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内府的秘传知识张帅道家八字(讲谈会︱知识·观念·思想:明代的佛道与秘法)
userphoto

2023.05.09 广东

关注

本文系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举办的讲谈会“知识·观念·思想:精神传统的多元展演”的文字实录,限于篇幅分上、下篇刊布,本文为下篇。

第三场 酌中志异:明代内府的秘传知识

报告人:许蔚(复旦大学)

我之前是做宋明道教史研究,最初关心的是宋代到明代关键性的人物、关键性的法术传承与变化的问题。题目中的“酌中志”是刘若愚的名著,它主要揭示晚明宫廷内部的秘辛,也介绍内官的各种情况,包括内经场,刻佛经、刻道经等等。我们的道教研究主要是根据《道藏》来做,因为这是最大宗和民国影印以来,最容易获取的材料。宋明道教特别是道法研究,最主要是利用《道藏》所收《道法会元》。《道法会元》有一些问题,它的编纂人员、编撰构成、法术构成、每种法本和整体的《道法会元》的关系、前后文本的关系和道教其他相关文本的关系都非常复杂。如果我们研究一个道法,把它真正放到道法的演变、传承中去看,利用《道藏》所收刻本文献,实际上会有一些不足。我之前处理过一份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明代万历时期的写本道法文献。虽然它是万历时期抄写的,但它涉及的是元代以来的道法传承的问题。但利用这个抄本,可以了解整个明代的一个道法传承问题。

《酌中志》

我今天主要谈的是一批明代内府的道法抄本。明代早期道教研究一般关注这几个方面:一个是帝王崇道的问题。另外一个是所谓的太祖改制问题。此外,一般比较关心的是高道。我要介绍的这批明中期抄本和内官有关。我们过去对于明代内府的宦官,有很多方面并不了解。特别是他们的知识体系、教育。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写作专门的论著去讨论明代宦官的教育问题、文学创作问题、明代宦官和宫廷礼乐文明的关系,特别还涉及到戏曲演出的问题,都希望给它构建一个制度性的框架。

根据1930年代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展览目录著录,当时展览的道家类,总共 22种书。其中的18种道法抄本是我们今天报告的核心内容。第一种《徐仙翰藻》十四卷,在民国刚收入国立北平图书馆时,著录是元至元间抄本。战时送去美国国会图书馆展览,就已经明抄本。《徐仙翰藻》开本非常大,是典型的明代内府彩绘本。因《道藏》中有对应文本,它主要在文物性、艺术性方面更有价值。当时北平展览目录怀疑它是内阁大库书,也就是说对它的来源并不太清楚。

《诸阶行移》是文检抄本。像是表、状、申等这样的东西叫做行移,一般的公文书也这么称呼。《太乙月孛雷君秘法》是月孛法的一个法本,记录了该法的成立、主法师派等,包括法术的构成、符法、召合等问题。《三山木郎咒》又叫《三山木郎祈雨神咒》,用于祈雨。它后面附抄了两个东西,一个是祈雨坐功,一个是祈雪文检。祈雨坐功是讲内练的修法。《侍宸家语》比较有意思,《道藏》中的对应文本叫《王侍宸八段锦》,也是用于祈雨。这个“八段锦”主要讲祈雨的内功修法。比较重要的是抄本后面附两首文检,让我们能够知道这批抄本源出何地。《天罡都雷大法》包括好几个内容,出现了好几种师派,对于我们确认这一批道法抄本的师承关系也有帮助。《温帅血脉家传》主要是介绍温帅法,当然附抄了一部分《辛天君火笔》,主要用于驱邪。《祈祷诸阶秘旨》涉及各种元帅法。其中的张天君法或者叫张帅法,主要用于祈祷风、雨。我之前做过的莫月鼎,就能够立致风雷,呼风唤雨。明代的通俗文艺之所以能够描绘这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像诸葛亮能够祭风,没有这些法术的兴起和流传,是无法想象的。

《朱将军大法》也是驱邪的,附抄的《高天丁秘旨》用于保胎等方面。《斗母急告心章》和摩利支天法有关,主要是通过阿唎吽神咒,所谓的16字或者百字神咒把摩利支天和张天君结合在一起,也是祈雨的。《祷雨天篆》是神将召合、填写文书时所用符篆,是配合文检使用的。这些文书,如果没有填入相应的符命,是无效的。《飞神谒帝请章法》是呈递文书的一种法术。《地祇诸阶秘法》附抄了《追痨回檄》,除文书外,主要是地祇法,也是驱邪的。《诸阶火雷大法》主要也是张天君法。《诸品灵章雷君秘旨》除各种元帅法外,与《祷雨天篆》有重合,抄录了一些符篆。《祈祷节次诸式》则记录做一场法事都有什么步骤,像是预告、发符、建坛等。《祈祷家书立限便宜檄》抄录各种情况下的立限文书。《祈祷里社行移》也是一样。

这18种道法抄本最初的著录,只说是明成化抄本,后来改成明内府抄本,《祈祷诸阶秘旨》的最后一页有“大明成化辛丑年管灵台事内官监左监丞黄永添置”款属。因为皇家有钦天监,容易忽视内府还设立了内灵台。《明实录》中可以看到掌内灵台内官监某某、灵台管事太监某某。我们知道钦天监也有灵台,但是这里说的太监管的灵台,就是内灵台。内灵台是为了检验钦天监的灵台官计算是否正确可靠而设立的。

内灵台太监如何了解天文知识,我们没有太多的资料。刘若愚虽然谈到内官的教育和学习问题,但主要是儒学方面。《明实录》有一条材料,说钦天监退休的一个灵台官,被指派到内庭去传授天文。这应该是他们的一个知识来源。在内灵台的宦官系统,“父子”之间可能也有传授。道教传承讲究的是经、籍、度师,也就是最直接的三代老师,往前还有祖、玄、真师。黄永添的度师是不是宦官,我们不知道。道法不会由内府自己产生,肯定是从外面进来的。

这批明代内府宦官抄写的道法抄本,给我们呈现出明代的道法传承情况,一个人,不管他受不受籙,他如果要传法的话,本身在一个师门下面,是某法的法派传人,但同时还可以兼学某一个法,只是不作为那一师门下的传承弟子而已。他所兼传的法,在具职的时候就都体现出来。

点评人:张阳(中国社会科学院)

首先,关于明代内府的抄本知识,我本人接触并不是太多。

北大历史系刘浦江老师的《四库全书》总目研读课上,给了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就是让我去国图古籍馆去看一下相关的文本胶片,当时研读课没有涉及道教的文本,但也接受了一些文本方面的训练。

