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景深:他因“牛奶路”蒙受污名


        可怜织女星,

  化为马郎妇。

  乌鹊疑不来,

  迢迢牛奶路。



鲁迅这首讽刺诗让赵景深大大“成名”,落下“遇马发昏,爱牛成性”的诨名,鲁迅还编出一个谱系,即:“在这一个多年之中,拚死命攻击‘硬译’的名人,已经有了三代,首先是祖师梁实秋教授,其次是徒弟赵景深教授,最近就来了徒孙杨晋豪大学生。但这三代之中,却要算赵教授的主张最为明白而且彻底了,那精义是——‘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

赵景深是著名的文学史家、翻译家、作家和戏曲研究家,与鲁迅颇有往来,赵的夫人李希同是李小峰的妹妹,而李小峰主持的北新书局是鲁迅作品主要出版商,因这层关系,赵景深与李希同结婚时,鲁迅也曾出席。

对熟人,鲁迅往往出手慎重,只是赵景深意外得罪了“左联”,这或是“牛奶路”至今流传的重要原因。

觉得大饼卷鸡蛋又香又甜



1902年4月,赵景深生于浙江丽水(今属兰溪市),祖籍四川宜宾,5岁时迁居安徽芜湖,曾祖父赵亮熙为清代翰林,父赵锡嘉在民国初年编辑、出版过刊物。

赵景深曾在圣雅各小学、圣雅各中学读书,打下英文功底。1919年,赵景深到天津投奔在省长公署当秘书的堂叔,入南开中学,初到北方,赵景深最爱吃街边廉价的大饼卷鸡蛋,“觉得味道又香又甜”。因成绩优异,是“唯一得到五个甲等的人”,张伯苓校长“喊着我的名字,叫我站起来……得到全场同学的鼓掌”。

周恩来当时上四年级,据赵景深说,“五四”期间,自己“常带一个小队,到街头去演讲”,还“追随周恩来包围直隶省政府公署”,结果“省署竟用保安队来驱逐我们,我看见四围都是马队,保安兵用枪托向我们乱捣,我也挨了一枪托子,连忙从人丛里逃了出来。幸亏还好,没有跌到省署旁的白河(即海河)里去,总算是叨天之幸了” 。

赵景深还给邓颖超所办的《醒世周刊》当报童,因售报最多,得到银牌奖。

一年后,堂叔家道中衰,赵景深转去报考免学费的棉业专科学校。该校有上千人报考,且学校要求考生需具备高三毕业程度,许多必考科目赵景深没学过,所以“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没想到赵景深最终竟考了个第四名。

下手太慢错过初恋



在棉业专科学校期间,赵景深找到《益世报》,表示愿和另2名同学承包“新知识”副刊,每月9万字,只在中学时,赵景深便已翻译、创作了一些童话和小品文,投给《少年杂志》《妇女杂志》《儿童世界》等,是我国翻译安徒生第一人,得到主编《儿童世界》的郑振铎激赏。

1922年,赵景深毕业,入马千里办的《新民意报》主编《文学副刊·朝霞》,初期“编辑副刊洋十元,校对五元。钱的多少倒不要紧,自己愿意做的事,兴趣总是很高的”。此间曾发表过邓颖超投来的诗《竟肯》。

赵景深先生

据赵景深长子赵易林称,在报社时,赵曾单恋同事徐女士,徐在报社出版的《小学生杂志》中任编辑。为撮合二人,马千里特意让赵也在杂志中兼差,两人交往半年多,徐女士突与青岛交涉司司长陈先生订婚,因对方每月有400大洋薪水,年已40多,双方“谈了不上十句话,一切便都定妥”,陈先生送了一只金手表做定情之物,赵景深恍然大悟,徐女士曾写过一首《金手表》的诗,原以为是象征主义,没想到竟是写实主义。

赵景深此时月薪才20元。朋友们称这段感情为:“四百与二十之比!半年多与数分钟之比!”赵曾后悔地说:“我对于恋爱,进行得太慢了!这都是讲恋爱的书不好,说什么要经过长时间的友谊,彼此了解之后,才能恋爱。相信了书商的话,上了当!”

