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艺行于中国,竟不如茶道行于日本!
中国有十圣,如至圣孔子、亚圣孟子、诗圣杜甫等,其中还有一位茶中圣人,名为陆羽。
陆羽之名,爱茶人皆知:字鸿渐,号东冈子,唐代夏州竟陵人,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专家。不慕荣华,不畏权贵,只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这么一个人物,以《茶经》盛启国人饮茶之风,开启饮茶时代,为世界茶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想必定是爱茶之人,却何以,写下了一部《毁茶论》以抒自愤?
《毁茶论》
《新唐书》本传记载:“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着黄被衫、乌纱帽,手持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啜两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李公复请为三。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教授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荐茶博士。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及此羞愧,复著《毁茶论》。”
归于道
从上文可以知道,陆羽写《毁茶论》其实是受了御史大夫李季卿羞辱而起的发愤之词,如今虽已失传,却可臆猜其字里行间中,定然透露出对“读书人”李季卿以貌取人,以权贵看“茶道优劣”之行径,进而替自己所爱之茶做高雅“代言”。
事情还有后续发展,据《封氏闻见记》记载:“有常伯熊者,又为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个“广”润色之,是指常伯熊协助陆羽修改、润色《茶经》,并推广煎茶之道。
看到这里,就茶学知识而言,小编认为陆羽是胜于常伯熊的。但唐代的饮茶之风的盛行,常伯熊的功劳也不容抹杀。而且常伯熊定然也认同陆羽的茶道,宁静致远,无论朝野,皆是茶者。
茶艺?表演?
以上之事,告一段落,且一告便是千年。如今,逐渐盛行的“茶艺表演”之风,却让小编开始觉得陆大哥的寿枋板有点压不住了。
让我们先来看看茶艺与茶道的定义,再看看何为“茶艺表演”。
茶艺,是通过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等一系列内容来表现茶优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而茶艺表演则是基于此而产生的艺术形式。
茶道,是精神,是道理、规律、本源和本质,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是用心感受,却能略窥一二。和、静、怡、真是茶道四缔,也是中国茶道的核心精神。饮茶之贵,贵在得味、趣、神,是心之所向,非形之所映。
本末倒置,笑莫大焉。
以茶道指导茶艺,两者结合方是茶中道艺。亦如自唐至宋,承道者有茶艺,而开“茶百戏”之滥觞,浑不似如今,演者均是盛装“华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纤纤葇荑,轻巧灵动。
诚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貌美女子上台表演,观赏性确实是会大增。贾宝玉所言“女儿清爽”,俺也赞同。但是,这场茶艺表演是为了展示泡茶者,亦或是杯中茗?本末是否倒置,这就全凭读者各自猜证了。
日本茶道,中国茶艺。
讲到这里,小编突然想起当时看过日本学者陈舜臣的一段话:“与其说茶道在中国绝迹,不如说是未留下形式。茶道是将所谓的‘日常茶饭’中的‘茶’非日常化,通过在现实中建立虚构的操作过程,重新思考人生。这在中国虽然是一种潜伏之流,却并未像在日本那样成为一种形式而传承下来。”
小编亦联想起从前在网络上无意间看过的无出处那一句“网络句子”:“泡茶这件事,在中国叫茶艺,在日本叫茶道。”
当下细想,竟然有无限感慨,中国,五大文明古国之一,茶文化起源国,“道”的概念也是最早见于华夏先贤。
如今,茶道却传承在日本,虽尚未细究其中确切详略,现却无心翻查史实资料,满腹牢骚,聊与茶友一谈。
虽为晴窗,却无围炉,小编一席话,只能尽付文里行间,承蒙茶友不弃,读到这里,再三拜谢。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让我们在尘世中泡一壶清茶,在茶汤中品舍与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煎茶道茶艺
吃茶 | 一代茶艺大师常伯熊的陨落是因为喝茶太多?
陆羽《茶经》全文
茶圣陆羽的卒年六探
《茶经,茶道那点破事最终的定论》之六
观茶艺 习茶性 升华了的茶道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