我的博士论文是关于宋代曾慥的《道枢》研究,完成博士论文期间,对《道枢》的文本消化过程中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道枢》是由108篇道教典籍的节本组成,很多篇目的出处在《正统道藏》等文献中检索不到,因为当时做论文是将所有的篇目做了文本的溯源,这其中很多篇目在现存刊行的道经中不存,所以当时有同好就建议我从明代内府的本子中去搜捡一下,当时因为时间的关系,在国图古籍馆做了一段时间,但收获不大。毕业后,曾经与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的王登伟道长一起重新做了一些检索,这次梳理工作做的比较细,有了一点收获,但如果想把《道枢》篇目全部梳理出来,仅明代内府的本子远远不够,但许蔚老师的研究确实一个很重要的启发,后期可能会结合《道枢》文本与许老师做一个深入的探讨。

其次,从我个人的关注点而言,涉及明清道教问题,主要是从北京东岳庙清微派的关系和明清道官制度这两个方面有一点了解。

由于近十年来,我与北京东岳庙的一些渊源,明清时期,清微派在北京东岳庙很长一段时间占主导地位,许老师刚才也讲到清微派在明代的内府抄本或者是道教文献所占的比例特别大,这与明代“帝王崇道”体系下,道经可以在那个时期盛行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最为典型的就是《道藏》的编纂,在正统和万历这期间实际上是道教兴盛的一种体现,不单单是修撰这一个单方面的工作,而是一个体系下运行的结果。

北京东岳庙

另一个问题就是明清道官制度的发展和成熟,这是我近年一直比较关心的问题。道官体系从唐宋元到明清,一直处于一种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种宗教的管理制度,对后世民国乃至之后一段时期内道教管理都很有启发。从上述明代内府的抄本和明代大规模的修藏等事件也可以反映出当时道教制度的成熟。因为修藏的大规模的文献集成,没有一个统一和有效的运行机构,想要完成这种大规模的工作是不可想象的。

点评人:沈庭(武汉大学)

我不是道教研究的专家,没有资格做专业点评或回应,只能谈一点学习心得。首先,我觉得许老师很注重文献的研究,他关注一些比较罕见的文献,就是明代内府的一些道教文献。据我所知,文献的研究是很艰苦的,寻找相关文献有时本身就很困难,再需要把这些文献里面的线索抓出来,然后把故事讲清楚,把论题论述出来,其实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所以我是非常佩服这样扎实的研究,向许老师表示敬意。

其次,明代内府的秘传知识、道教知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玩的议题,有点像微观史学,在一个非常微观的层面上去讨论明代宫廷里面的、一般人看不到的文献。皇宫大内一般人也进不去,许蔚老师似乎在本次讲座中把我们带入明代的内府中去看了看,看看里面的道士们看的是什么书,我觉得这很有意思,让我们能够了解明代内府的知识世界、精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这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我个人特别喜欢这样的研究。

第四场 台山武艺:晚明五台旧路岭龙泉寺的创建与法脉

报告人:王启元(复旦大学)

前面几位师友,确实都是非常艰深的知识与形而上的讨论思想的层面,我这个可能非常形而下;讨论武艺,确实很难在一个思想层面去挖得过于的深。但武艺无疑也是知识和技术,所以跟前面几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呼应,跟刚才讲天文、求雨等秘法相似。武艺在古代也是秘法,大部分人是没有资格练;习武的人们大部分都分布在边关、卫所这些地方。

武术和佛教的关系,之前也有过讨论,但不是特别的深入;因为武艺材料也很有限。且研究武艺还有难度:研究者得会一点功夫,纯基于文本的武学研究还是比较的浅。我今天想围绕一些不被重视的材料,希望还原一个法脉,然后谈谈明代的宗教与武术的相遇,以及后来流变、比如进入文学小说的过程。

明代武艺和宗教相结合的空间之中,五台山很有特点。学界整理出非常多的版本的五台山碑刻集,除了佛教修行之外,碑文还保留了非常多的社会生活的材料。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关系,五台山周围遍布几座重要边关,如下面要讲的龙泉关,这就使得寺院与武装人员产生了联系。而且那里山林层峦叠嶂的,有林木和矿产资源,又能藏匿大量人群,使得五台山成为明代佛教名山中,治安不太稳定的存在。

五台山

明嘉靖年间初创的五台山旧路岭龙泉寺,就是要跟大家分享的明代武僧创建的寺院。这座旧路岭龙泉寺不仅包含内宫关注、高僧参与、士大夫书写等晚明佛教重要元素,还呈现五台山佛教独有的地方特色:武艺僧团,这些皆使得这所寺院及僧团法系大有话题感。同时,因传世文献中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不同记载间多有出入。月川镇澄法师所修《清凉山志》条嘉靖间一位“马大士”住寺杀贼的盛举,龙泉寺亦因马公而在明代复兴。后马公圆寂,龙泉寺又托付给了一位北京的“大智宗主”,之后龙泉开始复兴。因为这两位开山长老的贡献,那一带也流传一句谚语“前日马那咤,今朝智菩萨”。冯梦祯《五台山旧路岭龙泉寺开山莽会首塔铭》中记到,慈圣太后遣名僧赐大藏于天下名山时,派往天台万年寺的高僧中的一位“龙泉寺第三世住持为京师明因寺某”,拿着紫柏大师的信到杭州拜谒他,详细聊了“莽会首”的事迹。

“莽会首”似非僧名,“会首”意发起者,“莽”字可能为记音。塔铭载会首名慧定,字无尽,别号南泉,潞安邰氏子。会首之名,同时还在高僧憨山德清所作《大都明因寺常住碑记》中出现过。这位以个人武艺歼灭盗贼,创建旧路岭丛林的“莽会首”,与《清凉山志》中那位 “依止废寺,遇贼即杀”的“马大士”事迹相合。这类高僧懿行在传世明清文献中非常罕见。《清凉山志》仅载其“遇贼即杀”,贼人遂不再出现,未免过于简略;冯梦祯塔铭中所载则生动很多,为后人保留了一位五台武僧的英勇形象。无尽讲师长相“奇伟”,目光如炬,性格倜傥,大有侠者之风。早年讲师即不乐俗务,出家为僧,但不知薙发于何寺。后至五台山参访,行礼南台,发愿饭僧。又因为其“力艺绝人”,天生神力,很快名声传开。其驻锡地一直不定,据载一定要找一处不易住的地方挂锡,最终来到了旧路岭龙泉寺的废寺基址,开始结茅聚众,开辟丛林。五台山东南的旧路岭一带,为五台地区穿越太行山至真定府的必经要道,无尽讲师在此安居,引起了以往盘踞在这里的盗贼的注意。有一天,无尽讲师离开居所,此地便被山贼捣毁,估计死伤亦不少。等他回来后,仅剩的残僧劝无尽讲师更换去处,讲师大怒,誓与贼不两立;话音刚落,山贼已至山门,无尽讲师开始还击,先砸碎水缸以残片遥击,后中贼人枪后,忍痛夺枪击杀一贼,贼众不敢近身,只能投以石块,无尽再次中额受伤。此时龙泉关守卫派兵来援,解救下受重伤的无尽,将之救治复苏。百余日恢复之后,无尽不忘剿灭山贼的初衷,募得剿匪同志52人,都是“英奇轻死”的武林高手。无尽讲师又从边关守将中借来兵器,数日间剿灭旧路岭一带山贼,并正式在此地建寺安顿。

