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25条注意事项,让你买古书少走弯路 | 杨成凯《古籍版本十讲》金句摘编
userphoto

2023.08.12 北京

关注

以下情况,很容易看“走眼”

1.对于有初编和重编的书,注意不要把初编本误认作残本摈弃不顾。一部书印出以后,流传过程有了残缺,那是残本或残书。而初编本印出的时候就是那些内容,并没有缺失。这一点值得注意。因为初编本往往比较少见,学者和藏家都会给予特别的关注,而残本一般不受欢迎。
2.鉴别初印和后印时,还要把旧版重印和翻版重刻区分开来。旧书店比较两部书是否同版所印时,习惯选两部书的同一叶,一本沿对角线折叶叠在另一本上,看二者是否密合无间。折叶需防留下痕迹,一般可以比较边栏和字迹断线处是否相同,于书无伤。除了栏线和字迹以外,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后印本版框会缩短,相差可达半厘米,不要误认为重刻。

《唐摭言》清乾隆卢见曾刻《雅雨堂丛书》原版本

《唐摭言》清乾隆卢见曾刻《雅雨堂丛书》修改本

3.重刻时一般要加上刻书者的序跋,说明刻书的经过,至少也会加上重刊的刊记。如果不加任何重刊标记,就有可能跟原版混淆。特别是摹刻,年代一久,缺乏文献记载,本来就很难分辨,再加上书商作伪,削去重刊痕迹,就更加扑朔迷离,难辨真伪。北宋本跟南宋本混淆,宋本跟元明本混淆,元本跟明本混淆,原因就在这里。清代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清朝末年,淮南书局就曾覆刻前人所刻的佳本,常见的有《复古编》《东都事略》《四书章句集注》等,甚至原书刊记也照刻,只是在封面上写明淮南书局刻,版心下方有刻工名,可据以分辨。如果封面被撤去,那就注意一下版心的刻工,不要仅据刊记误作原版。

如何判断一本书的年代?

4.前人的鉴定一般的倾向是时代偏前。清人经常把一些书定为北宋本,如今原书具在,几乎全部改为南宋本。有些书看看讳字已经清楚,有些书则是依靠刻工名姓作证据,予以改判。这里有藏书之家矜奇自高身分的成分,也有受时代限制、鉴定手段不够全面的因素。
5.宋本文字上最值得注意的是讳字。宋代刻书通例避讳,遇到宋代皇帝名讳,一般要少写一笔,这叫做“为字不成”。有时不用原字,加上小注说明所缺的字是某帝的名讳,如“今上御名”“渊圣御名”等。根据避用哪些皇帝的名讳,可以推断书可能刻于何时。
6.对于各个时期的古书,一般都以字体版式最为重要,宋本则注意避讳和刻工,元本注意笔法,明本注意字体,清本注意讳字。其余像宋代的麻纸、明代的白棉纸、清代的开化纸等特殊纸张和帘纹宽狭,都可以参考,但是应用范围有些限制。
7.元刻与明前期刻本字体、纸张、版式风貌都相近似,不易分辨。有些书坊从元至明,延续年代久远,刻书活动连绵不断,更难断代。这段时期两朝都不避讳,讳字鉴别法根本用不上。以刻工名定性是长距离的兵器,元末、明初时间相接,而且好多书没有刻工名,效用也大打折扣。在许多情况下,断定属元属明只能依赖原书的序跋、刊记和前人的文献记载。

《金史》元至正五年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刻本

8.明代中期出现了版面清朗、字体方正、上下白口的风格,可以想见它们翻版仿刻的对象大抵是宋代的浙刻本。然而这种风格出现时已经跟宋代相去至少也有二三百年,经过元代的变革,工艺、风尚和物料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无论如何追摹,明本的字体雕工都和宋本有差异。我们说过,从宋代雕版兴盛以来,古书的字体可以说是从书写体逐步走向版刻体。宋本无论行字如何整齐,即使“布如算子”,仍然是结构谨严,笔画起伏带有写意,而明代仿宋本逐渐向横平竖直发展,书写的韵味越来越淡。这是宋本和后代仿宋本在字体雕工方面最重要的差异。
明仿宋本的纸张一般跟宋本有明显区别,可以从颜色、纹理、帘纹宽窄、透明程度等方面观察。纸张的辨认是古书版本鉴别的一个要点。附带说一下,有些书著录为元刻明印本,如果确认为元刻,而且没有明人序跋或版片修补等明显的证据,那么十之八九是因为纸张,例如典型的明代白棉纸,把印书时间推到了明代。
9.清刻本年代鉴定比较容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清代刻书有讳字。康熙避“玄燁(烨)”、雍正避“胤禛”、乾隆避“弘曆(历)”,有助于确定清初本的时代,“寧(宁)”是道光帝讳,避“淳”是同治的标记,这几个字最有实用价值。不过讳字也不能绝对信赖,有时也有例外。

