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就是只玻璃杯吗?但是1000年前你买不起

1987年,为配合南宁至合浦二级路建设,广西考古队在文昌塔墓区发掘了近200座汉墓,在第70号墓中,一只裹挟着泥浆的杯状物露出土层。拭去表面污泥,一只来自两千多年前的玻璃杯重见天日:淡青色的杯体呈半透明状,敛口,圜底微向内凹,腹中部还有三道凸弦纹。

类似的玻璃器在广西并不是第一次发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配合大规模城市基础建设,贵港、梧州、贺州、桂林、百色等地也相继抢救性发掘了一批汉墓,形形色色的玻璃制品随之出土,其中杯、盘类的玻璃器皿已发现了17件。

今天,玻璃早已成为再寻常不过的日用之物,然而当时光倒流,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玻璃身价不菲,甚至可与黄金和宝石比肩,只有王宫贵族才能享用。但是这样的情形在广西却调了个个儿,出土玻璃制品的不仅有官吏和富商墓葬,平民墓中也有发现,这在玻璃工艺一度被宫廷垄断的汉代实在极不寻常。那么,广西汉墓中为何会有这么多玻璃制品呢?

大约在三千年之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人们在青铜器的冶炼过程中偶然获得了一种美丽的石头,史称“费昂斯”,后被古罗马人发扬光大。春秋时期,往来于中西亚沙漠地带的游牧民族将它们带到东方,王公贵族视若珍宝。

我国早期玻璃出现的时间比两河流域晚1000多年,战国时才制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玻璃,时人称之为“流离”“陆离”“颇黎”“药玉”等。由于当时社会崇尚玉器,盛行佩玉、葬玉,导致天然玉石供不应求。而国产玻璃在制作上由于添加了氧化钡产生浑浊效果,正好用以模仿玉料的温润失透且有一定亮度和质感,所以春秋至西汉时期,中国古代玻璃是作为“仿玉”形式存在,与玉石文化一脉相承。

再来看广西出土的这只弦纹玻璃杯,它晶莹剔透,摆脱了中原的“仿玉”情结,独特的凸弦纹装饰在同时代地中海地区也没有发现过,排除了从西方传入的可能性,那它究竟从何而来呢

1983年,学术界对弦纹玻璃杯进行了一次公开测试,试图通过科技手段揭开它的身世之谜。测试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数据显示这是一种既不同于西方“洋玻璃”,又有别于中原铅钡玻璃的碱性玻璃。

此后,中国建材研究院测试所又对广西出土的其他汉代玻璃器进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化学分析,发现这些玻璃样本分属七个不同的玻璃系统,既有国产铅钡玻璃,也有西方的钠钙玻璃,但更多的,是一种使用钾盐作为助熔剂,镁含量又极低的玻璃属种,占样本检测量的75%以上,这意味着广西汉代玻璃中有亟待破解的第三种玻璃,高钾低镁玻璃。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发兵平南越。合浦借助得天独厚的南流江水路的交通枢纽,经漓江、湘江、珠江水系进入中原水运网络,沟通了岭南与中原的联系,开辟了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地中海国家远洋交往贸易的水路交通线——海上丝绸之路,合浦也由此成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官方使者携带黄金、丝绸等物品,率领应募商民,组船队从番禺(今广州)、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合浦出发,远洋海外买回“明珠”和“奇石异物”。因而有专家认为,广西汉代时期的部分玻璃制品,很有可能是通过海上贸易传入我国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副馆长 熊昭明


弦纹玻璃杯这个器型跟我们看到的广西出土的这些玻璃杯造型是不一样的,它这个口部稍稍往内敛,中部有点凸,比较稳重的那种感觉。第二个是化学成分,它是一个中等钙铝的钾玻璃,这种钾玻璃在印度一带很早就有生产,而且是大规模的生产,所以结合这些我们认为它很有可能就是从南亚,更具体一点就是印度南部输入到我们合浦一带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大批国内外专家开始投入到广西汉代玻璃制品的研究中,清理研究样本时,一些具有典型汉式风格的耳铛、玻璃杯和带钩等物件进入人们的视野,研究者相信,广西的古玻璃中一定还隐藏着更多的秘密。

为了弄清其他玻璃器的产地,研究人员对合浦地区部分钾玻璃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与中国其他地区玻璃样本铅同位素比值所属同一区域(采用相同的铅矿资源),结合这些钾玻璃中着色的钴料具有中国矿料独特的高锰特点,进而推断广西汉代的钾玻璃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先民以自己的实践经验、采用国产钴料炼制的。

晋代炼丹家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里面就有这样一段话: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黄启善告诉我们,上面提到的交广:越南就是交趾,广就是广东广西,这些人都懂得学技术来铸造玻璃,生产条件就是窑炉具备。在东周时期,武鸣已经开始炼铜,铸造青铜。从玉林到北海有一个石英矿的矿带,这些矿料在西部叫做方解石,实际上就是石英矿。

遥想当年,与官方船只一同出海远洋的诸多“应募者”中,一定有许多“习水善舟”的古越人,每一次远洋,都要数年才能归来,他们在充当船长、水手的同时,也有可能成为了商人和科学技术传播者。

此后,又有研究者依据玻璃制品中不同石灰和氧化铝成分,结合微量元素铷和锶的含量将广西出土的钾玻璃划分三个亚类。其中低钙高铝和中等钙铝玻璃明确分布在越南北部至华南地区的北部湾地区,这意味着这类玻璃原本就在本土制作完成。

两千多年前,北部湾地区先民制作的早期玻璃器独树一帜,成就斐然,这一段光辉的历史终于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渐渐被揭开。相比日韩、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我国出土的钾硅酸盐玻璃年代最早、出土文物最多,因此专家判断,当年岭南地区(包括汉代的交趾郡)不但有能力生产玻璃制品,还能将富余产品输出到更遥远的地区。

孤帆远影、巨浪滔天,前人曾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用一艘艘船、一件件器物,联接起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纽带。这些器型优美的汉代玻璃器品,既有中原文化的基因,也烙上了异域文化的印记,它们的身世,与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密不可分,透过它们逾越千年的琉光璃彩,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历史上开放包容、贸易繁盛的广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岭南出土的琉璃器这么震撼
何谓璧流离
告诉你牛掰的“合浦玻璃”之谜
古代珠子:南方港口的舶来品和钾玻璃
广西合浦七里香碉楼
广西合浦角雕:专研创新 因材施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