从冯氏记载无尽讲师剿灭山贼、曾于帅府督府处获得武器来推测,无尽讲师剿匪行为,应该带有很强的官方色彩;而其功成名就之后,亦得到地方的支持,由茅庵建起了十方丛林,不可谓不是官方对其武功的某种反馈。马明达先生考察五台山僧兵时,便指出其为中国北方最有特色的武术现象,曾担任过官方预备役武装的功效。除却辽金元明文献中的五台僧兵应召出征的记载外,小说《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大闹文殊院一回中,也间接而生动地反映了五台山僧人武艺的形态。冯梦祯塔铭中的无尽讲师剿贼事迹,同样是明代五台僧兵武装生动的体现。

另有一个有趣的话题,无尽讲师擅长何种武艺。马明达先生在《五台山的僧兵与武艺》一文中指出,宋金元时期五台山僧人武艺就已经颇为兴盛;明代虽然史料不足,但至少不少小说情节能侧面反映明代僧兵的兴盛,除了《水浒传》鲁智深大闹文殊院之外,另一个则是杨家将故事中杨五郎头陀兵。而传说杨五郎所传“杨家枪”,则可能与明代五台山武术有着密切关系;马明达即指出明代五台山僧人不仅保留武事活动,恐怕还宗奉着世传的“杨家枪”,而这种历史上流行的枪法,与杨家将小说无涉,而是戚继光、唐顺之等明代武学大家们尊奉的武艺精华,古典六合枪传派中的主流。 如此则再看冯梦祯塔铭中保留的无尽讲师剿匪事迹,第一次讲师空手与贼人格斗时,因没有兵器被贼人用大枪刺入左胁,但讲师竟然“手接其枪,踢贼仆地”,赚对方进入,然后夺枪反攻,最后反杀对手,胆识无疑绝非常人。最后仍忍痛持枪迎敌,而贼人不敢近身,只能持乱石在远处遥击,讲师才头部负伤;则其在持枪近战时,即便在负伤情况下仍不落下风。我们从仅有的武术打斗记载来看,无尽讲师对枪法的稔熟无疑是成立的。五台山本就流行杨家枪法,讲师大概率是谙熟其法,则其剿灭山贼的事迹经过,无疑也可以算作明代五台山僧兵武艺的重要材料。

同时,这一系武僧也有法系可考。通过佛教志书及僧俗别集的交错记载,可以梳理出晚明五台山旧路岭龙泉寺历代住持:无尽慧定-云岩大智(全公)-仰崖广祯-远徤,并指出其与京师明因寺间兼任住持的现象。这支五台山僧法系之中,早期无尽讲师与云岩律师,都是通过不凡的武艺。旧路岭龙泉寺这一法系,因禅武结合而新生话题性,又因其晚辈弟子仰崖讲师等进入晚明佛教复兴的叙事,成为晚明佛教史中的慈圣太后器重的高僧。

点评:杨奇霖(上海大学)

电影《少林寺》有一个情节:王仁则率兵围困少林,方丈慈悲为怀,舍身烈火。眼见众僧就戮,少林僧兵挺身而出,口呼“降妖伏魔,立地成佛”,与贼兵血战。剧情固为戏说,但背后涉及十分重要的思想议题——佛教如何看待武力(暴力)。

小说《鹿鼎记》写韦小宝和双儿赶赴五台山,“自直隶省阜平县往西,过长城岭,便到龙泉关。那龙泉关是五台山的东门,石径崎岖,峰峦峻峭,入五台山后第一座寺院是涌泉寺。”金庸笔下的涌泉寺,即龙泉寺别名。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龙泉寺也成为五台山研究中“绕不开”的寺院。

刚才启元兄精彩的报告正好涵盖上述两个话题——以龙泉寺为例,讨论僧人与武术之关系。这是其研究之于学术史的意义。

虽然启元兄关注的问题颇为宏大,入手却极其精细。可以说,这是一篇纯正的考据文章。对于报告所呈现的具体武艺传承云云,我毫无招架之功,不敢妄议,只能针对文章的考据层面,略陈己见。

其一,是关于龙泉寺的创立者“莽会首”在《清凉山志》中讹作“马大士”的问题。首先,“莽、马音近而讹”的结论,应该没问题,这从现代晋方言中可以找到佐证。忻府、繁峙、岢岚等地“方言地图”中,“莽”字零韵尾现象(即读如ma)的分布较普遍。其次,民国时著名居士余了翁已经注意到冯梦祯的《莽会首塔铭》,在其整理高鹤年《名山游访记》时,曾将冯文作为附记收录,并据以指出“马大士”即“莽会首”,盖因“马莽音近”。

其二,是龙泉寺第二代住持法号“云崖”还是“云岩”的问题。崖、岩古音读如ai,后来分化出ia和ian两音;加之二者字义又联系密切,可以说崖、岩音义相近或相通,很难论是非。但如果从传世文献来看,作“云岩”的似乎只有王祖嫡《明因寺碑记》一例;而作“云崖”的,除憨山德清《大都明因寺常住碑记》外,瞿汝稷《重修清凉山旧路岭龙泉寺碑铭》以及今天龙泉寺旧址旁遗留下来的“仰崖庆法师”塔铭,皆记述其人叫“云崖”。

其三,是云崖的法名问题。冯梦祯《莽会首塔铭》称其为“全公”,启元兄据《清凉山志》称其为“大智宗主”而推测云崖应叫“智全”。这里补充一则碑刻材料,或有助益。赵林恩所编《五台山碑文》收录万历九年《免粮卷案碑记》,碑阴部分有一处题名为:“钦依广善戒坛圆戒宗师兼护国明因寺住持理五台山龙泉寺事住山与全”,那么云崖的法名或应是“与全”。

