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组拍卖会上的北齐石雕佛教造像赏析
广告

曲阳石雕

作者:万树勋,王丽敏 编著

当当
以下为嘉德拍卖数年来的一些北齐石雕拍品。
北齊青州佛造像中具有包羅萬象之藝術風格:人性的包容與寬厚。青州龍興寺風格造像歷代均有出土,其作爲中國佛教美術發展史上獨樹一幟之風格而被近代學者系統性的研習應在1996年的重大窖藏考古發現之後,北京大學的宿白先生、中央美術學院的金維諾先生等多位著名的藝術史學者均多次撰文,對其造像所特有的立體而自然的軀體表現與溫和而質樸的面貌特徵進行分析論證,但無論是以傳統的犍陀羅雕塑爲基礎、笈多美術爲時風、亦或曹仲達的中亞粟特繪畫誘因,都成爲了青州龍興寺風格佛造像中不可或缺的美學元素,正如此尊北齊青州釋迦佛祖石雕站像所代表的典型的北齊青州興起的單體造像藝術一樣,典雅生動的面容與優美洗練的軀體間浸透著豐富的宗教信息與藝術語言。

釋迦佛石雕像

年代:北齊

尺寸:92 cm

青州佛像平素貼體的袈裟,衣紋樣式受到印度笈多造像影響最爲顧顯著,佛像螺發右旋和低平肉髻相的特徵,亦受到南印度阿瑪拉瓦蒂造像元素的影響。北齊時代青州造像特徵,佛頭肉髻低平,把北魏過去的高聳肉髻,改成貼切自然的扁平狀螺發,此尊佛立像爲典型的山東青州風格。

北齊造像佛衣由北魏時代的“褒衣博帶”式,改變成袒右肩或低開頭的通肩袈裟,此尊像袈裟表面以彩繪方式,繪出袈裟的框格裝飾,表現福田相。袈裟質地輕薄而貼身,遒勁流暢的陰刻衣紋,順著身體結構起伏,雙腿輪廊隱約可見,這種“薄衣貼體”的造像風格,展現了印度笈多藝術在中國的流傳影響,是北齊造像的一大特色。

衣薄貼體如出水中,既表現了衣著質地,亦表現了軀體的流綫變化。健美秀麗的青州造像風格,佛像寬肩細腰,胸腹微突,軀體豐腴飽滿,身形修長,姿勢直挺,體態優美,這些特點亦是受笈多造像藝術之影響。造像臉形渾圓、面頰豐潤、五官細膩,眼光下斂、俯視沉思,柔美內省的神情,取代過去東魏山東造像的童稚之氣及古拙式微笑的表情,靜謐莊嚴的法相、專注于內心的表達,更接近于法身的本質,沉思與內省的精神境界,莊嚴寧靜,沉潜端嚴,具有安定人心的力量。

該尊北齊青州佛造像的另一特色是還保留彩繪,將繪畫技藝施于石雕造像的佛像身上,使繪畫與雕塑兩大藝術緊密契合,形成一種獨特的佛教藝術表現。


石灰岩菩薩立像

年代:北齊

质地:石

尺寸:82 cm


此尊菩薩立像石灰岩雕成。菩薩頭部與肢臂雖已遺失,但仍可以想見原件當是一件精緻完美之作。整件袈裟線條流暢,保存完好,可見造像形體之典雅、雕刻之精美,頸部飾項圈,通體點綴瓔珞珠鏈,中間腰帶自然下垂,浮雕蓮花圓心紋等圖案。整體刻繪精美,姿態優雅,袈裟緊貼身軀,顯露出極美身材,是富有人性、動感、健美而又具有生命力的作品,稱得上是北齊時期佛教造像藝術的精品佳作。

石灰岩佛頭

年代:北齊

质地:石

尺寸:27 cm


佛頭以石灰岩雕鑿,螺髮,頂有肉髻,面相方圓,額寬且臉型飽滿端正,雙耳長垂及肩,眉目描畫細膩,雙眼微闔,面容慈悲平和,神態安詳,表現了佛經中記載佛祖「八十隨行好」即釋尊容貌之八十種細微特徵。此像雖僅殘留佛頭部,但製作精細,可以窺見原件當是一件精緻完美之作。此像體現了北齊時期佛像造像之高超技藝。北齊佛像之優勝,取決於其線條的柔與美。此佛像雕鑿精細,結構嚴謹,可窺工匠雕刻時之虔誠,其誠心與佛像相容,成造像之圓滿,可謂至美。

大理石菩薩立像

年代:北齊/隋

质地:石

尺寸:19 cm


此尊菩薩立像大理石雕成。菩薩頭戴花冠,束高髻,兩側寶繒垂肩,面龐豐滿圓潤,身著長裙,輕紗透體,一手施無畏印,一手施與願印。身後舟形背光。胸前飾項圈,披帛遮住雙肩,飄帶連於腹前,下身著裙遮住雙腿,裙帶分別於前後對稱飄於裙下擺處。瓔珞於腰際前後兩面交叉,正、背兩面相連。此像雕刻手法簡約,神態端莊穩重。雖有殘缺,透射出不俗的體魄造型與沉靜的神態和高雅的氣質,歷經千年,一切皆為歷史滄桑的賦予。

