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印摩羯纹源流考辨

中印摩羯纹源流考辨

文ˉ粟绍巍ˉ张 晶

【内容摘要】摩羯纹是起源于印度本土的一种动物纹饰,其象影响深远,中亚、南亚、东亚等地区的宗教美术及工艺美术中都可看到印度摩羯特征。摩羯纹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其发展并不连贯,早期起源和后期多元演变仍然有许多可以探讨的问题。我国北朝粟特贵族墓葬中的摩羯形象,明显受到印度摩羯形象影响,唐代所形成的“海水摩羯”装饰图示源头也直指印度。

【关 键 词】摩羯  笈多  海水

摩羯,梵语Makara,早称摩伽罗,也称摩竭,是一种来源于印度的复合动物。这种复合动物形象有学者认为源于鲸鱼[1],也有人认为是海怪(摩羯罗),它是印度吠陀神话中水神伐楼那的坐骑,长着羚羊的头和前腿、鱼的身体和尾巴。[2]观察印度早期图像,就会发现这种动物不仅是水神伐楼那的坐骑,也是恒河女神的坐骑,只是作为恒河女神的坐骑时形象略有不同,简化了头与身体。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它们就是居住在恒河清水中的河豚。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摩羯是出于鱼、象、鳄鱼三种不同动物的寓合形象。这种复合动物形象被应用在各种场景中,成为印度本土流行的装饰纹样。这一纹饰也流传广泛,沿着丝绸之路,摩羯纹样在中亚、南亚和东亚都有发现,主要出现在宗教美术和工艺美术中。

一、印度宗教美术中的摩羯形象流变

摩羯是印度宗教中的神兽,摩羯纹是整个大印度地区宗教美术中都比较流行的一种纹样,不管是在印度佛教、耆那教还是印度教中都有它的身影出现。摩羯最早的图像出现在印度的洛马斯里希洞穴[3],之后一直到12世纪,摩羯纹在印度都流行不衰。[4]

随着丝绸之路上佛教的盛行,源于印度的摩羯纹远传至斯里兰卡、孟加拉、尼泊尔等南亚地区,也曾经流行于苏联中亚河中府地区、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支那半岛等地。[5]我国也早在北魏时期就有摩羯形象的银杯,摩羯纹在初唐开始流行,初唐以后更是多见。

(一)早期多变的后卷鼻摩羯形象

摩羯是佛教中的圣物,佛经中多有记载,称摩羯为大鱼、鱼王。佛经《大智度论》就记载了摩羯鱼是拯救海上遇难者脱离危险的佛陀弟子化身。[6]佛经《阿含经》也记载:“彼在海中为摩竭鱼王破坏其船。”[7]另外《一切经音义》卷四一记载:“摩羯者,梵语也。海中大鱼,吞啖一切……”[8]多种佛经都是记载的同一种大鱼。摩羯大鱼嘴大张,在海中或者拯救危险者,或者吞噬、破坏船只,印度也出土有石雕表现这一佛传故事(图1)。

图1ˉ 印度巴尔胡特大塔栏楯石雕(约公元前1 世纪早期)海船与摩羯

印度早期无佛像时代,通常会采用符号化装饰纹样象征佛陀,用佛足印、菩提树、宝座代表佛陀。早期摩羯形象被看作是受佛陀点化的海兽,出现在各类早期佛教雕塑之中。东部的巴尔胡特大塔(公元前2世纪左右)、中部的桑奇大塔(公元前100年至公元2世纪左右)、南部的阿马拉瓦蒂大塔(公元前150年至公元7世纪左右)和其他早期佛教遗址中都雕刻有摩羯纹样。早期摩羯形象可以分成七种类型。

1.A式摩羯

A式摩羯形象卷鼻向后,头部鼓起明显,并且好似系有发带。颈部过渡明显,有的表现有弦纹,耳朵似象耳也似鱼鳍。嘴巴大张,排牙明显,有的嘴吐蔓草或莲花。象腿、蹄足,腿部关节处似鱼鳍状,后半身为卷曲鱼尾,身体无鳞片。A式摩羯在巴尔胡特佛塔及桑奇大塔中皆有发现(图2~图4),但是巴尔胡特佛塔中的摩羯眼睛似人眼,桑奇大塔中的则是圆形眼睛。

图2ˉ 巴尔胡特佛塔柱头摩羯形象

图3ˉ 巴尔胡特佛塔栏楯上摩羯形象

图4ˉ 桑奇大塔摩羯形象

从巴尔胡特和桑奇大塔遗址及目前各地出土实物来看,A式摩羯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较为主流的摩羯形象。

