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爱的小孩/柏祥伟

   《人民文学》2022年第6期

    一

    泗河岸边有个村子,村里有个女孩叫小荞。小荞四岁那年冬天,她的父亲得病去世了。父亲去世以后,小荞经常问奶奶:奶奶,我妈妈去哪里了?

    奶奶揉着眼皮说:你妈妈去城里打工挣钱了,她过年时就回来。

    小荞每次这么问,奶奶都会这么回答。后来小荞不再相信奶奶的回答。她宁愿相信邻居们说的话:小荞的妈妈真狠心啊,她怎么舍下这么小的孩子,跟男人跑了呢。

    小荞已经想不起来,妈妈是哪天离开家的。好像是刮过一阵风,下过一场雨,天晴了,阳光出来了,妈妈就像地上的一汪水,不知不觉地消失了。小荞只记得,妈妈刚离开家的那几天,奶奶总是歪斜着身子靠在大门的门框上,揉着眼朝通往村外的大街发呆。

    奶奶的身子很瘦很小,仿佛被风一吹就会倒的样子。

    小荞也发呆,她待了一会儿,肚子就咕咕叫了。小荞冲奶奶喊:奶奶,我饿了。

    奶奶的耳朵已经有些聋了,小荞每次给奶奶说话,都要大声喊。小荞的喊声很响,吓得正在地上蹦跶的麻雀都飞跑了。

    奶奶歪斜着身子踅回院子里,摸着小荞的头发说:荞,等着,奶奶去擀面条。

    奶奶总是喜欢给小荞擀面条。她弓着身子,双手握住擀面杖,弯腰对着面板,一下一下地滚压着,面团慢慢摊展成一张面饼,面饼盖过了面板。奶奶抬手擦了一把脸,把面饼叠成一摞,拿刀切成面条。

    小荞最喜欢听奶奶拿刀切面条的声音,刀刃压在面板上,沙沙作响,让小荞想起很多好听的声音。

    小荞说:奶奶,你擀面条的声音,就像一群蚂蚁在啃骨头。

    奶奶说:荞,你见过蚂蚁啃骨头吗?

    小荞说:我在大槐树底下见过。

    奶奶说:蚂蚁啃骨头会有声音吗?

    小荞说:蚂蚁啃得可香了,沙沙的,就像奶奶拿刀切面条的时候。

    小荞说着,忽然觉得嘴巴边湿漉漉的,她伸出舌头舔了一下嘴角,觉得又有口水淌出来了。

    奶奶伸手摸了把小荞的嘴巴,叹口气不再吱声了。

    小荞记得,她上次吃肉还是去年小芹姐姐出嫁的那天。奶奶带着小荞去吃小芹家的酒席。小荞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好吃的菜,更没见过这么多人一起吃饭,小荞绷着嘴不敢吱声,缩着手不敢拿筷子夹菜。

    奶奶问她为什么不吃菜呢?小荞只会一个劲地摇头。

    奶奶给小荞嘴里塞了一块排骨。奶奶说:傻妮子,你尝尝啊,真香!

    小荞连骨头都没舍得吐出来,一直含着。吃完酒席,奶奶带着小荞离开小芹家,经过村街的老槐树底下时,小荞才把骨头吐到树底下。骨头砸在一群正在忙碌的蚂蚁身上,蚂蚁们慌了一阵子,散开了,又围过来。蚂蚁围着骨头团团转,小荞听到了蚂蚁啃骨头的声音,沙沙沙沙,这声音真好听啊,小荞瞪大眼睛,她听得入迷了。

    小荞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再吃上肉啊。

    小荞给蚂蚁们做了一个约定,下次再吃肉的时候,她一定要把骨头拿来给蚂蚁们啃。

    今天晚上,小荞就着蒜末炒豆角,吃了一碗奶奶擀的面条。奶奶擀的面条很白,白得就像奶奶满头蓬松的白发。面条又细又长,就像奶奶满脸的皱纹。奶奶煮的面条滑溜溜的,就像奶奶的手掌抚摸在小荞脸上的感觉一样舒服。可是今天,小荞吃面条的时候,却觉得一点都不香。怎么说呢,在这个暑假里,一个多月了,每天晚上,奶奶总是给她擀面条吃。

    小荞吃腻面条了,可是她又不敢说,除了吃面条,就是烙饼。无论是面条还是烙饼,奶奶做的下饭菜,都是从屋子后边的菜园里摘来的,菜碗里有豆角、黄瓜、西红柿、南瓜,这些菜小荞也吃腻了。小荞记得,离她上次吃肉的日子,应该有半年了。

    小荞打了一个嗝儿,觉得一股酸水从嗓眼里蹿出来。她缩着脖子,使劲把酸水压到肚子里。

    奶奶朝门外张望,催促小荞说:天快黑了,赶紧吃啊,吃完咱们去逮知了龟。

    小荞说:马上啊,我这就吃完了。

    二

    知了龟是蝉蜕变之前的模样。知了龟在蜕变之前驼背弯腰,形似龟的模样,民间方言便叫它知了龟。

    春末夏初,在乡村的田地树林间,知了龟开始从地里钻出来了。知了龟习惯在夜里钻出来,爬到树上蜕变脱壳,舒展翅膀飞走。

    知了龟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有个说法是,吃一个知了龟的营养可以抵得上一个鸡蛋。油炸、煎炒,口感酥嫩,是饭桌上的佳肴。在市面上,每个知了龟能卖到八九毛钱。

    初夏夜里,去树林里捉逮知了龟,成了乡间妇孺换钱的重要途径。

    小荞捉知了龟的时间比别人早。天还没黑,小荞就和奶奶拿着手电筒钻进了树林里,寻找早早从地里钻出来的知了龟。

    一直到半夜里,小荞还在树林里踅摸,寻找可能漏掉的知了龟。树林里捉知了龟的人太多了,手电筒闪烁,人头晃动。小荞为了捉到更多的知了龟,只能早去晚回。

    夜深人静,人们害怕去有坟墓的树林,只有小荞硬着头皮钻进树林里。奶奶知道小荞害怕,便坐在树林外陪着小荞。树林里只有她自己,夜深人静,风声瑟瑟,坟墓突兀,小荞当然害怕。她害怕了就大声喊:奶奶……

    奶奶在树林外边答应着:在这儿呢。

    听到奶奶的回应,小荞心里便踏实了些。

    过了一会儿,小荞又害怕了,便又喊:奶奶……

    奶奶在树林外边答应着:在这儿呢。

    如此反复喊奶奶,奶奶反复答应,小荞便继续壮着胆子捉知了龟。

    有一天,白天刚下了一场雨,晚上小荞拿着手电筒在树林里逮知了龟。夜里九点多以后,其他人都回家了,只剩下小荞还在树林里转悠。不知不觉中,那些知了龟不再给小荞捉迷藏了,好像相互约好了似的,一起从土里钻出来了。那些呆头呆脑的知了龟趴在草叶尖上,慢慢爬到树干上,好像故意要让小荞看见似的,伸手就能拿到,这不是逮了,伸手拿就行了。

    小荞真是又惊喜又害怕。她惊喜怎么会有这么多知了龟,她又害怕怎么会有这么多。小荞想大声告诉奶奶,这里的知了龟太多啦。

    她喊了一声奶奶,才发现自己走进了一片坟地里,而面前的这个坟包她再熟悉不过了,这个坟包里面埋着爸爸的骨灰。清明节上坟的时候,她和奶奶才来给爸爸上过坟呢。

    小荞怔怔地看了一会儿,眼睛一热,眼泪淌了出来。

    那天晚上,小荞蹲在爸爸的坟包前,对爸爸说了好多话,她说了奶奶的身体,说了奶奶总是擀面条和烙饼,说了她现在的学习成绩。她还对爸爸说了一个她隐藏很久的秘密,这个暑假,她共逮了一千零五十七个知了龟。每个知了龟能卖三毛钱,截止到今天,小荞已经有了三百一十七块钱了。

    小荞对爸爸说,如果能再逮上两千个知了龟,她就可以攒够买一台洗衣机的钱了。那样奶奶在冬天洗衣服的时候,就不会再冻得手指头疼了。

    那天晚上的星星很亮,月亮很圆。晚风凉爽,树林里散发着好闻的花香,天地一片静谧,整个世界像是进入了美好的梦乡。

    小荞离开了爸爸的坟包,朝树林外走,她觉得浑身充满了劲儿,一点都没害怕,她觉得爸爸在目送着她一步一步往前走呢。

    小荞走出树林的时候,发现奶奶靠在一棵杨树底下睡着了。奶奶睡得很香甜,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

    三

    早上六点多,院子里的梧桐树上有鸟儿叽喳欢叫。阳光透进屋子里,显得格外明亮。

    小荞起床开始写暑假作业,她想着把剩下的作业做完,趁着天气凉快,牵着小羊去南河边吃草。奶奶靠在后门的门槛上,低头择着刚从菜园里摘来的豆角。

    奶奶说:荞,你听,喜鹊叫得多好听。

    小荞说:这不是麻雀叫吗?

    奶奶说:喜鹊叫,客来到,咱家要来客人了。

    奶奶话音未落,院子里传来一阵脚步声,门外有人影闪动,几个人进来了。阳光从窗户里透进来,落在这几个人脸上。小荞看清了,一共是三个人。先进屋的那个中年男人,小荞认得他,村里人都喊他李文书,李文书长得胖乎乎的,脑袋圆圆的,他的鼻子也圆溜溜的,就像熟透的草莓,随时都要掉下来的样子。

    小荞每次看到他,就盯着他的鼻子看,看着看着就忍不住想笑。小荞正看得发呆,李文书探手摸了一把小荞的头。奶奶就从板凳上站起来了。

    李文书说:婶,您坐着就行,甭起来。

    奶奶晃了晃身子,又被李文书扶着坐在板凳上。李文书招呼另外两个男人坐在饭桌旁的板凳上。两个男人看了看饭桌上刚吃完的面条和青菜,相互皱了皱眉头。

    小荞忽然觉得心跳有点加快。

    那个穿着白衬衫黑长裤的男人,面皮白净,笑眯眯地看小荞。李文书对奶奶大声说:婶,这位是县里来咱村的驻村干部,张书记,您看着面熟不?

    奶奶仰脸看李文书身边的那个白净男人。奶奶说:可不面熟嘛,来过我们家好几次了。好心人啊,张书记年前还送来了白面和花生油。

    李文书点头:您说得没错,就是这位张书记,给咱村里修了水泥路,架上了路灯,挨家挨户安上了自来水。

    奶奶对张书记说:麻烦您了,您对我们村是有恩德的人呢。

    张书记摆手笑:我能力有限,做得还不够好。这不,又有好心人来看您了。

    张书记说着,指着坐在他身边的那个平头男人说,这位是县里微公益协会的孙会长,听说咱家过得困难,来了解情况。

    那个平头男人三十多岁的样子,一直笑眯眯的。张书记说话的时候,他边点头边对奶奶笑。小荞在一边看着,她发现这个男人笑的时候眼角也跟着眯起来了。

    平头男人说:我叫孙建涛,是微公益协会的负责人。

    奶奶偏头看着他,大声问:微公益什么?

    孙建涛说:微公益协会。

    奶奶愣怔了一下,又问:什么协会?

    孙建涛说:微公益协会。

    奶奶不歇气,偏着头又问:微什么协会?

    奶奶认真追问的样子,立刻把三个男人给惹笑了。

    李文书说:婶年龄大了,耳朵有些聋。

    张书记探头对奶奶说:大娘,我简单给您说吧,孙建涛这个微公益协会,就是专门帮助咱困难家庭,他们都是专门做好事的人。

    李文书对奶奶说:婶,来之前我把咱家的情况都给孙会长说了。小荞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了。小荞和奶奶过日子,一老一小,除了低保,没什么经济收入,日子过得很紧巴。

    奶奶说:你们都是好心人。

    孙建涛转脸对小荞说:小荞,咱们微公益协会最近在做一个活动,叫圆梦行动。计划寻找一百名儿童,帮助他们每个人实现一个梦想,你想想,你有什么梦想?

    李文书跟着说:小荞,你有什么梦想,可以告诉孙会长。

    小荞绷着嘴,觉得浑身热乎乎的,火苗蹿在身上一样,眼里热辣辣的,她擦了一把眼,低声说:我想吃肉,我很久没吃肉了。

    小荞说完这句话,三个人都愣了,他们愣怔着看小荞。沉默了一会儿,他们三个异口同声说:好,小荞,你这个梦想,我们马上答应你。

    小荞有些羞愧地低下头,她觉得自己是不是说错话了呢,怎么就想起吃肉呢,怎么就这么没出息呢。幸好奶奶的耳朵聋,如果奶奶听见了,她会不会对我很失望呢?可是我真是想吃肉啊,小荞为难地看了看奶奶,她的手被孙会长攥住了。孙会长说:小荞,你认真想想,你还有什么最想实现的梦想?