徐志摩带他上文坛



1923年暑假,徐志摩应梁启超之邀,到天津南开暑期学校讲了两星期《近代英文文学》,当时赵景深尚在《新民意报》,马千里亦属“研究系”(“研究系”是民国初年一个政治派系,以梁启超、汤化龙为首),因此派赵景深去报道。

赵景深亦工诗,在《新民意报》时曾组“绿波社”,任社长,成员有焦菊隐、于赓虞、于毅夫、蹇先艾、万曼、孙席珍等,于赓虞成绩最大,被称为“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直逼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一度被称为“魔鬼诗人”,可惜被后人遗忘。

朱自清曾将赵景深的诗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但赵诗写得不算太好,如:“野地上的小菊花,/是这般的小,/但给我心灵的慰安,/却是不可限的微妙。”明显在模仿当时流行的冰心体,是对泰戈尔诗的误读。

讲课期间,徐志摩拿一首英文诗让大家译,结果赵景深的译作被评为第一,徐赠以一张大幅的歌德照片。徐问赵将来志愿,赵表示愿以文学为业,徐摇头说:“大难,大难!文学是只好作为副业的。”

因赵景深在版上刊登民间文学,加上新诗排版后空白多,引起股东不满,很快派吴凌云编辑接替他,吴甚至用一根竹竿架在赵景深的床上,晾起衣服和裤子,赵只好辞职。

赵景深写信给徐志摩,想以译稿为生,徐特意把他介绍给《晨报》编辑处主任陈博生。

 和鲁迅渐渐靠近



1923年,在郑振铎推荐下,赵景深在湖南长沙岳云中学任教,不久又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语文,与田汉、叶鼎洛、何呈锜同事,4人都好戏,结成“4人组”。1925年,田汉一朋友带周南女中学生参观,“4人组”在欢迎会上唱了两出,恰赶上“五卅惨案”消息传来,学生认为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4人只好辞职,赵景深说:“我们在此之前,还不知道有这突变发生呀!”

1926年,赵景深与马芝宝结婚,此后,赵在绍兴第五中学、绍兴师范、广东海丰中学等处任教。

去海丰任教时路过广州,知道鲁迅正在中山大学,赵景深此前在《语丝》上与鲁迅通过一次信,便去拜访,“谁知我去得太早,鲁迅还没有起床……同住的还有两三个人。排床紧挨在一边”。鲁迅掀帐而起,似乎不太投机,赵后来写道:“至今想起,犹觉冒昧。”

1928年,出版家李小峰突然给赵景深写信,称:“我们虽未见过,也未通过信,但你的朋友如赓虞、菊隐、先艾却都是同我很熟悉的,我们可以算作间接的朋友呢。”李刚主持北新书局,热望赵加盟,赵回上海后,与李小峰相谈甚欢,但还是选择了开明书店,成了第一任也是唯一的编辑。

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与鲁迅早有交往,赵景深得以接近鲁迅,并曾同桌吃饭,席终赵表演了单口相声《一个忘了戏词的人》。鲁迅编《奔流·泰戈尔专号》时,赵译了托尔斯泰长子的文章,鲁迅说:“欧洲的事情,仅有赵景深先生写给我一点消息。”

鲁迅忍了近8个月

赵景深先生

1929年,赵景深的夫人马芝宝因心脏病去世。

1930年4月19日,赵景深和李小峰的妹妹李希同大婚,因缺钱,结婚前赵拿着译稿去找徐志摩,徐立刻预付了他40元。

婚礼当天文坛中人来了100多人,鲁迅、徐志摩、沈从文等素有不睦的人联手出席,堪称奇观。

在婚礼现场,有人看到:“‘瞧!鲁迅一人孤单地坐在那里’……他不去找同堂的人攀谈;可是,人家也不敢走到他的身边去找他,一直到张宴时,他才一声不响地入座。”

