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皮肤性病学频道201704期 part4

带状疱疹样皮肤孢子丝菌病1

本期文章查询码:201704

1、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农民,因“发现右侧背部红丘疹半年”就诊。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背部散在红丘疹,部分融合成片,伴轻度疼痛,遂就诊于当地诊所,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外用“中草药”治疗数日,治疗过程中部分皮损出现破溃结痂。其后右侧背部外敷“中草药”部位逐渐出现多个暗红色丘疹、结节,部分皮损中央出现破溃结痂,迁延不愈。曾自行外用药膏治疗(具体不详),皮损无好转,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既往史:“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3年,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现规律口服甲泼尼龙片(12mg/日)治疗。专科查体:右背肩胛下部见大片群集性米粒至黄豆大小暗红色丘疹、结节、浸润性斑块,部分皮损中央渗出结痂(图1a),周围未触及淋巴结肿大。组织病理学检查:真皮内混合细胞性肉芽肿(图2)。活检组织真菌培养:25℃培养2周见乳白色至黑褐色褶皱状菌落形成。真菌小培养:显微镜下见近似垂直于主菌丝的分生孢子柄,顶部形成梅花状分生孢子,以及套袖样菌丝(图3)。结合病史、症状、查体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孢子丝菌病(带状疱疹样)。治疗:给予伊曲康唑(斯皮仁诺)0.2g/口服,舍他康唑软膏 2/外用。1个月后皮损好转不明显,加用特比萘芬 0.25g/口服联合治疗,效果良好。3个月后复诊,丘疹、结节变平,颜色变淡,部分小丘疹已治愈,留有色沉;结痂脱落,局部遗留白色瘢痕组织(图1b)。现患者已治疗4个月,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现患者仍在治疗随访中。

2、讨论:孢子丝菌病是由孢子丝菌所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黏膜和局部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常累及面部、颈部、四肢等暴露部位。其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丘疹、脓疱、炎性结节、斑块、溃疡、肉芽肿、结痂等多种改变。其病原体孢子丝菌是一种腐生真菌,它寄生在土壤、木材、苔藓、腐烂植物等有机物的表面,多为皮肤受外伤后,伤口接触了上述物品碎片所致。本例患者较为特殊:(1)患病部位特殊。本病通常发生在面、颈、四肢等暴露部位,该患者背部较少暴露于外界,而患者曾局部外用“中草药”,故考虑可能为外用的“中草药”被孢子丝菌所污染,并导致其通过轻微划伤的伤口进入皮肤,造成感染。(2)皮疹形态特殊。孢子丝菌病皮损多为较单一的丘疹、结节、肉芽肿、溃疡、脓肿、浸润斑块、糜烂等,原发皮损周围可出现沿淋巴管走行排列成串的皮下结节。该患者皮损数目较多,局部密集群发,皮疹分布走行类似“带状疱疹”沿肋间神经走行分布。考虑其一可能为患者外用的“中草药”当中孢子丝菌多点种植感染;其二可能为患者既往“红斑狼疮”病史,目前仍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宿主免疫力下降,导致皮疹局部播散,出现较多卫星灶;其三可能为带状疱疹后出现的“同位反应”。同位反应(Wolf’s isotopic response)是指在原有皮肤病治愈的基础上,在同一部位出现与原有疾病无关的另一种疾病的现象。该现象多发生在带状疱疹愈后的同一部位上,可能由于病毒感染改变了局部皮肤的免疫状态,引起其他皮肤疾病,包括局部免疫抑制导致真菌更易侵袭。本例患者皮损形态分布类似“带状疱疹”皮疹,不除外带状疱疹后同位反应。(3)治疗进展较慢。孢子丝菌病患者口服伊曲康唑一般疗程为3-6个月,本患者采用“联合治疗”,现已治疗4个月,皮损治疗进展较一般患者慢,考虑可能与患者免疫功能较低、皮损面积较大、局部多发瘢痕形成导致药物难以有效到达皮损处等原因相关。

图1a

图1b

图2

图3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第八版皮肤性病学试总题库.doc
黄石玺火针治疗皮肤病经验
刺血疗法——带状疱疹的治疗(附: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愈后疼痛,只需抓住这几点,让疼痛无处可逃
免疫低下引起的皮肤病图解
带状疱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