    小荞摇头不说话,她觉得脑子乱哄哄的,脸热得发烫,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梦想?梦想!小荞反复默念着这两个字。

    小荞低头搓着手,一直想掉泪。她听到三个人站起来了,朝门外走。奶奶起身送他们出门,他们已经走到了院子里,回头冲奶奶摆手。

    小荞忽然跌跌撞撞地冲出门外,对着孙会长大声说:叔叔,我最大的梦想,是有一台洗衣机。

    孙会长看了看奶奶,又低头看着小荞:我明白了,好的,我会想办法的。

    四

    小荞牵着小白羊去南河岸边吃草的时候,是小荞最快乐的时光。

    她牵着套在小白羊脖子上的绳子,感觉就像牵着小白羊的手。可是小白羊怎么会有手呢,只有四只蹄子,小白羊走路没有动静,就像树叶落在地上一样安静。

    这只小羊是村里的李文书去年送给小荞的。当时小白羊只是一个奶声奶气的小羊羔,浑身卷着白色的毛儿,眼睛清澈,一眼看到底,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随时都要跌倒的样子。

    李文书说,小荞,这只羊可不是一般的羊,是县里扶贫捐助的项目,咱村里的贫困户都领养了羊。你把它养大了,你的学费就不用发愁了。

    小荞听不懂李文书的话,小羊和学费有什么关系呢?

    小白羊太小了,小荞抱了抱小白羊,心里忽然就高兴起来了。

    小荞牵着小白羊在河岸边游逛,小白羊埋头吃草,小荞弯腰捉蚂蚱。有时候,小白羊吃饱了,小荞就和小白羊一起躺在草地上打滚。小白羊咩咩叫,小荞咯咯地笑。

    小荞在村里没有伙伴一起玩。自从村里的孩子嘲笑过小荞,说她是个有爹生没娘养的孩子,小荞哭了一场之后,就不再主动和他们一起玩了。

    小白羊成了小荞唯一的伙伴。她喜欢和小白羊在一起,也喜欢和小白羊说话。有时候,小荞会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教给小白羊。

    小荞教给小白羊数数儿:1,2,3,4,5。

    小荞教给小白羊读拼音:a,o,e,b,p,m。

    小荞教给小白羊读汉字:天地人,你我他。

    小荞教给小白羊读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荞认真教小白羊,小白羊瞪着毛茸茸的眼睛,好像听懂了小荞的话。小荞教累了,也会教给小白羊唱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有一次,小荞唱得高兴了,唱了一首又一首,她对小白羊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小荞唱着唱着忽然哭了。她摸着小白羊的鼻尖说:小羊,你和我一样啊,咱们都是没有妈妈的孩子啊。

    小荞一哭,小白羊也跟着咩咩叫。小荞擦着眼泪朝远处看,远处是田野,再远处是树林,目力所及之处,是蜿蜒起伏的山峦。天很蓝,水洗过一般干净。有一只不知名的鸟儿振翅飞过,转瞬即逝,没在天空留下一丝痕迹。泪眼蒙眬里,小荞想起了爸爸去世的情景。

    那个冬天,在一个寒冷的下午,妈妈带着她去火车站,那是小荞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在火车上吃方便面和火腿肠。小荞高兴极了,她像只飞出笼的鸟儿一样,看着哪里都觉得新鲜。一路上,妈妈不说话,只是不停地擦着眼泪。

    小荞跟妈妈坐了一夜的火车,然后又转坐了一辆公交车,来到一片乱哄哄的厂区里,到处是轰鸣的机器、忙碌的人群。小荞和妈妈被几个神色木然的男人带领着,坐上一辆面包车,来到郊区的一家医院里,妈妈跟在那几个男人身后,快步朝一片房子走去。小荞跟在后边,她歪歪斜斜地跟在妈妈身后,眼前的光线越来越暗,气味越来越潮湿,仿佛一把就能拧出水来。小荞跟着妈妈进了一间阴暗的房间,她听到了妈妈爆发出的哭声。

    小荞站在他们背后,从大人双腿之间的缝隙里,看到一张木板床,床上摆放着一个盖着白布的人形。

    那是小荞第一次面对生死离别。

    小荞的爸爸是得胃癌去世的。正在工厂里上班的爸爸,突然肚子疼得直冒汗,后来疼得满地打滚,被工友们送到医院时,被确定为胃癌晚期,从发病到去世,不过七天的时间。小荞爸爸临死的时候,在病床的墙上,歪歪斜斜地写了一行字:荞,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

    小荞的爸爸识字不多,他把“有”字写成了“友”字。

    五

    爸爸去世之后,小荞时常在半夜里听到妈妈的哭声。妈妈的哭声时断时续,小荞从门缝里看过妈妈哭的样子,她捂着嘴巴,哭声从手掌缝里挤出来。妈妈歪斜在床上,浑身哆嗦,就像一棵在狂风中摇摆不定的树。

    妈妈哭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从这个家里离开了。

    妈妈撇下小荞走了之后,在村里人眼里,小荞就成了一个可怜的孩子。村里人主动给过小荞很多帮助,小荞接受最多的,就是同龄孩子穿旧的衣服。村里人送来的衣服款式不同,肥瘦不一,小荞穿着那些旧衣服,怎么都不合身。小荞觉得别扭,走路的时候也跟着抬不起头来。

    有一次,邻居带着一个城里的女人到了小荞家里。那个女人领着一个和小荞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女孩子穿着花衣裙,脸蛋粉嘟嘟的,扎着朝天辫,就像一盆精心饲养的花,羞答答的,说话嗲声嗲气的,对小荞家里的模样好奇,探头探脑左右观望。

    那女人呢,脸上抹着油亮的颜色,卷发,红唇,弯眉,身宽体胖,她进了小荞家里,眉毛上下挑动着,有着居高临下的神情。小荞仰脸看了她一眼,便低头不敢再看。那女人四目环顾,探头看了看小荞的床铺,掀开锅盖看了看小荞吃的剩饭,然后低头皱眉对女孩子说道:宝贝,你要认真学习啊,不然以后也会过这样的穷日子!

    女人说着从挎包里摸出钱夹,掏出二百块钱,她把钱朝小荞晃了晃,拿着钱的手戳到小荞鼻尖上,高声说:这孩子真挺可怜,拿着买点吃的吧。

    女人对那个小女孩说的话让小荞觉得难受,就像一个看不见的耳光打在了她脸上。女人居高临下给她钱的神情,也让她觉得压抑。小荞咬着嘴唇,把嘴唇咬得生疼,觉得眼泪都快要淌出来了。

    邻居在一旁对小荞说:荞,拿着啊,谢谢这位阿姨。

    小荞哭了。

    小荞哭着奔出门外,边跑边哭着说,我不要你的钱。

    那天上午,小荞在南河边的草地上坐了很长时间。她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委屈过,她想起了去世的爸爸、消失的妈妈、年迈的奶奶,想到了和她一样没有妈妈的小白羊。她想着想着,眼泪滴滴答答地落在草丛里。几只蚂蚁被小荞的眼泪淹着了,慌乱而无助地挣扎着。小荞轻轻地把蚂蚁捏到一片干松的地上,轻声对蚂蚁说: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我伤着你们了。

    小荞专注地对蚂蚁说着道歉的话,没发现奶奶来了。奶奶摇晃着瘦小的身子,坐在小荞身边。奶奶没吱声,低头陪小荞看蚂蚁。

    片刻之后,奶奶才叹了一口气,抬手摸着小荞的头说:荞,奶奶告诉你一句话,人穷志不短。咱家虽然过得穷,这只是暂时的,你要相信,等你长大了,咱们的日子就好了。

    小荞说:咱们怎么才能过上好日子呢?

    奶奶说:想过上好日子,就要朝好日子上奔啊。

    小荞说:那怎么朝好日子上奔呢?

    奶奶说:日子是一点一点过好的,就像土多了就成山了,水多了就成海了。就像咱家的小白羊,小白羊长大了会生下羊羔,羊羔长大了会生下更多的羊羔,羊羔长大了,咱家有了羊群,等羊群就像这天上的白云一样多的时候,咱家的日子就过好了。

    小荞听着奶奶的话,仰脸朝天空看。天上刮着凉爽的风,白云舒展,变幻不定。小荞出神地看着,好像真有大片的羊群从天上走了下来,越来越近,小荞甚至真切地听到了咩咩的羊叫声,好像催眠曲一样,小荞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奶奶也盯着天空上的白云看,奶奶擦了一把眼,轻轻哼唱:小二妮,拔草根,拔了草根喂小鸡,小鸡长大了,二妮出嫁了……

    六

    开学了,小荞背着书包去上学。

    学校在村子北边的土岭上,离小荞的家有一里多路。小荞上学的路上,经过一棵老槐树、一座石板桥、一家小卖部、一家豆腐坊、一个理发店,还有一片有鸭子和鹅游戏的水塘。

    平日里,村街上看不到很多人。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城里务工了,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在外务工的人回来了,村里才会热闹一些。

    小荞沿着村街走,阳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又细又长。小荞踩着自己的影子往前走,她走一步,影子便往前挪一步。小荞走得越快,影子跟着挪得越快。小荞想到了老师教的一个成语:形影不离。这个成语多好啊,小荞想着,又莫名地伤心了。

    村街上很干净,只有白花花的阳光落在地面上。自从村里来了包村干部以后,实行了门前卫生包干制,村街隔不远的距离就有垃圾箱。小荞一路走着,眼神四处察看,她没看到想捡的矿泉水瓶子、废纸板什么的,小荞觉得有些失落。这些东西积攒起来能卖钱呢。

    迈上一段上坡路,远远就能看到学校了。学校里的红旗迎风招展,一阵风刮过来,小荞听到了上课前的预备铃声,她的脚步加快了。

    小荞追着风跑,学校越来越近,在咚咚的脚步声里,小荞隐约听到了同学们的欢叫声,好像大喇叭里传出了熟悉的歌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咦,今天学校里有什么重要活动吗?小荞边跑边想。学校里只要播放这首歌曲的时候,要么是召开运动会,要么是有人来检查工作。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学校会有什么重要的事呢?

    小荞刚跑进学校的操场里,迎头便看见一片热闹的场景。歌声回荡在操场上空,操场中央的红旗刮得像一团燃烧的火。操场中间搭起了一座主席台,主席台下边摆满了长条椅子,已经有同学陆续坐在了椅子上。

    看来又要开大会了。小荞气喘吁吁地奔到那片椅子旁,寻找着自己班里的同学们,她看到上学期和她同桌的宋明泽从椅子上站起来,冲她招手:小荞,快过来,马上就要开会了。

    小荞哎了一声,绕过一排排椅子,坐在了宋明泽身旁的椅子上。

    其他熟悉的同学也转过头来,打量着小荞。

    宋明泽看着小荞的脖子说:今天开大会,你没戴红领巾啊?

    小荞立刻摸了摸脖子,是啊,怎么忘了戴红领巾呢。小荞转身把书包拽到怀里,伸手摸了摸。她这才想起来,昨天晚上,奶奶把她的红领巾洗了晾在了绳子上,今天早上她忘了戴。再回家拿已经来不及了,小荞怔怔地喘着粗气,她觉得浑身都要塌架了,跑了这么一段路,能不累吗?忘了戴红领巾,能不焦急吗?

    宋明泽说:小荞,你待会儿还要上台领奖呢。

    小荞啊了一声:我上台领奖?领什么奖啊?

    宋明泽指着主席台上边说:你看,那有一大堆奖品,听我爸爸说有你的呢。

    宋明泽的爸爸是学校的副校长。小荞相信他说的话。小荞欠身朝主席台上看,身旁几个同学也跟着欠身朝主席台上张望。小荞这才看到,主席台前边,果然摆放着大大小小颜色不一的箱子。她正呆呆地张望着,大喇叭的歌声忽然停了,操场里渐渐安静下来。学校的马校长和教导主任出现在操场上,他们做出邀请的姿势,接着几个男女跟着走上主席台,各自坐在主席台的椅子上。

    小荞瞪大眼睛看,哦,那个平头男人不就是前几天去过小荞家里的那位孙会长吗?他笑眯眯地看着台下的同学们。没错,就是孙会长,他身边坐着几个陌生的阿姨和叔叔,也是笑眯眯地看着台下的同学们。

    马校长拍了拍麦克风,开始讲话了: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召开这次全校大会,主要是微公益协会来到我们学校,开展“圆梦行动”,给咱们学校的二十个同学送来了礼物,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在此,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对微公益协会的志愿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马校长说到这里,操场上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马校长跟着鼓掌之后,接着讲:今天,微公益协会的孙会长和几位志愿者也来到了咱们学校,借此机会,我想请孙会长讲讲在救助贫困孩子中发生的一些感人故事,希望同学们能多多了解微公益协会爱心奉献的事迹,感恩社会,努力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大家掌声欢迎,孙会长给同学们讲话……

    操场里再次响起掌声,孙会长站起身,对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们点头致意。在持续不断的掌声里,孙会长开始了他的讲述:同学们,我还是从头说起吧,我们走上救助贫困儿童的道路,也是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微公益协会的理念是,让每一只鸟儿都唱歌,让每一朵花儿都开放,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社会给予的善良和爱心……

    七

    小荞的梦想实现了,微公益协会给她家送来了洗衣机。

    洗衣机的个头很大,差不多和小荞的个子一样高。小荞踮起脚尖,探着下巴,才能勉强看到洗衣机里面的滚筒。滚筒里面是一个亮晶晶的金属圆筒,四周都是筛子一样的眼儿,让小荞想起树上的蜂窝。

    微公益协会的叔叔和阿姨们教给小荞怎么操作洗衣机,先把衣服放进滚筒里,再放洗衣粉,然后再加水,等水加到标线了,就可以拧动按钮,洗衣机就自动洗衣服啦。

    洗衣机发出了嗡嗡的声音。

    奶奶的眉目里都是笑,笑得下巴都快瘪进嘴里去了。

    小荞想,噫,这声音真像一群蜜蜂在飞呢。

    一位姓闫的阿姨问小荞:小荞,高兴不?