早期佛塔中的摩羯形象不仅单独出现在塔门、栏楯、柱头上,也被药叉女踩在脚下。加尔各答博物馆就藏有巴尔胡特药叉女摩羯石雕。只见药叉女脚踩摩羯鱼,乳房丰满;右手上举,向肩部弯曲;左手下垂搭在腰间;右胯上顶,重心位于右脚(图5)。

图5ˉ 巴尔胡特药叉女摩羯石雕

这种人物与摩羯组合雕像在阿富汗贝格拉姆古城遗址中也有出土。贝格拉姆第10室出土了三件象牙质女神雕像(1世纪),女神均脚踩摩羯鱼,且都丰乳肥臀[9](图6)。与印度早期形象对比,能看出贝格拉姆女神摩羯雕像明显带有早期药叉摩羯形象特征。摩羯鱼卷鼻向后,女神举右臂,顶右胯,重心位于右脚。有学者同样与印度古代图像做过比对,指出这可能是恒河女神。[10]

图6ˉ 贝格拉姆第10 室出土女神雕像

古代阿富汗贝格拉姆地区出现摩羯形象也很容易解释。《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妫水南。”[11]妫水,今阿姆河,主要位于现在阿富汗境内。大夏便位于如今的阿富汗一带,紧邻印度的西北部。当时印度北部与大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贝格拉姆遗址第10室时代大约为公元1世纪左右,而印度北部地区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十分常见摩羯形象。[12]随着大夏地区与印度的文化交流,摩羯形象就此传入大夏,并被当地文化吸纳保留。[13]象牙雕件是古代印度重要的出口品,这些女神雕像可能就是从当时的印度出口至此。

而恒河女神脚踩摩羯鱼的组合流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波士顿美术馆藏恒河女神脚踩摩羯形象(5世纪)与阿格拉马图拉博物馆藏恒河女神骑摩羯石造像(6世纪,图7)便可看出端倪。

图7ˉ 阿格拉马图拉博物馆藏恒河女神摩羯造像

2.B式摩羯

B式摩羯装饰在巴尔胡特佛塔栏楯之上。B式与A式摩羯相比,卷鼻仍然向后,象腿,腿部关节处呈现鱼鳍状,且张嘴排牙,脖子处也有弦纹。但B式头部凸起没有A式明显,且头部没有发带,尾巴卷曲向内。B式摩羯刻有明显的鳞片(图8)。

图8ˉ 巴尔胡特佛塔上B 式摩羯形象

3.C式摩羯

C式摩羯现刻于巴尔胡特佛塔塔门横梁之上,左右对称,各三对,共六只。C式摩羯嘴巴大张并吐舌,颈部有弦纹,卷鼻处有前后两道胡须。腿非象腿而是鳄鱼腿,尾巴涡卷向内,后半身鱼尾布满鳞片。C式摩羯开始由象腿过渡为鳄鱼腿,此后摩羯腿部便固定下来,表现为鳄鱼腿(图9)。

图9ˉ 巴尔胡特佛塔塔门横梁摩羯形象

4.D式摩羯

1—2世纪,摩羯形象进一步发展出两种D式摩羯。

D1式与C式摩羯一样皆长有胡须,其明显受到早期摩羯形象的影响。其卷鼻向后有明显褶皱,卷鼻处长有长长的胡须。眼睛似人眼,眉毛似人眉且十分浓厚。嘴巴大张,排牙明显。鳄鱼腿,鱼尾。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摩羯身体开始雕刻有特定图形符号,未能解读。南印度阿马拉瓦蒂地区与北印度地区出土有不少同类摩羯形象。在马图拉(100—200)地区,出土了一块摩羯战斗人物石板[14](图10),现藏于阿格拉马图拉博物馆。此摩羯卷鼻向后,鼻背有多层褶皱,鳄鱼腿,鱼尾。身体刻有环花形、三角形、线条形等未知图像符号。画面中摩羯咬着一侏儒小人,周围雕刻有莲花花蕾。根据神话记载,摩羯这种水生动物肚子里藏着珠宝,此小人似乎刚刚偷完宝石,从它嘴里逃出来。[15]

图 10ˉ1—2 世纪带有图形符号的摩羯形象

而这种侏儒与摩羯的表现形式在印度地区一直常见,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藏石雕枋(5世纪)便表现有侏儒摩羯形象(图11)。我国新疆莎车喀群墓地2号墓(初唐)出土彩棺上有“龙首比丘”木刻[16](图12),有学者推断出此“龙首”实为摩羯之首[17],比丘位于摩羯大口前。不过印度早期D式摩羯形象与5世纪以后的摩羯形象相去甚远,笔者下文会详谈。

