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拯救英才(一)

    英才还需要拯救吗?

    当然需要。并且十万火急。

   2007年,《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经出版,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共振,铺天盖地的求助随之而来,其中数量最大的来自家庭。随后,我被聘请为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素质教育中的家长作用研究”课题组组长,并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卫视、新浪网等主流媒体专访。这些都让我有机会、有责任、全方位、多角度地接触中国的家庭教育。

28年的教育实践结合近两年的集中研讨,我认为:孩子成为英才其实很简单,关键是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做。很多具备英才潜质的孩子,在他们成长的黄金期,由于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法而“泯然众人”,甚至被贴上“问题孩子”的标签。例如:

   家长恨不得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却不知道把孩子的特长培养和前程规划对接起来,两代人疲于奔命,孩子出现厌学,提前退出竞争;

   家长对北大、清华、哈佛、牛津等世界名校的招生政策理解不到位甚至一无所知,强迫孩子在中低档次的作业中浪费时间,令孩子错失成才机会;

   家长自以为对孩子关怀备至,有求必应,殊不知其中很多是孩子并不需要的,而理解、尊重、信任等孩子真正渴求的东西,家长却吝啬至极。

   孩子青春期精力过剩造成的偏执、孤僻、不务正业,甚至黑社会等阶段性问题,被家长当成不可接受的过失无情打击,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家庭战火连天;

   少年儿童共有的马虎、粗心等特点,被家长当成孩子唯一的缺点加以批评,掩盖了孩子学习技能上的真实缺陷,使孩子自信心摇摇欲坠;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小男孩,在小学期间转了三个学校。为什么呢?这个孩子上课总喜欢闹堂,太调皮,严重干扰了别人的学习,老师、同学都不欢迎他,三个学校也都容不下他。

家长找到我,说:“我孩子很聪明,就是水土不服,哪个学校也呆不下去。一提起孩子,老师就揭短:你还想再换一个学校吗?现在这孩子都抬不起头来了。”我跟孩子见了一面,问了几个问题,发现他竟然是超常儿童!上课时,老师一讲他就会,剩下的时间就总想弄一点动静,表现自己的超级聪明。在大家眼里,孩子就成了调皮捣蛋,一刻也闲不住。“诊断”完毕,我就开药方了:“你说你聪明,我来检验一下。”我拿出人大附中超常教育的数学思维训练题叫他做。结果,他一个题也做不出来。“你看到了没有?和真正优秀的孩子比,你还差得远呢!你有本事,两个月之内把这本书啃下来,我就佩服你。”于是,这孩子一头扎进了《数学思维训练题》里,智商找到了用武之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孩子跳了一级,进了人大附中的初中。初一期间,他又到日本参加数学竞赛。

   一个智力超常的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反复糟蹋下,险些被耽误了一生!

   这样的孩子还有多少?

   这样的家庭还有多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注】银川小升初面谈三所学校都考了啥?
“家庭教育”不等于“家庭学习”
孩子一道数学题错四遍,老师把家长叫学校猛批,爸爸却表扬了孩子
数学老师一针见血:会做这13道必考数学题,重点中学“抢着收”!
一位考745分清华学霸,给中国家长的10大忠告,知道越早孩子越受益
这是很简单的3个公式,却能蕴含家庭教育的哲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