沈从文曾写道:“我又梦到鲁迅做寿,有许多人都不远千里而来,穿一色拜寿衣裳,成天磕头,膝上全绑得有护膝。他们拜完了寿就听那老头说笑话演讲,大家觉得比吃寿面还好……寿堂仿佛又是在北新书局。”而沈与鲁迅一生似乎只见过这一面。

1930年,赵景深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任北新书局总编,把经营重点从力推新文学作家转向童书,虽然赚钱,却引起鲁迅不满。

1931年2月6日,赵景深写了《论翻译》,不过是给吴曙天讨论翻译问题的文集写的序,恰好与1929年9月10日梁实秋发表《论鲁迅先生的“硬译”》一文引发的论战相接续。当时该论战已上升为“左联”与新月派的纷争,6月时,有人化名“摩顿”反驳,赵亦犀利回应:“我何必说这些嘲笑的话呢,况且你用的是假名!”11月,左翼作家李俊民再度发文批驳赵。

在此期间,鲁迅始终未出手。

自己都不敢称自己是人

据陈思和先生考证,12月5日,瞿秋白给鲁迅写了一封长信,局面陡然紧张,瞿称:“我们揭穿赵景深等自己的翻译,指出他们认为是‘顺’的翻译,其实只是梁启超和胡适之交媾出来的杂种——半文不白,半死不活的言语,对于大众仍旧是不‘顺’的。”信中还说赵景深是“特殊走狗”。

赵景深不过是将半人半马误译成“半人半牛”,将银河(也未必是正确译法,或如鲁迅所说,译为神奶路较合适)误译为“牛奶路”,赵景深译作极多,难免疏忽,对鲁迅的批评,赵景深的想法是:“恐怕鲁迅不仅仅是由于翻译问题而批评我,而是由于我有一次在国民党市政府的一个宴会上说错了话而批评我。”

“牛奶路”纷争后,赵景深多次给鲁迅去信,承认错误,后来鲁迅还给赵景深主编的《青年界》杂志写过两篇稿,即《忆刘半农君》《陀思妥夫斯基的事》。

赵景深的妹妹赵慧深是名演员,《雷雨》中蘩漪最早的扮演者,还出演过电影《马路天使》等。

1952年,北新书局公私合营,赵景深辞去总编一职,专心在复旦大学任教。

“文革”期间,赵氏兄妹受冲击,赵慧深逝于1967年,终年53岁。传说赵景深一度被关押在学生宿舍中,看管他的人都出去了,把他捆在床上,有人在外面敲门,赵先生答:“没有人。”来人奇怪:“你不是人吗?”赵先生回答道:“我不是人,我是牛。”

1977年,延安文艺座谈会35周年纪念时,赵景深写诗:“仰望华山攀顶峰,百花竞艳迎春风。古稀虽过鼓余勇,也愿做株不老松。”

1985年1月,赵景深先生下楼时不慎跌倒,引发脑溢血,终年82岁。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此拍品详情

著名戏曲学家、原中国戏曲研究会会长 赵景深 

1962年致吴-闰-六毛笔信札一通一页

 带实寄封

提及赵景深到苏州作报告

《明清戏曲理论》和《明清民间戏曲》等内容

使用精美花笺纸

HXTX207113

赵景深

(1902-1985),曾名旭初,笔名邹啸,祖籍四川宜宾,生于浙江丽水,中国戏曲研究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作家。1922年毕业于天津棉业专门学校后,入天津《新民意报》编文字副刊,并组织绿波社,提倡新文学。1930年起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会会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名誉主席,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上海分会主席等。在元杂剧和宋元南戏的辑佚方面作了开创性工作,对昆剧等剧种的历史和声腔源流及上演剧目、表演艺术均有研究。著有《曲论初探》、《中国戏曲实考》、《中国小说丛考》等十多部专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鲁迅骂过是怎样一种体验?| 有色有味
【不日记】“希望不要卖毛边书” | 陈子善
赵景深与鲁迅先生的交往
关于“牛奶路”
【不日记】再说鲁迅见过徐志摩吗 | 陈子善
必看!人家不是问题书,书店碰到别错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