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语文复习中的素质教育(续二)

 第八章 高考复习中的“以本为本”

  高考语文试题从总体来说,是跳出了高中语文课本的内容,依据“在全面考查‘双基’的同时,注重学科能力考查”的原则,单独命题。但从历年来呈现的题目内容来看,始终没有跳出“以本为本”的框框。所谓的“以本为本”,就是以高中语文课本为根本,在《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内,依据《考试大纲》的能力的测试要求,进行命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前言”明确指出,“要求考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融会贯通。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各科,要尽可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从试题本身来看,无论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古诗文阅读”、“名句名篇”,还是现代文阅读、写作,有一些内容就是直接从课本中选用选项,如词语、句子等,或列置,或比较,表现出其与课本的渊源关系。

  因此,高考复习的总原则应该是“以本为本”。高明的高考复习执教者往往严格地奉行这一原则,把它当作进行高考复习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即使是按照一般的考点程序进行复习,也把高中语文课本当作根本;有的甚至完全抛开考点内容的系统复习,把高中语文课本直接作为复习的蓝本来用,表现出一股“我行我素”的英武豪气。

  2003高考是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新教材的首届高考,试题进一步以能力考查立意,突出基础性,凸现教材的示范性。这一年高考,所考内容虽然绝大部分取自课本外,但却体现了课程改革与新教材使用的基本精神。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只要在高考复习中“以本为本”,就能够引导学生提高素质,增强能力,实现飞跃。

  1引导学生熟读课本,当作根本。

  熟读乃至背诵文质兼美的文章,是汉语言学习的传统经验。高中语文新教材凸现了诵读的学习方法与要求,课本以外又配备了《语文读本》。教师努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在熟读背诵这一环节上抓紧抓好,是搞好语文高考复习的基本条件。

  从识记层面上看,语文高考试题的前六个选择题,无论是字音、字形、词语选用,还是语句正误辨析、标点符号使用、衔接句子检测,都是有“源”可寻的。这个“源”,就是重熟读积累、语感强。如果学生平时不注意读课文,对常见字词常常误读、误写、误用,就会有“难”的感觉。再看名句名篇默写检测,近两年的高考题,实际上可以看做是考古诗文的诵读,看你背出没有、背熟没有。从更深的层次要求看,是体现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在诵读中积累,加强语感,形成基本的能力。因此,高考复习要把“熟读”放在首位,重视课本、读本和其它读物的阅读;有的还要背诵、默写,达到一定的量和质。

       2引导学生勤写,最为要紧。

  “写”是整理日常生活所感、学习所得,提高感悟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性极强的语文学习内容。过去,我们习惯于仅仅把写局限在作文上。语文高考与新教材要求一致,强调加强阅读、鉴赏思维能力的考查,进一步突出主观题型的重要性。“写”作为一种主观表达方式,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意义不只是一种练笔,而应当把它当作一种学习方法。

  特别是面临高考客观选择题份量有所减少,主观表述题有所加大的局面,“写”的训练就更显得重要。在课文学习中,学生整理思想敢于动笔写,要花很大的气力训练,形成习惯,促使自觉;如果忽略乃至放弃“写”的努力,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受以往学习习惯的影响,对于练习中出现的主观表达内容,许多学生往往等老师讲标准答案。其实,学生先写更能在筛选、概括、品评中得到多方面的训练,起到加深感悟、提高准确表达能力的作用。

  除了重视课后练习、阅读思考,尝试写的训练外,高考作文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拿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抑或是常见的应用文,要达到高考作文的要求,如果没有平时的书本积累,经常地进行练笔,也是不可能的。只有按书本写作训练体系,融入高考“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内容,才能实现高考作文的飞越和超越,达到提高素养和能力的目的。

 

