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文言文阅读:五鉴赏与评价

五  鉴赏与评价

考点提要: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高中学生应“初步具有对文学作品的鉴别欣赏能力”。《考试说明》也明确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这两个方面包含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四个点,有两个基本题型:解说诗词文句,读懂意思,这是基础;总结形象、内容或赏析表达技巧,读出意味,这是核心。

    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可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还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要注重形象的“神”,即形象的内在精神。

   叙事:白居易《卖炭翁》—卖炭老人劳动的艰辛和受剥削的惨重

   抒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神游无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忧国忧民,苦身利人

     语言

   〈1〉节奏:一般是两字一拍,也有一字一拍的,要联系语意看。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押韵:律诗、绝句为偶句押韵,有的首句起韵;词曲则按词牌、曲牌的要求押韵。

      岑参《春梦》: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 里。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跳跃:诗歌跳跃性强,讲究变化。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联  送别友人地点—颔、颈联  诗人内心活动—尾联   送别情景

      〈4〉炼字: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九个名词点明不同景物,呈现空间心理组合。〉

       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割:山峰两侧如刀切〉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组叠字,从外到内,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5〉倒装:多数为了合乎音韵平仄的需要。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6〉对仗:律诗中一般是颔联和颈联。

      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风格举隅:

     清新:用语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如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质朴: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哪里来。

     绮丽:用华丽的词藻、多变的修辞、神奇的想象进行生动的描绘。如雍陶《题君山》: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隽永:用含蓄委婉的语言将要表达的意思寄寓其中。如杜牧《夜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简练:语言简洁、凝练,注重炼字、炼句。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韩琮《晚春江晴寄友人》: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里,不是望乡时.

     3 表达技巧

   〈1〉比兴。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朱余庆《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2〉双关。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李商隐《宫辞》: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莫向樽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3 〉诗眼和词眼。诗眼、词眼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

     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知?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有尽时。    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反衬。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站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5〉联想与想象。王之涣《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借景抒情。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7〉托物言志。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早冒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年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8〉用典。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刘禹锡《蜀先主庙》: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4 思想内容                                      〈1〉理解主旨:通过诗歌的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或思想倾向,是灵魂。

  〈2〉分析思想感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健康的、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需要分析、鉴别。

  〈3〉明确社会意义:形象的典型,主题的深邃,会对人们认识社会、理解生活、陶冶情操发挥作用。                                                                                             

   〈4〉把握情调:诗歌的情调有高雅与庸俗、奋发与颓唐、健康与不健康之分,要注意把握。

趋势预测:

     2002以前高考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2002年已改为主观表述题型,以后基本上是这么考。

典型题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   全国1〕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    全国2〕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3、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2010   湖南〕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2011   全国1〕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

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1   全国2〕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6、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2011   湖南〕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12   全国大纲卷〕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来源:学+科+网]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时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2012   全国新课标卷〕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2012   湖南〕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边塞 诗。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诗歌鉴赏题13
【诗歌鉴赏】诗歌中常见人物形象类型及鉴赏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指导教案合集
2011届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高考语文一轮课件鉴赏诗歌形象之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情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