石雕畏獸

年代:北齊

尺寸:36 cm

來源:盧芹齋


本品爲石雕畏獸跪像。畏獸的基本特徵是獸面人身、肩生羽翼、三爪二趾、上身坦露。這種形象在魏晋南北朝時期較爲常見,尤其在北朝,通常跪坐于佛龕蓮花柱底部。畏獸雙目怒睜,雙眉略蹙,張口作叱吒狀,豐乳肥肚,雙膝跪坐,雙手支撐於大腿之上。雙肩處生有一對羽翼,呈現展翅待飛狀態,猶如托舉蓮花佛龕飛入空中一般。細緻的雕刻技法將石畏獸撑托蓮花座的姿態表現的活靈活現。本件石雕畏獸整體造型渾重,神態盛氣淩人,代表了北朝石雕藝術的成就。

黃花石雕佛龕

年代:北齊

质地:石

尺寸:19.1 cm


佛龕雕琢與方形石塊之上,正面雕琢出方框一圈,內有拱形龕門,門上有蓮瓣數枚,門上裝飾有火焰紋,火焰以平行曲綫刻劃,具有裝飾感。佛龕內有一佛二菩薩像。主尊肉髻高聳,身著通肩袈裟,雙手分別結與願印和無畏印,結跏跌坐于蓮台之上。兩旁侍立二菩薩,端莊娉婷。由于年代久遠,石雕已有風蝕的痕迹,斑駁點點,具有歷史感。佛龕兩側亦有雕刻,仍各刻有拱門佛龕,龕內有立佛一尊,佛像衲衣寬大,繒帶和帔帛飄垂體側,衣紋綫條流暢自如。佛龕刻像皆具有北齊風格,圓雕成熟,袈裟質地輕薄貼身,衣紋遒勁流暢,隨著身體結構起伏,身體輪廓在衣紋中隱約可見,既表現出了衣著質地,還表現出軀體的變化。北齊歷時短暫,統治者提倡鮮卑化,與南朝交往,與西域聯繫,天竺佛法東傳,中印之間的交流,交織在一起,呈現出北齊汲取衆家之長,融合各派,多元文化交融的佛教造像藝術。

此佛龕雖歷經滄桑,保留至今,仍然感受到佛陀莊嚴寧靜,安定人心的力量,是不可多得的佛教藝術遺珍。

來源:日本關西藏家舊藏,其收藏于1955-1965年間購于山中商會與尚雅堂


黃花石一佛二菩薩像

年代:北齊

质地:石

尺寸:19 cm


此一佛二菩薩像以黃花石刻就。主尊釋迦牟尼結跏跌坐于仰蓮台之上,蓮瓣飽滿,蓮尖卷翹,兩旁有雙獅蹲伏守護。佛陀雙手結禪定印,內著僧祗支,外披通肩袈裟,面露微笑,平和智慧。兩側立二菩薩,頭帶冠飾,手捧寶器,神情莊嚴肅穆,菩薩衣飾繁複,衣紋細膩流暢,刻劃精美。佛龕背屏已有殘損,高臺下刻有銘文。北齊時期常表現釋迦之坐像,搭配肋侍菩薩。這一時期的造像藝術臻于成熟完美,一改北魏以來的秀骨清像、褒衣博帶樣式,具有明顯的“曹衣出水”特徵,又稱“曹家樣”,是由來自中亞曹國的北齊畫家曹仲達所創之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衣服褶紋多用細筆緊束,似身披薄紗,宛如出水之感。北齊佛像開創的新風貌,簡潔流暢、薄衣貼體、造型新穎,精細淺雕、造像著輕薄貼體服飾,從潤澤的軀體和洗練的衣紋,透過出水式袈裟,隱約可現佛像軀體的輕微起伏變化及剛健碩美造型,這種明潔感人的雕刻風格,注重人體結構雕刻之美,正是北魏至隋唐間不可或缺的過渡時期作品,對隋唐時期的造像高峰産生深刻的影響。此龕即爲這一時期之代表,極爲難得。

漢白玉思維菩薩組像

年代:北齊

质地:石

尺寸:27 cm


漢白玉質地,思維菩薩端坐石台中央,身著天衣,頭戴寶冠,半跏思惟坐。右手屈肘撑右腿上,手貼臉頰。左手自然搭在左膝,寬額挺鼻,眉目清楚,唇抿起,似有笑意,面容恬淡動人,其後爲圓形背光。菩薩兩旁有殘柱,其旁各侍立兩菩薩像,儀態端莊,法相莊嚴。佛臺上雕刻神獸、力士形象生動,可惜時代久遠略有殘損,仍顯出北齊造像之風采,難能可貴。