第九章 以发展学生言语能力为本,实现跨越式发展

  语文教育“以人为本”,这是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形成的新的教育理念。现今,“以人为本”已成国策,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已成教育界的共识。然而,就语文教育而言,“以人为本”究竟指什么?“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究竟指的是什么?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这个问题上,我赞成最近一些报刊上一些人的主张,语文教育“以言语能力发展为本,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个“本”,这个“发展”,不仅在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教育中要体现,在高三的高考复习中更要体现。高三的语文教育,高考复习,是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既然是这样,也就更加需要突出言语能力的发展;只有突出了这个言语能力的发展,才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语文教学的根本永远是运用汉字汉语的能力,这是语文素养内涵的核心所在。这种运用汉字汉语的能力,就个体而言,总是由低到高不断发展的。一般说总是依照上列顺序,由小学到初中、由初中到高中,向上发展的。到了高三,进入高考复习,在中学阶段,这已是发展到比较高的一个水准的时期了。在这个时期,学生希望考上大学,就语文能力来说,不依着这种势头突出言语发展的能力,又突出什么呢?每个学生有了以前语文学习的言语发展的能力基础,经过努力,是可以“以言语能力的发展为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语文课是从小学伊始到高中毕业历时长达十二年的现代基础教育的基础课程。学生从一个不知事的儿童,成长为能参与社会劳动或升入大学进行专业学习的能自主的社会公民。他们的语文能力、言语交往活动的能力,是随着个体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发展,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我们在确立语文教育以发展学生言语交往能力为根本之后,就必须建构起与之相适应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训练体系。这个知识体系中,应该以言语交往能力的内涵为座标,吸收当代语言运用的研究成果,如语用原则、言语行为、语用结构、会话含意、语篇分析和语体等知识,遵循学生言语思维和言语习得的科学规律。

  最近一些年的高考复习,越来越注重言语能力的发展。不仅在考试大纲中是这样,在高考试题中也是这样。

  语文教育应该发展学生言语交往能力为根本,能力是动态发展的,是具有发展层级的。高考复习应该按历年考试大纲的要求,突出学生的理解、表达、鉴赏能力。把语言表达得规范、简明、连贯、得体,是高中阶段语言学习及训练的基本内容和目标。其中,规范是基础,训练的目的是学习自然习得的语言书面化,表达符合社会语言运用的规范。规范的训练主要包括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句子的表述符合一般的语法规范,消灭错别字,消除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几个方面。高考复习中的“语言知识”就包括了这些方面的内容。

  简明、连贯、得体是比规范更高一层的语言运用能力。简明训练的重点,是在表达必要的信息时,使用相应的简练的词句,词义明确,根据语境决定详略;连贯训练时注意统一的话题,合理的句序,上下文语意的呼应;得体,即是语言运用要注意时间、场合、对象等因素,根据不同的情况,或委婉,或直白,或讽刺,或严肃,或幽默。这些,就是高考复习中“语言表达”训练的内容,是语言运用的期望性目标,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

  要达到语言运用的期望性目标,必须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性材料,为语言运用打下坚实基础。高三复习应该在学生高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大量地积累语言感性材料,如字词、语汇、句子、篇章等。原来积累不足的,要下大气力弥补;原来积累充分的,要加大容量,巩固、发展。要突出记诵,突出模仿、运用,在语言表达的训练中,提高档次。

  要达到语言运用的期望性目标,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鉴赏和写作训练中发展表达技能、技巧,提高操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所以,学生要在表达过程中注意语言训练的操作化,培养语言运用的技能、技巧。要抓住阅读鉴赏和写作训练这两个着力点,注意训练的方式、方法。阅读主要是感受、领悟,即通过语感的培养,具有对文章语言序列的辨识能力,从而正确把握语义、理解内容、鉴赏作品、评价优劣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技巧的培养,高考“发展等级”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使之作文水平达到一定或较高水准的途径,通过替换比较、仿照模拟、变换改造、设想创造等方法,交叉使用便能切实有效地达到目的。

 

            第十章 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合作、探究性的复习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进行主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理念,说到底,就是一个学生观的问题。

  学生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但他们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不是接受教训、只是听话的“驯服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要从教会学生学习出发,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主要是就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关系而言,与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同义。

  如果说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那么在高考复习中,更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些学生经过十多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具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进行主动学习的基础。他们进行高考复习,心里存下的是考取大学的良好愿望,拥有的是为实现这种愿望而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的还养成了一定的主动学习习惯和情感、意志、毅力等非智力的积极因素,语文教师只要注意正确引导,转变教育观念,从研究怎样教到研究学生怎样学,就能把学生带入高考语文复习的激烈战场中。