图11ˉ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藏笈多5世纪石雕

图 12ˉ 初唐喀群彩棺摩竭纹木刻线描图

D2式与D1式头部形象基本一致,嘴巴大张,卷鼻处长有胡须,排牙明显;鳄鱼腿,鱼尾。但由于雕刻位置的局限,使得这种摩羯形象尾巴并不卷曲,这也是印度早期少见的尾巴不卷曲的摩羯形象。

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就藏有2世纪前半时期带有D2式摩羯纹的菩萨礼拜浮雕[18],浮雕中的摩羯形象卷鼻向后有褶皱,身体刻有发旋符号,身体后半身刻有后腿,呈鳄鱼状,属D式中的D2类别摩羯形象(图13)。

图13ˉ 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藏菩萨礼佛浮雕

5.E式摩羯

1—2世纪摩羯形象发展出E式,与公元前的摩羯形象一样,其卷鼻向后,后半身表现为鱼尾,耳朵表现也是一致的。E式摩羯有鳞片,卷鼻向后出现褶皱,嘴部紧闭,尾部表现为鱼的尾鳍。通常两摩羯对称表现。阿格拉马图拉博物馆藏1世纪的石造像就有此类形象,造像中三对称摩羯位于画面之中,两摩羯共同抬有莲花,呈左右对称。与D式摩羯一样,其身上也有句号状的未知符号。两嘴紧闭的摩羯并不多见,只有E式摩羯形象如此表现(图14)。

图14ˉ 阿格拉马图拉博物馆藏的石造像

6.F式摩羯

摩羯形象发展至贵霜时期(约127—180),在D、E式摩羯的基础上形成了F式摩羯,身体后半身全部雕刻有图像符号。卷鼻向后有褶皱,鱼尾,浓眉大眼,鳄鱼腿都是继承前期的摩羯形象。阿格拉马图拉博物馆藏的石造像见两对称F式摩羯将夹在中间的造像主人公的腿部吞进腹部,尾部同样表现为鱼的尾鳍,身上布满圆形、花瓣形、三角形的符号(图15)。

图 15ˉ 阿格拉马图拉博物馆藏的石造像

阿富汗贝格拉姆第10室出土了两摩羯饰板(图16),中间两摩羯分别将主人公的左右脚吞进腹中[19],也应归为F式摩羯。有学者指出摩羯饰板中间男子的形象类似希腊神话中人身鱼尾的海神特里同(Triton)。[20]笔者则认为其或许是印度财神俱毗罗(Kubera),在印度,俱毗罗经常被刻画成大腹便便,身上悬挂珍宝的侏儒,这与馆藏及出土的F式组合摩羯特征是吻合的。因材料有限,其还需进一步考证,如若属实,便可大胆将F式组合摩羯称为财神俱毗罗摩羯组合。

图 16ˉ 贝格拉姆第 10 室出土两摩羯饰板

7.G式摩羯

G式摩羯为特殊性摩羯,组合方式一般为兽型前半身加鱼尾后半身形式。早期在巴尔胡特佛塔中出现有瘤牛鱼尾摩羯,它的头部是牛首,前蹄粗壮有力,身体修长,鱼尾细长呈卷曲状,鱼尾部有清晰的尾鳍(图17)。同时期的此类摩羯,还有马首鱼尾摩羯(图18),在巴尔胡特佛塔中被药叉女踩在脚下,造像为马首加鱼尾式样,马的鬃毛明显,鱼尾卷曲,关节处仍保留有鱼鳍。

图17ˉ 巴尔胡特佛塔中的牛首摩羯

图18ˉ 巴尔胡特佛塔中的马首摩羯

2世纪左右,马图拉地区出现象首鱼尾摩羯,造像与E式摩羯一样,只是前半身为象首。阿格拉马图拉博物馆藏的石造像就有此类摩羯,象鼻卷曲叼有莲花和花蕾。G式摩羯在2世纪左右的马图拉地区并不多见,属G式特色摩羯(图19)。

图19ˉ 阿格拉马图拉博物馆藏石造像

从图像的演变中可以看出早期摩羯形象为复合图像,集多种动物(鳄鱼、大象、鲸鱼等)于一身[21],有多种变体。但早期摩羯形象无论如何变化,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征,那便是卷鼻向后,后半身为鱼尾。这是印度早期摩羯形象中重要的特点。经过研究,卷鼻向后的摩羯形象都在5世纪以前出现,因此,摩羯卷鼻的前后是判断摩羯形象早晚的关键。

