魏

孝静帝    元善见

北齐

神武帝  高欢    欢改为欣,《周书·文帝元后传》张欢,《北齐书·张琼传》作张忻

            六世祖高隐    赵隐以字行

            高祖高泰       北齐人称宇文泰小字黑獭

            父高树生       《北史·隋文帝纪》树頺县,《魏书·地形志》作殊頺

文襄帝   高澄

文宣帝   高洋

废帝     高殷     殷州改赵州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后主     高纬

幼主  高恒

周文帝   宇文泰     萧泰以字行。黑水改乌水,见《元和志》

孝闵帝    宇文觉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北史》郑道邕,《周书》作郑孝穆

宣帝      宇文赟

静帝      宇文阐

隋高祖   杨坚

             祖杨祯               李孝贞以字行

             父李忠               兼避“中”字,凡“中”皆改为“内”,中书改为内史,中牟县改为内牟

炀帝       杨广                 广改为大、博,广川县改为长河,广武县改为雁门

恭帝       杨侑             

不避嫌名,二名不偏讳。法令本宽,而避讳之风则盛。有法令言可不避而书亦避者,是为习尚使然耳。缺笔之例自唐始,开成石经缺笔多而改字少,可存元本。

唐高祖   李渊         渊改为泉、深

              祖李虎     虎改为兽、武、豹、彪等。

             父李昞      昞、炳、丙、秉改为景

             太子李建成      建城改为高安,晋城县改为晋安

太宗     李世民           世改为代、系,从世之字改从云,或改从曳。民改为人、甿,从民之字改从氏

高宗     李治              治改为持、理、化,稚改为幼

           太子李忠          中郎将改为旅贲郎将

            太子李弘          弘农县改为恒农,弘静县改为安静(开元七年以后, 唐人不避弘矣。)

武后     曌                   诏改为制,李重照改名重润

中宗    李显                 显政殿改为昭庆,显德殿改为章德

睿宗     李旦                 旦改为明,张仁亶改名仁愿

玄宗     李隆基            隆州改阆州 ,大基县改河清

肃宗      李亨        

代宗     李豫                豫州改蔡州,豫章县改钟陵

德宗      李适             括州改处州,括苍改丽水

顺宗     李诵             斗讼律改为斗竞律

宪宗     李纯(初名淳)  淳州改为睦州,淳于改姓于,韦纯改名贯之,韦淳改名处厚

穆宗    李恒                恒州改镇州,恒岳改为镇岳

敬宗       李湛             郑茂谌改名茂休

文宗      李昂(初名涵)       郑涵改名澣,《旧唐书》作瀚

武宗       李炎(初名瀍,《会要》作沣)       李躔字昭回,改名回,字昭度         

宣宗      李忱

懿宗      李漼

僖宗     李儇

昭宗      李晔

哀帝      李柷(应作祝,初名祚)

五代讳例

承唐之后,讳例仍严。历唐、晋、汉皆出异族,讳法稍宽,至周而又密。

梁太祖   朱晃

               曾祖    朱茂琳     茂州改为汶州,慕化县改归化,戊改为武

               祖  朱信        信都改为尧都

               父朱诚          成德军改武顺,城门郎改门局部,城隍改墙隍

末帝       朱瑱

唐庄宗        李存勗

                    祖 朱邪国昌          孝昌县改为孝感,昌乐县改南乐

唐明宗        李亶       杨檀赐名光远

                  曾祖朱邪敖   郑遨以字行

唐闵帝        李从厚

末帝            李从珂

晋高祖       石敬瑭        竟陵改景陵,唐改姓陶,钱唐县改钱江,行唐县改永昌,福唐县改南台

晋少帝        石重贵

汉高祖           刘暠   鱼崇远改名崇谅,折从远改名从阮,赵远以字上交行

汉隐帝           刘承祐(祐当作祜)