    小荞说:高兴。

    闫阿姨说:来,让杨叔叔给你拍个照片。

    闫阿姨说着,递给小荞一块彩色的塑料板,问小荞:认识上面的字吗?

    小荞一字一句地念:我的梦想实现了。

    小荞是用普通话念的,声音打着颤儿,听起来像是要哭的样子。小荞念完,大伙都笑了。那个端着照相机的杨叔叔说:来,小荞,把这个牌子举起来,双手举,举得高高的,我给你拍个照片。

    小荞把牌子举起来,她举得很用力,脚尖都快踮起来了。

    闫阿姨在旁边说:小荞,生活美不美?

    小荞说:美。

    闫阿姨说:大声说出来,再来一次,生活美不美?

    小荞大声喊:美。

    小荞喊得真响,把树上的鸟儿都给吓飞了。

    咔嚓一声快门声,小荞的笑脸定格在镜头里。

    拍完照,小荞放下牌子,走到志愿者叔叔和阿姨的身旁,想给他们说一声谢谢呢。可是嗓眼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似的,怎么也发不出声。小荞绷着嘴巴,努力不让眼泪淌下来。她把双手垂立在腿间,给叔叔和阿姨们深深鞠了一个躬。

    叔叔和阿姨们摆手说:小荞,以后有什么难事,你尽管给我们说,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

    闫阿姨说着,掏出笔,在一张卡片上写了一串号码,递给小荞说:这是我的手机号,你有事给我打电话。

    小荞点点头,她仰脸看着闫阿姨,忽然觉得,她怎么有点像自己的妈妈呢。到底哪里像呢,小荞也说不清。小荞攥着那个卡片想,如果我有事找阿姨,我要去谁家给她打电话呢。

    这时候,奶奶从屋里出来了,她拿着一个用高粱秸秆编织的筐子,对闫阿姨说:闫同志,我怎么感谢你们呢。这是我编的筐子,您拿回家盛饭用吧。

    闫阿姨连忙摆手说:我们有工作纪律,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

    奶奶愣住了,她瘪了瘪嘴巴,愣怔着说:你们这是当年八路军的传统呢,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位叔叔插话说:谢谢大娘,心意领了,您留着自己用吧。

    奶奶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们要是不嫌东西孬,就拿着吧。

    闫阿姨坚持不要,奶奶涨红着脸,非要他们拿着。几番争让,奶奶终于把筐子塞到闫阿姨手里。

    闫阿姨说:那好吧,我们先拿着,随后再说吧。

    奶奶和小荞送微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出门。他们临上车时,闫阿姨对小荞说:小荞,过几天我们还会再来看你的。

    小荞点点头,看着叔叔和阿姨们上车。车子鸣了一声喇叭,慢慢就开远了。小荞盯着车愣了片刻,扭头问奶奶:叔叔阿姨们这是去哪里啊?

    奶奶揉着眼说:他们回城里啦。

    小荞噢了一声,没再吱声。小荞长这么大,还没去过城里呢。

    城里是什么样子呢?在小荞的想象里,去城里应该比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还远吧。

    八

    小荞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自从微公益协会给她家送来了洗衣机以后,小荞就在想,我能为那些好心的叔叔阿姨们做点什么呢?

    可是小荞能做什么呢?

    小荞想,要不我给叔叔阿姨们唱一首歌吧。唱什么歌呢?小荞仰脸看着天空,想着叔叔阿姨们在她家的场景,便不自觉地唱了起来: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小荞刚唱了几句,就忍不住想哭了。小荞揉着眼皮想,怎么又唱出妈妈这两个字呢。

    奶奶问小荞:怎么不唱了?

    小荞说:沙子眯眼了。

    奶奶说:荞,你过来,我给你吹口气就好了。

    小荞揉着眼走过去,奶奶弯腰看着她。

    奶奶说:哪个眼?

    小荞说:左眼。

    奶奶扒拉着小荞的眼皮,嘬起嘴,深呼一口气,吹进小荞的眼里。小荞觉得又痒又舒服,她使劲揉了一把眼,眼泪却淌得更多了。

    小荞哭着说:奶奶,我想妈妈了。

    奶奶摊开手,叹着气不吱声。

    小荞说:奶奶,我能喊你一声妈妈吗?

    奶奶说:你想喊就喊吧。

    小荞看着奶奶:妈妈。

    奶奶答应:哎。

    小荞又喊:妈妈。

    奶奶答应:哎。

    小荞喊了两声,再也喊不出来了。奶奶搂着小荞也哭了。奶奶的泪水又黏又热,就像刚熬出锅的米汤。

    奶奶哭完了,摸着小荞的头说:荞,你有奶奶呢,你有奶奶疼你呢。

    小荞擦着眼泪问奶奶:我想给那些好心的叔叔阿姨们送个礼物呢。

    奶奶说:咱家没有像样的礼物啊。那些好心人说啦,你只要学习好,那就是最好的礼物。

    小荞点点头,从书包里掏出课本做作业。奶奶坐在板凳上,把半袋子红豆放在簸箕里挑拣。

    过了一会儿,奶奶说:有了,咱给那些好心人做个礼物吧。

    小荞点点头,奶奶能做什么礼物呢?小荞看着奶奶从袋子里掏出一把红豆,又掏出一把白色的豇豆。奶奶把红豆和豇豆分别放在簸箕里,又去里间屋子里找了一个鞋盒子。

    奶奶到底想做什么礼物呢?

    小荞看着奶奶把鞋盒子擦干净了,又把白色的豇豆铺在鞋盒子里。奶奶铺得很整齐,那些豇豆排在鞋盒子里,就像准备出列的士兵。小荞正看得出神,奶奶抓起一把红豆对小荞说:荞,你把红豆排在豇豆上面吧。

    小荞说:怎么排?

    奶奶说:你识字呢,用红豆排成“谢谢”两个字。

    小荞听懂了奶奶的意思。

    小荞问:然后呢?

    奶奶说:你排完我再给你说。

    小荞答应着,捏着一把红豆,一粒一粒地放在豇豆上面。她排得很小心,可是排出的字却歪歪斜斜的。小荞排了好几次,反复纠正笔画之间的横平竖直,终于排出了“谢谢”两个字。

    白色的豇豆铺底,红色的红豆压在上面,红白相间,真是鲜艳。

    奶奶说:荞,咱们把排好的豆子在锅里稍稍蒸一下,豆子鼓胀了,再洒上胶水,这样就做成礼物啦。

    小荞说:奶奶真聪明,你怎么想到做这个礼物呢?

    奶奶说:咱农家院的人,只能想出这个办法做礼物了。

    小荞对着用红豆排成的两个字,默念了一遍:谢谢。

    这两个字真好听啊。小荞默念了一遍,又对奶奶大声说:谢谢!

    奶奶嘿嘿笑了:谢谢,谢谢……嘿嘿,这两个字怎么这么好听呢。

    奶奶念叨着谢谢这两个字,一副很出神的样子,她笑得满脸的皱纹都绽开了。

    奶奶笑的时候,小荞也跟着笑,小荞笑得咯咯的,她差点把排好的豆子给弄乱了。这时候,大门吱嘎一声响,门开了。奶奶和小荞同时探头看,谁来了啊?奶奶眯眼朝大门口看,小荞也看清了,站在大门口的是西街的宋爷爷。他身边还跟着一个圆头大脑的男孩子,噫,这不是宋瓜秧吗?宋瓜秧去年在学校里读一年级,因为生病辍学了。小荞记得他的模样,宋瓜秧和他爷爷来干什么呢?

    奶奶说:老宋兄弟,有事吗?

    老宋牵着宋瓜秧挪进院子里,哑着嗓音说:老嫂子,我想来问问,瓜秧害病这事,城里的那些好心人能给帮忙看病吗?

    老宋正说着话,瓜秧却躲到老宋身后了。

    九

    宋瓜秧的脖子上长着一个肉包,这是村里人都知道的事。那个肉包很难看,就像腐烂的苹果一样,脏兮兮的、黑乎乎的、鼓溜溜的,好像随时都会撑破的样子。因为脖子上这个肉包,宋瓜秧整天低着头。小荞知道,宋瓜秧害怕别人笑话他。可是谁会笑话一个这么可怜的孩子呢。

    宋瓜秧生下来就没有奶奶,听说宋瓜秧的奶奶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去世了。他的爸爸和妈妈去城里打工好几年了,一直没回来。究竟是为什么没回来,宋瓜秧的爷爷不说,村里人也不知道。

    爷爷是瓜藤,他就是瓜藤上结的瓜。宋爷爷经常带着宋瓜秧去县城里看病。瓜秧一直不喊疼,他低着头,跟爷爷走在村街上,别人问:瓜秧,脖子的肉包又疼了?宋爷爷便答:疼,疼得发烧了。

    瓜秧疼得发烧这句话,成了宋爷爷每天都要说几遍的话。宋爷爷说这话的时候,眼窝里泪汪汪的。

    也有人对宋爷爷说过:去县城看不了的病,就去济南啊,去济南看不了的病,就去北京上海啊。

    宋爷爷听着点头,点头之后,又是一副茫然的样子,北京在哪里呢?上海又在哪里呢?宋爷爷对别人点头,点头之后便是苦笑。别人也跟着苦笑,都知道说了也是白说,去北京去上海看病,老宋哪有钱呢。

    村里所有人都知道,瓜秧的脖子上这个肉包很麻烦,瓜秧得了一种很难治的病。究竟是什么病呢?村里人说不上。村里人能说出来的,就是老宋为瓜秧脖子上的这个肉包,到处借钱去县城给瓜秧看病。

    小荞害怕看见瓜秧脖子上的肉包,她一看见就觉得心疼,就像心被人揪成把的疼。可是小荞又羡慕瓜秧经常去县城。小荞长这么大,还没去过县城呢。

    有一次,小荞在村街上遇见瓜秧,她悄悄问:瓜秧,你说说,县城是什么样子呢?

    瓜秧捂着脖子上的肉包说:县城很大。

    小荞问:多大?

    瓜秧伸开手,原地转了一圈说:很大很大。

    小荞问:到底有多大?

    瓜秧说:大街很宽,人很多,楼房很多,小汽车就像田野的羊群一样多。

    小荞听着瓜秧的描述,心里还是想不出县城的样子。

    小荞说:瓜秧,你哪天再去县城,用笔把县城的样子画出来给我看看吧。

    瓜秧摇摇头说:我去县城的时候,都是脖子很疼的时候,疼得我发烧迷糊,没办法画出县城的样子。

    瓜秧一说疼,小荞也跟着心疼了。

    此刻,宋爷爷带着瓜秧来小荞家,小荞看到瓜秧,顿时就觉得心又疼了。小荞奔到宋爷爷身前,探头看躲在宋爷爷身后的瓜秧。瓜秧低着头,小荞喊了一声瓜秧,瓜秧抬起头来,怯怯地看着小荞。

    小荞说:瓜秧,你又要去县城吗?

    瓜秧摇摇头,低声说:钱都花光了,不去了。

    小荞听到奶奶叹了一口气,宋爷爷也跟着叹气。

    奶奶说:这苦命的孩子。

    宋爷爷跟着说:是啊,苦命的孩子。宋爷爷转身摸着瓜秧的头低声说:瓜秧的病愁死我了。县城的医生说,瓜秧该去省城找医生看看。可是,咱没钱啊,没钱怎么去看病呢。

    小荞盯着瓜秧脖子上的肉包,她想伸手摸摸,她的手刚伸出来,又缩回去了。小荞怔了一会儿,对宋爷爷说:瓜秧的病,再难也得治。

    宋爷爷哆嗦着嘴唇说:可不是呢,我听说县城有个好心人的协会,专门帮助穷人家的孩子。我还听说,好心人来过咱村里。

    小荞点头:咱们可以给好心人说说瓜秧的病。

    小荞说着,奔回屋里,从桌子上摸着微公益协会留下的那张卡片说:这上面有好心人的电话。

    宋爷爷盯着小荞手里的那张卡片,咧嘴笑着说:对对,我来就是想找他们的电话。

    宋爷爷接过小荞递给他的那张卡片,对着卡片上的那一串数字看了又看,他捏着卡片说:咱家没电话啊,到哪里给这些好心人打电话呢?