其四,还有几份田野碑刻资料值得注意。龙泉寺今天依然存在,只是改名佛林寺,入清后也变为藏传佛寺。在佛林寺东边的山坡上,矗立着两座六角形砖塔和一方墓碑。砖塔铭文一题“五台涌泉堂上第三世仰崖庆法师”,一题“钦依皇坛赐金冠紫衣讲经传戒宗师涌泉堂上第四代住持澄方清公大和尚行略”,可作为补充及考索龙泉寺法脉传承的重要材料。墓碑则是仰崖庆法师,立碑者除了启元文中提及的远徤,还有远清——即澄芳远清。

龙泉寺

其五,是龙泉寺第四代住持澄芳远清在佛教史上的地位。远清是明末华严学宗师月川镇澄法嗣,又传承古心如馨律学,同时深得慈圣太后礼遇。事实上,从雲崖、仰崖再到远清,所建立起的五台山龙泉寺和北京明因寺及京师戒坛之间的关系网络,使得五台山与北京皇室、中官建立联系,又促进了龙泉法系的影响。

其六,原本盘踞旧路岭的“盗贼”的身份问题。韩朝建先生曾用历史人类学方法对五台山进行研究,他提出一个观点——这些所谓“贼”“匪”很可能是当时五台山的矿徒,而非真正意义上占山为王之人。那么《清凉山志》中说“大智宗主”感化“山之野民”一事,或可以从龙泉寺与地方社会的关系角度再做思考。

其七,是一个毫无根据的“脑洞”。学者曾指出《水浒传》中的“莽和尚”鲁智深形象与杨家将传说中的杨五郎存在联系,而“杨令公塔”恰好就在五台山的另一座龙泉寺旁(台怀镇内)。那么旧路岭武僧“莽会首”之得名,是否也与文学传说在五台民间的流传有关?

点评人:能仁(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启元老师的报告非常精彩、有趣,可惜我对武术史实在没有研究,所以只能就着启元老师的报告和奇霖老师的讨论简单的谈一两点细节。

第一,启元老师提到辅助无住慧定降贼的“大智宗师”,奇霖老师认为其就是广善戒坛圆戒宗师“与全”,这个“大智宗师”应该是名“与全”,号“云崖”。第二,奇霖老师提到的五台山龙泉寺仰崖庆弟子“远清”,即澄芳远清,是月川镇澄的法嗣,古心如馨的戒弟子。澄芳远清是促成明神宗下诏古心如馨在五台山开传皇戒,振兴近世律宗的核心人物,也是启发古心如馨开创三坛大戒同授制度的关键角色。第三,奇霖老师提到,在旧路岭龙泉寺附近盘踞的盗匪,可能与矿工有关。这里我提供一条补充材料。明河《补续高僧传》卷二十载,有号夜台的西蜀僧曾在龙泉寺设四十九日龙华会。夜台在附近也遇到过盗匪,这伙盗匪,就是“矿贼”。

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夜台”,早年曾习导引、辟谷之术,在五台山主要的修行之一,是持“水斋”。 晚明丛林流行火场练魔、水斋持咒、燃香炼臂三大修行方式,彼时著名佛教人物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龙池幻有、袁了凡等皆修过“水斋”。《紫柏尊者全集》卷八载其方法:“一昼夜芝麻三抄,枣三七二十一枚,分三餐服之。终南、伏牛皆以此为定式。或以念佛为话头,持咒为话头。”并建议“北地多寒,姜可随意服之。设大便不甚通利,则服蜜水”。凡此可见晚明丛林中,将道家辟谷术整合入佛教修持法的风尚。

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寺院是圣俗交汇的信仰空间,以一座寺院为线索,可以串连起神圣与世俗不同切面的文化景观。旧路岭是明清五台山的交通要道,明清语录常见“五台山上去,旧路岭莫歇”的记载。在交通要道的重要寺院,其所曾现的圣俗修行传统和文化景观,自然也就更为丰富多元,值得深入挖掘。

张帅道家八字2

民间神仙表

第一尊神:创始元灵

创始元灵他有四个徒弟:

鸿钧老祖、混鲲祖师、

女娲娘娘、陆压道君。

宇宙诞生之初,有一先天混元之元灵,灵窍初开,渐具神智。这元灵无意中于西昆仑得到宇宙之初的造化神器,经过不知几世修行,元灵功德圆满,道法得成。在漫长难耐的混沌宇宙中,创始元灵成为宇宙间唯一的一个“清醒者”,忍受着难以想象的孤独寂寞。仿佛,为了完成某种约定而神秘的使命,创始元仿佛,为了完成某种约定而神秘的使命,创始元灵利用造化神器的无上灵力,分别传授给四个徒弟一门修行的法门。

老大鸿钧修“玄清气”,

老二混鲲修“玄灵气”,

老三女娲修“玄空气”,

老四陆压修“玄明气”,

合之则为“清灵空明”。

后人分别尊其为:

鸿钧老祖、混鲲祖师、

女娲娘娘、陆压道君。

第二代

鸿钧老祖、混鲲祖师、

女娲娘娘、陆压道君。

下面细说四位各门弟子:

1、鸿钧老祖

鸿钧老祖收有三大弟子:

简称:三清

太上老君

(道德天尊33重天),

元始天尊

(三清之首35重天)

通天教主

(灵宝天尊34重天)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也叫盘古,开天辟地之功,皆尊盘古为元始天尊。 所收门人弟子有:

玉圣地先天教祖

玉虚十二门人分别是:

文殊广法天尊(后入释成佛:文殊菩萨)洞府

五龙山云霄洞徒弟:金吒宝为遁龙桩

普贤真人(后入释成佛:普贤菩萨)洞府

九宫山白鹤洞府

徒弟:木吒法宝:吴钩剑

慈航道人(后入释成佛:观音大士)洞府

普陀山落伽洞府

徒弟:无法宝:玉净瓶

惧留孙(后入释成佛:惧留孙佛)洞府

夹龙山飞云洞府

法宝:捆仙绳.徒弟:土行孙

玉鼎真人洞府:

玉泉山金霞洞府:徒弟:杨戬法宝:斩仙剑

太乙真人洞府:

乾元山金光洞府:徒弟:哪吒.法宝:九龙神火罩

赤精子洞府:

太华山云霄洞府

法宝:阴阳镜

黄龙真人洞府:

二仙山麻姑洞府

徒弟:无

灵宝大法师洞府:

崆峒山元阳洞府:

广成子洞府:

九仙山桃源洞府:

徒弟:殷郊法宝:番天印

道行天尊洞府:

金庭山玉屋洞徒弟:韦护

清虚道德真君洞府:

青峰山紫阳洞徒弟:黄天化

南极仙翁洞府:

昆仑山徒弟:鹤童、鹿童

云中子洞府:

终南山玉柱洞府弟子:雷震子

燃灯道人:为燃灯上古佛

灵鹫山元觉洞府

弟子:李靖

通天教主是:鸿钧老祖的三徒弟,掌管截教。

2、混鲲祖师

混鲲祖师,修“玄灵气”:

混鲲祖师有两个徒弟:

大弟子名:唤接引道人

又尊其为释迦牟尼尊者

也就是(如来佛祖)

二弟子名唤:准提道人

又尊为菩提师祖。也是就是孙悟空的师傅。

横三世佛指的是:

(1).阿弥陀佛有两位胁侍:

“大勇”大势至菩萨

“大悲”观世音菩萨;

(2).释迦牟尼有两位胁侍:

“大智”文殊菩萨

“大行”普贤菩萨;

(3).药师王佛有两位胁侍:

日光普照菩萨

月光普照菩萨

竖三世佛指的是:

过去佛燃灯古佛

现在释迦牟尼佛

未来佛弥勒佛

混鲲祖师主管佛界

3、女娲娘娘

女娲娘娘,修“玄空气”

女娲自来便是人首蛇身模样。师侄元始天尊一斧头凿出一个天地后,女娲娘娘怜宇宙造化苍生万物之意,于是用水和黄泥,仿照其小师弟陆压之样貌。捏了无数男女泥人,再吹一口气,往地上一放,竟都活了过来。后来人们感女娲造人之功德。

尊其为女娲娘娘。

女娲娘娘炼烧红、黄、蓝、白、黑五彩灵石,以无上道法补天,并从一只深海万年巨龟身上砍下四条腿,作为支撑天地的四柱,天地终于重归宁静。但在女娲娘娘补天之时,竟有一块顽石,似是不甘做平庸的补天石,竟偷跑了出来,那就是后世之天产石猴孙悟空。

女娲是人类的创始者

4、陆压道君

正所谓“鸿钧老祖第一仙,弟子盘古初开天。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说的就是后来人的模样都是出自陆压道君。

创始元灵四大弟子: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娘娘、陆压道君、前三者道法功深、开宗立派功德着实开天辟地,偏是这最小的小师弟陆压道人,生性胡闹打混,从无一天正经,却无什么名声留下。其师侄太上老君、如来等,尚尊其为小师叔,也尊其为陆压道君。陆压道人乃是离火之精。飞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上不朝火云三圣皇,中不理瑶池与天帝(彼时天庭似乎还非玉帝掌管)。不不在三教中、不在极乐地。不归人王管、不服地府中。潇潇自在任我游、自自在在散圣仙。

神就是人死后的灵魂。

5、六御

玉皇大帝即昊天上帝

玉皇大帝虽然在道教神系中地位不及“三清”尊神,但在民众宗教信仰中作为最高神崇拜。是道教尊神中的主神。玉皇大帝经过两仪分化,太上老君的点化,居于天地的最中心,仰可以吸取天地之灵气,俯可以饮用地底的甘泉。玉皇大帝历经诸多劫难,终于排除万难,与太元玉女的西王母通气结精,成为甘苦与共的夫妻。玉帝之尊权大化,得元始天尊秘授赤字玉文而开天执符,主承太上无极大道之法旨而含真御历,金阙四御辅助,北极四圣佐护,神霄九宸大帝拱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统领万圣。

中央:玉皇大帝,妻王母娘娘,又称为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

为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北极战神、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

(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

(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 、 顺风耳 、金童 、玉女 、雷公 、电母(金光圣母) 、风伯 、 雨师 、游奕灵官 、 翊圣真君 、大力鬼王 、七仙女 、太白金星 、赤脚大仙 、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玉兔 、玉蟾 、吴刚 、天蓬元帅 、天佑元帅 、九天玄女 、十二金钗 、九曜星 、日游神 、夜游神 、太阴星君 、太阳星君 、武德星君 、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 、金吒 、木吒(行者惠岸)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巨灵神 、月老 、左辅右弼 、 二郎神杨戬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 、萨真人 、紫阳真人(张伯端) 、文昌帝君 、天聋 、地哑

三官大帝:

天官 、地官 、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长天王、持国天王、

多闻天王、广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黄承乙 、

值日神周登 |、值时神刘洪、

四大天师:

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

四方神

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四渎龙神

黄河 | 长江 | 淮河 | 济水河神

四大元帅:

马元帅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赵元帅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

温元帅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关元帅关羽

五方谒谛:

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五炁真君:

东方岁星木德真君、

南方荧惑火德真君、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中央德真君

五岳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

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

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

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

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儿子。) 及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

东斗星君、西斗星君、中斗星君、南斗星君 、北斗星君

六丁六甲:

六丁为阴神玉女

丁卯神司马卿

丁已神崔巨卿

丁未神石叔通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张文通

丁丑神赵子玉

六甲为阳神玉男

甲子神王文卿

甲戌神展子江

甲申神扈文长

甲午神卫玉卿

甲辰神孟非卿

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狮驼国》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

(《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称号:

天枢、天璇、天玑

、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

八仙:

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增长天王手下八将:

刘俊、荀雷吉、庞煜、毕宗远、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

九曜星

金星 | 木星 | 水星 | 火星 | 土星 |

罗睺(蚀星) | 计都星 | 紫炁星 | 月孛星

十二元辰

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

二十八星宿

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奎木狼、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

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三十六天将

蒋光 | 钟英 | 金游 | 殷郊 | 庞煜 | 刘吉 | 关羽 |

马胜 | 温琼 | 王善 | 康应 | 朱彦 | 吕魁

|方角 | 耿通 | 邓伯温 | 辛汉臣 | 张元伯 | 陶元信 |

荀雷吉 | 毕宗远 | 赵公明 | 吴明远 | 李青天 | 梅天顺 |

熊光显 | 石远信 | 孔雷结 | 陈元远 | 林大华 | 周青远 |纪雷刚 | 崔志旭 | 江飞捷 | 贺天祥 | 高克

(三十六天将的版本是最多,以上仅供参考)

地上天仙表

姜子牙(亦为东华帝君,估计是木公的接班人)

蓬莱三仙:

福禄寿三星、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说是西汉杨成、又一说中是唐阳城财神赵公明、(一说比干范蠡为文财神);

寿星南极仙翁

女寿星:麻姑

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师、玄武元帅。师父玉清圣祖紫元君。

龟蛇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小张太子与五大神龙

黎山老母、镇元子

龙王:

东海龙王敖广

南海龙王敖钦

西海龙王敖闰

北海龙王敖顺

井海王

神霄派诸神

紫微北极大帝

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

神霄八帝(多为道教虚构),玉清真王与神霄八帝合起来又称为神霄九宸大帝

东极青华大帝、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黄帝)、九天雷祖大帝等。

(太乙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

九司三省与北极四圣

九司:

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

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三省:

雷霆泰省、雷霆玄省、

雷霆都省

北极四圣:

天蓬元帅(猪八戒)手下天罡大圣、

九天杀童大将(北斗第八星,又称天杀大神)雷使者

天佑(猷)元帅

翊圣元帅

玄武元帅真武大帝

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

大帝阴曹地府

北阴酆都大帝

五方鬼帝:

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鬼门关

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张衡、杨云、

治罗酆山

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罗浮山

中央鬼帝:周乞、稽康、

治抱犊山

罗酆六天:(以下为宫名、六天为守宫神)

纣绝阴天宫

泰煞谅事宗天宫

明晨耐犯武城天宫

恬昭罪气天宫

宗灵七非天宫

敢司连宛屡天宫

地藏菩萨

十殿阎王:

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

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首席判官:

崔府君、钟魁、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神、

太岁神:版本《黄历》

甲子金赤、 乙丑陈素、

丙寅沈兴、 丁卯耿章、

戊辰赵达、 己巳郭灿、

庚午王清、 辛未李素、

壬申刘旺、 癸酉康志、

甲戌誓广、 乙亥吴保、

丙子郭嘉、 丁丑汪文、

戊寅曾光、 己卯伍仲、

庚辰重祖、 辛己郑德、

壬午路明、 癸未魏仁、

甲申方公、 乙酉蒋专、

丙戌向敏、 丁亥封齐、

戊子郢班、 己丑潘信、

庚寅邬桓、 辛卯范宁、

壬辰彭泰、 癸巳徐舜、

甲午张词、 乙未杨贤、

丙申管仲、 丁酉康杰、

戊戌姜武、 己亥谢寿、

庚子卢起、 辛丑汤信、

壬寅贺谔、 癸卯皮时、

甲辰李成、 乙巳吴遂、

丙午文折、 丁未僇丙、

戊申俞志、 己酉程寅、

庚戌化秋、 辛亥叶坚、

壬子邱德、 癸丑林簿、

甲寅张朝、 乙卯方清、

丙辰辛亚、 丁巳易彦、

戊午姚黎、 己未傅悦、

庚申毛幸、 辛酉文政、

壬戌洪范、 癸亥虞程、

上古神话诸神:

混沌天神

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

混沌早于盘古而生

创世神

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女娲

上古四方天帝与辅神:

太阳神炎帝、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颛顼、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青帝伏羲、九河神女华胥氏、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黄帝时代的诸神

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

大庭氏、五龙氏

、炎帝、又称为神农氏

、炎帝的女儿女娃(后化身精卫鸟)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

还有一个小女儿,《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颛顼的后代

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

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

帝俊天上妻子:羲和、常羲人间妻子

女丑、羿鲧妻女喜

尧又名:放勋、妻女皇

舜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禹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三皇:

指天地人三皇

分别是伏羲、神农、女娲

五帝:

通常指黄帝 、 颛顼 、

帝俊 、尧 、舜、

后天著名仙真表

房中之祖--彭祖

纵横始祖--鬼谷子

文始真人--尹喜

南华真人--庄子

求仙使者--徐福

茅山仙祖--三茅真君

万古丹王--魏伯阳

太极真人--刘安

诙谐岁星--东方朔

太平教主--于吉

役使鬼神--费长房

竹林狂士--嵇康

水府仙伯--郭璞

净明教主--许逊

蓬莱(都)水监--陶弘景

天师--寇谦之

情仙--裴航

扶摇子--陈抟

显化真人--张三丰

王重阳、

全真七子如下:

长春子丘处机、

玉阳子王处一、

广宁子郝大通、

清净散人孙不二、

长生子刘处玄、

长真子谭处端、

丹阳子马钰

民间神灵

天妃娘娘 、 城隍 、土地神 、门神秦叔宝、尉迟敬德

床神又分床公床母:

床公九天监生明素真君

床母九天卫房圣母天君

喜神 : 厕神紫姑 、石敢当 、小儿神项橐 、朱天大帝崇帧 、茶神陆羽 、花神 、染织二圣梅、葛 、酒神杜康 、土工祖师神鲁班 、 纺织神黄道婆 、蚕神马头娘(山海经载为西陵氏、嫘祖) 、狱神皋陶 、梨园神唐明皇

、马神 、 青蛙神、白玉蟾、驱蝗神刘猛(取猛将军之意) |、蛇王施相公(施全) 、痘神张帅 、农神后稷

瘟神:又称五鬼或五方力士,人间又有称五瘟:

春瘟张元伯、

夏瘟刘元达、

秋瘟赵公明、

冬瘟钟士贵、

总管中瘟史文业。

窑神太上老君 、 贼神时迁 、穷神管仲 、武穆王岳飞 、周公、桃花女 、

欢喜神和合二仙:

寒山、拾得

纯虚构主要仙魔表

太古猿君 、 魔佛老人 、千面天妖 、地心古龙 、

圣手仙王 、圣手文王 、

天罗王(道教中为三清的一种化身)

乾坤大仙 、 颠倒老祖 、穹天老祖 、先天老祖 、无极老祖 、无为老祖 、

霹雳老祖 、藤祖 、幻仙子 、清弥天诸神 、 阴阳法王、毒龙山千毒沼沼、底---蟒神(有双翼)、海皇(章鱼怪)、

兽帝(九蛇头加龟背)(九婴与相柳借天地交合之气所造怪物)

霸王(长白山天池的箭恐龙) 、天子梼杌(颛顼之子,住在北方玄冰宫)、

不坏林王狻猊(住在南方热带密林中,身坚胜铁,刀枪不入)、平天大圣牛魔王 、覆海大圣蛟魔王 、移山大圣狮驼王 、驱神大圣野象王 、浑天大圣鹏魔王 、通风大圣弥猴王 、齐天大圣美猴王

西天灵山仙佛表

三世佛:南无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

注:通常三世佛分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

竖三世佛: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加上现在世的释迦佛(原名:悉达多)。以及未来的弥勒佛

横三世佛:

中间是释迦牟尼佛

右立文殊菩萨

左立普贤菩萨

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两旁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因都有如来在,所以本文中就不增加三世佛这个名词.西游原著里,提及了南无过去现在未来佛,本书中称之为三世佛。)

