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听妈妈的“述职报告”(2)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追忆祖先,缅怀先人,感恩父母,不忘初心。对于今天在幸福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回顾一下来时的路,是为了更好的走稳脚下的路,开辟未来的路,让我们的步伐迈得又快、又稳、又好。


       记得小时候坐在父亲的肩头,去给祖先祭坟,在一块密林前,因天上下着毛毛细雨,父亲把我从肩头上卸下来,叮嘱我原地站着别跑。自己提着祭品,扒开茂密的灌木,消失在一片丛林之中,好一会,父亲返回时身上的衣服几乎被竹叶和杂草上的雨水打得透湿。接着父亲又背着我,奔向下一个坟地。这是我关于父亲的最亲切,最温暖的记忆。


父亲积劳成疾,于1974年9月辞世,卒年52岁。在父亲去世的第一个清明节来临之际,母亲精心准备:剪纸幡、折圆宝、备祭品。一大早,母亲领着我和姐姐去给父亲祭坟。出了村庄,母亲便一路低泣,声音由弱渐强,最后号啕大哭,来到父亲坟前我们摆放好祭品,然后,抖开纸币、纸圆宝、五色纸,母亲把火柴递给我,让我点燃,姐姐在一旁小心地为我挡风,划了好几根火柴棒,才将纸钱点燃。燃烧完纸钱,按照母亲的吩咐,我和姐姐跪下来,给坟墓里的父亲深深磕了三个头。


        这时,在一旁的母亲早已哭成泪人,她把家中过去一年经历的坎坎坷坷和我成长的点点滴滴,一股脑儿向父亲倾诉:全年挣了多少工分?分得了多少粮食?够吃几个月?家里养的猪和鸡买了多少钱?地里收获了多少斤山芋、小麦、大豆?等等,一一向父亲作了详细的汇报。现在想来,如果把母亲的泣诉收集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述职报告”。

         母亲凄惨的哭声伴随着呜呜的松风,在大山深处久久回荡……

       因父亲的坟地距离村子很远,罕有人迹,我和姐姐当时还是两个年幼的孩子(父亲去世时,我11岁,姐姐14岁),加之周围阴森森的很害怕。我们吓得哇哇大哭,一边使猛劲抓住母亲的手往回拉,但怎么拉也拉不动。只好等母亲哭累了,将积存在心里的话也诉说得差不多了,才牵着我和姐姐三步一回头地往家走,口中还连连祈祷地下的父亲:要保祐我们健康成长,保祐家中六畜兴旺……

        母亲把清明节当作自己对父亲倾诉心声的最佳日子,父亲去世后的连续三个清明节,我们都是这样度过的。

再后来,我们稍稍长大一些,每至清明祭日,就不再让母亲参加,由我和姐姐单独去完成这项任务。


“树瘦无荫,人穷无亲”在失去父亲这个顶梁柱时,母亲没有退路,只能靠柔弱的身躯为我们遮风挡雨,再苦再累也从未向困难低过头。

生产队里的农活母亲积极参加,即是最累的农活割稻子,五十多岁的母亲也不落他人,累了将膝盖跪在田里也要坚持到最后收工。

每年中秋后,正是家乡满山遍野的毛栗子成熟的时节,母亲抓住这个时间节点,早出晚归,出门前带上煮熟的山芋作干粮当中餐。由这个山头赶到那个山头,下晩归来时已打满一竹篮和一围巾毛栗蒲。我那时正在读初中,与母亲约定:每天下午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上山迎接母亲,接过母亲肩上的担子往回走,此时,母亲脸上会露出一丝欣慰而轻松的笑容。可以说,家乡的山山岭岭、沟沟坎坎都曾留下过母亲艰辛劳苦的足迹。然而,把毛栗剥出米来,却是一项既累又艰苦的劳动,白天采摘毛栗母亲就已经累得精疲力尽,晚上剥毛栗,还要坚持到深夜,聚到一定的数量,再把栗子煮熟,起早徒步挑到二十多里以外的牛埠集市上去买。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就是母亲在这个时期生活的真实写照。一季毛栗采摘下来,母亲的脸上、手上、身上伤痕累累,整个人也瘦了一大圈,头发被荊棘掣脱稀疏了,衣服被荊条挂破,补了再穿。


那时家庭生活就是靠母亲这样带领着我们一步步艰难度过。

“行胜于言”,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愈挫愈勇、不等不靠和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这些都成为我后来人生道路上的阳光雨露。

辛丑清明——

献给天堂里的父亲母亲

儿:安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终有雨纷纷
【习俗】《借墓游春的清明节》《清明吊子飘啊飘》《清明节我回到了家乡》《三分春色一分愁》《寄往天堂的哀思》
散文精选:三支香
又是一年清明时 你还祭祖吗?
又是清明
清明节上坟有什么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什么不能上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