周太祖          郭威         张彦威改名彦成,李洪威改名洪义,马令威改名令琮,郭彦威改名彦钦

                    高祖郭璟     南唐李璟改名景

                    父郭简          孙方简改名方谏,王易简止名易。

世宗             郭荣            李荣改名筠

恭帝             郭宗训         向训改名拱,张从训改名崇诂

十国讳例

吴   杨行密            滁人呼荇溪曰菱溪,扬州人呼蜜曰蜂糖

         父杨怤           御史大夫必大宪,又作大卿

后蜀  孟知祥         蜀石刻诗经残本 知字 不避

            祖孟察    蜀石刻诗经残本 察字缺末三笔

           父孟道       蜀石刻诗经残本 道 字不避

吴越     钱鏐        元金履祥先世本刘氏,改为金

            孙钱弘佐      凡官名左者悉改为上

闽     王审知          闽人沈姓去水为尤

宋讳例

宋人避讳最严,《容斋三筆·十一》云.“本朝尚文之习大盛,故礼官讨论,每欲其多,庙讳遂有五十字者。举场试卷,小涉疑似,士人輒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方州科举尤甚,此风殆不可革。“已祧之讳仍不许犯,旧讳仍不许犯。宋绍定《礼部略》卷首载淳熙、绍熙时应避旧讳及诸帝嫌名,真有过五十字以外者,实空前绝后之例也。故宋刻本常言避“至”某字。

宋太祖      赵匡胤         匡改为正、辅、规、纠、光、康。匡国军改为定国,匡城县改为鹤丘,胤改为裔,胤山县改为平蜀,吕余庆名胤故以字行

               始祖赵玄朗      玄改为元、真。玄鸟改

鸟,玄武县改中江,朗改为明,朗山县改为确山

              远祖轩辕

                高神朓

               曾祖赵珽       《唐书》姚珽缺笔(误作姚班)

               祖赵敬           敬改为恭、严、钦、景。镜改为鉴、照。敬州改为梅州,王居敬改居安。

              父赵弘殷           弘改为洪。殷改为商、汤。弘农县改为恒农,殷城县改为商城。钱俶本名弘俶。赵文度本名弘

太宗     

       赵炅(初名匡乂,又名光义)   义改为毅,义兴县改为宜兴,富义监改富顺,杨美本名光美,祁廷训本名廷义

真宗        赵恒        恒改为常,恒山改镇山,恒农县改为虢略,毕士安本名士元

仁宗        赵祯        祯改为真、祥。贞改为正,祯州改惠州,永贞县改永昌,谥文贞者称文正

英宗        赵曙        曙改为晓、旭,树改为木,署改为院,签署改为签书,都部署改为都总管,张孜初名茂实

               父濮安懿王赵允让       让改为逊、避

神宗        赵顼        顼改为玉,勖改为勉。旭川县改荣德。李遵勖撰天圣广灯录,《宋艺文志》去勖字

哲宗        赵煦

徽宗       赵佶

钦宗        赵桓        桓改为亘、威、魋。齐桓公改为威公,桓魋改威魋。

南宋

高宗       赵构     姤改为遇,勾当改为干当,管勾改管干

孝宗       赵眘     慎改为谨。慎县改为梁县

             父秀王偁

光宗       赵惇      惇改为崇、孝。蔡惇撰《祖宗官制旧典》《宋艺文志》改称其字

宁宗       赵扩

             父荣王赵希瓐

理宗       赵昀 (初名贵诚)    筠州改为瑞州,李伯玉初名诚

度宗       赵禥

             父嗣荣王赵与芮

恭宗       赵㬎

附:淳熙重修文书式(据绍定礼部韵略,未完)