    奶奶竖起手指对宋爷爷说:驻村的张书记有手机,你去找他打吧。

    宋爷爷说:就是那个城里来咱村驻村的张书记?面皮白净的,说话慢悠悠的那个城里人?

    奶奶说:没错,驻村的张书记,他也是个好心人。

    十

    张书记联系了微公益协会的孙会长。孙会长听完张书记对瓜秧的病情介绍,又联系了一位叫孙庆才的专家。两人约定,第二天就来村里找宋瓜秧了解他的病情,然后再确定怎么给宋瓜秧治病。张书记对宋爷爷说:等好心人来了,您有什么想法就给他们提出来。张书记摸着瓜秧的头,对宋爷爷说:我听村里人说过,瓜秧的病很麻烦,我也是正想其他办法给瓜秧治病呢。

    宋爷爷感动得两眼冒泪,对张书记说:好心人,我没办法感谢你,我给你磕个头吧。宋爷爷说着,弯下膝盖就要跪下去。

    张书记赶忙拉住他:您可不能这样,您的心情我理解,可是不能随便给别人下跪的。

    小荞插话说:老师说过,男儿膝下有黄金。

    张书记冲小荞笑:老师说得对。

    宋爷爷擦着泪说:瓜秧就是我的命,如果瓜秧有个好歹,我活着也没意思了。

    张书记说:孩子就是咱们国家的未来。

    小荞牵着瓜秧的手说:瓜秧,你要学会坚强啊。

    瓜秧捂着脖子上的肉包,很认真地对小荞点头。

    小荞说:你要去省城了,治好病以后,别忘了把省城的样子画出来,等回来给我看啊。

    瓜秧点点头说:等我病好了,我一定把省城的样子画出来给你看。

    小荞和瓜秧笑起来,两个人弯曲手指,拉钩约定。

    第二天下午,小荞放学回家,奶奶就对小荞说:瓜秧和宋爷爷被城里的好心人接走了。小荞问:瓜秧是去省城治病了吗?奶奶说:可不,上午来了一大帮子人呢,有微公益协会的好心人,还有穿白大褂的大夫,他们商量了老大会儿,后来就让瓜秧和他爷爷一块坐车走了。小荞说:瓜秧没说什么吗?奶奶说:没啊,瓜秧能说什么呢。

    小荞没再吱声,吃饭的时候,小荞忽然想起来,瓜秧别忘了带着笔和纸啊,不然他怎么画出省城的样子来呢。

    小荞想,这么多好心人帮助瓜秧治病,这次他的病肯定能治好。

    自从瓜秧去了省城以后,小荞天天盼着瓜秧回来。

    一个月过去了,瓜秧没回来。小荞去瓜秧家门口看过,瓜秧家的大门紧闭着。

    两个月过去了,瓜秧还没回来。小荞再去瓜秧家门口的时候,瓜秧家的大门还是紧闭着。小荞偏头从门缝里看,瓜秧家的院子里,已经长满了野草。

    下过几场雨,树叶黄了,又刮了几次凉风,树叶落了。村里还是没有瓜秧的消息。小荞放学后,踩着满地的树叶去瓜秧家,快要走到瓜秧家门口的时候,她听到几个婶子大娘围在一起唉声叹气。小荞从她们身边经过时,听见她们说出了瓜秧的名字。

    小荞停下脚步,仰脸看着那几个婶子和大娘们。

    小荞问:你们是在说瓜秧吗?

    那几个婶子和大娘没吱声。

    小荞问:你们有瓜秧的消息吗?

    那几个婶子和大娘绷着嘴巴不吱声。小荞迟疑着从她们身边走过去,她刚走了几步,听到身后有人说:小荞,别去瓜秧家了。

    小荞扭过头,其中一个脸上长着雀斑的婶子说:小荞,瓜秧没了。

    小荞问:婶,没了是怎么了?

    婶子说:没了就是死了,瓜秧死了。

    小荞愣怔了老大会儿,哇的一声哭了。

    小荞哭着说:瓜秧怎么会死呢?他和我说好的,他要把省城的样子画给我看呢。

    小荞说着,又哭了。

    瓜秧去了省城医院以后,医生给瓜秧做了切除手术,让瓜秧在医院里休养观察。那几个月里,瓜秧脖子上的刀疤都愈合了,医生以为瓜秧能够痊愈呢,可是瓜秧突然就又发烧了。发烧让瓜秧昏迷过去,医生用尽了所有的治疗手段,但瓜秧还是在昏迷,之后就没再醒过来。

    小荞哭着跑回家,刚进家门,就对屋里喊:奶奶,瓜秧没了。

    小荞喊了好几声,奶奶没应声。小荞在屋里转了一圈,又在院子里喊了几声奶奶,转头朝大门外跑。她跑到大街上,逢人就问:您见我奶奶了吗?

    有人说没见,有人说,好像在村南河边的大桥上看见奶奶了。

    小荞听着,拔腿就朝村南河大桥的方向跑,她跑得气喘吁吁,她看到很多人也跟在她身后跑,在咚咚的脚步声里,小荞听到有人喊:快去看看吧,老宋抱着瓜秧的骨灰盒回来了。

    那一刻,小荞才明白,奶奶是在大桥边等瓜秧回家呢。

    小荞这么想着,忽然觉得双腿一软,再也没有奔跑的力气了。她慢慢蹲下身子,低头哭着说:瓜秧,你说话不算数啊,咱们不是说好了吗,你要画下城市的样子给我看呢。

    十一

    瓜秧埋在了村南的一片丘陵上。那片丘陵地里,埋着瓜秧家死去的祖辈。

    瓜秧的坟头很小,小得像一口倒扣的铁锅。宋爷爷在瓜秧的坟头旁边栽了一棵杨树苗,他说,等这棵杨树苗长大了,瓜秧也就长大了。

    宋爷爷记得瓜秧说过,他长大了要去当兵:

    宋爷爷念叨着瓜秧这句话,他抚摸着那棵杨树苗,眼里全是期待的神情。他的嘴巴哆嗦了一会儿,谁也想不到,宋爷爷忽然哼唱起来:

    小白杨,小白杨

    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

    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

    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

    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啰喂

    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

    宋爷爷唱着唱着,就哭得更厉害了:

    宋爷爷一哭,有人跟着低声哭,有人绷着嘴不吱声。微公益协会的孙会长攥着宋爷爷的手,眼泪啪啪往下掉。

    孙会长说:对不起,我们没能救活瓜秧,真是对不起。

    宋爷爷说:好心人,您可别这么说你们已经尽力了:我感谢你们你们对瓜秧的好,瓜秧记着呢:

    孙会长说:医生说,瓜秧这个病,是绝症

    驻村的张书记说:瓜秧这孩子,没白来世上走一遭-他受过罪,也得到了这么多好心人的照顾,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关爱,这孩子,活了九岁,也没白活。

    宋爷爷低头擦了擦眼泪,犹豫着对孙会长说:好心人,我有个请求,不知道当提不当提?

    孙会长说:大爷,您有什么难处尽管给我们说。

    宋爷爷看了看张书记:张书记,孙会长,我七十多岁了,没想到社会上还真有这么多好心人,我感动啊,我想报答你们。

    张书记说:宋大爷,一人有难,大伙帮助,应该的,您可别这么客气。

    宋爷爷嗫嚅着说:我一直听说,人死了可以捐献遗体来回报社会,我想等我死了之后,把我这把老骨头捐献给社会,也算我对社会做一份回报吧

    宋爷爷这么一说,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沉默了片刻,张书记说:大爷,您这个想法很好,可您现在身体还这么健康,等以后再说这事吧。

    孙会长也说:大爷,很感动您有这么个想法,真的,我很感动,以后再说这事吧:

    宋爷爷的脸色涨红着,声音也跟着高起来:孙会长,您回城里以后,一定记得给我报I:名,等我死了就把遗体捐献给社会。

    宋爷爷这么一说,躲在一边的小养更是止不住地掉泪

    小养哭着说:瓜秧说话不算数,他答应我要把城里的样子画给我看呢

    孙会长蹲下身子,攥着小养的手,很认真地对小养说:小养,我答应你,一定会带你去城里看看。

    小养点点头,她想对孙会长说声谢谢,可是这两个字在她嗓眼里翻滚着,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小养嗫嚅了一会儿,才鼓足勇气对孙

    会长说:叔叔,我奶奶给您准备了一个小礼物,您一会儿从我家拿着吧

    孙会长愣了愣说:我差点忘了,上次你奶奶送给我们的那个用高粱秸秆编的饭筐,我们已经在微信群里拍卖了一百块钱.好几个爱心人士争着要买呢:孙会长说着.起身从衣兜里摸出钱夹,掏出一百块钱递给小养:你把这钱给你奶奶吧,让她留着买菜吃:

    小养倒退几步,双手背在身后,摇头说不要。

    孙会长说:这是你奶奶的劳动所得,应该拿着的。对了,你奶奶有空的话,可以多编一些饭筐,很多人想要呢。

    孙会长说着,把钱塞到小养手里,小养攥着那一百块钱,觉得沉甸甸的。她想,宋爷爷说得对,原来社会上有这么多好心人啊!小养这么想着,忽然又想掉泪了

    一阵秋风刮过来,小养打了个哆嗦,天真的开始冷了

    十二

    刮了几场大风,天果然就冷了:冬天里的村子,显得瘦了很多:到底是哪里瘦了呢?小养也说不清。在小养眼里,树上的叶子落光了,村南的小河变小了,天空也变得像纸一样薄那些蝴蝶啊、蚯蚓啊、蚂蚁啊、会唱歌的岫始啊,全都不见了风刮过小养耳朵的时候.吱吱呜呜的,好像咬着牙似的,让小养觉得生疼。

    奶奶说:要下雪了

    奶奶说这话的时候,摸了摸小养床上的被子。小养的被子是三年前缝套的,现在已经变得像一张浸湿的纸,摸着潮湿生硬

    奶奶擦着老花镜说:等晴天了,我要给你套一床新被子。

    小养说:奶奶,我要给你学套被子

    奶奶说:我花眼了,你只要帮我把线从针眼里穿过去就行你好好读书,套被子的事奶奶来做:

    奶奶正和小养这么说着,听到门外有人喊:小养在家吗?

    小养和奶奶探身朝大门外张望。大门口停着一辆面包车,几个穿着草绿色马甲的人正从车里掏着什么。小养看清了,那几个人穿着的马甲上写着:微公益协会。他们手里抱着的是厚厚的棉被。

    小养说:奶奶,城里的那些好心人又来了。

    小养这么一说,奶奶脸上的皱纹便绽开了。奶奶说,小养,咱们出去迎客人啊。

    小养和奶奶刚走到院子里,上次来的那个闫阿姨就抱着被子进来了。

    他们身后跟着驻村的张书记小养想喊一声闫阿姨,她刚张开嘴却又躲到了奶奶背后。闫阿姨笑着追到奶奶背后,对小养说:小养,给你和奶奶套的新棉被,你看这个颜色喜欢不?

    闫阿姨抱着的棉被是素白色的,隐约能看到线条勾勒出荷花的图案,散发着一股好闻的味道。小养伸手摸了摸,又把手缩了回去。

    闫阿姨把被子塞到小养怀里,小养瞬间觉得被满满的幸福给塞满了。

    小养笑着大声说:阿姨,谢谢您。

    奶奶跟着说:好心人,您怎么知道我们家缺棉被呢?

    张书记说:这是微公益协会发起的暖冬行动,让每个贫困家庭都有新棉被过冬。

    闫阿姨摸着小养的头说:小养,还有一个好消息,你不是一直想去城里看看吗?这次你的愿望要实现了。

    小养尖叫了一声,要不是抱着棉被,她高兴得就要跳起来了。

    阿姨,您要带我去县城看看吗?

    闫阿姨说:不但要去县城,还要带你去北京看看。咱们微公益协会计划在寒假里做一次冬令营活动,带着孩子们去北京。

    北京?北京啊!小养瞪大了眼,她盯着闫阿姨,“北京”这两个字是多么熟悉啊,小养从课本上读过,天安门、长城、故宫……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字眼,一下从她脑海里蹦出来了,在她眼前像彩色的蝴蝶飞舞。

    小养说:阿姨,太好啦。

    闫阿姨说:小养,放心吧,我一定带你去参加。

    小养的脸庞激动得通红,她瞬间觉得浑身热燥燥的,好像刚吃完奶奶擀的面条一样舒坦。

    闫阿姨摸着被子的一角说:这床被子是我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你瞧,我在被子上绣了你的名字呢。

    小养低头仔细看,果然在被子的一角,用红色丝线绣着她的名字。小养低声念出了小养这两个字的时候,眼里瞬间觉得热辣辣的,她想,如果这两个字是妈妈绣的该有多好啊。

    小养记得,妈妈的手也很巧呢,有一年冬天,妈妈给在外地打工的爸爸缝制了一件棉夹袄。妈妈在夹袄的胸口上绣了两个挨着的心形,也是用红丝线绣成的,两个红心交叉重叠着,就像两颗熟透的樱桃

    小养问妈妈,绣这两颗心做什么呢?

