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例析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例析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学  王福洲

  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都是课程的要素来源。课堂教学不是一个被动的传递与执行课程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资源、提升资源的过程。师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分析解决已有的问题,同时又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产生认知偏差或失误,而这些偏差或失误,作为宝贵的认知经验,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错误资源就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珍视并合理开发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不但能促进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评价,而且能有效地推动教学创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优化评价、善待“错误”

  任何事物的存在总是有其特定的条件的,错误亦然。人们常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如果我们能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课程与教学,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请看以下两个案例:

  案例一:一位从美国考察回来的老师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师让学生画理想苹果,并把作品挂在黑板上展示评比。大多数同学都能按照生活中苹果的本来面目精心创作,可有一位同学居然画了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老师先是很惊喜地赞扬该同学的作品很有个性,接着请他谈谈自己的想法。“我们家经常买苹果,但我讨厌那些圆圆的家伙,因为它们老是要从茶几上滚下来,我不得不爬到桌子、柜子底下去捡,太麻烦了,要是有方苹果……”“很好,还有没有别的理由呢?”“方苹果比圆苹果削起来方便多了!”“说得太好了,还有呢?”“圆苹果装在箱子里很占地方,要是有方苹果,箱子可以装得更多!”“好极了,你的设想很有创意,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能培育出自己理想的方苹果来,到时候我们一定来为你庆贺!”

  简析:这真是一只胜利的金苹果!它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是“学生自己的苹果”而不是“老师的苹果”。就现实生活来看,“方苹果”显然是个“怪胎”,但经过老师“妥善处理”,它终于成了最理想的“幸运儿”。没有尊重和宽容,没有鼓励和赞赏,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个性!” “太好了!”这是否可以代表一种美式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向,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位老师的确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推动了教学创新。

  案例二:在一节题为“找规律”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公开课上,有这样一道题目:前三只并排的方框里已经按照顺序分别放置了1、2、4只苹果,要求给后面的方框加苹果,使这些框里的苹果数看起来比较有规律。第一个孩子上场了,答案是:7、11、16,规律是:前后两框苹果数之差在逐个增加;第二个孩子也上场了,答案是:8、16、32,规律是:前一框苹果数重复相加即为后一框的苹果数。两场精彩的表演结束后,老师又耐心地等了一会儿,也许看到预设的标准答案都已经浮出水面了,估计不会再有人上场了,就准备进行下一个题目。没想到还有一个孩子上场了,只见他抖抖索索地在黑板上把原题中的数字重写了一次:1、2、4,答案一出,全班立即哄堂大笑。老师委婉否定了这个答案后,居然也没有忘记给孩子一点鼓励性的评价,“某某同学的字胖乎乎的,很可爱!”那个小肥仔男子汉终于忍不住羞愧地低下了头。

  简析:我深深地为这个“精彩”的评价感到惋惜,“每隔三框,苹果数重复一次”,怎么就不是“规律”了呢?是不是因为它太简单了?按照要求,这道题目的答案到底还有多少,我们姑且不论,问题是当学生的思路超出或者偏离了我们预定的设想时,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急于下结论(盲目的鼓励或者批评),而不先来听听学生自己分析?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难道不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即便真的错了,那也是一次有价值的经验,一种资源。为了几个预设的“教学目标”而抢时间,置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和辛苦劳动而不顾,这好像有点太得不偿失了。这里有一个观念上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为谁服务,是为了既定的课程服务,还是为学生服务呢?

  “错误”和“正确”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不能抓住自己手中的“标准答案”不放。多一根评价的标尺,也许就会多一批优秀人才。一位专家曾这样呼吁:不要问“中国的孩子怎么就没有创造力了?”,应该问“中国孩子的创造力都跑到哪里去了?”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二、循循善诱、因“错”悟道

   知识源于生活,但作为课程的文本资料却并非师生直接生活经验的反映,这就需要老师积极引导,让学生更多地看到文本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识错”与“纠错”过程中,巧妙地将师生的生活经验融进课堂中来,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不但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而且往往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三:一位同学默写成语时,错将“鸠占鹊巢”中的“鹊”写成了“雀”,老师没有急于“纠错”,而是先同学们描述一下自己所见到的“斑鸠”和“麻雀”的样子。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见过斑鸠的同学立即发现了问题之所在:“斑鸠的块头有鸽子那么大,小小的麻雀窝恐怕连屁股都搁不下,占它有何用?,只有那宽敞舒适的喜鹊窝才是斑鸠梦寐以求的天堂。”老师相机点拨,“许多成语(词语)都来自生活,只要我们多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老师接着列举了两组成语请大家辨别:⑴、(屈曲)“指可数”、“首(屈曲)一指”、“卑躬(屈曲)膝”、“能(屈曲)能伸”、“委(屈曲)求全”、“(屈曲)意逢迎”;⑵、“口干舌(燥躁噪)”、“心浮气(燥躁噪)”、“鼓(燥躁噪)而进”;学生反应异常积极:第一组前四个成语中的“qu”都和肢体动作有关,所以都用了“尸”头的“屈”,第二组中“zao”分别和“生活常识(水火相克)”、“行为习惯(急得跺脚)”和“相应器官(口、喉)”等有关,所以分别用了“燥”、“躁”、“噪”。老师接着让学生自己举例,结果一大批常见易错的成语得到了巩固和强化。