(二)笈多时期前卷鼻摩羯

1.印度笈多时期摩羯的应用与特征

印度摩羯纹发展到笈多王朝(约320—约540),主要应用在佛陀背光及恒河女神(也说河流女神)脚下,此外也单独作为主体和一些人物组合出现。

北方邦萨尔纳特考古博物馆藏有约5世纪晚期佛坐像(约475)[22],浅黄色砂岩,摩羯位于佛像背光两侧。摩羯形象卷鼻,卷角兽耳,嘴大张吐物,兽腿,颈部涡卷成卷草纹(图20、图21)。位于背光位置的摩羯被看作早期“拏具”雏形的其中一种形象,其象征着“保护”。[23]依《佛说造像量度经解》所云:“二曰布啰拏,华云鲸鱼,保护之相也。”

图 20ˉ5 世纪晚期佛坐像与背光摩羯

图21ˉ5世纪晚期佛坐像与背光摩羯局部

开凿于5世纪下半叶的阿旃陀石窟中段的第17窟入口中央的壁画及窟内佛教造像就有摩羯形象。[24]摩羯形象位于佛陀背光肩膀处两侧,无论是壁画还是造像都如出一辙。摩羯形象卷鼻向前,带耳,嘴大张吐物,兽腿,后半身藏于背光之间,只露出摩羯头(图22)。

图 22ˉ 阿旖陀石窟中段的第 17 窟窟内造像

第6窟的佛陀背光上的摩羯卷鼻向前、张嘴吐物,与北方邦萨尔纳特考古博物馆藏佛坐像摩羯形象一致(图23)。阿旖陀石窟第12窟(约5世纪)中,柱头莲花中心也表现摩羯[25](图24),卷鼻向前,排牙兽腿,后半身涡卷为植物纹。

图 23ˉ 阿旖陀石窟第 6 窟佛坐像

图24ˉ 阿旖陀石窟第12 窟摩羯柱头

另外波士顿美术馆藏的恒河女神殃伽(Ganga)像(5世纪初)脚下也踩有摩羯坐骑,摩羯嘴里咬有一小人,小人挽住摩羯长卷的鼻子,似乎在与摩羯打斗,想挣扎逃脱。可能表现的就是从摩羯肚子偷取宝石的神话故事情节。摩羯形象卷鼻向前,尾部涡卷成卷草纹,呈现出游动状(图25)。

图25ˉ 波士顿美术馆藏恒河女神殃伽像

前文提及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藏有一石雕枋(5世纪),石雕带中央雕有一摩羯鱼,卷鼻,带耳,嘴巴大张,嘴里咬着一小人(侏儒),小人一手抓住摩羯前端卷曲的鼻子,二者都被涡卷的纹样所围绕(图11)。有学者把这种涡卷纹样称为卷草纹,因卷草纹形似波浪,且摩羯为水生海兽,所以此纹样常围绕摩羯表现;也有学者喜欢称其为卷水纹或者波浪纹。不管其是涡卷的植物纹还是卷水纹,这种卷曲风格化的纹饰题材都是为了营造出富有动感和活泼的气氛。在其衬托下,摩羯似乎在海水里翻腾遨游,引起水浪翻腾,喧闹混乱;[26]好似卷起层层浪花,表现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以上石雕表现的是印度神话中小人从摩羯肚子里偷取宝石逃生的场景。而另一前文中提及的我国新疆莎车喀群墓地2号墓(初唐)出土彩棺上则有木刻摩羯比丘形象(图12),这种装饰纹样在我国找不到源头,应该源自印度。比丘小人刚好位于摩羯巨口下,此摩羯形象与佛陀背光中的摩羯形象一致,只现头部,卷鼻向前,巨盆大口,颈部有涡卷的卷草纹,带有明显的笈多风。

发展到5世纪的摩羯形象,成为一种定式,呈“笈多摩羯”定式。[27]此定式摩羯卷鼻向前,嘴巴大张,排牙巨齿,兽耳兽腿,后半身涡卷成植物纹,或卷草纹围绕左右,表现出翻腾遨游状。

在印度地区,这种笈多时期的摩羯定式影响甚广,无论是笔者前文所提到的恒河女神坐骑,还是“天福之面”[28]上的摩羯,抑或是龙王骑摩羯浮雕(图26)都表现这一定式摩羯形象,并一直沿用到18—19世纪。

图26ˉ 马哈拉施特拉邦坎赫里石窟第90 窟摩羯形象(6 世纪后半叶)

2.笈多摩羯定式的影响

(1)在宗教美术中的影响

笈多时期的摩羯定式深深影响了南亚、东亚等地区。我国从唐到明清的佛教造像一直沿用着这类摩羯形象。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的佛教造像也明显受到笈多摩羯定式的影响。

