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1-3 心意层面的轮涅分别法

​21-3 心意层面的轮涅分别法

然后是心意方面的,我们怎样进行心意层面的轮涅分别法呢?

这是《声应成续》的原话(口传 略)所有的上师是用这个来给予传承的或者进入禅观当中,噶举派传承中用了很多的“琼”、“乃”、“珠”颂(藏文音译)。

“琼”就是我们观察我们的念头,念头从何处生起?“乃”就是它住于何处?“珠”它消失于何处?关于这方面有很多的教言。

比如我们去观察它的时候,我们找不到心,但光是消失了或是找不到也是不够的,因为在相对层面它会持续的有这种真实的显现。所以我们要持续的去观心。这就是所有传统都用的比较多的一种方法,包括他们的上师。

我记得有一次,有一个西方人来到火山营,他说我去了印度,有一个上师给我传了一个法。他来参加我的法会来学习。他说:“我在训练禅修。”然后我问他:“你在做什么样的禅修训练呢?”他说:“我的上师说,应该去看念头是如何的生起,”但是我找不到它。他去了印度,获得了这个教法,现在他回到了欧洲,走来走去,然后住在那边,他说:“我在修法,我在寻找自己的心,我的念头是如何生起,这样我没有成功。当我找到心的存在的话,我会回到我的上师那里向他汇报。”可见有一些上师很严肃的教法,就是这样子。他不会跟你说:“你去寻找你的心,你找不到,了不可得,这就是心的本性。”如果你这么讲,把结果告诉他反而不合适,非常重要的是自己去观察——心的源头在哪里?而现在住于何处?它现在又消失于何处?——也就是心的生、住、灭等等。

现在在《声应成续》中有关这点讲的很清楚,所以它结合了无垢友尊者的注释,它说:“如果我们保持着这样的一些概念就会有一些过失,就像小乘这样的过失,因为小乘的方式是不可能完全证悟空性的,我已经跟你们讲过的,因为它有人无我、法无我的区别。比如说,在大乘佛教当中瑜伽行派或者唯识派都讲“万法唯心造”等等,但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发现它的实相,所以实际上我们这么去观心什么都找不到,这就意味着当我们了解这点我们就会发现一切都是虚幻的,所以我们知道佛陀说的是真实不虚的,这样我们就会有信心,但是光靠一些心智头脑层面的学习,我们是不可能有这种真实的信心的。

这就是身、语、意的三个原则,就是《声应成续》讲的三个原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意是它自己虚妄的折射
禅修、止观的基础,从观看自心开始
全凭心意用功夫
觀自我心意識的生生滅滅
大相
重阳先生论下手功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