    妈妈低头咬断了针头上的红丝线,羞红着脸对小养说:两颗红心代表着爱。

    小养追问妈妈,爱是什么样子的呢?

    妈妈说:等你长大就知道了。

    小养想起妈妈说过的话,她转脸张望着这些好心人,摸着怀里的被子,忽然觉得自己有点明白了,她想,妈妈说的爱,其实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能感受到的,就是这种热乎乎的感觉吧:

    十三

    小养要去北京的消息,像风一样在村里传开了。那些日子里,奶奶走在村街上,逢人就说:小养要去北京了。

    村里的男女老少都露出羡慕的神情,对奶奶说:你也跟着去北京吗?

    奶奶笑得合不拢嘴: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小养去北京就等于我去了。

    有人对小养说:小养,你去了北京,一定要在天安门照一张相啊。

    有人对小养说:小养,你去了北京,一定要登上长城看看啊。

    有人对小养说:小养,你去了北京,一定要尝尝北京的烤鸭啊。

    无论村里人对小养交代什么,小养只会一个劲点着头说:我会的。

    小养每天都盯着挂历上的数字,掰着手指头计算着寒假到来的日子:

    因为有了盼望的日期,正在度过的日子就显得特别漫长那些等待寒假到来的日子里,小养体会到了度日如年的滋味。

    那些天里,刮了几场风,下了几场雪。放寒假的日子终于临近了。奶奶开始给小养收拾去北京需要带的东西,其实奶奶很久以前就开始给小养准备了。奶奶给小养缝了一个粗布背包,又给小养买了一双白色的运动鞋。寒假来到的时候,奶奶已经把很多东西都塞进背包里了、背包里有方便面、饼干、火腿肠、水杯、梳子、手绢,还有一条毛线编织的围脖。

    奶奶说,这条围脖是她年轻时,小养的爷爷买给她的:她一直没舍得围过,现在小养要去北京了,这条围脖终于可以拿出来了。

    这期间,奶奶坐立不安,生怕漏掉了什么该带的东西一小养临去北京的前天下午,奶奶突发奇想似的,在灶台上忙活了很长时间。她煮了一大锅地瓜,说要把煮熟的地瓜切成片,晾干了让小养带着,给微公益协会的好心人在路上当零食吃。

    把地瓜切成片,晾在高粱秸秆编成的席子上的时候,奶奶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奶奶揉着鼻子说:打了这么多喷嚏,这是谁念叨我呢?奶奶说着又笑了.她还没笑完,接着又打了几个喷嚏。

    小养说:奶奶,天这么冷,您别忙活了,冻感冒了可不好呢

    小养这么说,没想到奶奶真冻感冒了。那天晚上,奶奶便开始发烧了奶奶浑身打哆嗦,冷得缩成一团。小养给奶奶找了几片药吃下去,她还是冷得牙齿打战,却对小养说:没。

    事的,我多喝几碗开水就好了。

    奶奶接连喝了三碗开水,她打着饱嗝,歪歪斜斜地躺在床上睡着了。第二天,奶奶的感冒不见缓解.小养着急啊,劝奶奶去诊所打针。奶奶坚持不去,摆着手说:没事的,我多喝几碗开水就好了。

    整整一天,奶奶因为发烧,躺在床上迷糊必、养不停地给奶奶喂药,给她端水喝。奶奶咳嗽着说:小养,你明天就要去北京了,你该去就去,我没事的,熬过这几天就好了。

    小养说:奶奶,你感冒了,我不去北京了,我要在家照顾你:

    奶奶听着这话,说:傻妮子,你怎能不去呢,你一定要去啊。

    小养说:奶奶,我不放心你生病在家,我不去了。

    奶奶说:小养,我没事的,明天我就好利索了。

    小养摇着头不相信,眼泪滴滴答答地往下掉。奶奶说:小养,奶奶说话算数,不信咱们打赌,我明天一早保证就好利索了。奶奶让小养早早上床睡觉。明天一早城里的好心人就来开车接你呢,你可别错过了说好的时间呢。

    小养不肯去睡觉,她趴在奶奶的床沿上,摸着奶奶的额头。奶奶偏脸盯着小养看。小养也盯着奶奶。在祖孙俩长久的对视里.小养忽然发现,奶奶的眼神真亮啊,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着光,就像春风里拂动的柳条儿,一下一下抚摸着小养的脸颊,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小养幸福地闭上了眼,

    第二天一大早,睡梦中的小养被奶奶叫醒:她揉了一把眼皮.发现奶奶坐在床沿上。小养掀开被子,奶奶说:小养,快起床吧,去北京的时间就要到了:

    小养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躺在床上睡着了。小养打量着奶奶:奶奶,你感冒好了?

    奶奶抹了一把脸,笑着说:你看,我这不好利索了嘛。

    奶奶笑得很开心的样子,好像一夜之间,奶奶就真的好利索了。奶奶说:我说过没事的,白开水包治百病,多喝几碗就好了。

    小养将信将疑地看着奶奶,手忙脚乱地穿衣服奶奶从床下边拎出那个塞满东西的背包,对小养说:地瓜干就在最上面,你上车以后记得拿给城里的好心人吃啊。

    奶奶话音未落,听到大门外有人喊:小养,快点出来,马上就到集合的时间啦。

    小养侧耳听着,她听出了是闫阿姨的声音,小养踮起脚尖哎了一声。她匆匆洗了一把脸,接过奶奶递给她的背包,拉开屋门朝院子奔出去的时候,听到奶奶在身后喊:小养,高兴出门,高兴回来啊。

    小养扭头看了一眼奶奶,发现奶奶掉泪了。

    十四

    这次北京之行,对于小养来说,所见所闻都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

    这是小养第一次出远门,并且还是去祖国的首都。这是小养第一次坐动车,动车贴着地面飞,比刮风还快呢。

    这是小养第一次和村子以外的人接触。她坐进大巴车,在去往动车站的路上,才发现车里坐着三十多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小朋友。这些同伴她都不认识闫阿姨给小养和同伴们分发了红色的马甲和太阳帽。小养穿在身上,立刻觉得自己神气多了。

    闫阿姨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时,小养才知道,这次去北京的同伴们,都是微公益协会从全县范围内挑选的孩子,家庭情况和小养差不多,全部正在读小学。他们和小葬一样,都是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动车,第一次认识这么多的伙伴。

    同伴们介绍个人情况时,每介绍完一个,闫阿姨就带头鼓掌,全车厢里的同伴跟着鼓掌。

    第一个拿着话筒做自我介绍的是一个脸蛋黑乎乎的男孩子,他吭吭哧哧老大会儿,才憋出一句话:大家好,我叫猫耳草。

    猫耳草说完这句话,忽然乂吭哧起来,他吭哧了几声,干脆就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猫耳草哭得泣不成声,像是受了多大委屈似的:闫阿姨走过去,摸着猫耳草的头说:男子汉啊,有泪不轻弹,别哭了。

    猫耳草哭了几声,对闫阿姨点点头,情绪有些缓和的样子,举着话筒重新说:我、我早就盼着去北京了,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在我很小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我妈妈就离家出走了,我和爸爸过日子,我从小连县城都没去过呢,这次通知我去北京,我盼星星盼月亮,就怕今天早上迟到了。本来我给爸爸说好了,让他今天早上喊醒我的,可是爸爸昨天晚上喝醉了,早上还没睡醒呢,我睁眼一看,天都亮了。哎呀,我迟到了,我慌忙爬起来,一路小跑就来了,我跑了十多里路,我没洗脸,也没吃饭。

    猫耳草语无伦次地说着说着又哭了。闫阿姨说:你爸爸怎么能这样呢?

    猫耳草嗫嚅着说:我爸爸整天喝酒,喝醉了就骂我妈妈,骂完我妈妈就骂我,说我长得像妈妈,看着就来气……

    猫耳草吭哧着说了一会儿,又哭着说不下去了。他把话筒递给闫阿姨,窝在座位上,任凭大家给他鼓掌加油,却埋头不再吱声;

    第二个介绍的是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子,眉日自信,神情活泼,她用普通话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黄小米,大家都叫我米粒儿,我今年十三岁,读小学四年级。我应该比大伙儿大几岁,大伙儿可以叫我米粒儿姐,很高兴借这个机会认识同学们……

    黄小米看不出一点害羞的样子,她声音听起来很舒服。着名作家托尔斯泰说,每个家庭的幸福都是一样的,每个家庭的不幸却是不同的。在我没出生的时候,我奶奶就因病去世了。两岁的时候,我爸爸和妈妈离婚,然后爸爸离家外出务工,至今杳无音讯。我从小是跟着我爷爷长大的。

    我很感恩,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幸得到了微公益协会好心人的帮助和关爱。从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接受微公益协会好心人的帮助,帮我交学费,解决我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微公益协会的叔叔阿姨们一直陪伴着我成长。

    尤其是在今年,微公益协会的好心人开展了一项爱心小屋的项目.主要是针对生活在单亲家庭中,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为避免生理期带来的尴尬,给女孩子在家中专门建造一间属于自己生活空间的小屋。我很幸运,好心的叔叔阿姨们在我家破旧的老屋里,划出一块空间,给我建造了一间温馨干净的小屋,添置了干净的床被,还有写字台和书架,从此,我就可以在自己的空间里,无忧无虑地学习了……

    黄小米说了很多关于微公益好心人对她的帮助,最后用一句话结束了她的介绍:我们要学会感恩,发奋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来报答社会好心人对我们的帮助。

    黄小米的介绍引起了同伴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等小养做自我介绍时,小养的脸蛋热涨涨的,她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说话。小养真是紧张,她刚说了两句:大家好,我叫小养,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爸爸就去世了,然后我妈妈也离开了我……

    小养说到这里,忽然觉得嗓眼里被什么东西噎住似的,再也说不下去了。小养哽咽了一下,哇的一声哭了。

    闫阿姨抱着哭泣的小养,安慰她:小养,暂时忘掉过去的痛苦吧.咱们去北京,一定要开心啊。闫阿姨正说着,其他几位志愿者阿姨也过来安慰小养:小养,在北京的这些天,我们都会在一起,度过一段人生美好的时光

    小养点点头,坐在靠近窗户的位置上,泪眼蒙胧地开始了她的北京之行。

    新鲜陌生的时间总是刮风一样快。小养还没真正体验坐动车的感受,动车就到了北京南站。.小养和同伴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挨靠着走出车厢,好像呼啦一下,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就把小养惊呆了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呢?这些人簇拥着朝车站出口移动着,可比村里赶年集时的人多多了。小养惊奇地张望着人群,随着挪动的人群走出出站口,来到大街上,又是呼啦一F.小养惊得目瞪口呆,眼前全是匆忙走动的人,全是行驶的汽车,成片的楼房像层层叠叠的山峦一样看不到头。那么多纵横交错的高架桥,让小养想起村庄里四分八叉的河流,汽车在上面行驶的时候,就像河水里的鱼群?样,看不见首尾。

    从动车站出来,小养跟着同伴们坐上了一辆大巴车,沿着高架桥缓缓行驶,逐渐深入城市内部,一眼看不到头的道路,目力可及的地方还是高楼,在静谧的大巴车里,小养忽然感受到一种恍惚而又真切的嘈杂这种嘈杂是庞大的、持续的、没有边际的,更是小养从未感受到过的陌生:

    小养安静地坐在车椅上,神情谨慎而又忐忑,虽然她听到闫阿姨说,他们现在坐车去入住的酒店。小养听着,却觉得闫阿姨说的话都是陌生的,酒店是什么样子的呢'?除了村里的老屋和学校的教室,酒店和她从来没有过交集。

    小养怔怔地盯着窗外,她忽然觉得,就连天上的太阳都和村里的太阳不一样村里的太阳又大又圆,城市的太阳单薄又模糊,像一张被贴在天上的薄纸一样,仿佛被风一吹就要破碎的样子。

    北京真是太大了。小养默默地在心里说

    大巴车在城市的丛林里穿行了很长时间,终于在一座大楼前的门口停了下来。闫阿姨说:孩子们,酒店到了,现在咱们收拾好携带的行李,下车准备到酒店休息。

    小养迟疑着站起身,她提起鼓囊的背包时,才想起奶奶晾晒的地瓜干在背包里忘了拿出来给阿姨和同伴们吃。

    那一刻,不知怎么的,小养忽然没有勇气把地瓜干拿出来了:她下车的时候,一脚踩空,跌了一个跟头。

    北京,我来了:

    十五

    酒店里的一切对于小养来说,都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在闫阿姨的带领下,入住酒店的房间以后,小养始终紧绷着嘴唇没说一句话。从她进入酒店,看到酒店大厅富丽堂皇的装潢和服务员亲切的笑脸,小养便开始发怔了。

    进入房间以后,小养抬脸看了看头顶上的枝形吊灯,伸出手指小心摸了摸墙上的壁纸,再打量着宽大的席梦思床,以及挂在墙上的电视机,小养忽然就不敢说话了。

    闫阿姨告诉小养,晚上她陪着小养一起睡。小养听着,连忙点头。

    闫阿姨打开她的行李包,低头收拾东西的时候,小养蹑手蹑脚地探头朝卫生间里看了看。她看到柔和的灯光下,卫生间的墙上贴着一面明亮的镜子,挨着镜子的下面是一个光滑白亮的台子,上面摆着玻璃杯子和几个纸袋装着的盒子。一个白色物体的旁边,是一面隔断的玻璃门。从玻璃门里看进去,小养认出来了,里面的地上躺着一个白色浴缸,这个物件她是从电视里见过的,墙上挂着的热水器和淋浴头也是在电视上见过的,她明白这是洗澡用的物件。可是小养不知道,靠近台子旁边的地上,那个蹲着的椭圆形白色物体是做什么用的呢?