  要让学生主动读书。过去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弊病,就是没有让学生主动地读书,而是让他们坐在教室里听书,听老师讲书。据粗略统计,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时间多的只有10来分钟,一般的则只有3至5分钟。高考复习更是如此,只是让学生快速地看一二遍文章,就埋入做题之中。更不用说在高考复习中“以本为本”,即以课本为根本读书了。课堂内是这样,课外就更不用说了。这就是学生学习语文,进行高考复习的现状。这样学语文,这样进行高考复习,其效果怎么不是少、慢、差、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因此语文教学,特别是高考复习,必须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读书。要让他们把高初、中的语文课本读深、读透,读得滚瓜烂熟;要让他们把复习资料中的好文章、优秀作文读懂、读熟,进行真正的鉴赏和模仿、创新;要让他们把一些必读的报刊、书籍浏览、阅读,拓宽视野,开阔眼界。

  要让学生主动练笔。过去的语文教学,一般地是指导学生作文,让他们写作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尽管有一套系统的训练程序,学生也只是处于一种被动的适应状态。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就要让学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提倡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在高考复习中,更加要求让学生自由作文,主动练笔不仅让学生在原来作文的基础之上,落实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而且还要尽可能地达到“发展等级”的境界和水平。主动练笔,不仅指内容方面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规划;在文体方面,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自行提高。或进行单项训练,加强基础;或进行重点写作,提高档次;或选择修改尝试,加以润色。更可参加各级各类作文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乃至文学作品大赛,觊觎名次,获得成功的喜悦。

  “合作”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在交往与对话中实现。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气候”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的话,那么,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则要在学习中培养,在语文学习中培养,也要在高考复习中培养。

  在高考复习中同样要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给学生更多地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活动中,为学生更多地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生活里,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其中的切入之点。通过参与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的实践中学会学习;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因此,高考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

  过去的语文学习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是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而说的,就是在今天提倡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下,也还要这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这种独立思考则必须越来越要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了。否则,正如杨振宁博士指出的,“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学习上的重要进步乃至超越别人也是不可能的。过去的语文学习也强调互相帮助,但那主要是针对学习基础、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基础、成绩差的学生来说的,真正的互相帮助的氛围并没有真正形成。只有在合作学习的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共同参与、交往与对话,才能够真正实现相互合作。

  在语文高考复习中,这种合作学习的氛围的需要是特别突出的:资料共同享受,信息一起获取,练习互相讨论,疑难合作解除,真所谓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境界了。因此,在高考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共同学习中自主钻研,发挥出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共同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语言运用的基础,增强语言运用发展的能力;在共同的学习中努力地挖掘各自的潜力,特别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促成共同上进、你追我赶的竞争环境;在共同的学习中突破重点,攻下难关,一起提高语文复习的质量,争取最好的成绩,实现各自的宏伟理想。

  在高考语文教育教学中,还要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合作学习。传统的师生关系及其教学方式是封闭的传统社会及旧的知识传播的方式的产物。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传播方式及途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惟一的传播者,一些社会性传媒如书籍、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都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方式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角色“学习的主人”,这仍然不出传统的“导”和“学”的范畴,但却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合作学习。在高考语文复习中,也应该是这样。教师与学生共同享有资料,获取信息,讨论问题,解除疑难。

  “探究式学习方式”,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是否有研究性和创造性而言。探究性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难点。在高考语文复习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在学生争议最大处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高考复习中,阅读课本、查找资料、做练习题,往往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有的问题,甚至会引起很大争议。争议最大的地方,往往是知识、能力的关键之处。学生想弄个水落石出,教师也就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不要急着找结论,而是进一步查找资料,深入思考,证明自己的观点。还可以以此为契机,设立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学习不能“窥一斑”便“见全豹”的内容处进行探究性学习。无论是课文内容,还是复习资料以及练习中,总有一部分并不能从一个方面便能把握整体的东西,即不能“窥一斑”便“见全豹”内容。在这个时候,就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把握整体性内容。特别是一些节选的作品,可以及时引导学生课外抽时间去阅读整部著作,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刻地把握作品内容,理解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开拓视野,扩大阅读面。

  在教材或资料有瑕疵处进行探究性学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材或资料,难免有错误之处。在高考语文复习中,教师需独具慧眼,深入研究,引导学生不迷信,发现和纠正其中的谬误,并进一步引导他们探究错误的原因,形成探究点,借此提高学生的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汇集历史上一些发现和纠集著作或文章错误的例子,供其讨论、研究,形成整体或系统的认识,指导嗣后的质疑和研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从教材和资料可延伸处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的基础上,为了在更加宽广的领域、更加深刻的层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即从教材和资料的可延伸处进行探究性学习。一方面,从教材和资料延伸到同类的文章或题型;一方面,可从更广阔的视野入手,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在语文观;甚至还可以是跨学科的。