四大金刚: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

峨眉山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

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

昆仑山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五方佛:

东方不动(身)佛;

南方宝生佛;

中央毗卢遮那佛;

西方阿弥陀佛;

北方不空成就佛。

八菩萨:

观音菩萨、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

灵吉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

目犍连神通第一

阿难陀多闻第一

优波离持戒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

大迦叶头陀第一

富楼那说法第一

迦旃延论议第一

罗睺罗密行第一

须菩提解空第一

十八罗汉:

托塔罗汉 、探手罗汉 、

过江罗汉 、芭蕉罗汉 、

静座罗汉 、骑象罗汉 、

看门罗汉 、降龙罗汉 、

举钵罗汉 、布袋罗汉

长眉罗汉 、开心罗汉 、

喜庆罗汉 、挖耳罗汉 、

笑狮罗汉 、伏虎罗汉 、

沉思罗汉 、骑鹿罗汉 、

十八伽蓝

美音 、 梵音、 天鼓 、

叹妙 、 叹美 、 摩妙 、

雷音 、 师子 、 妙叹 、

梵响 、 人音 、 佛奴 、

颂德 、 广目 、 妙眼 、

彻听 、 彻视 、 遍视 、

二十诸天:

日天(又名日宫天子)、

大梵天 、多闻天 、金刚密迹 、鬼子母神。

月天 (又名月宫天子) 、

帝释天 、 持国天 、

大自在天 、摩利支天。

(大)辩才天 、 (大)功德天、 增长天、 散脂大将、 婆竭龙王。

韦驮天(战神塞犍陀) 、

坚牢地神 、 广目天 、

菩提树神 、 阎摩罗王。

其它:

金顶大仙、阿傩、伽叶。

婆罗门教诸神

佛祖摩诃婆罗佛

婆罗三世佛

(此上四佛全部为虚构)

频婆娑、阿罗蓝、

郁陀、提婆达多、

(以四人名与如来有关的仙、人)

主要大神:

大梵天、湿婆楼陀罗、雪山女神杜尔迦、群主、

婆罗八部(婆罗门天龙八部)-(婆罗八部为虚构)

以下诸神:

为古印度创世诸神:

水神伐楼那 、

土神陀湿多 、

风神伐由 、

日神苏里耶 、

天帝因陀罗

道神普善 、

保护神毗湿奴 、

阿修罗、

底提耶与檀那婆 、

火神婆由。

张帅道家八字3

本文摘自:文藏(搜狐)

钦安殿东西次间与东西梢间北壁的十二雷将神像画

钦安殿内有十二位雷将的神像画,贴于东西次间和东西梢间的北壁。画纸质,彩绘沥粉涂金,其特点是四周涂绿色边作为画框,画框部分粘贴于墙上,画心部分不粘贴,酷似画在墙上的壁画。十二雷将神像画以明间的五龙捧圣画(即真武神像画)为中心依次配置于两侧。

钦安殿北壁神像画现貌

这十二位天将在各自原属道派中,各有其主法之神,如神霄法派以天皇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为主法神,酆岳法派以紫微大帝为主法神,而以真武大帝统摄雷部诸将的构架应是在诸多雷法派别互相交涉、融合的时期由崇奉真武大帝为祖师的武当清微派在宋、元之际完成的。明人余象斗的《北游记》更将此进一步进行戏剧化增演,成为「真武收三十六位诸神」中的一部分。

钦安殿的这一组神像画,在排列顺序上,先东后西,依次向外分别为:邓、辛、苟、殷、张、陶六位天君,马、赵、王、毕、温、岳六位天君。其中王、殷、苟、毕四位天君被安插在神霄四将与酆都四将之间,较为罕见。较为理想的排列顺序可能是:邓、辛、张、陶、王、殷、苟、毕、马、赵、温、岳。

钦安殿东次间北壁神像画

钦安殿东次间北壁神像画详解

邓天君,东次间由西向东首位,名燮,字伯温,为神霄雷霆三帅(邓、辛、张)之首。

道经中称之为「雷霆欻火律令大神炎帝邓天君」。邓天君头戴天丁冠、凤喙、背生肉翅、手持雷钻。据《上清玉枢五雷真文》记载:

邓天君为黄帝时统军邓伯温,助黄帝战败蚩尤,封河南将军。见黄帝修道登天,遂入武当山修道。因杀戮之罪不能升天,上帝念之,封于武当。因见世人不行忠孝,杀害日甚,侵欺日增,遂发愿,欲为神雷,代天诛伐恶人。念念不绝,怒气冲天,忽一日身体变化,状若蝙蝠,凤嘴银牙,两腋生出大翅,手足皆龙爪。遂飞游太空,吞啖精怪,斩伐妖龙。上帝封其为律令神,隶属神雷。雷部诸天将中,以邓天君神威最大,凡行雷法之士,于五月五日祭之,能驱大祟,摇动山岳。瘟疫鬼魅、蛊毒、山魈,闻此神名,悉皆恐惧。

苟天君,东次间由西向东第二位,名留吉,号曰「阳雷神君」

苟天君与「阴雷神君」毕宗远同为清微派雷法主将。据《正一忠孝家书白捉五雷大法》记载:「欻火相,无翅,嘴不尖,青面,红天衣,紫结巾,欻火脚,执雷锤钻。」此与钦安殿神像画所见基本吻合。

张天君,东次间由西向东第三位,名珏,字元伯,为神霄雷霆三帅之三

道经中称之位「雷霆行令飞捷报应张天君」。张天君头戴天丁冠、凤喙、背生肉翅、右手持令旗,左手持令牌。据宋代茅山祖师白玉蟾《雷霆三帅心录》记载:「神霄雷霆三帅皆为伏羲后裔。太昊伏羲氏、神农、黄帝递传至帝喾高辛氏,有二子,长曰傒,次曰隆延,隆延生扶风,扶风生挚,即张帅。以功封于张地,因以名氏,故姓张。」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祈雨、拜斗的道场中召请张天君临坛助道,又称张使者。

西次间北壁神像画

西次间北壁神像画详解

辛天君,西次间由东向西首位,名汉臣,为神霄雷霆三帅之二

道经中称之为「雷霆正令都督尚书辛天君」。据《先天一炁火雷张使者祈祷大法》记载:「戴牛耳幞头,朱发铁面,银牙如剑,披翠云裘,皂靴,左手执雷簿,右手执雷笔,上有火光。」此与神像画吻合。据白玉蟾《雷霆三帅心录》记载,帝喾高辛氏次子叫隆延,辛天君是隆延的第二子,其辛姓乃追溯其祖先高辛氏之故。