    小养在房间里坐了一会儿,她感到身上越来越严重的尿意,却没发现厕所在什么地方。她憋了老大会儿,憋得坐立不安,实在是忍不住了,才鼓足勇气小声问闫阿姨:闫阿姨,我想解手。

    闫阿姨指着卫生间的门说:卫生间在那边,你去解手就是了。

    小养走到卫生间门口,为难地说:我找不到解手的地方。

    闫阿姨愣怔了一下,终于明白了小养的意思。小养从来没见过坐便器呢。可怜的孩子,平时在家里和奶奶使用的厕所,应该是简陋的露天茅房。

    闫阿姨露出自责的神情,她这才想起来,小养连县城都没去过,现在一下子来了北京,对别人来说司空见惯的东西,在小养眼里却都是陌生的啊。

    闫阿姨领着小养走进卫生间,掀开了坐便器,告诉小养怎么操作小养听着,绷着的脸终于露出了笑容。

    闫阿姨说:小养,都怪我,以后你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小养低声说:阿姨,这里的一切都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更不会使用。

    闫阿姨说:没事的,我知道了,现在我开始教你怎么使用热水器,你注意别被热水烫着了。

    小养看着闫阿姨的操作,学会了使用坐便器,学会了使用热水器,她洗完热水澡的时候,也学会了使用吹风机小养坐在床边,看着闫阿姨操作电脑,敲击键盘哒哒的声音,听起来就像雨滴落在梧桐叶上。小养出神地盯着闫阿姨的后背,心想,原来人也可以这样活着啊。

    闫阿姨在电脑前忙了一会儿,对小养说:咱们下去吃晚饭吧。

    小养跟着闫阿姨出了房门,看到很多同伴都在楼道中间的电梯门口等着了。同伴们个个都露出惊喜又忐忑的表情,彼此牵着手不说话。小养仔细看了看同伴们的脸,都洗得很干净,个个像熟透的苹果,

    小养对挨着她的一个女孩笑了笑,那个女孩看上去比小养小几岁,女孩也笑着对她露出了小虎牙。小养低声问她叫什么?女孩说:我叫豆荚。真是个很好听的名字呢。小养牵过她的手,一起和同伴们走进了电梯。

    小养和豆荚跟着同伴们走进了二楼的餐厅,看见餐厅中间摆了一溜长桌,上面摆满了各种锅碗盘碟,一眼看不到头。小养一下子便惊呆了。怎么这么多吃的啊,家里的喜宴也没这么多饭菜呢!

    小葬和豆荚在闫阿姨的指引下,跟着同伴们拿起餐盒和筷子,排着队拿夹子夹取饭菜。小养缓缓移动着步子,面对没有吃过的菜,小养叫不上名字,也不敢去夹。她夹了一些西红柿炒鸡蛋,盛了一碗米饭,走到桌子前坐下,豆荚端着餐盒过来挨着她坐下。小养惊讶地发现,豆荚的餐盒里盛满了饭菜,她摸起筷子埋头吃菜,像是生怕被别人抢走似的,例固吞咽着饭菜。

    小养低声问:豆荚,闫阿姨说过的,吃自助餐不能浪费一粒粮食,吃多少盛多少:

    豆荚鼓着腮帮,含糊不清地说:太香啦,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多好吃的菜。

    小养说:你能吃得了这么多吗?

    豆荚说:我能吃得下,我吃完这些还要去盛没吃过的。

    豆荚说着,抬脸朝那一溜餐桌上张望,对小养说:你看.那边还有水果呢,我从来没吃过杭果。

    小养说:我也没吃过,我想尝尝。

    豆荚嗯嗯了两声,又埋头吃饭。小养也夹起米饭吃:她俩吃了一会儿,豆荚打了一个饱嗝,又埋头吃,吃了几口,又直起头一动不动。小养问她:怎么啦?

    豆荚打了一个很响的饱嗝,对着餐盒里剩下的一堆米饭哭出了声:我快要撑死啦,我实在吃不下了。

    十六

    吃过晚饭后,闫阿姨告诉同伴们,今晚要早休息,明天早起开始北京的活动。咱们明天第一站要去的地方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让同学们参观了解中国的最高学府,树立考上清华北大的志向。第二天早上,去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游览国家博物馆。第三天去八达岭长城,做个登上长城的好汉。第四天要去中国科技馆,然后再去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参观鸟巢和水立方...

    闫阿姨说这些行程的时候,同伴们惊喜地听着,这些在课本里见到的地方,没想到会真能来到这里啊;先是豆荚惊喜地尖叫了一声,其他同伴们也跟着欢呼起来

    小养跟着闫阿姨回到房间:闫阿姨问小养:你知道豆荚为什么会在吃晚饭时被撑得哭了吗?

    小养说:我知道.豆荚说,她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饭菜。她想使劲吃,才撑哭了

    闫阿姨点点头,叹息一声,对小养说:小养,豆荚是咱们微公益协会救助的第一个孩子,如果不是因为救助她,也就没有现在的微公益协会。

    小养认真地听闫阿姨说着。闫阿姨走到桌旁,打开电脑说:我正在写一篇关于微公益协会发展的文章,其中第一部分就涉及救助豆荚的故事,来,你坐下,我念给你听

    小养乖顺地坐在闫阿姨身旁的椅子上,侧耳听闫阿姨用好听的普通话读她正在写的文章:

    五月,花红柳绿的时节。

    孙建涛和几位爱好摄影的朋友开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四处寻觅镜头里的风景,他们经过一处破败的石墙院落时,一个两岁多的孩子闯入了孙建涛的相机镜头里。

    孩子站在她家大门外的一棵树下,留着毛茸茸的平头,脸上显出青紫的颜色,看不出是被脏污涂抹还是摔打瘀伤所致。她捧着一个脏兮兮的奶瓶,痴呆呆地看着孙建涛一行人。

    阳光落在孩子身上,就像落在一棵刚刚破土萌芽的小草上,毛茸茸的让人心生莫名的疼痛。

    正是这种心疼的感觉,促使孙建涛招呼同行的伙伴杨斌停车朝那女孩走过去。孙建涛和杨斌走到孩子跟前,才看清这个留着平头的孩子是个女孩子,女孩看着孙建涛走近她,没有躲避,甚至连眼皮都没眨,依旧叼着奶瓶呆呆地看着孙建涛一行人。

    你叫什么名字?

    女孩不说话。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女孩还是不说话,她只是绷紧嘴巴,把奶瓶的奶嘴咬得更紧了一孙建涛再问她,女孩受到惊吓似的,呜呜啊啊地哭出了声,眼泪淌在她脏兮兮的脸蛋上。孙建涛正欲低声劝她时,院落里突然闯出来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那男孩留着和女孩一样的平头,浑身黝黑,瘦得就像一条影子。还没待众人反应过来,那男孩子便拽着女孩朝家里跑.女孩被男孩子拽得捌起不止,哭得愈加响亮,那男孩子不说话,却伸出左手,啪啪地打在女孩身上。

    孙建涛一行人赶上去,正欲制止男孩打人,院落里一阵狗吠,一个面相憨实的中年男人从屋里迈出来,他冲到男孩跟前,大声斥责他,弯腰把女孩拽到身边,抱起女孩哄了哄,低眉顺眼地看着孙建涛一行人,小声说了一句:来啦?进屋坐坐不?

    一行人打量着这个破落的院子,院墙残缺,房屋破败,偌大的院子里除了汪汪乱叫的黄狗,能吸引人的就是一座灰土灶台。

    孙建涛走到灶台前,掀开锅盖看了看。铁锅里是一团黏糊糊的黑色糊状物,好像是清水煮的地瓜粥,或者是煮烂已经发酵的土豆片。一阵酸馒的味道让孙建涛皱了皱眉头。杨斌围过来,探头朝铁锅里看,彼此叹息。

    孙建涛问抱着女孩的男人:这就是你家吃的饭吗?

    男人点点头。

    孩子们也吃这样的饭?

    男人还是点头,孙建涛刚要继续问他,却见屋内闪出一个蓬头垢面的中年女人。那女人的年龄与男人相仿,她的脸上也是青紫交替,看不清面目。那女人扶着门框,冲孙建涛一行人发出了嘿嘿的笑声.她笑了几声,又戛然而止,神情惶恐地盯着院子里的人。

    这显然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女人。再看那男孩子,被斥责之后,便缩了身子蹲在屋檐下,低头不作声。

    孙建涛对男人说:我们能进屋看看吗?

    男人似乎没有完全听懂孙建涛的话,只是犹豫着侧了侧身子,抱着女孩朝屋里走进去。孙建涛和杨斌走进屋,一股浓重的腌臆气味扑

    面而来,屋子里光线昏暗,墙壁被烟火熏染得看不清颜色,定睛细看,对门的屋子中间,摆放着一张破旧的木桌,地面上横竖着几条板凳,靠近屋门的角落里,堆着十几个皱巴巴的土豆。

    随着几声沉闷的咳嗽声,孙建涛看清了,屋子东边的床沿上,坐着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妪。这间屋子里,除了一台充斥着发霉气息的黑白电视机,再也看不到一件奢侈的物品。

    孙建涛端起相机,把这个贫困家庭的真实场景拍摄了下来。快门啪啪闪烁不停,屋子里的气氛沉默得让人窒息。

    孙建涛问男人:你家平时靠什么生活?

    男人的嘴巴抽了抽,忽然说:不怕你们笑话,俺家这日子真是没盼头了。俺老娘有病,股骨头坏死走路都不利索。俺媳妇有精神病,对孩子不管不问,门外的那个是俺儿子,从小就得了自闭症,性格怪僻,八岁了还不会说话。

    孙建涛问:你抱着的女孩子叫什么?

    男人答:这是俺闺女,叫豆荚。男人吭哧了一声说:俺家这日子,就靠俺在附近打工挣点钱养家,现在家里全是病人,俺不敢离开家打工了,只能指望种点地生活。

    孙建涛看着男人,犹豫了片刻,对男人说:你家这个情况再这样下去,就会毁了这个女孩子。

    男人答:可不,现在豆荚跟着她哥哥学,稍稍看不见,她就跟着她哥哥吃脏东西,喝脏水,现在两岁多了还不会说话。

    众人正叹气,不料男人看了看众人,又说:俺看着你们不像是坏人,如果你们愿意,就把豆荚抱走吧,她再待在家里就毁了。

    男人的这番话让孙建涛一行人不知该如何回应,孙建涛过去看了看那女孩,女孩好像听懂了她爸爸的话,低下头不敢看孙建涛。

    一时间,孙建涛和杨斌一行人,面对这个家庭的困窘状况,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临走的时候,孙建涛和杨斌凑了二百块钱,放在了豆荚家的木桌上。

    孙建涛说:给孩子买点吃的东西吧。

    孙建涛和杨斌走出院子,默默上车,走了很长一段路,孙建涛忽然说:咱们得救救这个小女孩。

    怎么救?她爸爸想让咱抱走她,可是咱抱走怎么养活她?

    是啊,抱走可以,怎么养活?养活也不难,怎么给她应有的未来?抱走这个叫豆荚的可怜女孩子,就意味着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担当谁有能力这么做?万一这女孩子以后有个三长两短,谁能负得起责任?可是,如果对这个女孩子放任不管,这孩子一辈子就毁了。

    咱们要把这个女孩子带出去,让她去城里生活,让她接受好的教育。孙建涛说:咱们必须给她找个爱心人士资助她,给这孩子一个未来。

    去哪里寻找愿意帮助豆荚的好心人呢?目前只有网络这条路传播最快,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在没成立专业的公益协会之前,孙建涛他们这个以摄影为爱好的团队,曾经尝试做过救助弱势群体的活动。他们找到县内几家企业,忐忑不安地去敲人家的门,小心翼翼地说明来意,可是一些企业,要么以企业困难为由,婉拒了他们的请求,要么推托太忙,改天再聊,或者干脆就直接拒绝了他们。吃过几次不软不硬的闭门羹后,他们已经没有信心再去敲门求助了。

    发布豆荚的求助信息,题目用了六个字:救救这个孩子!

