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旱魃

历史起源
听语音

神话传说
蚩尤经过长期准备,制造了大量兵器,纠集众多精灵,向黄帝发起攻击。黄帝派应龙到冀州之野去抗击他。应龙是长着翅膀的飞龙,发动滔天洪水围困蚩尤。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应龙的军队迷失在漫天风雨之中。黄帝听说雷泽里有雷神,长着人头龙身,雷神的座骑夔牛,经常拍打自己的肚子,能发出惊天动地的雷声,就杀了无辜的夔牛,用他的皮做成大鼓敲打起来,震破蚩尤的凄风苦雨。黄帝又派了天女魃参战。魃身穿青衣,能发出极强的光和热。她来到阵前施展神力,风雨迷雾顿时消散,黄帝终于擒杀了蚩尤。应龙和魃建立了奇勋,但也丧失了神力,再也不能回到天上。应龙留在人间的南方,从此南方多水多雨。
魃留居北方,从此北方多干旱,她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人们诅咒驱逐,称为“旱魃”。但经过我们在下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个不是山海经原来描绘的那个天女魃。[1]

外貌形态
听语音

先秦汉代的旱魃形象以天女形象为代表,其形象特征为身着青衣的女子。这一时期的旱魃带有神怪二重的身份,人们将其视为旱神,但又以日晒、水淹、虎食等方式对其进行驱逐,以实现驱旱求雨的目的。
自汉代中后期至初, 天女形象的旱魃逐渐向另一种小鬼形象的旱魃过渡。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应是由于先秦时期盛行的自然神崇拜至汉代逐渐衰退, 旱魃神性的一面逐渐被人们否定, 她的女性身份因此也遭到了质疑, 其形象遂逐渐转向另一种更为邪恶的面目。
中国民间传说宋真宗时,旱魃作怪,竭盐池之水。真宗求助于张天师,天师就派关羽去降伏。关羽苦战七天,降伏了妖魔。真宗感其神力,封为“义勇武安王”。这一天恰好是农历五月十三日,后民间便多于是日举办关帝庙会,祈求关帝显灵逐魔消灾、普降甘霖,并把这天称为雨节。且以为是日必雨,所谓“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倘若不雨,则求之关帝必验。
明代中期以后,小鬼形象的旱魃逐渐向僵尸形象的旱魃演变,并逐渐被僵尸形象的旱魃所取代。
末,旱魃化之说的出现。[2]

后世影响
听语音

地区习俗

在山东,过去每遇干旱,把新埋的尸体当旱魃打的风俗十分普遍。据《大清律例·贼盗·发冢》的记载,清嘉庆九年(1804年),高密久旱不雨,有人发现年初病故的村民李宪德坟土潮湿,便纷传李死后变成了旱魃。各村民众不顾李家阻拦,刨坟开棺,见李的尸体尚未腐烂,更加确信李就是旱魃,不由分说将尸体烧毁。李家将掘墓者告上公堂。此案无成例可循,最后刑部将领头人仲二以“发冢开棺见尸律”判了个“拟绞监候”罪(相当于现代在的死缓),才将此案了结。
旱魃,[3]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怪物,乡村中认为是死后一百天内的死人所变。变为旱魃的死人尸体不腐烂,坟上不长草,坟头渗水,旱魃鬼会夜间往家里挑水。只有烧了旱魃,天才会下雨。鲁中一带乡村中烧旱魃习俗延续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4]

对付旱魃

在中国古代,主要是使用童子尿与黑狗血来对付旱魃。童子尿与黑狗血也是古代降妖辟邪中主要使用的物品。
明清时期,以僵尸为旱魃的观念十分流行,由此派生出“打旱骨桩”、“焚旱魃”等求雨习俗。《明史》中记载的民俗说,每遇干旱,人们便发掘新葬墓冢,将尸体拖出,残其肢体,称作“打旱骨桩”。虽然明王朝下令禁止此风,但直至清代,此风在民间仍很盛行,且由“打旱骨桩”进而发展为焚烧尸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海经》一袭青衣的炽热女子,成了筋骨不腐的僵尸,红颜祸水?
QQ浏览器
僵尸为什么都穿着清朝的官服呢?
她本是黄帝的天女,却堕落成千年僵尸,被人掘墓焚尸,诅咒驱逐
中国神话的上古四大僵尸始祖谁真谁假?
揭秘僵尸的秘密,僵尸只跳不走的原因竟然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