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哥讲大都会博物馆】CHINA:畅销世界的艺术

11月1号,周末博物馆课: 影响世界的中国陶瓷 

随东哥来大都会博物馆,穿越一带一路,一起来感受陶瓷世界中的埃及、西亚、欧洲以及中国。

周五晚 6:30pm - 8:30pm,仅限8人小团,报名方法详见文末。

前段时间在长岛的古董店淘到一本小书,书名叫做《DRESDENCHINA》,一眼瞥到CHINA就觉得非常有缘,翻阅后才知道讲的是著名的德国德累斯顿梅森瓷。在这里,CHINA指的就是瓷器。

图-1:伊朗,北山羊图案彩陶罐,约公元前3800–3700年

在人类文明曙光乍现的时刻,人们首先发现了用粘土捏制陶器的方法,再琢磨出烧制、装饰、生产的工艺。最早的陶器可以追述到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古代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均发展出了辉煌的陶器文明。如伊朗出土的北山羊图案彩陶罐,不仅罐体庞大,而且工艺精细,写实的北山羊造型与抽象的几何线条装饰交相辉映(图-1)。中国甘肃的半山类型彩陶罐采用大漩涡纹样,体现了对水的崇拜(图-2)。在地中海基克拉迪岛出土的彩陶罐,则出现了类似于中国甘肃彩陶变体神人纹的抽象图案(图-3),不知是人类对自然认知的巧合,还是两者间存在某些神秘的关联基因。

图-2:中国,半山时期彩陶罐,约公元前2650年至2350年

图-3:地中海基克拉迪岛,彩陶罐,约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
到了公元前后,中国的陶器装饰更加精美,西汉彩绘飞熊纹陶壶以龙飞凤舞的流畅笔触表现了弓箭手和飞熊对峙的激烈场景(图-4)。飞熊象征天狼星,在中国古代星象学说里,天狼星主侵略之兆,屈原在《九歌·东君》中有言:“举长矢兮射天狼”,以天狼指代楚国西北的秦国,而在这件西汉陶壶上的图案则是象征对来自北方入侵者匈奴的抗击。

图-4:中国西汉,彩绘飞熊纹陶壶,公元前2至1世纪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在商代就出现了表面挂有石灰釉的釉陶,但釉的出现并不是中国的专利,远在地中海南岸的古埃及也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出现了色彩鲜艳的施釉陶制品,包括建筑构件、首饰珠串以及雕塑等。公元前6世纪的巴比伦城也出现了大批使用釉面的琉璃材料(图5-8),伊什塔尔门的“游行大街”装饰有眩目的釉面琉璃狮子(图-9),概因当地石材稀有,白、黑色、蓝、红和黄色釉面琉璃砖使城市色彩更加绚丽。

图-5:古埃及,彩陶珠子

图-6:古埃及,建筑装饰嵌板上的陶砖

图-7:古埃及,河马蓝釉陶塑,在公元前1981–1885年

图-8:埃及托勒密时期,彩陶,公元前100–30年

图-9:新巴比伦,《阔步的翼狮》,釉面琉璃,公元前604-562年
埃及、巴比伦对釉色的追求显然是在模仿宝石的璀璨色彩,这与中国早期釉陶青褐、暗绿的色彩大异其趣(图-10)。

图-10:中国西汉,云气纹青褐釉罐,约公元前1世纪

自商至西汉近两千年间,原始瓷器层出不穷,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烧制成功则是在东汉。由于窑室烧制技术的提高,此时的窑室温度已超过1200℃,胎釉结合以及瓷化程度已相当成熟。

唐代时,中国瓷器成为世界畅销的商品,分别通过陆路、海路销售至朝鲜、日本、东南亚、中东,以及非洲和欧洲。但随着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的传播,中国的陶瓷器皿也混杂了许多域外的风格,如这件唐代的公鸡头大口水壶采用了著名的三彩釉(图-11),但造型却是源于古代伊朗世界的金属制品,形状与伊朗7世纪的猫形柄执壶颇为相像(图-12)。另外,三彩釉则与波斯的虹彩有许多渊源,这件伊朗出土的古波斯三彩碗很好的说明了东西方在工艺上和审美上的的相互影响(图-13)。但需要说明的是,唐三彩和波斯虹彩都属于铅釉陶器。