    可是,豆荚不仅是需要穿上一身衣服,吃上一顿好饭,也不是一沓钞票的帮扶,而是需要彻底改变这个孩子的生存环境。

    眼看这孩子到了入托上学的年纪,如何解决这孩子的入托问题,成了摆在孙建涛和伙伴们面前的难题。

    孙建涛和杨斌接连去了豆英家五次。每次去都会对豆荚的父亲提出新的想法,和豆荚的父亲商量,如何改变这个孩子的未来。豆荚的父亲欣然同意?只要为了这个孩子好,俺舍得把孩子交给你们这些好心人

    豆荚的求助消息在网络上迅速扩散终于有好消息传来,县里鸿润食品公司的老总,表示愿意资助这个孩子。孙建涛和众人惊喜不已,当即去鸿润公司沟通这事.在公司办公室里,孙建涛和他的伙伴们详细介绍了豆荚目前需要解决的困难。

    鸿润公司的老总叫王德定,素来热心公益事业,经常资助弱势群体,参与公益活动一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王总参与公益活动的事迹也被众人所知。孙建涛之前和他也有过接触,对于救助和帮扶,这位面相温和的南方老总每次都是有求必应一

    孙建涛对王德定介绍豆荚的情况时,语气里比往日来求助时多了一些谨慎:王总,救助豆荚,和以往的情况不同,我们打算把这个孩子接出来,让她来城里入托上学王总说:我也是这么打算的,要彻底帮助这个孩子,只能给她一个新的生活环境。

    豆荚现在已经两岁半了,按照入托孩子的年龄,再过两个月就该上学了,所以如果打算接她出来的话,现在就要着手去做这件事。

    王总说:这孩子的入托费用我全包了

    初步商定以后,王德定经理提出要去豆荚家看一看实际情况。事不宜迟,一行人赶到豆荚家里.目睹了豆荚家的贫困状况,王总潸然泪下:再穷也不能穷孩子。每次看到受苦的孩子,我从心里感到难受一

    孙建涛对豆荚的父亲提出想把豆荚接出去上学时,豆荚的父亲弯腰给王总鞠了一躬:俺真想给你们这些好心人磕个头,豆荚跟着你们,俺家一百个放心。

    既然有了王总的承诺和资助,孙建涛和杨斌心里便踏实了下来,开始联系豆荚入托的事。只是刚开始便遇到了一个不可解决的难题°如果让豆荚入托公立幼儿园,按照相关政策,豆荚的家不在城区,不符合入托城区公立幼儿园的规定。反复协调多次,没有一家公立幼儿园答应这个请求。从决定救助豆荚的五月开始,一直到快要开学的八月底,豆荚入托的事始终不能解决。

    王德定经理说:那就让孩子去私立幼儿园吧。

    可是,私立幼儿园的费用要比公立幼儿园高很多。再说,豆荚上学,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要持续很多年,接下来的费用谁来承担?孙建涛打听了私立幼儿园,每年费用要在两万块钱左右。

    定下幼儿园之后,王德定把入托的费用转给了孙建涛。

    孙建涛打电话致谢:感谢王总,您让这孩子有了盼头。

    不料王总说了一句看似幽默的话:我这个老总的奔驰车开了七八年了,本来想换一辆新车开,现在不换了,把钱用在救孩子身上,比我开新车有意义。

    开学之际,孙建涛和伙伴们把豆荚接到了城里的一家私立幼儿园,开始了她崭新的生活。他们以为救助这个孩子这就算完成了,可以松一口气了。只是没想到,接下来的日子,豆英还是给他们出了不少难题。

    豆英吃住在幼儿园里,不料没几天,就开始拉肚子、发烧。幼儿园通知孙建涛去接孩子看病。医生告知检查结果,这孩子拉肚子的原因是饮食引起的肠胃不适。细问才知,豆荚之前在家里吃的东西太差,现在刚一开始吃好东西,肠胃反而不适,才引起拉肚子。

    豆荚需要住院进行系统治疗。

    接连半个月,孙建涛和伙伴们轮流照顾豆荚。

    豆荚乖顺地按照医生的嘱咐打针、吃药,乖顺地接受叔叔阿姨们的照顾,只是豆荚一直不说话,她只会瞪大眼睛无助地看着身边这些为她忙碌付出的好心人。

    这孩子怎么不说话?

    豆荚病愈出院,孙建涛和伙伴们继续去看她。经过幼儿园阿姨和叔叔的照顾,一个学期过去之后,豆荚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她开始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识字,一起唱歌,一起吃饭睡觉。时常有豆荚的消息传到众人的耳目里:

    豆荚会笑了'

    豆荚会唱歌了。

    豆荚会爱美了,她扎了两个朝天辫。

    豆荚生日那天,孙建涛和志愿者们去看豆荚,给豆荚买了新衣服、蛋糕和很多好吃的。众人为她点起生日蜡烛,唱起生日祝福歌,豆荚被众人包围着,鼓起嘴巴吹灭蜡烛的时候,她扭头看着孙建涛,轻轻喊出了一声:爸爸。

    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了,随即所有人鼓掌欢呼起来。

    孙建涛听到豆荚喊的这一声爸爸,眼里热辣辣的,他转身擦泪的时候,忽然觉得,为了豆荚的幸福未来,他们的付出值得了……

    闫阿姨读到这里,声音变得哽咽起来,小养从闫阿姨的哽咽声中回过神来,发觉自己的视线已经模糊了,她抬手擦了一把眼,才发现自己的泪水淌出来了。

    小养擦着眼泪,迟疑地触摸着闫阿姨的胳膊说:闫阿姨,我有个请求,您能答应我吗?

    闫阿姨说:你说吧。

    小养哭着说:我很久没喊妈妈了,闫阿姨,我能喊您一声妈妈吗?

    闫阿姨说:小养,你喊吧,我答应。

    小养紧绷着哆嗦的嘴唇,泪眼汪汪地看着闫阿姨:妈妈..

    闫阿姨擦了一把眼,微笑着答应了一声,伸手把小养揽在了怀里。

    十七

    小养在北京待了七天之后,从北京返回县城,再从县城返回村里,已经是傍晚了。驻村的张书记和李文书在村口等小养下车。小养四周张望,怎么没看见奶奶呢?李文书和张书记陪着小养往村里走,谁也没说话,小养有些疑惑,快走到家门口的时候,李文书拍着小养的肩膀说:小养,我给你说个事,你奶奶得病了。

    小养愣了愣:我去北京之前.我奶奶感冒了

    李文书说:你去北京之后,你奶奶感冒加重,咳嗽、吐血,后来发烧昏迷了。

    小养愣怔着张大了嘴巴,怎么会这样呢,我走之前,奶奶告诉我感冒好了啊。

    李文书说:后来我们把你奶奶拉到县人民医院检查,你奶奶得了很严重的病。

    小养带着哭声问:什么病?

    李文书低声说:小养,我们觉得不能瞒你,要让你学会面对现实,你奶奶得了肺癌.还是晚期。

    小养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小养哭着说:我奶奶现在哪里?

    张书记说:你奶奶查出肺癌晚期以后,执意不再住院治疗,昨天下午从医院回来了。

    李文书叹气说:你奶奶说,她是咱村里土地里的一棵草,生死都要在村里,我们拗不过她,只得给她拿了药,回来在家治疗了。

    小养点着头哭,她觉得整个脑袋乱糟糟的,好像有一锅开水在沸腾。小养弯腰对张书记和李文书鞠了一个躬,便朝家门口奔过去。张书记和李文书在后面追着小养走。

    小养推开大门便喊:奶奶,奶奶,我回来了啊,奶奶。

    几个人影从屋里晃出来,小养看清了,他们是邻居张婶和小丽嫂,还有瓜秧的爷爷老宋。他们看清是小养回来了,便齐声说:小养,你可回来了,你奶奶在屋里等你呢。

    小养奔进屋里,径直朝奶奶的卧室奔进去:卧室里没开灯,奶奶躺在床上,缩在被子里,花白的头发在黑影里显得很刺眼。小养低声喊了一句奶奶,便捂住嘴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张婶和小丽嫂跟进来,小丽嫂搂住小养,悄声说:先别喊了,你奶奶吃完药,刚睡着呢:

    小养从小丽嫂的怀里挣脱出来,蹑脚走到床前,仔细看奶奶的脸奶奶瘦了,她似乎睡得很香,小养伸手在奶奶额头上摸了摸。奶奶的额头温热.层叠的皱纹很硬,略得小养心疼。

    小养被张婶和小丽嫂劝出卧室:小养靠在屋门的门框上,低声哭着说:我想吃奶奶擀的面条了。

    张婶说:等你奶奶的病好了,她会给你擀面条的。

    小养一直没合眼,她伏身趴在奶奶的床前,等着奶奶醒过来:她把水杯端到床头,想等奶奶醒过来给她喝水,可是奶奶却一夜没睁眼。小养看着奶奶的病容,心疼得哆嗦不止,奶奶忙了一辈子了,从来没有睡过这么甜美的觉啊。

    小养不知道,奶奶睡得这么踏实,是因为药物的作用,奶奶只有睡着了,才感觉不到病魔折磨的痛苦

    小养盯着奶奶熟睡的模样.她想.她应该问问医生,奶奶的病需要输血吗?我有啊。奶奶的病需要置换器官吗?我有啊奶奶的病肯定需要花钱啊,那么我就去挣钱

    我的命就是奶奶给的啊。奶奶把她所有的一切都给了我,我有的,全是奶奶给的啊:奶奶需要的,我全都给啊。

    小养就这么翻来覆去地胡乱想着,恍惚里听到窗外有公鸡啼鸣的声音,高一声,低一声,此起彼伏,像是最舒服的催眠曲,小养摇晃着头,终究还是睡着了。

    十八

    小养以为,奶奶会在第二天一早醒过来。可是,第二天早上,小养睁开眼,看到奶奶还是熟睡的样子,她的脸庞变得红通通的,像是被火烤过一样。小养摸了摸奶奶的额头,烫得小养心里生疼。小养不明白,奶奶的身子怎么变得这么烫了呢

    奶奶的胸膛起伏着,半张着嘴巴,呼出的气也是滚热的,扑在小养脸上,像火苗一样炙人.小养喊奶奶,奶奶不应声,小养哭着喊:奶奶,你醒醒啊,奶奶,我从北京回来了。

    奶奶的胸膛起伏得越来越厉害,她好像要把一口憋在胸膛里的气给吐出来小养抚摸了一会儿奶奶的胸膛,她看到奶奶的嘴唇干得快要裂出血丝。小养转身给奶奶倒了一杯水,在她扶着奶奶的头,想让奶奶抬头喝一口水的时候,奶奶的胸膛剧烈地起伏了凡下,小养以为奶奶要醒了呢她喊奶奶:奶奶你喝点水

    可是奶奶的头朝小养的怀里探了探,呜的一声干呕,一股红色的液体从奶奶嘴巴里喷了出来,溅在了小养的手掌上。

    奶奶吐完一口血,又长吐了一口气,接着她的胸膛又起伏了几下,又吐出了一口血。

    奶奶的仇溅在了被子上,涂满了奶奶的嘴巴和脖子:

    小养慌忙摸起枕边的毛巾和卫生纸给奶奶擦血,她擦着擦着,才呜呜地哭了出来。

    小养哭着奔向屋门口,朝院子外边喊:快来救救我奶奶啊……

    小养的哭喊声很响,旋风一样在院子里打了个转儿,小养的哭喊声全村人都听到了,可是她的哭喊却没把奶奶喊醒过来。

    张书记和李文书叫来了城里医院的救护车。

    奶奶在医院的病床上躺了三天,最终还是咽气了。

    奶奶咽气的时候,微公益协会的好心人来了十几个,他们帮着村委会的人处理了奶奶的后事。小养像个木头人一样,眼神直勾勾的,也不说话。小养的眼泪已经哭干了,她的嗓子也哭哑了。

    邻居们抱着小养说:小养,你奶奶走得没受罪,她想走就走吧。你奶奶走了,还有我们呢。

    微公益协会的人也说:小养,相信我们,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好心人在帮你。

    小养缩着肩膀不说话。微公益协会的孙建涛会长对小养说:你去北京的时候,你奶奶给我打了一个星期的电话,她给我提出一个请求,说她死了之后,能不能让小养去城里的学校读书。

    小养瞪大眼睛看着孙会长:

    孙会长说:你奶奶说,这是她最后的愿望,让小养去城里的学校读书孙会长说着,叹了口气,自言自语似的又说:我们会想办法的,无论再难,我们也要完成你奶奶生前的愿望

    奶奶的骨灰埋在了村南的树林里:她的坟头和小养爸爸的坟头紧挨着。爸爸的坟头I?.长满了草,奶奶的坟头上是新鲜的土宋爷爷从小养爸爸的坟头上嫦了几把干枯的草,撒在奶奶的坟头上

    宋爷爷拍打着手掌说:坟头上的草就是人的头发,等开春以后,你奶奶就长出头发来了

    宋爷爷这么一说,小养的眼泪又掉下来了:小养想起埋葬瓜秧的时候.宋爷爷给瓜秧的坟前栽了一棵白杨树。小养想,我也要给奶奶的坟前栽上一棵树,那样奶奶就不怕风吹雨打了。

    小养问宋爷爷:我想在我奶奶坟前栽上一棵白杨树,可以吗?