《西昆酬唱集》清康熙刻本(耆龄本“燁”不讳)

两种常见的作伪方法

10.作伪的方式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减”,另一方面是“加”。“减”指的是消除一切可以看出真实年代的痕迹,刊记、序跋最先遭到毒手。有些书本来有刊记,可是今天见到的本子几乎都没有刊记。有些书本来有刻书时的序或跋,流传到今天也是十之八九不复存在。这都不是自然的损耗,而是书贾作伪,故意挖掉刊记、撤去序跋,让人摸不清底细,混充前代印本。“加”指的是加上前代才有的标记,伪造刊记又是一项惯技。

哪些书,珍贵难得?

11.初印伊始,一般首先刷红色或蓝色,最后才用墨印。最初的印本除了一两部用作校样外,都是留下自用和馈赠师友,所以往往是好纸好墨的精印本。这些特印本特别值得注意,因为它们刷色特异、纸墨精良、开本宽大,印本寥寥,珍贵难得。
12.清末藏书赏鉴之风渐浓,出现了一些刻印精工的佳本。淮南书局刻的书就有内部人士自藏的日本皮纸初印本,刚刚从红印改墨印,黑里透红,非常精美。民国初年好古的赏鉴家更为讲究,像董康、吴昌绶、徐乃昌、陶湘、傅增湘、周叔弢等刻印书籍都有特印本,使用明代旧纸、高丽纸、公牍纸、棉纸、罗纹纸等,十分珍贵。

《冬心先生续集》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13.一般而言,初印本外观明丽,印数很少,文物性突出,这是赏鉴的佳品。虽然有时候后印本文字更好,内容更多,但是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货卖一张皮,占有这两条,初印本理所当然是藏家的宠儿。过去旧书店里,遇到初印本总要特别注明,同样的书就能贵出一倍以上。如果遇上极初印本,甚至是校样本或好纸好墨的特印本之类的绝品,那就伊于胡底,更不知要贵上多少倍了。
要讲华丽精美,后印本自然要退避三舍。然而,一旦后印本有校勘,甚至有增订,以资料性见长时,读书治学就不能不以此为熊掌。而且有些书后印增订本传世极少,甚至不为人知,自然更为珍罕可贵。
14.从形式上看,明代前期,从洪武到正德年间的刻本还保留着很多元刻本的样式,字体浓重,有的飘逸一点,还有元刻行书的风貌,有的重浊一些,趋于平正的楷体,略有台阁书风。一般是黑口,粗栏,墨色沉重,所谓明初“黑口本”,历代藏家给予很高的评价。

《李翰林集》明正德十四年陆元大刻本(何焯校并跋)

15.汲古阁所刻各书珍罕程度不一,其中不乏难得之本,其初期印本以“绿君亭”为名者一般少见,值得收藏界三致意焉。汲古阁刻过很多唐、宋、元人诗文集,版本大抵精善,一般汇为丛刻行世,今日都不多见,故老相传《四唐人集》独为难得,而《牧潜集》《清江碧嶂集》《沧螺集》等若干种单行者尤其罕见。
16.清代印书一般是白色用连史,黄色用竹纸。清初的精品得名于开化纸印本,光洁细腻,纸白墨黑,赏心悦目。嘉、道以后的开化纸质量渐差,逐渐绝迹。此外,罗纹纸、高丽纸、皮纸都有可取之处。有些书有特印本,使用特殊纸张,工料讲究,专门印制,以备收藏。这种印本不多,有时仅有一两部归名家收藏,保留到今天就是珍品。

哪些书,买的时候要加钱?

