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古典诗词描写鉴赏训练学案

高考古典诗词描写鉴赏训练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几种重要的描写手法,学会准确判别。

2、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描写手法的问题形式和答题思路。

【学习 重点】

掌握几种重要的描写手法,学会赏析。

【学习难点】

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知识准备】

描写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修辞、写景顺序(时、空)、声色等感官角度等。

【教师分析技巧】

1、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登高》《西洲曲》《约客》

2、烘托与对比

作者在选取事物时,其角度、轻重、目的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对比是相反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互相比较,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的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从侧面着意描写,来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衬体,一方是主体,两者主次分明。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

《赠汪伦》《题李凝幽居》《清明》《咏鹰》

3、动静结合

自然景物以动、静两种状态呈现。描写动态与静态的景物,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相辅相成,开拓了诗境,传达了情感。

《鸟鸣涧》、《江间作四首之三》

4、虚实结合

虚: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2、已逝之景之境。3、设想的未来之境。

实:“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实结合: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琅琊溪》《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雨霖铃》

5、白描

诗歌的创作中,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6、写景顺序——时间、空间的转换

《晓至湖上》《溪亭》

7、声色等感官结合  《夜雪》《咏山泉》

【手法判别】

课堂练习:分类鉴赏高初中诗词名句的表达技巧,在每句后面的括号里切当写出该诗句所运用的手法。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马前桃花马后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6、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实。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虚!(  

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0、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2、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  
13、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14、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   
15、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6、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17、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8、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2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2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或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请简要分析。  

⑵请从动、静(或其他)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⑶分析这首(句)诗写景的妙处

⑷某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试做简要分 析

⑸试 从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这句(首)诗

“表达技巧”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及描写景物的效果。第三步,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高考真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6题。

阮郎归·初夏   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3分)(     )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未完,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1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10年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复习学案

外部感知
外部感知,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读题,识人,辨文,看注释.
1,读"题"
凡读诗,必须读全诗,即从题目入手,直到最后一个字,凡有注释的,包括注释在内.事实上,许多读者,特别是中学生,尤其是面对考题上的诗,往往只记住诗句,而忘了题目.殊不知,有些题目也是诗整体意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丢了题目,等于给自己的理解设置了障碍,抛弃了对诗内容或情感把握的切入口.
因为题目往往含有可资我们理解诗的信息.例如,王维《过香积寺》,寺,特殊的地点,题目点明了地点,事情("过").杜甫的《春夜喜雨》,题目既交待了季节,时间,对象,又表达了心情("喜").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题目不仅交代了人物间的关系,同时,又叙述了情节("见"——"别"),更重要的是描写了情感的不同特征(喜悦与哀愁).面对这样的题目,纵然不读诗,也可以引发丰富的联想.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题目既明确了地点,一个富有历史厚重感的地点,又交待内容,同时也暗示了情感的指向.
读题目,可以帮助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所抒情感的把握.
2,识"人"
这里的"人",指诗人,叙述者和被叙述者(诗词中的主体对象)三者.
凡诗文皆有叙述者,相对于文而言,对诗的叙述者的辨识,对理解诗的情感内容更加直接.
诗的"叙述"者有两种形式:一处于诗的景物人事之外的叙述者,作者以旁观者或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一是置身于景物人事之中的叙述者.
处于诗的景物人事之外的叙述者,作为局外人,与诗歌咏的主体对象是分离的.例如,卢照邻的《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复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这首咏物诗,叙述者和歌咏的主体对象是分离的.叙述者是诗人,主体对象是池荷.诗句是围绕主体对象展开的,诗人的思想情感是依附在主体对象允许的范围内的.要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首先要解读主体对象.该诗写荷花的香艳,也写荷花担忧因秋风而过早的飘零.只有解读了荷花的这一形象,才能品味出诗人在诗中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蹉跎岁月的情感.又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诗人与诗中的主体对象思妇也是分离的.诗句都是扣紧思妇写,诗人渴望和平的愿望,是通过思妇的思念丈夫(良人)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表现出来的.
置身于景物人事之中的叙述者,叙述者往往和主体对象合二为一.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登高》,陆游《书愤》,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声声慢》等.这些诗词,都直接表露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我们读诗,就是与诗人的直接对话.
读诗,不应忽略叙述者的立场,这对鉴赏诗不无帮助.
另一个识"人"的含义,指对作者的认识.对作者的认识途径有二:一是调动文学常识记忆库中的知识储备,二是借助现场的材料——诗词后面的注释.了解作者,可以帮助我们解读他的诗,因为有些诗,作者抒发的情感往往与他的背景有关.
3,辨"文"
所谓辨"文",指从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诗描述的内容各不相同,有山水田园的,边塞羁旅的,宫廷闺怨的,送别酬答的,咏物写景的,寄兴咏怀的,不一而足.
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辨认,有助于对诗歌情节的把握和情感的领悟.例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当我们得知这是一首咏史感怀诗,那么,我们就可以较容易地明了所写的史实内容:越王破吴凯旋,战士尽衣锦荣归,如花般的宫女挤满华丽的宫殿,真是荣极盛极一时.掌握了这一叙述情节,再与"只今"一句所写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就较容易把握诗人对盛衰的感慨.柳永《雨霖铃》,当我们获知这是一首离别词之后,我们同样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它的情节:一对恋人长亭惜别,他们缠绵留恋,无奈船夫催发,他们哽咽着离别,女主人公想象着情人的去处和途中的景况,并且设想自己日后生活的寂寞孤凄.明白了词的情节,就能进一步体会它所表达的情感.又如李纲《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是一首咏物诗,它的主体对象是"病牛".当我们辨清了"文"之后,它的情节就很清楚了:病牛为人耕种,结果,他们收获了很多,而病牛自己却筋疲力尽,无人为他的老病衰弱而伤感;然而,只要众生能够温饱,他甘心情愿让病弱的身躯倒卧在残阳里.了解了情节之后,诗人的为民奉献的情怀也就从诗句中透露出来了.
辨"文",对我们进一步赏读诗歌有一定的帮助.
4,看"注"
赏读诗歌,离不开注释.注释往往能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背景以及其他有关情况,有些注释还能替我们解释一些生僻难懂的词,介绍有关典故的出处和提示用典的意思.
高考中出现的鉴赏古诗词考题,它的注释更具实用性.它除了帮助考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外,还往往暗示诗的内容,或意境或其写作风格.例如,有一道高考模拟题是阅读两首诗,一首是朱余庆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另一首是张籍的《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考试的第一题是: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在这两诗后试题之前,命题者给出一个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两首诗都用了"比"这种写法,如果没有这个注释,许多考生恐怕看不懂诗的内容,更谈不上回答准确了.有了这个注释,就大大降低了答题的难度.又如2007年福建省的高考诗歌鉴赏题选的是宋朝谢枋得的《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有一道题是: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同样,命题者对原诗给出了两个注释: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佑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有了这两个注释,诗人所抒发的国破家亡之恨和决心学习梅花凌寒独开的不屈的斗争精神,就容易明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诗歌 鉴赏】2010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复习方案(转
诗歌鉴赏的五步程式(四)
诗词曲区别及鉴赏
古诗词鉴赏的术语及方法
鉴赏诗词的基本技巧[易读语文网]
诗歌鉴赏——理解古典诗歌的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