我国山东广饶县南赵寺村的一口水井内出土一唐代皆公寺造像龛碑[29](图27),此造像碑风格就明显受到印度笈多时期影响,连摩羯雕刻的位置都是一致的,摩羯卷鼻向前,位于佛陀肩膀处。唐代有摩羯的佛造像十分稀少,此尊有摩羯的造像碑显得十分珍贵。另外唐代开凿的龙门西山南麓洞窟也有卷鼻摩羯(图28),此摩羯卷鼻向前,张嘴吐舌,头部外露,隐藏下半身,同样明显带有印度笈多风格。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武则天长安时期(701—704)西安宝庆寺造像龛上浮雕有摩羯图像[30](图29),同样也为笈多摩羯样式。

图 27ˉ 唐代皆公寺造像龛碑线描图

图 28ˉ 龙门石窟摩羯石雕

图 29ˉ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西安宝庆寺造像龛浮雕摩羯局部

北京居庸关云台石刻有元代挐具摩羯形象[31](图30),摩羯卷鼻向前,后半身涡卷形成卷草纹,盘角,兽耳,兽足,沿用了印度笈多摩羯定式。明清佛教美术中的挐具摩羯也将此风格延续了下去。陈列在南京博物院历史馆内的明代大琉璃塔拱门就有摩羯形象(图31)。拱门上为“六挐具”的动物组合,摩羯鱼位于其上。其卷鼻向前,兽腿,嘴巴大张吐有蔓草,身体被涡卷的植物纹包围,同样明显带有笈多时期的摩羯风格。不过在明清时期,挐具中的摩羯已经慢慢“龙”化,兽耳转变为龙角。

图 30ˉ 居庸关云台南面石刻摩羯挐具

图31ˉ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摩羯像

南亚地区同样受到印度笈多摩羯风格的影响,孟加拉国馆藏有8世纪的佛坐像(图32)、约10—11世纪的摩羯塑像(图33)。佛坐像中的摩羯位于背光处,能在印度石窟中找到源头;摩羯塑像卷鼻向前,后半身涡卷成卷草纹,两者皆属典型的笈多定式摩羯形象。

图 32ˉ 孟加拉国馆藏 8 世纪佛坐像局部

图33ˉ孟加拉国馆藏10-11世纪摩羯塑像

摩羯纹自5世纪一直是斯里兰卡重要的装饰纹饰。及至17世纪,斯里兰卡的“天福之面”所见摩羯造像(图34)跟阿旃陀石窟中的“天福之面”摩羯造型(图35)所差无几。均为两摩羯对称表现,上方有一怪兽吐出穗状物,摩羯嘴巴大张,尾部涡卷似海浪。

图 34ˉ 斯里兰卡 17 世纪摩羯

图 35ˉ 阿旖陀石窟第 1 窟(约 7 世纪)

另外17—18世纪斯里兰卡的佛陀龛门上方的摩羯形象(图36)都明显带有印度风。其形象卷鼻向前,排牙兽腿,后半身有涡卷的植物纹,与印度北方邦萨尔纳特考古博物馆藏的5世纪佛坐像十分相似,系典型的笈多摩羯样式。

图 36ˉ 斯里兰卡 17-18 世纪摩羯

(2)脱离宗教美术的笈多摩羯装饰

我国20世纪70年代,山西大同北魏古遗址中出土一件银制鎏金的八曲长杯,名为八曲银洗。[32]这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带摩羯纹的器物(图37)。虽然此杯来源及文化含义复杂,佛教含义不太明显[33],并带有草原游牧民族美术中的动物撕咬特征[34],但是其摩羯形象明显受到笈多佛教美术中的“摩羯定式”的影响。摩羯卷鼻向前,带耳,有兽类的前肢,周围环绕卷草纹,仿佛在水里翻腾,明显与印度摩羯形象一致。

图37ˉ 山西博物院藏八曲银洗

在印度和尼泊尔及印度尼西亚,摩羯通常被制作成喷水口或泄水口。[35]印度尼西亚就出土有一青铜质摩羯喷水口(图38),约为10—11世纪制造。此摩羯形象卷鼻向前,身体多涡卷植物纹,同样受到笈多时期摩羯定式的影响。

图38ˉ 印度尼西亚出土青铜质摩羯喷水口

二、 我国唐代“海水摩羯”装饰图式探讨

(一)唐代三种摩羯类型

关于唐代摩羯纹,学界研究颇多,基本上围绕唐代摩羯文化内涵与摩羯中国化进程相关问题展开。结论包括:唐代摩羯写实似鲤鱼离不开“李”姓皇帝崇尚“鲤鱼”的时代背景;[36]有飞翅的摩羯形象涵摄了鱼化龙时“鱼跃龙门,一飞冲天”的吉祥含义;[37]后世摩羯鱼在“龙鱼”“鱼化龙”等传说的基础上流传下去[38],并逐渐形成唐代以后摩羯纹中国本土化愈演愈烈的共识。