殷天君,西次间由东向西第二位,名郊,为地司法派之主将,道经中称之为「天心地司起煞猛吏太岁殷元帅」

天君孩童相,颈系勒帛,饰项圈,袒双臂,身着护腹甲,赤足,右手持方天画戟,上系一黄幡,饰臂钏、手镯。与道经中之记载吻合。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开工动土、起煞的道场中召请殷天君临坛助道。

陶天君,西次间由东向西第三位,又称「雷霆天医五雷陶天君」

头戴天丁冠、凤喙、背生肉翅、赤足、右手持剑,左手持药瓶。《元始天尊说北方北帝伏魔法忏》称其为「雷霆驱邪治病陶天君」,是为降药治病的神将。

东梢间北壁神像画

东梢间北壁神像画详解

马天君,东梢间由西向东首位,名胜,字德先,道经中称「正一魁神灵官马元帅」

白面美髯,头戴方角幞头,身着黄短绣衫,右手持枪,枪上有白蛇缠绕,左手持金砖一面,足前有风火轮相导。马天君的形象多为白面三目,故民间有「马王爷三只眼」之说。据《金臂圆光火犀大仙正一灵官马元帅秘法》记载:

灵官即南方火中之精,火中之王,火中旺炁(气)。南方属午,午属马,灵官即借马字为姓。南斗有六星,第六星为「胜」,即为灵官之名。又说,午上月是胜先,故以「胜」字为名,字德先。玉帝观其威烈,赐以「旭」字为隐讳。盖「旭」字阳极也。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拜斗解厄、延生的道场中召请马天君临坛助道。

王天君,东梢间由西向东第二位,名善,道经中称为「霆都天豁落三五火车纠罚灵官铁面雷公王元帅」

红面,身着红短绣衫,右手执玉帝所赐「赤心忠良」金牌,左手执金鞭。据《太上元阳上帝元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记载:「此神是南斗离星之火,燮火万里,掷千重火车,辖落飞走乾坤,功莫大焉。」据记载,王天君原为湖南湘潭城隍,因扰乱地方百姓被汾阳萨真人(崇恩真君,传为宋代道士萨守坚,号全阳子)以雷火焚烧庙宇。天君不服,上诉至玉帝,玉帝敕赐金鞭,令其监察萨真人过失。王天君尾随萨真人一十二年,真人并无过失,且道行圆满,将登天界,天君便从河中而出,拜萨真人为师,弃恶从善,与师盟天,发誓维护正道,惩恶扬善。真人上奏玉皇,特赐金牌,并封为「先天御前雷霆猛吏三五火车纠罚铁面无私豁落雷公」,职任先天剪除凶恶,专治不忠不孝违背君亲师友。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净宅、祛秽、驱邪的道场中召请王天君临坛助道。

温天君,东梢间由西向东第三位,名琼,字子玉,道经中称「东岳地祇翊灵昭武使正佑侯温元帅」

青面赤发赤须,头戴幞头包巾,右手持玉环,左手持玉皇敕赐「无拘霄汉」金牌,身着铠甲。温天君是泰山神东岳大帝部将「东岳十太保」之首,七岁学习禹步为罡,十岁通晓百家之言。得苍龙口吐宝珠,吞而变化为青面赤发之神,顶盔披甲,左手执玉环,右手握铁锏,英毅勇猛,因为护法有功,被东岳大帝封为「东岳十太保」之首。玉帝封他为「亢金大神」,赐「无拘霄汉」金令牌一面,可以有事出入天门早奏,并奉旨巡察五岳,慈惠民物,驱邪伐妖。

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发奏公文的道场中召请温天君临坛助道,传递公文。此外,东岳诸司赦罪翻案等事,也要召请以温天君为首的东岳十太保。

西梢间北壁神像画

西梢间北壁神像画详解

赵天君,西梢间由东向西第一位,名朗,字公明,道经中称其为「正一龙虎玄坛金轮如意执法赵元帅」

黑面虬髯,头戴铁幞头,右手执竹节钢鞭,身边蹲有黑虎一只。据《赵元帅录》记载,天君系终南山人,秦时避难于山中修道,功行圆满,被玉帝敕封为神霄副帅。东汉时,张道陵在龙虎山烧炼大丹,飞神奏帝,请威猛神吏为之守护,上帝即派赵公明任正一玄坛元帅,护卫天师丹灶,永镇龙虎山。

此外凡是公平买卖,求财运亨通,对神祈祷,无不如意,故民间亦奉赵公明为财神。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求财、驱瘟的道场中召请赵天君临坛助道。

毕天君,西梢间由东向西第二位,名宗远,号曰「阴雷神君」,与「阳雷神君」苟留吉同为清微派雷法主将

据《正一忠孝家书白捉五雷大法》记载:「欻火相,青面,皂衣,欻火脚,执斧锤。」此与钦安殿神像画所见基本吻合。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

雷藏地中,寄胎于田间千年石乳,诞生成人。长大后自名田毕,曾助女娲氏补天,又助黄帝战蚩尤。后隐于华胥,改名田华。汉末妖魔纵横,奸邪百出,玉帝封以雷门毕元帅之职,敕掌十二雷霆,辅佐玄天上帝诛瘟役鬼,上管天地水旱,下纠群魅出没,中击不仁不义等辈。

岳天君,西梢间由东向西第三位,名飞,号曰「神霄荡虏鄂王岳元帅」

丹凤眼,美髯须,头戴幞头冠,身着铠甲,外罩红短绣衫,右手持长枪,左手捋须。岳天君即武穆王岳飞,他曾率领宋军抗击金兵,后被奸相秦桧陷害,但他「精忠报国」的精神受到世人赞颂,被祀为神,称为岳元帅,成为雷部天将之一。

十二雷将排座次

钦安殿东梢间北壁神像画现貌

道教雷法中之十二雷将,即十二名从神,或又称十二天将。由于雷法中天将的序列经历了多个法派共同增益的集结过程,并非一时、一派所形成,故所谓十二天将的序列并非固定,但神霄法派的「邓、辛、张、陶」四天君,酆岳法派的「马、赵、温、岳」四天君,清微法派的「苟、毕」二天君,地司法派的「殷天君」、西河法派的「王天君」是出现率最高的,这在钦安殿的神像画中也得到了印证。

钦安殿西梢间北壁神像画局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神仙排名大全
中国神仙排行榜,中国神仙体系排位(创始元灵是鼻祖)
初识道教:皇天后土中的后土是谁
道教
四御之首是谁:玉皇大帝(统领天、地、人三界的神灵)
503-卷之二百三十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