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实现内心平和的方法(深度)
userphoto

2023.10.07 河北

关注

“空性”是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了解空性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内心平和,获得幸福。

“蛇与绳索”是佛教说明空性的经典例子

假设有一个胆小鬼叫杰克,他对蛇有恐惧症。杰克走进一个幽暗的房间,看见一条蛇蜷曲在墙角,顿时惊恐不已。事实上他看到的是一条有花纹的领带,但是由于惊慌,他误认所见的东西为蛇,严重到可能把他吓死的程度。

对这个案例,佛陀这样讲“法”。当杰克认为那是一条蛇的时候,所经历的痛苦和焦虑,就是佛教徒所说的轮回,那是一种心理陷阱;当杰克知道自己是安全的,这种解放就是佛教徒所说的涅槃——解脱与自由。

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知的一切存在,纯粹只是空性,而我们不过将某种“真实性”附加或标示于其上而已。现实中,由于大众文化的不断强化,身份和标签的重要性在我们心中变得更坚实,也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不真实。正如人间上师帝洛巴说的“不是显现(外相)困住了你,而是你对显相(外相)的执着困住了你”,这类似于曾国藩“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的箴言。

空性并不是任何人所制造的,空性超越时间,不具形式。空性不应被解释为存在的否定,空性也不会消除我们日常的经验。

“猴子捞月”寓言有助认识现实世界的幻象

中国寓言“猴子捞月”,大家耳熟能详。它讲述了一群贪心的猴子发现“井中月”,想据为己有,结果用了各种方式,最后都没有捞到月亮的故事。用空性智慧看,这个寓言有几个关键词很有内涵:猴子(人是会做计划的猴子)、夜里(代表黑暗)、一群(群体)、月亮(欲望)。

“猴子捞月”寓言翻译成佛法,可以这样讲:许多人常常选择待在黑暗之中,无法看出造就日常生活的幻象,是因为没有勇气从身处的网络之中挣脱出来,以为只要持续前进,就已经或即将会非常舒适(各式各样的小野心)。这就好像困在迷宫中走不出来,幻象世界的诱惑起了作用,它被包装的如此美好。我们很少听到非片面的实话,总是如捞月的猴子,一再地落入水中,抓不到任何东西,又不会游泳。

即使在相对世界中醒着,我们还是在无明中沉睡。我们害怕如果从空性的观点来看世界,会被社会遗弃,失去别人的尊重,同时也失去朋友、家庭和工作。我们的习性执着于此梦幻般相对世界的显现,认为它是真实存在的,因而落入痛苦和焦虑的无尽循环之中。

了解空性,你可以获得解脱和自由。

了解空性,你可以继续欣赏一切看似存在的事物,却不会把这些幻想当作真实而产生执着。我们的期待和恐惧至少会稍许淡化。

了解空性,你会对社会当中忽而建构、忽而解构的一切装饰和信仰失去兴趣——诸如政治系统、科技、世界经济、自由社会、联合国等。

了解空性并非表示你变的漠不关心;事实上,相反的,你生起了一种责任感和慈悲心。你不会盲目地相信所有的希望和期待会实现,你也就不会被结果所束缚。

了解空性需要洞见。悉达多称为超然的幽默

心智被实用主义制约的人,了解空性是困难的。这和教育及愿意观察事物所有的部分与隐藏的因缘有关,还需要点“专业”。

如何了解空性?答案是“法”。悉达多的教法是解脱的方式,他的开示就叫做“法”。“法”有时被称为一条“神圣”的道路,一条道路就是一个方法或工具,带领我们从一处到达另一处。在此,“法”就是带领我们走出无明,抵达无无明的道路。走哪一条道路,需要看弟子的心态以及上师所具有的善巧而定。

规范和善行只是佛陀善巧而众多方法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在悉达多的教法中,并不特别反对美丽和享乐甚于其他任何概念——只要我们不认为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而迷失其中。精神之路是一个暂时的解答,它是在空性被了悟之前所使用的安慰剂,重要的是不要安于我们舒适或习惯的东西。如果我们有勇气能超越世俗,不被惯常逻辑的界限所限制,就能得到利益。

对一位认真的精神追寻者,启发即是一切。了悟来自内在对我们才有用。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从习气、想象和贪着中觉醒。修心和禅定是处理心流最迅速、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你是自己的主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寓言/梦8】做梦越多越聪明吗?
每天读点中國古代经典寓言(1-5)
《杰克的寓言》史丹利的寓言式的获奖短片
农夫与蛇的故事
寓言故事:奖励与惩罚的玄机
20111218剁猴尾的寓言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