玄   胡涓切     悬、县、泫、訇、胘、眩、獧……

朗   卢党切     悢、烺、狼、阆、浪……

匡   去王切     筐、眶、恇、劻、迋……

胤   羊晋切     酳、靷、引……

炅    古迥切     熲、炯、耿、扃、憬……

恒    胡登切     峘、姮……

祯    陟盈切     桢、贞、侦、征、旌、症……

曙    常恕切     署、抒、藷、树(殊遇切)、竖、澍、赎、属……

顼    呼玉切    旭、勖……

煦    吁句切    昫、酗、休、呴、咻……

佶     极乞切   姞、郅、鲒、吉(其吉切)、咭……

桓     胡官切   瓛、完、丸、院、洹、汍、纨、芄、綄、莞、萑、鹳、苋、狟、皖、垣……

构      古候切   遘、媾、觏、购、冓、韚、姤、诟、逅、鸲、鉤、岣、穀、彀、搆、够、

……

眘   时认切    慎、蜃……

惇  都昆切  敦、墩、邨、鹑、錞……

扩   阔镬切   廓、郭、鞹、鞟……

昀  俞伦切  匀、畇、驯、巡……



绍熙重修文书令

诸犯圣祖名、庙讳、旧讳(旧讳内二字者连用犯,若文虽连,而不相属者非)。御名,改避。余字(谓式所有者)有他音,(谓如角徴之类)及经传子史有两音者,许通用,(谓如金作赎刑,其赎字一作石欲切之类。)正字皆避之。若书籍及传录旧事者,为字不成,御名易以他字。

诸犯濮安懿王讳(让)者,改避。若书籍及传录旧事者,皆为字不成,其在真宗皇帝谥号内者,不避,应奏者以黄纸覆之。(按真宗谥号,有让德二字。)诸文书不得指斥援引黄帝名,经史旧文则不避。(如用从车从干,冠以帝字,或继以后字,合行回避。自余如轩冕、轩轾、轘辕、车辕之类,即不合回避。)

辽金讳例

辽金本无所谓避讳,既占河朔,始习汉文,兼用汉名。金用宋习薰染更深,避讳比辽为盛。《大金集礼廿三》:大定九年正月省奏,检讨到《唐会要》云:古不讳嫌名,后世广避,故讳同音。今御名同音,已经颁降余救切二十八字,合回避。《金史·章宗纪》:泰和元年三月,乃并避始祖以下庙讳小字。七月又禁庙讳同音字。