然而,唐代摩羯纹的图像表达并没有被学界所重视。笔者基于考古出土与传世唐代摩羯纹实物的相关研究,总结出唐代主要有以下三种摩羯形象。

1.印度风摩羯纹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有唐早期的摩羯纹银碗[39](图39),日本神户白鹤美术馆藏有唐代摩羯纹金碗[40](图40)。碗中图案皆以海水衬地,摩羯纹口大张,颈处螺旋盘角绕有兽耳,带有印度笈多摩羯样式的典型特征。

图39ˉ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唐代银碗摩羯线描图

图40ˉ 白鹤美术馆藏唐代摩羯纹金碗

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41](图41)、西安大明宫乡马旗寨出土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42](图42),有学者指出这两件狩猎纹银杯是同一批工匠制作的同一批器物,并认为中心杯底装饰的皆为长鼻象首式摩羯。[43]这种长鼻象首式摩羯与隋代李和墓中的摩羯头像(图43)是十分相似的,摩羯头长有象鼻,獠牙尖锐修长。而李和墓石棺盖上摩羯头与阿马拉瓦蒂摩羯头部相同。[44]因此,西安出土的这两件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中的摩羯形象也属印度风摩羯形象。

图41ˉ 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线描图

图42ˉ 西安大明宫乡马旗寨出土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线描图

图 43ˉ 隋代李和墓摩羯头像线描图

2.鲤鱼形摩羯纹

鲤鱼状的摩羯纹在唐代多见,有学者指出,“李”姓皇帝崇尚“鲤鱼”,唐摩羯也多取鲤鱼身尾,可谓时代特色。[45]

内蒙古鄂尔多斯出土有中晚唐摩羯纹金银四曲盆[46](图44),山西博物院藏有唐代摩羯纹银碗(图45)。这两个器物上的摩羯写实似鲤鱼,在水波中追逐摩尼宝珠,属鲤鱼海水摩羯纹。

图 44ˉ 摩羯纹金银四曲盆

图 45ˉ 山西博物院藏唐代摩羯纹银碗局部

3.龙鱼化摩羯纹

龙鱼化摩羯纹的特点是带有飞翅,有的衍生出龙角,这离不开当时唐代流行的“龙鱼”信仰的重要时代背景。西安市太乙路出土唐代摩羯纹四曲金长杯[47](图46),摩羯长有飞翅,在水波中戏珠。内蒙古博物院藏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出土摩羯纹海棠杯(图47),杯底线刻海水纹,摩羯带有飞翅。福建厦门博物馆藏陈元通夫人汪氏墓(中唐)出土鎏金摩羯纹多曲银碗(图48),是唐代典型的金银器。[48]两摩羯同样长有飞翅,呈戏珠状。镇江博物馆藏中晚唐丁卯桥出土摩羯纹花口金盆[49](图49),摩羯长有龙角,在水波中追逐宝珠。内蒙古博物院藏1981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哈达沟窖藏出土唐代摩羯纹金花提梁壶[50](图50),壶上腹部摩羯嘴下线刻海水纹,摩羯张口吐舌,长有龙角。

图 46ˉ 太乙路摩羯纹四曲金长杯

图47ˉ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出土摩羯海棠杯局部

图 48ˉ 汪氏墓出土鎏金多曲银碗内底的摩羯纹线描图

图 49ˉ 丁卯桥出土摩羯纹花口金盆局部

图50ˉ 内蒙古博物院藏唐代摩羯纹提梁壶局部

不难发现,无论唐早期带有印度笈多特征的摩羯,还是唐中后期鲤鱼化摩羯、飞翅龙鱼化摩羯都有相同的图式表达,即摩羯都与海水纹一起,形成固定的“海水摩羯”图式。这种图式深深影响后世:辽代摩羯纹基本延续唐风,宋金元的工艺美术作品也深受唐代海水摩羯图式的影响。宋代有海水摩羯纹瓷枕、瓷碗、铜镜等,金元也有不少海水摩羯纹铜镜。

(二)“海水摩羯”图式溯源

可以肯定,这种海水摩羯的图式明显受外来因素影响,但并不是在唐代才形成的,早在北朝就出现了。河北正定隆兴寺藏有一尊通高四米的汉白玉北朝造像,主尊背光下部有线刻莲花流水,水中有圆头大鱼,鼻向上卷,利齿,口中含珠(图51),头部线条与安伽墓石刻摩羯头(图52)极为类似,都属摩羯鱼形象。[51]有学者结合原出处(吴村开业寺)建造年代与相关碑文、史书,推断该造像雕琢年代为东魏至北齐之间。[52]

