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程下的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
我省实施高中新课程进入第三年了,随着新高考方案的变化,在高三复习过程应如何正确理解并应用教材、课标和考纲,选择怎样的教与学方式?在此结合我省实施新课程的具体情况,提出对新课程下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策略的思考。
  一、领会新课标、依据新考纲,正确把握复习方向。
  新课程的课标、考纲在课程(考试)的目标、结构和内容上都有很大变化。首先是新考纲的能力目标,从旧课程对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四个能力考查,转化为“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化学实验与探究”三个能力的考查。其次,新高考试卷的内容和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模块的引入且有三个必考模块两个选考模块,试卷长度、容量和难度都可能改变。三是内容要求层次发生了变化,如实验比重加大,知识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背景和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联系情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熟悉教材和考纲的这些变化,正确把握复习的方向,增强复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此外,教师要研究先行课改区的高考化学试题,其考查方式和考查内容有着导向作用。从这些试题发现,新高考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考查,重视思维开放性,突出对学生信息处理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关注化学科学与STSE的联系,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探究性、实践性和发展性。
  从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特点可推知新高考应该稳中有变、难度持平,因此复习要紧扣考纲考点,落实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由于新课程实施的背景是多种教材并行使用、多个模块并修实施,所以即将颁布的我省考试说明将会根据考纲明确规定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届时教师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二、切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科学复习计划。
  由于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生源师资、教材练习等有一定差异,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研讨,制定出科学的复习计划。
  总复习计划应包括目标要求、内容安排、课时进度、考试练习、教材资料、培优辅差、措施策略等。复习进程仍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夯实基础阶段,复习时间到第一次省质检之前结束,对必考模块和选考模块进行全面复习、系统总结。第二阶段为“专题”复习阶段,历时一个半月,即3月中旬至5月初。主要进行二次整合复习,巩固基础,完善知识结构,注重学科内综合,提高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层次。最后为“综合”阶段,时间从5月初直至高考,主要是模拟演练、体验高考、查找不足、回扣基础和固本求新。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三、针对问题、讲究实效,科学运用复习策略。
  面对新高考,教师必须摆脱旧课程教学惯性的束缚,多学习新大纲,多研究新学情,多交流新经验,减少低效重复劳动,兼顾效率效果,努力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1、重视复习中知识的整合。新课程淡化了学科的学术性结构,以科技、生产、生活的实际情景为背景和主线,分必修和选修螺旋式上升。而总复习教学应体现复习课的特点,结合课标和考纲,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化学知识的体系和主线,明确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和关键点。对基础好的班级学生可沿必考模块教材的顺序复习,并将选考模块的内容融入其中,把将所有内容整合为知识主题进行复习,选考模块可不再单独复习: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学生则按先必考模块后选考模块的顺序稳步渐进复习。复习方法的选择和差异,关键看学生的接受能力。
  复习中要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同类归纳、异类比较、横纵联系、点面结合的处理。重构知识框架,使内容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对重点知识有的放矢复习,对遗漏知识针对性查漏补缺。同时要突出知识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应用,突出解决如化学用语书写,用化学语言表达,审题严谨性,答题规范性等学生常见薄弱问题,注重培养应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处理化学信息能力。针对新考纲处理化学信息的能力目标,复习中要通过具体事例和题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训练,使学生能从自然、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以及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并进行吸收、加工和内化,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的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提高学生信息处理和应用的素养,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3、加强化学实验复习,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新课程强调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因此在总复习中更要加强化学实验的复习。实验复习的内容包括对实验的原理、程序、现象、结论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实验数据处理和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要通过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结果处理、实验安全、实验评价等,能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要训练学生学会准确、简炼、全面地表述实验现象、结果、过程、结论的能力。实验复习既要化整为零地和具体的知识有机结合,还需另有独立的专题进行系统复习,如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实验基本操作、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常用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等,必要时甚至到实验室“重温”实验。
  4、研究、精选习题试题。由于新课程教材内容和新高考要求的变化,以及新旧课程交替间配套练习的迟后,现许多练习仍沿用旧的内容,教师在习题的选择与编制上要精心研究,其中有些练习可以继续使用,有些要改造,有些则要摒去。对先行课改区的高考试题也要按照省纲要求有所甄别,从中筛选出符合省纲要求的好的试题进行巩固训练。选题时要明确选用的理由,自己先做一遍再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精选;要侧重能力考察题和实验方案评价与选择,实验设计、数据处理、步骤完善等能力问题的选编和训练,重视过程和方法,强化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严格控制练习的难度,不脱离学生学习现状,不超越考纲要求,不大量选做难题。要重视练习的讲评课,重视学生的限时训练。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练习量合理,避免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巩固知识、查缺补漏、扩大知识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5、讲究教与学的方法。总复习的教学仍要保持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复习中要重视学法指导,优化复习策略,摒弃以往复习课老师“满堂灌”的上课方式,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做整理工作和查漏补缺巩固提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也要明确复习目标和任务,学习新的考纲和说明,既要理解教材,也跳出教材,学会开发和利用资源;要有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根据知识的重难点和自己的知识缺漏,确定自己应多看什么,多做什么;要掌握新课程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懂得自我选择、自我归纳、自我检测、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放松等等。教师要指导学生适当开展学法交流,借鉴并优化学生自身的复习方法。对学习特别优秀和相对困难的学生,要进行差异指导,帮助确立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提高复习的实效性。要形成教师教与研、学生学与研和师生交流互动的氛围,使教与学相长,成全学生,也成就教师。
  总之,面对新课程要求与新高考特点,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研究新高考,制定新方略,优化复习程序,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三化学复习策略
【学会学习】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这些问题你注意到了吗?
2010高考化学考纲解读
高考生进入第二轮复习的五个步骤
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的一些建议——化学复习策略(3)
2013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