辽太祖   耶律億        宋庆历三年贺国主生辰使丁億更名意

太宗      耶律德光     改晋天雄军节度范延光为范延广,改光禄大夫为崇禄

世宗    耶律阮

           父义宗倍

穆宗     耶律璟

景宗   耶律贤    宋庆历三年贺国母正旦使李维贤更名宝臣

圣宗    耶律隆绪

兴宗    耶律宗真     改女真为女直

道宗    耶律洪基      宋明道元年贺国母生辰使王德基,辽史作德本

天祚帝   耶律延禧  改兴宗重熙年号为重和,姚景禧改名景行

             父顺宗濬

金太祖   完颜旻     宋绍兴十二年,改岷州为西和州

太宗     完颜晟  

熙宗     完颜亶

            父徽宗宗峻    皇统八年,改濬州为通州,《金史》误作避宗雋改

海陵       完颜亮

              父辽王宗干

               太子光英       改鹰坊为驯鸷坊,改英国为寿国,应国为杞国

世宗       完颜雍       改雍丘县为杞县,雍国为唐国,宗氏为姬氏,宗州为瑞州,宗安县为瑞安,宗国为莱国

               父睿宗宗尧

章宗       完颜璟      张燝改名炜。改景州为观州。改景国为邹国。

             父显宗允恭     卫绍王允济更名永济,尹安石改姓师,侯师尹改名挚。恭改为敬,宗室思恭改名思敬。白彦恭改名彦敬,改共城县为河平,龚县为宁阳。武功县为武亭。

卫绍王    完颜永济     改永兴为德兴,永济县为丰闰,济国为遂国,张永改名特立,中州集阎詠改名长言

宣宗       完颜珣     改郇国为管国,梁询谊改名持胜。

               父显宗允恭

           太子守忠              张行忠改名行信

哀宗    完颜守绪(初名守礼)   贾守谦改名益谦

元讳例

避讳之繁,至宋金而极,至元则反之。只避全用御名庙讳。《廿二史札记·廿九》有元帝后皆不讳名一条。一部《元史》,惟《程钜夫传》言:“钜夫名文海,避武宗庙讳,以字行”余无所见。元武宗名海山,钜夫生宋时,犹习宋人遗风,其实元制不全用御名不避也。《元史》亦不避海字。《元典章》廿八载至元三年表章回避字样,凡一百六十余字,是时去宋之灭,尚十有余年,此等字样,必沿自金人,非元人所创。观其所记注有“某字系旧式”“某字近用不驳”之文,则其来历必非一朝。元初诸帝不习汉文,安知有讳!且元帝名皆译音,无有汉名,故元世文书避讳之例甚少。

明讳例

明承元后,避讳之法亦甚疏。二字止犯一字者不坐。明诸帝多以二字为名,故不讳。明讳之严,实起于天启崇祯之世。

(《日知録·廿三》言:崇禎三年,奉旨頒行天下,避太祖成祖廟諱及孝武世穆神光熹七宗廟諱,正依唐人之式。又言:崇禎二年,兵部主客司主事賀煌,以避皇太子名,改名世壽。而光宗為太子,河南府洛陽縣及商州洛南縣,並未嘗改。“)

明太祖   朱元璋 字国瑞       胡廷瑞易名胡美

             父朱世珍

惠帝      朱允炆

成祖      朱棣       改沧州之无棣曰庆云,乐安州之无棣为海丰

仁宗      朱高炽

宣宗       朱瞻基

英宗     朱祁镇       正统丁卯,山西乡试经题“维周之桢”,犯楚王读,考官罚俸

代宗     朱祁钰

宪宗     朱见深(初名见濬)

孝宗      朱祐樘

武宗      朱厚照

世宗      朱厚熜       张璁正德十六年登第,嘉靖十年始避嫌改名孚敬

           父朱祐梅雪争春未肯杬

穆宗       朱载垕

神宗      朱翊钧       钧州改名禹州

光宗        朱常洛      常作嘗,洛作雒

熹宗       朱由校       校作较

毅宗       朱由检        检作简

清讳例

清之初入中原,原无避讳,清之避讳,自康熙帝之汉名玄烨始,康熙以前不避。雍乾之世避讳至严,文字狱中以有无敬避庙讳御名为顺逆凭证。此外,不特清朝庙讳有禁,他朝亦讳。如改徹为汉武,四库馆臣以此论载之四库提要卷首,使天下知皇帝之尊,百世下犹可为厉也。又雍正三年避孔子讳丘为邱。道咸以后,讳例渐宽。前此二名皆讳,道光后上一字与亲王同者不讳。

清世祖   爱新觉罗氏·福临

圣祖        玄烨        以元;煜字代,称范晔为范蔚宗,玄武改为神武

世宗        胤禛         胤以允字代,如《明史》张佳允、申佳允、堵允锡,进士题名碑本作胤。王士禛改为士正,又改士祯

高宗        弘曆         以宏、歷代,改明弘治年号为宏治,改时宪曆为时宪书

             太子永琏     《论语》“瑚琏也”试场不为题

仁宗        顒琰(初名永琰)      《简明目录》改宋俞琰为俞琬。韵目上声二十八琰改为俭

宣宗       旻宁(初名绵宁)     寧以甯代

文宗        奕詝

穆宗        载淳            淳作湻

德宗        载湉        

                 父醇贤亲王奕譞

末帝         溥仪             唐绍仪改名绍怡,后复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皇帝寿命列表
中国历代篆刻欣赏(上)
通鉴胡注表微 避讳篇第五 考证篇第六
中国皇帝御笔手迹[37P] zt
5
北魏《司马悦墓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