图 51ˉ 河北正定隆兴寺藏东魏至北齐摩羯浮雕

图 52ˉ 安伽墓石刻摩羯纹线描图

我国北朝粟特墓葬中也有发现。西安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石堂上E2、N5区域有浅浮雕海水摩羯[53](图53、图54),摩羯卷鼻向后,排牙巨齿,嘴巴大张,露出头部。此外,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曾展出过约6世纪末的石棺床,也有摩羯形象浮雕(图55)。石棺围屏石板有水波线刻,摩羯头等野兽浮雕刻于水波之上。

图53ˉ 史君石堂E2 中水域局部线描图

图54ˉ 史君石堂N5 中B 区水域局部线描图

图55ˉ 吉美博物馆展出私人藏(6 世纪末)围屏石塌局部

在南北朝之前,我国根本找不到此类图像的表达,因此应往别的方向继续溯源。而摩羯大鱼源自印度,海水摩羯的图式也能在古印度直接找到源头。这种水波线刻加动物浮雕的雕刻形式在桑奇大塔的本生故事浮雕中能见到多处(图56);而阿格拉马图拉博物馆更是藏有Naga龙王摩羯浮雕板(图57),年代约为1世纪。浮雕板以线刻海水为衬地,雕有龙王与摩羯大鱼,摩羯卷鼻向后,血盆大口,排牙巨齿。由此从图像上看,海水摩羯的图式源头直指印度。

图 56ˉ1 世纪桑奇佛塔水波浮雕局部

图57ˉ阿格拉马图拉博物馆藏约1世纪海水摩羯浮雕

此外,粟特贵族流行信奉祆教(拜火教),而来自印度的摩羯鱼被纳入祆教,赋予特别含义,带入墓葬。这也是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其原因还需另写长文进行深入研究。

结语

摩羯鱼是印度土著精灵,其纹饰沿着丝绸之路不断向外传播,在印度、中亚、南亚和中国等皆有发现。

印度早期摩羯纹多应用在早期宗教遗址中,巴尔胡特佛塔、桑奇大塔及阿马拉瓦蒂地区均有发现,且形式多变。无论早期印度摩羯形象如何多变,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卷鼻向后,后半身为鱼尾。摩羯纹在印度发展到笈多时期(约5世纪),逐渐形成了固定摩羯共式——“笈多摩羯”定式。此定式卷鼻向前,盘角、兽耳、兽腿,后半身涡卷形成植物纹,呈波浪状。笈多摩羯定式影响深远,影响范围包括中亚、南亚、东亚等地区。我国出土的北魏多曲长杯便带有“笈多摩羯”特征,唐代佛背光及元明清的挐具摩羯造型也基本沿用了“笈多摩羯”定式。

我国在唐代形成了“海水摩羯”装饰图式,这种“海水摩羯”图式源头直指印度。唐代“海水摩羯”图式在我国摩羯装饰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承接了北朝水波摩羯图像的特点,并在唐以后一直延续下来。这种外来的装饰元素与我国流行的“龙鱼”文化相融合,形成中国化的摩羯纹样,深刻影响了辽宋金元工艺美术。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丝绸之路外来装饰艺术的中国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8BG107。

注释:

[1]玄应:《一切经音义》第1册卷一,同治八年宝晋斋刊本,第8页。

[2]施勒伯格:《印度诸神的世界——印度教图像学手册》,范晶晶译,中西书局,2016,第170页。

[3]Gábor Kósa,“Buddhist Monsters in the Chinese Manichaean 'Hymnscroll’ and the Guanyin Chapter of the?'Lotus Sutra’,”The Eastern Buddhist(NEW SERIES)44,No.1(2013):27-76.

[4]J. Ph. Vogel,“Le Makara dans la sculpture de l'Inde,”?Revue des Arts Asiatiques 6,No.3(1929-1939): 146.

[5]岑蕊:《摩竭纹考略》,《文物》1983年第10期,第78页。

[6]《大智度论》卷七,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5册No.1509。

[7]《中阿含经》,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册No.26。

[8]慧琳:《一切经音义》,清乾隆二年(1737)扶桑雒东狮谷白莲社刻本。

[9]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编《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第142页。

[10]同上。

[11]邓启铜点校《国学经典大字注音全本·第4辑·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2]Aruna Tripathi,The Buddhist Art of Kausambi (New Delhi: D.K. Printworld,2003),pp.64-70.

[13]常樱:《摩羯纹在中国的传播与兴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年第3期,第129页。

[14]Betty Dashew Robins and Robert F. Bussabarger,“The Makara: A Mythical Monster from India,” Archaeology 23,No.1(Jan.1970): 38-43.