17.一部书品相如何,要看它的字体、刀工、墨色、纸张、刷印、装帧,包括是不是完整如新,有没有名人批点。
字写得好,刻得好,还要选用好墨好纸。好墨印在纸上,漆黑光亮,甚至带有一股香气。不同时期生产的纸张有所不同,像白棉纸、开化纸、太史连以及后来的宣纸,都十分出名。木版印书会磨损,印得越早字迹越清楚,越漂亮。装帧以保持原样为宗旨,讲究原装未动。书以天地头宽大、完整洁净为好,不要随便写字,看起来赏心悦目。如果有名人批校墨迹,或校善本,或注心得,甚至仅仅盖上个印章,都会给书增加身价。旧书店目录一旦给书注上“写刻、精刻、初印、开化纸、原装、某某批校”等字样,肯定要加钱。

买哪些书,可以捡漏?

18.《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划线原则上在清乾隆,这是为了当时全国普查工作的便利,不能不规定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掌握的标准而已,并不是说其后的书就不珍罕。看看过去的行情就知道,康、乾本不一定比嘉、道本贵,关键还是要看到底是什么书。
如果硬要划一条线,那么清代顺、康本和道光本珍品最多,其中大有极其难得甚至不见著录的东西,书店定价时也未必知情,很可能当普通书卖,有志于藏书者需要认真对待。
19.值得注意的是,嘉庆朝仅25年,不及康熙、乾隆的一半,道光也才30年,但这两朝所占比例独高,很有些书值得注意。特别是学术著作,嘉庆、道光时期有不少价值高、印量有限的名作。
20.明以来的活字本的年代虽然不及赵宋、金、元那么久远,但是传本并不多见;外观可能不如写刻妩媚,不如套印艳丽,但是内容富有文献价值,而且一些少见的特种活字印本还是珍贵的印刷史料。以活字本为收藏专题,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除了别具只眼、人弃我取保存有用的历史文献以外,还可以享受搜集和鉴赏之乐。

《晏子春秋》明活字印本

21.不妨看看时下的热点,一取珍奇,要宋、元本,要天禄琳琅,要乾隆御笔;二取美观,要写刻、精刻,要开化、白棉,要朱墨套印,要版画插图,要蓝印、红印。稿本已经不大行,抄本和批校本就更受冷落,缪荃孙当年界划的善本营垒已经是半壁山河。这是不难理解的,宋元和美观是一目了然的铁门槛,稿本和抄校都需要甄别,好坏真假很难鉴定。不过书店还是老标准,抄本定价都比较高,所以往往不能成交。但是正因为需要一定的鉴别能力,不仅一般人很难赏识,即使是行家,匆匆之间也难下断语,所以这些书中很可能有难得的佳本。

哪些古籍买起来“上算”?

22.现在民间流传的丛书已经不多,不仅书店很少有货,拍卖会上也难见踪影。但是由于部头大,需要一定的收藏实力,藏家很少注目,价格一直偏低,买起来很上算。

当今收藏的热点是什么?

23.明代的印刷技术高度发展,明刻版画一百年来一直是收藏的热点,彩色套印本近来也蔚为风气,活字印本更是难得一见的珍本。另外还有一些其他有收藏价值的明刻本,包括明毛晋汲古阁刻本、清代的禁书,以及明代旧版刷印本,等等。

《宋名家词六十一种》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本(毛校) 

24.从目前的市场看,若印刷和装帧没有出奇之处,清刻本中经部诸书大概只有小学类还可以吸引买主,史部的热点则在杂史、舆图、目录和金石书籍,子部中术数、艺术、谱录、佛家、道家近年都曾升温,集部则各取所需没有集中的热点。有史料价值的文献,大抵只是学者关注。
25.民国初年以来历久不衰的似乎只有版画书,直到今天也是大家注目的热点所在。今天版画书名品大抵已归公藏,市面上已经难得一见。虽说版画书仍旧热门,货源却没有多少,所以书上有图就沾光。

(上文节选自《古籍版本十讲》)

活动预告

新书推荐

《古籍版本十讲》
杨成凯 著

本书分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活字本、抄本、批校本、丛书的鉴赏与收藏,初印和后印共十讲,涵盖了古籍版本鉴藏的方方面面。全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直观形象,集中展现了作者长期从事古籍收藏、鉴定和研究工作的亲身体会和重要心得,颇有鉴藏教材的意味,可为广大古籍整理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统筹:一北;编辑:思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籍版本鉴定要点
古籍版本分类与鉴定方法
古代图书版本常识(全)
古籍鉴赏秘要
​古籍鉴别真假的学问技巧
古籍作假那些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