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设计】风景背后的生命意识——《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联读教学设计
往期回顾
【卷面】书写有多重要?考清北学生的语文试卷长什么样?









【专题讲座】考前最后一讲:高考作文的提分技巧和高分攻略(附课件)
高考前每天的时间该怎么安排?每天都有,真是太详细了!不再慌乱
【备考必备】作文素材精粹(标题+分论点+首尾段+过渡句+句式+提纲+事例)
【考前准备】为“心”赋能,送给考生的一份心理调适指南。带着自信走进考场,带着微笑走出考场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会考什么?怎么考?高考作文「10大主题」押题预测
【语段】你还在为“思辨”作文焦虑吗?“思辨性”语段,涉及高考热点主题,分享给今年的考生
【备考指导】2023年高考作文会怎么考?“基于问题解决”的写作模式建构
【习作精选】二元思辨作文,知耻后勇
【技法指导】解密考场一类文,阅卷老师到底看重什么?
【作文素材】2023高考作文30个人物优质素材,直接用!
你们只看到我语文考了148分,却没看到我是怎么学语文的
【技法指导】如何打造长短句,助力高考作文满分
【技法指导】八大句式,让你的作文比80%的同学深刻

风景背后的生命意识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联读教学设计

郑 刚

【教学目标】

  •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散文的描写性的文字,探究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 思维发展与提升:运用归纳分析、梳理整合的方法,把握两篇散文中情感变化的脉络;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将作者的创作背景结合起来,探究这两篇散文背后的生命之思。

  • 审美鉴赏与创造:提升文学鉴赏品味,感受自然景物中的生命之美,尝试创作写景抒情散文。

  •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自然风景中的人文精神,自觉积淀并运用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运用归纳分析、梳理整合的方法,把握两篇散文中情感变化的脉络;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将作者的创作背景结合起来,探究这两篇散文背后的生命之思。

【教学难点】探究散文背后的生命之思,尝试创作写景抒情散文。

【教学方法】自主梳理、讨论交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景语即情语

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

故事:《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卷首故事

一个英俊的少年,每天都到一个湖边欣赏自己的美貌。他对自己的容颜如此痴迷,以致于某一天掉进湖中溺水而身亡。在他落水的地方长出了一株花,人们把它称为水仙花。

然而奥斯卡·王尔德却不是这样结束这个故事的。他写道,水仙少年死后,山林女神们来到了湖边,发现它由一个淡水湖变成了一个含有咸味泪水的水坛。

“你为什么哭呢?”山林女神们问道。“我为水仙少年而哭。”湖回答说。

“啊,我们对你为水仙少年而哭并不感到惊讶,”山林女神们说道,“说到底,尽管我们所有女神总在森林里跟在他的后面奔跑,但惟有你有机会能从近处观看他的美貌。”

“水仙少年长得美吗?”湖问道。“有谁能比你更清楚这一点呢?”山林女神们惊讶地回答道,“他每天都趴在你的边沿欣赏自己的美貌。”

湖静默了片刻,最终说道:“我是为水仙少年而哭,但我从未注意到他长得很美。我为水仙少年而哭,因为每次他趴在我的边沿时,我都能从他的眼睛深处看到映出来的我自己的美丽。”

二、进入新课: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

人一辈子要看很多风景,有的风景看过就看过了,而有的风景却成为人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当我们在看风景的时候,风景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我们的精神世界。那么《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映射出郁达夫和朱自清怎样的精神世界呢?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1、风景背后的文化?

我们可不可以把《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中对于引用古诗文的段落删掉?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故都的秋》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 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荷塘月色》

不能删掉:

①让文章更加饱满,内容更丰富。

《荷塘月色》,对自由的渴望。

《故都的秋》,人类普遍的悲秋感,悲秋的实质是生命意识的觉醒,生命意识的自觉。

②让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更为深刻。

③让文章不仅有横向的空间感,更有纵向的历史感。在历史和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中安放自己的精神。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2、风景背后的人?

①对传统说法的质疑:朱自清:不宁静→得宁静→失宁静?

②分组讨论:郁达夫和朱自清在欣赏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之前,是什么样心情?欣赏完景物后,回到身了原来的生活中,心情有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原因是什么?如果有变化,原因又是什么?

(第1、2组,讨论《故都的秋》;第3、4组,谈论《荷塘月色》)

④交流展示:

第1组:没有变化。因为他们又回到了来时的时空中去,面对同样的人和事情。

第2组:发生了变化。

补充:

郁达夫三岁丧父,十七岁便随长兄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这种坎坷经历,形成了他多愁抑郁的性格特征,激发了他浓烈的爱国情怀。1930年,他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常受到白色恐怖的威胁。1922-1934年间,辗转于上海、杭州、北京,居无定所,期间他的儿子龙儿因病去世。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和民族命运的感悟。

朱自清,原名自华。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为了勉励自己,坚守节操,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中“宁廉洁以自清乎”中的“自清”二字自勉,改名朱自清。1927年7月,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书,当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面对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无能为力,陷入苦闷与彷徨之中。

生活上,他和妻子养育了6个孩子,家庭负担极重。最小的儿子病逝,妻子积劳成疾,1928年检查出肺病,肺上烂了两个大洞,在1929年去世。1948年3月,朱自清因为长期吃不饱胃病复发,体重不到40公斤,可他为了维护中国人的气节,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拒绝了美国带有侮辱性援助的面粉,最后在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

三、课后作业:欣赏景物,领悟人生

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选择一个,结合生活经历和阅读,完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随笔。

1、尤西林说,“人文科学的知识分子致力于为人们建构安身立命的精神根基,阐释并守护着世界的意义”,而他们自己又往往饱尝生之艰辛。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2、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当我们身处困顿,感到抑郁和迷茫时,出去走走,大自然会用风景将我们点醒。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请写出来跟大家分享。

扫码进入知识星球,获取更多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语教学》_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名家朗诵
《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比较教学(听评课)
名校学案:《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比较阅读
朱自清经典散文【荷塘月色】赏读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朗诵:孙道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