[15]The Golden Age of Classical India:The Gupta Empire (Paris:Réunion des Musées Nationaux,2007),p.222,pl.46.

[16]新疆博物馆、喀什地区文管所、莎车县文管所:《莎车县喀群彩棺墓发掘简报》,《新疆文物》1999年第2期,第45—51页。

[17]冉万里:《对摩羯纹饰及其造型的一些思考》,《西部考古》2017年第1期,第331页。

[18]逸见梅荣:《古典印度文样》,东京美术,1976,第186—189页。

[19]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编《器服物佩好无疆》,第140页。

[20]同上。

[21]粟绍巍:《浅谈〈洛神赋图〉中的文鱼形象》,《美与时代(上)》2020年第9期,第58页。

[22]故宫博物院、福建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编《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故宫出版社,2016,第188页。

[23]常樱:《摩羯纹在中国的传播与兴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年第3期,第129页。

[24]高田修:《阿旖陀石窟寺院的壁画》,平凡社,1971。

[25]同上。

[26]故宫博物院等编《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第188页。

[27]粟绍巍:《八曲银洗——北魏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创意设计源》2021年第5期,第42—47页。

[28]赵玲:《“天福之面”的图像与信仰——尼泊尔佛教美术的考察与研究》,《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年第2期,第26页。

[29]《唐代皆公寺造像龛碑:一尊精美的唐代倚坐佛造像》,http://blog.sina.com.cn/chenlaolele。

[30]冉万里:《对摩羯纹饰及其造型的一些思考》,《西部考古》2017年第1期,第332页。

[31]《精美的居庸关云台石刻第一篇·概说、六拏具》,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1203/15/32773547_799006285.shtml。

[32]出土文物展览工作组编《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第一辑)》,文物出版社,1972,第149页。

[33]张晶、黄良莹:《华戎混生开新风——北朝设计艺术研究》,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第185页。

[34]粟绍巍:《八曲银洗——北魏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创意设计源》2021年第5期,第42—47页。

[35]《摩羯》,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519111509016859?_wb_client_=1。

[36]常樱:《摩羯纹在中国的传播与兴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年第3期,第135页。

[37]潘飚:《摩竭纹中国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20,第37页。

[38]冉万里:《对摩羯纹饰及其造型的一些思考》,《西部考古》2017年第1期,第337页。

[39]岑蕊:《摩竭纹考略》,《文物》1983年第10期,第80页。

[40]韩伟:《海内外唐代金银器萃编》,三秦出版社,1989,第44页。

[41]陕西历史博物馆等:《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文物出版社,2003,第72页。

[42]王长启:《西安市出土唐代金银器及装饰艺术特点》,《文博》1992年第3期。

[43]冉万里:《对摩羯纹饰及其造型的一些思考》,《西部考古》2017年第1期,第335页。

[44]岑蕊:《摩竭纹考略》,《文物》1983年第10期,第79页。

[45]常樱:《摩羯纹在中国的传播与兴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年第3期,第130页。

[46]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2·金银器(二)》,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第47页。

[47]同上书,第4页。

[48]厦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唐陈元通夫妇墓》,文物出版社,2016,第41页。

[49]镇江市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编《唐代金银器》,文物出版社,1985,图版226—227。

[50]孔群:《摩羯纹金花银提梁壶[唐代]》,《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年第2期,第198页。

[51]常樱:《摩羯纹在中国的传播与兴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年第3期,第129页。

[52]郭玲娣、樊瑞平、刘友恒:《一尊幸存的大型佛教石造像》,《文物春秋》2002 年第1期,第71页。

[53]杨军凯、孙武、刘天运、邓来善、郝顺利、张红仓:《西安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发掘简报》,《文物》2005年第3期,第4—33、97页。

(粟绍巍,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晶,设计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术大观》2021年第12期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RCCSE中国学术期刊艺术学核心期刊

《美术大观》杂志1988年创刊
辽宁美术出版社主办
主  编 ˉ 彭伟哲
编  辑 ˉ 严  赫   罗  楠   潘  阔
苏  丹   马香伊
美术编辑 ˉ 严  赫
审  读 ˉ 王  玮
校  对 ˉ 郝  刚   满  媛   叶海霜   李  昂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民族北街29号  
《美术大观》编辑部
电话:024-23833151  024-23419510   邮编:1100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摩羯耳瓶 | 摩羯从河来
“树下降生”图比较研究——从犍陀罗到北朝造像碑4300字
龙年说龙
珍品100 | 唐代思惟菩萨像
带你走进佛头上那些古老的密码
佛头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