    宋爷爷仰脸望了望头顶上茂密的树冠说:树林里有这么多树r,你再栽也长不成个头:宋爷爷顿了顿乂说:你奶奶活着的时候,喜欢月季花,你到春天的时候.给她坟前栽上儿棵月季花吧

    小养怔怔地想了想,她想起奶奶栽在院子里的月季花那些月季花盛开的时候,红通通的,真像奶奶笑着的模样啊.

    埋葬完奶奶的骨灰,小养和村里的邻居们回到家里,婶子大娘们帮小养收拾奶奶的遗物她们默不作声地把奶奶穿过的衣服,用过的梳子和镜子,还有她的手电筒和收音机,都包裹在一个包袱里。

    小丽嫂从奶奶的棉袄里掏出来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的什么呢?众人也都围过来看,纸条上用圆珠笔写着一串数字。小丽嫂看了看,忽然惊叫起来:这个手机号,怎么看着像是小养妈妈之前用过的呢。

    小丽嫂这么一说,众人也都说是的呢。便有人怂恿拨打这个手机号试试。小丽嫂说:我拨打试试吧:

    小丽嫂掏出手机您完了纸条上的手机号,拨打出去的时候,众人都屏住了呼吸过了几秒的时间,手机里语音提示: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是空号。

    小丽嫂据下手机,叹了口气,对小养说:小养,今天晚上去我家吃饭吧,我给你烙饼吃。

    小丽嫂话音未落,众人也抢着对小养说:小养,明天去俺家吃饭,你想吃什么俺给你做。

    小养,以后去俺家吃饭吧.俺吃什么,你就跟着吃什么.保证你吃得胖胖的。

    小养仰脸看着村里的大娘婶子嫂子们,她使劲点了点头,忍着眼里的泪水说:谢谢!

    十九

    忙完奶奶的丧事之后,小养用铅笔刀在墙上刻了一句话:小养,你长大了。这几个字小养刻得很用力,字体歪斜着,像是奶奶蹒跚走路的样子:

    那个冬天,小养吃遍了全村人家的饭她是挨家挨户吃的,每去一户人家吃饭,小养都会给那些婶婶大娘们鞠躬,默默地帮忙洗菜做饭,吃完饭帮忙洗碗收拾餐具,

    婶婶大娘们都说:小养,你要吃饱啊。

    小养说:我吃饱了。

    婶婶大娘们说:小养,不用你帮忙做家务,你吃完饭去学习就好了。

    小养说:没事的,我喜欢做家务呢

    有一次,小养在一位姓王的婶子家里吃了土豆炖排骨:婶子一个劲地往小养碗里夹菜,劝小养多吃:小养吃到第二块排骨的时候,想起老槐树底下的蚂蚁.便把吃完的排骨骨头放在桌上,用纸巾包了起来。婶子很奇怪,问小养:你包骨头干什么?

    小养不好意思地说:我答应过老槐树底下的蚂蚁们,再吃肉的时候,把骨头给它们吃。

    婶子说:傻孩子,这么冷的天,蚂蚁早就躲在地下不出来了。

    小养愣了愣,她想去老槐树底下看看才

    放心:万一蚂蚁在等着我拿骨头给它们吃呢。

    吃过饭后,小养帮婶子收拾完家务,拿着那块骨头去了村街中央的老槐树底下她围着树根转了两圈,没看见一只蚂蚁她对着地喊:蚂蚁,出来吃骨头啊!

    小养喊了好几遍,还是没看到一只蚂蚁,小养很失望,捏着骨头在槐树底下愣了老大会儿她忽然想起,她该去奶奶和爸爸的坟头上说说话,告诉奶奶和爸爸,她现在很好,吃得饱,穿得暖,让奶奶和爸爸放心

    小养这么想着,捏着那根骨头朝村外的田野里走。天快黑了,寒风从耳边呜呜刮过:小养走到村外的大桥边,正要转弯朝奶奶坟地的方向走,忽然看见几个人影从西边歪斜着走过来。小养看不清他们的模样.他们歪斜着走近了小养,小养才看清,这几个人是村里外出打工的邻居他们背着沉重的包袱,喘着粗气,脸上汗津津的。小养知道,快要过年了,外出打工的人都开始回家了。小养朝其中一个脸色糙黑的男子喊了一声二伯,那个被叫二伯的男子摘掉卡在额头上的帽子.擦着眼皮看小养:

    小养说:二伯,我是小养啊:

    二伯怔了怔,便冲小养笑起来,他咧开的嘴巳很大,满嘴的牙齿都露了出来。

    二伯说:小养啊,两年不见,你长这么高了

    小养没吱声二伯点点头,像是想起来什么似的,又喊了小养一声:他弯腰把背上的包袱放在地上,边说边拉开包袱的拉锁,从里边掏出一个长方形的盒子说:小养,看见你我就想起来啦,喏,这是你妈妈托我捎给你的文具盒:

    小养浑身一颤,她被突如其来的“妈妈”这两个字给打了一下小养说:我妈妈?我妈妈给我的?

    二伯说:是啊,我在青岛见过你妈妈,她在一个鞋厂里做匚等忙完了就回来看你。

    小养的嘴巴哆嗦着,她喊了一声妈妈。

    小养忍住眼里滚动的泪水,对二伯说:谢谢您,二伯,您要是再见到我妈妈,告诉她小养活得很好,小养已经长大了。

    二伯又咧开嘴笑:嗯呐,小养长大了,你看她说话的样子,已经是一个懂事的姑娘啦。

    二伯和其他几个叔伯们对小养说了几句话,便背着包袱朝村里走小养也转身朝奶奶的坟地里走,她刚走了几步,忽然听见一串鞭炮声从村里炸响了。小养被震得哆嗦了一下,终于哇的一声哭了。

    小养仰天哭着喊了一声:妈妈!

    小养哭着喊:妈妈,你回来吧,我想你啦。

    小养不明白,妈妈当初为什么要狠心离开她,现在却又托人给她送来了文具盒,小养绷着嘴朝奶奶的坟地里走,她告诉自己,从此以后,不要再掉一滴泪。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她想,她应该去告诉奶奶和爸爸.妈妈还活着呢,她过得也很好。

    小养过了一个热闹的春节,自己从来没这么开心过,过年的那几天,小养成了全村最受欢迎的人。她吃了最好的饭菜,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在外打工的乡亲们给了小养很多很多礼物。小养吃着热腾腾的水饺,仰脸看着满天绽放的烟花,地出神地叮着天空中此起彼伏的烟花,忽然觉得天空像极了浩瀚的大海,那些闪现的烟花就像海水里游弋的鱼儿,时隐时现,又活灵活现。

    小养想起她在邻居家的电视里看过一个很美的动画片,是关于一个叫椿的女孩子爱上了一条大鱼的故事,那个动画片里有一段话.小养听着听着就掉泪了。椿看着装着大鱼的鱼缸,欢快地说了一段话:我希望你能长大,长得比玻璃缸还大,比桌子还大,比镜子还大,比床还大,整个屋子都装不下你。

    二十

    寒假开学以后,小养去县城的一所私立学校去读书了。

    微公益协会的孙会长开车来接小养去县城的那天,全村人到街上去送小养。村里的婶子大娘们给小养套了新棉被,买了新书包,还

    给小养的背包里塞满了花生、核桃、苹果:小养提着这些东西,,觉得心里也沉甸甸的:

    孙会长对村里人说:你们放心吧,小养去的这所学校条件很好,吃穿住行都有专门的老师照顾,小养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

    张书记和李文书把小养送到车上,叮嘱小养:你是咱村里第一个去县城读书的孩子,你要给咱村里人争脸啊,

    小养点点头,弯腰对村里人鞠了一躬。

    孙会长带着小养去县城的路上,小养说:孙叔叔,谢谢您。

    孙会长说:你不用谢我,你来上学这件事,很多好心人都帮忙了。

    小养说:还有哪些好心人呢?您能告诉我吗?我想记下他们的名字。

    孙会长犹豫了一下说:那些好心人不让我告诉你其实很多人,做好事都是不留名的,

    小养听着,老大会儿没再吱声。过了片刻,小养说:谢谢孙叔叔,我明白了。

    孙会长说,你只要记住,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一颗爱别人的心。

    小养没再吱声,车子缓缓进入了县城,大街上的人和车多起来,小养默默地朝窗外看着,在那一瞬间,小养又想起了死去的瓜秧。瓜秧也来过县城啊,并且他来过不止一次呢。只是瓜秧每次都是带着病痛的折磨来县城看病,而如今,小养是充满着幸福和向往来县城读书。在以后的日子里,小养将在县城生活,她会像县城里的孩子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憧憬美好的明天。

    小养想到了死去的父亲、奶奶,还有远在青岛的妈妈:她还想起了家里的小白羊,临来县城的前一天,小养把小白羊交给了宋爷爷。小养说:爷爷,小白羊很乖,它是瓜秧和我的朋友。宋爷爷说:放心吧,小养,我会把它养大的,然后卖了钱给你交学费。小养说:宋爷爷,小白羊很乖,它能听懂别人说话呢。您永远不要卖它,就让小白羊给您做伴吧。

    小养出神地想着村里的事儿,忽然听得一阵喇叭响,小养回过神来,朝车窗外看,车窗外的街面上,背着书包的学生和提着包袱的家长前后朝前走。小养举目朝前看,一座高大的门前,悬挂着一条长长的红布幅,上面写着:欢迎同学们入学。

    孙会长扭头对小养说:小养,到新学校了,咱们下车吧。

    小养犹豫着说:孙叔叔,您还去学校吗?

    孙会长说:当然啊,你是一位特殊的学生,学校里的校长还等着见你呢。

    小养有些吃惊,迟疑着问孙会长:我是特殊的学生?

    孙会长说:你还记得小豆荚吗?

    小养点点头:记得啊,小豆荚和我一起去北京参加过冬令营呢。

    孙会长点点头:你和小豆荚一样,是学校免除了一切费用的学生。

    小养说:我在这里上学,不用花钱吗?

    孙会长点点头:在这里上学,你的吃住学费全免了,你只管好好学习就行啦。还有呢,我们给你找了个爱心妈妈,这是咱们协会新开展的一个爱心活动,让每个没有妈妈的孩子,都能有个妈妈。

    小养想起了在北京的那一夜,她趴在闫阿姨怀里喊妈妈的情景。

    小养说:闫阿姨已经是我的妈妈了。

    孙会长说:很多人都愿意当你的妈妈。以后,每个周末爱心妈妈都来陪你,带你出去

    玩,给你妈妈的温暖,教给你怎么长大。

    小养点点头,她不知道该再说什么,好像说什么都不合适,又好像什么都不用说了。

    小养跟着孙会长默默地下了车,走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小养悄悄摸了摸贴身衣兜,拽住孙会长的衣角,仰脸对孙会长说:叔叔,其实我带着很多钱,三百多块钱呢。

    孙会长低头看小养:谁给你的这么多钱呢?

    小养说:是我夏天捉知了龟赚的钱,本来想给我奶奶买洗衣机呢,后来你们这些好心人给我家送了一台洗衣机。

    孙会长哦了一声。小养继续说:在这里上学,吃住不花钱,我想把这三百块钱给您吧。

    孙会长笑起来:你的钱给我做什么呢?

    小养说:叔叔,我想把这些钱,送给比我更需要的孩子。

    孙会长蹲下身,面对着小养,笑眯眯地说:小养,你长大了。

    小养很认真地说:我也想像你们一样,做个好心人。

    孙会长怔怔地看着小养,小养看到他眼里闪着亮晶晶的泪花。片刻之后,孙会长扭头指着学校门口的台阶,对小养说:你看见了吗?所有的台阶都是向上的。来,现在,咱们一起走上去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过年好?
一个农村贫困老人之死:这辈子再也不想看见医院了(图)
爱看
生日讲话稿
一首《最亲的人》送给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希望你们喜欢,多支持我
我爸的现任妻子,带着我爷爷奶奶,参加了我亲妈49岁的婚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