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还会再遇到一个木心吗?
“我还会再遇到一个木心吗?”陈丹青曾经慨叹,“珍贵的关系,是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

很多人,是得遇自己的老师,才获得成就的。

老师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能教授知识、能教育做人。更重要的是,有灵性上的滋养,有生命细微处的连结。

想要和大家分享几位作家与他们恩师的故事,他们会不会让你想起你生命里的恩师。

  沈从文  汪曾祺  

汪曾祺与沈从文
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成为沈从文的入室弟子,沈先生对文学创作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并且对汪曾祺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沈先生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前已说过,他大都是看了学生的作业,就这些作业讲一些问题。他是经过一番思考的,但并不去翻阅很多参考书。沈先生读很多书,但从不引经据典,他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说话,从来不说亚里斯多德怎么说、福楼拜怎么说、托尔斯泰怎么说、高尔基怎么说。他的湘西口音很重,声音又低,有些学生听了一堂课,往往觉得不知道听了一些什么。”

1946年5月3日 西南联大中文系全体师生在教室前合影 

二排右一为沈从文

“沈先生的讲课是非常谦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他讲得很诚恳,甚至很天真。但是你要是真正听‘懂’了他的话,——听‘懂’了他的话里并未发挥罄尽的余意,你是会受益匪浅,而且会终生受用的。听沈先生的课,要像孔子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举一隅而三隅反’。”

———— || 相关书籍 || ————

《人间草木》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丛书: 汪曾祺人间散文系列

ISBN: 9787201086521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这是一部写给所有文学爱好者的最珍贵的名家经典作品,本书通过精选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


 李叔同  丰子恺 

李叔同将出家时,与他的学生刘质平(左)、丰子恺(右)合影

李叔同出家后,虽很少或不再对弟子耳提面命了,但他的一些举止行为却依旧让丰子恺从中受教获益。

一次丰子恺寄一卷宣纸给弘一法师,请他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写信问丰子恺,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又一次,他寄给弘一法师的信邮票多贴了一些,他就把多的几分寄还给丰子恺。后来丰子恺寄纸或邮票,就预先声明:多余的就奉送给老师。

丰子恺曾请老师去家中便饭,请他在藤椅上就做,弘一法师总是先摇一摇藤椅,然后再座。每次都如此。丰子恺不解问老师何以如此。弘一法师答:“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丰子恺

以上几件生活琐事貌似寻常,却让丰子恺心灵受到极大震动,他意识到在做人认真方面,自己和老师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无论做人绘画,自己不能存丝毫的懈怠之心。

1948年11月,丰子恺结束了在台湾的画展和讲学,特意去泉州凭吊老师的圆寂之处——开元寺温陵养老院。在老师的故居和他手植的杨柳前,徘徊良久,不愿离去。最后绘画一幅,题词曰:“今日我来师已去,摩挲杨柳立多时。”丰子恺对老师的追慕与怀念,浓缩在这两句题词中。寥寥数语,胜过千言。

———— ||  相关书籍  || ————

《护生画集》

作者:  丰子恺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 9787532759408

《护生画集》是丰子恺先生漫画风格的代表作品。遵弘一法师嘱,从1929年弘一法师50岁起,每十年作一集,各为50幅,60幅,70幅,80幅,90幅和100幅,与弘一法师年龄同长。这部画集从开始作画到全部完成,长达46年。画集共450幅作品。由丰子恺先生作画,第一、二集的文字为弘一法师书写,第三集为叶恭绰书写,朱幼兰书写第四和第六集、虞愚书写第五集。画集除了采用古文、古诗词中的句子、弘一大师所撰的诗文之外,其余为子恺先生所作。画集中特别收入马一浮亲笔书写、夏丏尊撰写的推荐序言。所谓“护生”,实际是在“护心”,要“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这种爱生敬养的思想对现世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护生画集》是佛教界、文艺界诸位先贤、大师们绝世合作的结晶,堪称艺术文化之精品,其意义早已超出佛学,在诗、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艺术地位。


  木心  陈丹青  

木心陈丹青

很多人将木心与陈丹青,比作孔子与颜回。“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陈丹青听木心的课,一字一句记录下来,五大本笔记整理成《文学回忆录》留世,“里面的每句话都是木心说的。我可能漏记,但绝不添一句一字”。

自异国相识,至木心去世,26年的岁月里,陈丹青一直对木心执弟子礼,并以“先生”相称,恭敬备至,其相交之情,亦师亦友,情同父子,又非恭敬二字所能全部形容。木心对丹青有传授之恩,言传身教的点滴人格影响着学生;学生则尽己所能完成老师的夙愿:归乡、出书、安葬、为人所知。这个学生的相伴奉侍,让独身一生的木心晚年有了安慰。

木心陈丹青

“我还会再遇到一个木心吗?”陈丹青曾经慨叹,“珍贵的关系,是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

木心的渊识,让陈丹青“不知如何是好”。他迅速在他周围的艺术家朋友中间推介木心,当时来美的艺术家,各人有各人的迷茫与寂寞,众人见了木心,也“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常聚在一起听木心谈天说地。

木心与陈丹青

不仅在课堂上的扎实受益,多年来陈丹青在目睹木心的文章、谈吐、仪态等小节中领会老师的严谨和对美的追求。木心自己裁剪制作衬衫,设计皮鞋,烧一手好菜,布置家居更是拿手好戏,点石成金。他说平时特别喜欢看木心不慌不忙一道道工序做菜的样子。他感叹道,这样无处不在的启发,根本无法效仿,因为渗透人格。“木心给了我庞大的立场,还给我无数细微的立场。”

这些立场分布在生活的细节中。有一次他们在餐馆,陈丹青猜中了邻座的老太太是意大利人,颇有得意的意思。几年后一次谈话,木心谈起虚荣心,就说起这件事,他说人难免会这样,但要克制随口就来的虚荣心。“你看,这么微妙的小事,他会点出来,一点,我面红耳赤。修养是很具体的,像禅宗,一件小事、一件小事……《文学回忆录》里到处是这种意思。”

———— || 相关书籍 || ————

《文学回忆录(全2册)》

作者: 木心 讲述 / 陈丹青 笔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丰子恺的画,弘一法师的话
【精美图文】丰子恺《护生画集》 护生即是护心
慈悲为怀《护生画集精选》图:丰子恺|文:弘一法师 等
弘一法师鼓励弟子丰子恺:一定要继续创作这本画集
对老师的怀念凝聚于笔端 丰子恺倾情绘护生画集
弘一法师·丰子恺|《护生画集》选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