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学者李日华经过此地喝过酒的村落,副县长孙洁都来参加典礼的村落,你来过吗?

换个角度  洞察世界 一叶轻舟 期待与你相遇  发现更好的所在

筠麓古村的祠堂

——筠麓古村系列三

作为筠麓古村标志性建筑鲍潘二家祠堂,传统的徽派风格,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信息,同时也折射了这一村落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情趣。

祠堂的纽带作用,把同一宗族成员联系了起来,为同一族人寻根问祖、缅怀先祖的提供了可能。

是同一族人的乡愁所在,是永远扯不断的根,对激励后人,加强一族一村的向心力、凝聚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鲍氏祠堂

槐塘位于歙县徽城西郊,地处平原,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不知槐塘鲍氏为何选择迁入筠麓的深山沟里呢?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徽商通往“长三角”,除了走新安江水路外,徽杭古道是一条重要的通道。

经筠麓过老竹岭,往东七八里便入浙江境内,因此,徽杭古道、老竹岭下,商贾来往,熙熙攘攘,其中有朝廷政要,也有客商行旅,或住宿,或吃饭,慢慢地这里便形成了一个消费市场。

槐塘鲍氏看到了徽杭古道经过筠麓古村所蕴含的巨大商机,于是迁来定居,并逐步地经营起旅馆、酒店、餐饮来。

明代文学家李日华,嘉兴人,精于鉴赏,工于书画,词旨清隽:“翠壁丹雅几处游,归来云气满衣裳”“一枝香露能醒酒,几叶清风伴读书”;

“瓦盆注酒,石盆注墨。酒尽墨酣,颠倒狼藉”,从他的词句中,可以看出,他是位喜欢游历品酒才情横溢的风雅居士。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在他由杭州到徽州的《味水轩日记·卷二》中,就有翻过老竹岭,在鲍家酒店喝酒的描写。

《味水轩日记·卷二》

·李日华

鲍氏定居筠麓古村后,大约在三四代后,就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明万历年间,便开始兴建气势宏伟的鲍氏祠堂,坐南朝北,从路边一直伸延到后边山脚。

大约鲍氏在此定居三四代后,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便于万历年间,开始兴建了气势宏伟的鲍氏祠堂,坐南朝北,从大路成垂直方向一直伸延到后边山脚。据说也不是一年建成的,一进进的建了好几年。

那时秋收以后,在族中长者的带领下,几乎将所有闲空时间,都用在村中的公益事业上,分轻重缓急。

或祠堂、或庙宇、或大路、或河磅,一年年做下去,才建成了美丽的家园,徽州历史上的乡村文明就是在这些有心人的付出中形成的吧。

今天政策好,村里的公益事业多由政府出钱,这是过去不可想像的事情。再说鲍家祠堂,村里上了五十岁的人还记得规模宏伟:

硕大梁柱、高高院墙,飞檐翘角,历经几百年基本完好,可惜在文革后期,因为向往新式学校,从而将古朴的鲍氏祠堂被拆了大半,建造成了走廊式学校,只保留了中进享堂的一些石材遗构。

2012年,当时的村委会打算将鲍家祠堂遗址铲平,加之潘家祠堂的空坦,一起用来建村运动场所。

在征询村人意见时,尤其是鲍氏族人,以为鲍氏祠堂遗址特别是中进的一些石材构件尚好,这无疑是筠麓古村的圆明园,不可造次,经族人商量,决定筹资重建。

2012年,在完成了享堂修缮后,鲍氏族人以为,这相对于鲍氏祠堂原来规模,实在不过是区区一隅,不仅没有达到一村之标志性建筑的效果,就是与当时鲍家族人之能力魄力也不相称。

于是几位热心者商量,决定再接再励,将大门前进和后进一步完成,留着大堂等待后来者再来布局建造。因为有了这样的整体规划,一村之标志性建筑效果才算得到了显现。

鲍氏祠堂于2014年年底完成,2015年正月初三举行了鲍家太公进山500周年及祠堂修竣典礼,副县长孙洁以及村镇领导都到场祝贺。

鲍氏祠堂除了作为祭祀的场所外,鲍氏族人正在考虑扩大现代社会祠堂的功能,将祠堂后进打造成一个文化活动、展览、科学技术普及的场所,并在附近建了厨房,准备开办老人食堂,探索徽州老祠堂的现代化改造和最大可能的开发利用,发挥其前所未有的价值!


潘氏祠堂

潘家从大阜迁居筠麓古村(岭脚村),迟于鲍家八十年(十六世纪末),迁来后,在鲍家东首也盖了潘氏祠堂。

据说潘家祠堂的宅基地是鲍家赠送的,然而无可再考,但鲍潘联姻很多,同处一村,不是一家,亲如一家,可见潘家和鲍家的千古友情由来已久。

潘氏祠堂建于乾隆年间,但在太平天国后期,却被太平军放火烧毁,据说潘家有位族人潘后他和王茂荫是同学,又是好友

王茂荫是马克思《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分别出任过户部、吏部、兵部右侍郎,即相当于现在的财政、组织和国防部的副部长,作为中央要员自然对农民起义的太平军提出了许多围剿的意见。

潘后则因为有这样一个同学,又得到朝廷的许可,大凡文武百官经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有一支太平军当年经过筠麓古村,翻越老竹岭到达杭州,后来在杭州吃了败仗,转道回来,了解到岭脚村的潘后先生是王茂荫的同学。

于是转恨于潘家,将潘家祠堂烧了,还烧了潘后的房子,就是怡谷堂巷外的那一大片。

当年沿古道被烧毁的还有梅公厅、梁公厅、权公厅,都有很大的规模,从现存的遗址看,还能感觉到当年宏伟的气势。

太平天国结束后,因为财力的消耗,族人需要休养生息,光绪年间潘氏祠堂只做了最后一进寝楼,前进门楼往后移到中进,祠堂前后都留出了一块可以开展活动的平地。

中华民国35年(公元1946年)潘氏族人又进行了一次修建,前进已恢复到大路边了,与鲍氏宗祠并列,然而文革中又被拆了只剩下半进祠堂,大致就是现在的规模。

 文革后又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祠堂面临衰败坍塌,于是潘氏族人商议筹资,于2012年对潘家祠堂再一次进行修缮。

鲍潘两族的这一壮举,使筠麓古村的两座背靠青山的老祠堂,从废墟中崛起,再现了当年的雄姿,筠麓古村的青山古道见证了这一特殊的时刻,也见证了鲍潘两家延续至今的千古友情,诠释了人类相互扶持长长久久的典范。

感谢鲍义来 、鲍广水、潘楷六等提供的资料,感谢潘政前带我去拍了许多照片,感谢筠麓乡亲的支持,图片部分来自筠麓村民,部分自拍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有一种相知叫留言
感谢你我的相遇,
THEBEST
感谢关注


四野八荒  始于足下,在人生的旅途中,想必走过不少的古村落,不妨在留言区留言,告诉我们一路的感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歙县:棠樾古村,只看牌坊群和鲍家花园等于辜负这座古村
【徽州守护者】鲍义来:昱岭关下第一村的守护人
杨坊 [江右古村有金溪 (12)]
棠樾古村
【贵州安顺】鲍家屯六百余年明风依旧
行至山水相依处 千年古村入画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