青白石背光坐佛四尊

年代:北齊

质地:石

尺寸:19 cm

清洪先生舊藏


青白石背光坐佛,共四尊,中部雕有一主佛,按照佛教造像的儀軌,主尊佛像通常位于中心位置,兩側的菩薩弟子對稱分布。左側下面有一佛,右側雖殘,但從圖像配置看,應爲一坐佛。佛結跏趺坐,其中主佛頭部磨光,無發飾,面相方圓,額頭較寬,雙目微閉,表情慈善安詳,右手于胸前結印,左手安放于腿上。這一時期的造像,大多寬肩豐潤,面龐圓潤,菩薩的造型著長裙、戴寶冠胸前飾交叉式瓔珞或是帔帛,衣紋平行下垂。從整個雕造工藝看,風格特徵明顯,同類作品當參考山東青州地區的石佛像體系。

漢白玉思維菩薩

年代:北齊

质地:大理石

尺寸:32 cm


漢白玉質地,思維菩薩坐像。思維菩薩描繪釋迦摩尼得道前思考頓悟的狀態。釋迦身著天衣,頭戴寶冠,寶繒垂落至肩,披帛垂過高坐台,半跏趺坐。右手屈肘撑右腿上,手貼臉頰。左手自然搭在左膝,寬額挺鼻,眉目清楚,唇抿起,似有笑意凝視思考,面容恬淡動人,其後爲圓形背光。此尊菩薩像是北齊佛教造像優秀代表,且佛像歷經滄桑,保存較爲完整,更是難能可貴。

石雕人物組像

年代:北齊

质地:石

尺寸:40 cm


此尊石雕造像,部分已殘缺。兩尊佛立像,佛像面相方圓,但略瘦,著交領寬袖長衫。另一尊造像頭部缺失,腰間束帶,右手在胸前作施無畏印,左手執衣角。佛座前中間有一摩尼寶珠,兩側各有一隻護法獅子。造像整體姿態之優美,神態之恬靜,結構之準確,手法之簡潔,給人以飄逸灑脫神聖之感。此時的造像,大多寬肩豐潤,面態較圓,菩薩的造型著長裙、戴寶冠胸前飾交叉式瓔珞或是帔帛,衣紋平行下垂。

大理石雕二菩薩像

年代:北齊

质地:石

尺寸:25 cm


此尊爲大理石雕刻二菩薩像,舟形背光。菩薩頭戴發冠,兩側寶繒垂肩,面龐豐滿圓潤,身著長裙,輕紗透體,一手施無畏印,一手施與願印,跣足立于石座上。石座背面及兩側均刻有題記。北齊時期造像,大多寬肩豐潤,面態較圓,菩薩的造型著長裙、戴寶冠胸前飾交叉式瓔珞或是帔帛,衣紋平行下垂。從整個雕造工藝和風格特徵明顯,同類作品當參考山東青州地區的石佛像體系。

大理石雕佛像

年代:北齊

质地:石

尺寸:39 cm


佛像大理石質,爲一尊立佛。背光殘缺,但從形制可以推斷爲蓮瓣形。佛像面相方圓,神態莊肅。佛像的手姿呈施無畏印和與願印。著長裙,裙帶下垂至兩腿間,中打蝴蝶結,帔帛交于腹再下垂折搭于肘。佛跣足立于長方形石座上。石座背面有題記,紋路斑駁,透出濃郁的歷史氣息。整體姿態優美,簡潔流暢,蓮瓣形的背光烘托出妙相莊嚴的佛陀。

雙面石雕佛像

年代:北齊

质地:石

尺寸:44 cm


此尊石菩薩像雙面雕刻,一面雕刻半跏趺坐菩薩一尊,帶舟形背光。菩薩法相莊嚴,一手施無畏印,一手作撫膝狀。頭戴花冠,面相豐滿,雙目微閉,神態安詳,慈悲莊嚴。石座刻有題記:景明三年,四月八日,上爲皇帝,□爲□□,父母□□,邊地衆生,敬造石像一區,同生供養。另一面刻一菩薩二弟子像,帶舟形背光。主尊菩薩帶舟形頭光,神態靜謐安詳,頭戴發冠,一手施無畏印,一手做與願印。帔帛垂體而下,衣紋自然流暢。兩旁的弟子帶圓形頭光,列于菩薩兩側,襯托出了菩薩的莊嚴。造像整體比例把握精准、協調,是北齊石雕的代表。

石雕思維菩薩

年代:北齊

质地:汉白玉

尺寸:41.5 cm


此尊髮髻整齊,寬額面豐,眼睛狹長,嘴角微揚,面相莊嚴。衣飾簡單,緊貼於肌膚。菩薩呈半跏思惟坐,姿態優美自然,神態恬靜,結構準確,雖是殘像仍能窺見魏晉南北朝佛教造像的超高水平。

感恩转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
北齐时代的石雕造像风格浅析
旃檀精舍 | 笈多马图拉式艺术对中国佛教造像的影响
中台博物館藏
中国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图集(上)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