  简析:珍视并合理开发日常教学中的错误资源,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让师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融入课堂中来,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变单纯的“传递”与“接受”为积极主动的“发现”和“建构”,从而达到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的目的。在师生不断的“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新的问题不断被发现,新的资源不断地生成,这对于教育视野的拓展、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师生创造性智慧的激发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对比思“错”、拓展延伸

  学生出错原因很多,有的是因某方面知识的缺陷,有的则纯粹是学习态度上的问题,如不少同学写作文缺乏最起码的责任心,引例张冠李戴,像“孔子让梨”、“司马迁破缸救孩子”、“亚里士多德一杠橇地球”、“爱因斯坦屡败屡战,终于发明了电灯”等现象在一些同学的作文中屡见不鲜,老师如果只是被动地见一个改一个,往往会弄得筋疲力尽,烦不胜烦,而且收效甚微。

  案例四:一位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心系西藏阿里人民,多次买血救孤的王宝森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向世人诠释了‘人民公仆’的真正内涵。”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张冠李戴的错误,老师未加订正,而请该同学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当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时,老师却一脸严肃地说:“是啊,尽管孔繁森和王宝森都有一‘森’字,而且都曾是国家领导干部,但一个却名垂千古,另一个却遗臭万年,岂可同日而语?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错误呢?你们有谁知道二人的生平和离世的原因吗?”问题一出,全场哗然,通过交流,许多同学都得到了更多的新信息。老师又说“其实,像孔繁森这样的优秀典范,我们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同学们还能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吗?”于是有人提到了“焦裕禄”、“郑培民”,焦裕禄的事迹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对于郑培民,许多同学却还很陌生,老师又向大家推荐相关报刊和网站查看信息。

  简析:纠错改错,还只能做到一错一得,而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反思联想,拓展延伸却可以做到一错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将错就错,变废为宝

  错误可能来自学生,也可能来自教师。对于来自学生的错误,我们常常能从容应对,但对于自己的失误,我们有时候却有点不知所措,

  这里有个所谓的“面子”问题,特别是大型公开课的时候,有些人被所谓的“师道尊严”问题所困,采用掩饰或回避的方式,结果反而适得其反。其实,如何妥善处理错误,恰恰是检验教师素质的大好机会。

  案例五:一位化学老师在讲《钠的性质》时,本想通过实验来验证,结果发生了意外,燃烧的金属钠放入氧气集气瓶中竟然没有按照预期的设想“冒白烟”,而是黑烟滚滚,老师没有惊慌,而是动员学生从回忆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入手,查找发生错误的原因。原来金属钠的性质异常活跃,不能裸露在空气中,而应该贮存在煤油中,并且实验前一定要将外层的煤油处理干净,实验出错的原因就在于老师事前没有很好地对钠进行很好的净处理。怎么办,再重新做一次显然太好费时费事。老师就请同学预测一下,如果让实验继续做下去,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异常激烈,金属钠继续剧烈燃烧,老师将其换入另一集气瓶中,只见烟色逐渐由“浓黑”转为“淡黑”,最后伴随着一阵阵轻微的“嘶啦”声,瓶中终于白烟滚滚……“同学们,你们的预言被证实啦!”热烈的掌声和金属钠一起燃烧。

  简析:错误之所以是宝贝,其价值有时并不终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通过集体查错、思错、纠错活动获得许多新的启迪。这不但需要我们有沉着冷静的心理和从容应变的机智,更需要我们牢固树立“错误资源”意识。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对老师来说有时简直就是一次机遇,妥善处理,变废为宝,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当你在向学生讲述时间问题而不慎将石英钟摔碎的时候,可曾想到与其叹息不如用手指拨弄指针来讲解,这样岂不更方便?当你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小心将关键字写错或者将题目算错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你是在把最宝贵的机会留给了你的学生?可曾想到新的课程资源正在滋生,新的智慧的火花正在熊熊燃起?

  错误,不管是来自学生的,还是来自老师的,都是很珍贵的课程资源。我们必须小心珍视并合理开发利用。先圣有言“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子张第十九》),有了这样的襟怀,我们还惧怕什么呢?陶行知先生所言“一个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是完全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和心态,必须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发展的主体”,看作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和合作的伙伴,看作是待燃的火把,而不是待灌的容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可作开题报告的研究背景
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思品评课稿
动态生成让小学英语课堂更精彩
教师集体融错是磨课真问题不断产生的源头活水
高效课堂(5):自身课程资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