图-11:中国唐朝,公鸡头大口水壶,7世纪晚期

图-12:伊朗,猫形柄执壶,七世纪

图-13:伊朗,仿三彩碗,9-10世纪

南宋时,制瓷技术传到了朝鲜半岛,17世纪初日本成功地烧制出了瓷器,欧洲人最早成功研制出制瓷技术则是到了18世纪。但这并不妨碍世界各国对中国陶瓷的大规模进口,巨大的商业利润也吸引各国利用釉陶技术仿制中国瓷器。这件伊拉克锡釉碗明显仿制于中国白瓷(图-14),上面的钴蓝色铭文也预示了不久后青花对中国陶瓷的影响。另外一只白釉大碗造型简约大气,色彩、釉质以及绘制笔法颇有北宋磁州窑的韵味(图-15)。碗中以库法体书写出美丽的铭文:“未雨绸缪则无悔;兴旺和平。

中国南宋龙泉窑青瓷鱼纹碗也是外销的主要品种(图-16),和它相映成趣的是伊朗Ilkhanid时期的仿制品(图-17),瓷色,形状和装饰都来源于龙泉窑瓷器。

图-14:伊拉克,锡釉铭文陶碗,9世纪

图-15:伊朗,阿拉伯铭文陶碗,10世纪

图-16:中国南宋,龙泉窑鱼纹碗,1127-1279年

图-17:伊朗,鱼纹碗,14世纪上半叶

元、明两朝,由于蒙古大军西征,以及明朝郑和下西洋开辟南下航道,中国和西亚阿拉伯地区的文化、商贸交流更加频繁,根据中东市场特点定制的青花瓷器大放异彩。下面一组对比就是中国的元青花鲤鱼盘和伊朗地区仿制的龙盘(图-18-19),可以看出造型上的明显差异,应该是当地工匠模仿来自中国的瓷器所做的本地化改造。

图-18:中国元朝,青花鲤鱼盘,14世纪中叶

图-19:伊朗,青花龙纹釉陶盘,约1640年
虽然龙纹画的不太像,但这一幅凤纹陶砖则明显更接近中国的笔法(图20),也说明当十三世纪阿拉伯的艺术家喜欢采用中国式的图像。

图-20:伊朗,凤凰纹陶砖,13世纪末

另外有两组案例很形象的展现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瓷器的羡慕之情,第一组是关于龙的故事。奥地利的盘龙花瓶灵感来自中国瓷器,虽然相似之处不少,但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花瓶的形式、装饰做了许多变化,在釉料中增加了珐琅彩,更加适应欧洲的审美趣味(图-21-22)。

图-21:奥地利,盘龙花瓶,约1725年
图-22:中国清康熙,盘龙花瓶,16世纪末-17世纪初

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梅森陶瓷厂是最早掌握瓷器技术的欧洲厂家,巧克力杯上的红色龙纹同样受到中国瓷器图案的影响(图-23),这与另外一件由中国生产、销往欧洲的瓷盘上的红色龙纹基本接近(图-24),其中的关联非常清晰。

图-23:德国梅森陶瓷厂,龙纹巧克力杯,约1739年

图-24:中国产外销瓷,龙碗,约1735年

在大都会博物馆的展品中,还有一组有趣的瓷器,描绘的都是中国古代著名文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三组瓷器分别是中国、日本、英国所制作(图-25-27),构图、造型完全如出一辙,表面看上去很像中国瓷器绘制法,细看三组作品均缺乏中国瓷漆彩绘的韵味,也许是为了满足外销的需要,连中国的工匠也在模仿那种不太熟练的画法。但最有意思的是为什么不同地方产的瓷器图案如此接近,当有一个标准的图案,另外也说明《司马光砸缸》这个主题在彼时颇为流行。

图-25:绘有司马光故事的杯盏,1700–1730年

图-26:日本外销瓷,绘有司马光故事的盘子,约1700–1720年

需要关注的是,英国产的那个盘子原厂将其题目标注为“井中的霍布”(Hob in the Well),主题据说来自托马斯·多吉特(Thomas Doggett,1660–1721)的戏剧《乡村唤醒》中的故事,目前尚不知道这个主题和构图是如何与《司马光砸缸》关联在一起的的。但很明显,这种图示与另外两个盘子关系密切。

图-27:英国,绘有“井中霍布”故事的盘子,约1755年

数千年来世界各国对中国陶瓷艳羡不已,在购买中国式瓷器的同时,很早就开启了陶瓷的“来样加工”模式,并不断在技巧、形式、图案上模仿中国瓷器,其中堆积了许多不被人关注的历史信息。从世界的宽度和广度来看,陶瓷的世界还有许多有意思的内容,等待我们去发掘,感兴趣的就深入进去,兴趣和视野的宽度会修补历史的碎片,甚至一点点还原那些无法想象的历史。

东哥

2019.10.2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代褐釉陶猪为什么价位这么高
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之
【东方陶瓷】来本陶瓷史,几张图分分钟秒杀中国陶瓷史---上篇
馆藏的经典元青花!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三)辽金元
与顶级国宝同行 · 故宫陶瓷馆篇 三
汉代陶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