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地委院子、老房子、老照片、老故事(补充)
长弓
原创
2017-03-01

……给曾经的小伙伴们


这是我上世纪70年代初在新城湾镜湖的田埂上拍的一张老地委大院的照片。照片近处就是镜湖(也叫鉴湖,和附近的绍兴桥、中山公园应与纪念辛亥革命或鉴湖女侠秋瑾有关吧),远处中西合璧的老房子是民国时期襄阳县政府、县党部的办公楼,也是解放初期襄阳地委的办公楼。铁楼和通往吊脚楼厕所的木走廊依稀看见。大树掩隐的地方,便是大名鼎鼎的襄阳“鹿门书院”的“闻喜楼”遗址,可惜它已在1970年左右被拆毁了。

我清楚地记得,直到60年代末,这里还有清代“鹿门书院”的东西两大院落,还完好地保留有“闻喜亭”和“寿岂堂”“景行堂”。还留有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办公楼,解放初期的苏式办公楼。院内到处是参天大树,曲径通幽的卵石小径通向各小院。小院还散落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碑、石桌、石凳,一块大的石碑还被我们当成了乒乓球桌,放学后总要打上几拍子再回家。已失去办公作用的楼台亭阁都成了我们“藏猫猫”的好地方。

那时大院的大门对着荊州街,门口岗亭旁高大的法国梧桐上,挂着一口大铁钟。钟,如今已被埋进大北门外汉江边“警石”旁的水泥地,警钟长鸣,警示后人。住在大门口的是一位30年代初参加红军的老花爷,一位和霭可亲的红军老大爷。一度,认不认识老花爷,成了大院孩子们的标识。走进大院,一道隐隐约约有民国标识的影壁,把一条大道分为两路。东路穿过“寿岂堂”的两重院落和一小花园到“闻喜亭”。西路则穿过冬青掩映的长长的卵石路到“景行堂”。两路在两座办公楼前汇合。楼前是大院最宽敞的地方,长着几株高大的梧桐树,春天飘洒着粘粘的令人讨厌的白絮,可秋天又给了我们香香的梧桐果实,这里也是我们欢聚游戏的最好场所。再后面的几个院,都是后来建的宿舍,种满了桃树和柿子树,中间还有一眼压水井,那是夏天洗澡,冰西瓜🍉的好地方。大院南面则遥对“荆州古治”圈门和“绍兴桥”,那是每天上学必经之地,有时我们还爬上“荆州古治”的小牌楼玩一玩;东面院外就是镜湖和农田,是钓鱼、抓鸟和偷瓜的好去处;北面紧靠大北门、古城墙和汉江大堤。夏日里,翻过院墙,穿过大北门就到了河边,扑通跳入水中,游到对岸,在沙滩上晒上一晒太阳。晚上再爬上“铁楼”,聊天讲故事看星星,铁楼还一度成为我们“三剑客”自制火箭🚀的发射高地。过个暑假整个人都成了“黑煤球”。

到了68年夏天,大院后面大堤和城墙一度成了武斗的前沿阵地。我们在家就能听见大堤上“60炮”炮弹发射出口的湫湫声,还有子弹落在屋顶的啪啪声。我清楚地记得住在“景行堂”的范伯伯家的玻璃上还留下了几个子弹孔。不过那时好像并不害怕,有时还跑上大堤和城墙去观看战火。记得院里一小伙伴一不小心还误中了走火的子弹……。

69年,我家离开了老地委大院,搬到了樊城公馆门里汉江边的郑公祠。这里的十字街一溜有着清真寺、江苏会馆、樊侯祠、朗宁牧师楼、听水别墅、郑公祠、中州会馆、米公祠、福音堂、石牌楼……有着更多故事和典故,不过,那是另话,以后有机会再慢慢道来。

如今,老地委大院早已面目全非,老房子全拆了,老院子没有了,碑刻失散,镜湖填平,全盖上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楼房。最可惜的是,“闻喜亭”“景行堂”“寿岂堂”恐怕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清代至民国,襄阳最负盛名、汇集襄、安、郧三府优秀学子的“鹿门书院”从此消失了,留下的这几张照片,只是一段往事残缺的回忆了。

大院平面图

鹿门书院简介:

鹿门书院是清代以至民国襄阳最负盛名的书院,招纳襄阳、郧阳、安陆三府的生员,延请名师授课。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清代大书法家张裕钊,都曾在这里讲学。1902年,鹿门书院改名为襄阳府中学堂。1904年改设简易师范,后改预备中学堂,1909年,仍改办中学堂。今襄阳五中,依旧延续着鹿门书院的辉煌和荣光。

  初名荆南书院。乾隆四年(1739年)改名鹿门书院。书院分东壁、西园两院,斋房33间。西面建有魁星阁、塑孔子像;东面建闻喜亭,后面建景行堂,前面建寿岂堂。厅阁楼堂之间浚池垒山、栽花植木,环境非常优美。

……摘自鹿门书院介绍

鹿门书院的三大建筑

1、“景行堂”:“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出自《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引以赞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2、“寿岂堂”:长寿而快乐。出自《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明 李东阳 《寿岂堂歌》:“山中之乐乐只且,人皆不足我有餘。”

3、 “ 闻喜亭”:传唐裴坦在襄阳当刺史,忽闻皇帝要他入京当宰相的喜讯,故造亭以志之。后为历代文人墨客凳临吟唱之地。

也有人认为,隋唐时也有不少著名的人是闻喜人,如裴矩、裴炎、裴度等都是山西闻喜人。裴坦在襄阳建亭,取名“闻喜”与自己的名籍有关。因为古代有窃称望族的习俗。

近年不断有人呼吁重建闻喜亭,但愿在古城的建设中能成为现实。

在建国初“苏式”办公楼的“铁楼”上

在建国初苏式办公楼的铁楼上

那时刚买照相机📷一年多,逢发小刘援朝当兵回家探亲,便一同回老地委游转,遇熟人(是谁忘了,愿那个熟人这次能出来看到)便照下我倆合影。

在民国“中西合璧”办公楼走向“吊脚楼”厕所的走廊上

大院的第三道大门

大院的第三道大门

当年鹿门书院的石桌

当年鹿门书院的石桌

当年景行堂前的供桌

当年景行堂前的供桌

这是50年代中期一张照片。照片右上角是“闻喜亭”一角,也是我目前见到的唯一张。有力地说明了当年闻喜楼的存在和明确地点。

这是年代中期一张照片照片右上角是闻喜亭一角也是我目前见到的唯一张有力地说明了当年闻喜楼的存在和明确地点

这是50年代初还没有建苏式楼的第四进大院。当年部分工作人员的合影照片中有当时的地委书记张挺发(后空军司令,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宣传部长梁斌(《红旗谱》作者)。

这是年代初还没有建苏式楼的第四进大院当年部分工作人员的合影照片中有当时的地委书记张挺发后空军司令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宣传部长梁斌红旗谱作者

大院第二道大门,70年代初门口还留有当年的水泥岗亭,后面的法国梧桐树上挂有大铁钟。

大院第二道大门年代初门口还留有当年的水泥岗亭后面的法国梧桐树上挂有大铁钟

80年代荆州北街,可以看到老地委的房子。

感谢小伙伴们提供的照片资料,如哪位还有再补充。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乡子(格三)·游三高祠乱吟
襄阳鹿门寺
襄阳鹿门寺: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
五律.鹿门寻古
即将消失的地方
湖北襄阳:历史上最高学府—鹿门书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