  从比较阅读和写作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无论是教材或资料,无论是阅读或写作,都有相当一部分或比较多的两篇(类)或两篇(类)以上为一组编排的内容。对这些文章和资料,都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比较,探究这些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体会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精妙,理解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探究写景与抒情的关系等,更能从整体上或更大的层面上把握文章的特色,进一步在较高水平上展开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第十一章 高考语言表达训练对作文教学的促进

  高考语言表达,是近年高考复习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它包括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些训练,不仅在高考语言考查中起作用,而且在作文训练中,无论是高考作文,还是初、高中各年级的作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考作文的评分,在基础等级中,已经明显地分为内容和表达两个部分。其中“表达”蕴含的内容,是与“语言表达”蕴含的内容暗合的;即使在发展等级的一些内容中,也涉及到语言表达的方面。例如: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把这些内容运用于初中或高中各年级的作文训练中,无疑地会提高其整体的作文水平。

  1语言表达训练,突出了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的思路开放,思维广阔。

  叶圣陶先生大力提倡作文的“思路教学”语重心长地劝导中学语文教师“作者思有路,遵路其识真”。思路是指作者的思维途径,包括思维起点、思维指向、思维方法。它不完全等同于层次结构,结构是指文章布局。

  作文训练,无论是高考作文,还是初、高中其他年级的作文,分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高考中语言表达训练的内容,不仅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长足的发展。首先,也就是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路开放,思维广阔,用于作文训练中,就可使学生的思路展开,充实、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

  语言表达训练,是与学生的思维训练紧密联系着的。例如“扩展语句”,是训练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将若干词语合理地扩展成一句话,或将一句话扩展成几句话乃至一段话,目标是使内容丰富、生动起来。不是简单地把现成的字、词扩展成句子、语段,而是通过严谨的思维训练形成正确的思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这个思路表达出来。又如“仿用句式”,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仿照范句表情达意,仔细分析其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使所写句子的内容、逻辑关系和例句保持一致或互相衔接。这样,就可能使学生进一步展开思路,在内容的丰富、句式的生动方面得到严格、规范的训练,写出好的、吸引人的句子。

  在作文训练中,有的学生思路不能充分展开,是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而语句扩展、仿用句式等语言表达训练,从连词成句的思路展开着手,使之通畅、开阔,也就能借用于作文的思路训练,由句而段,从段到篇,实现量的扩展,质的飞跃。

  连词成句的训练,使学生在造句上下工夫,初步展开思路。学生在作文中,对句子的写作往往是干巴巴的,简单而枯燥无味。其原因,就是不能展开生动、形象的描写或深刻、充分的议论、说明。而“扩展语句”或“仿用句式”等的语言表达训练,首先需要对原有词语或句子的内容和形式给予关注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或仿照恰当的语句,使之在整个语段中妥帖,与上下句关联适当、通畅乃至生动,这就有了丰富而充实的内容,需要开阔而严谨的思路。借助这种训练,在作文中,在一个阶段集中让学生做这样的训练,程度由浅入深,层次由低到高,让学生在造句上下工夫,同样能让学生逐步地展开思路,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或描写,或抒情。那么,学生写入作文中的句子,就不会再是干巴巴的简单而枯燥无味,而是生动、形象、深刻、丰富的了。

  连句成段的训练,使学生在设段上下工夫,进一步展开思路。段的内容,是由句连缀而成的。有了句的生动、形象,深刻、丰富的内容,学生初步展开了思路,连句或扩句成段,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不过,段落的写作,不是一般的句与句的连缀或句的扩展,而是在内容方面要有一定的联系,使所写的句子内容、逻辑关系能够互相衔接、照应。所以,在进行连句或扩句成段的训练时,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思路展开来,或按时间、空间顺序,或按事理、逻辑顺序,把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意思有机地连缀起来。既保持很各句生动、形象,或深刻、丰富的内容,又使句与句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衔接、连贯起来不,构成段的篇幅和内容。

  组段成篇的内容,这是属于篇章的写作。但思路还是可以用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的写作借鉴,一层一层地展开。

  近年来,扩展语句和仿用句式的语言表达训练还向着更高层次的要求努力,使其思想深刻、富有哲理甚至带有诗的韵味。这也可以用于作文中,启发性、诱导性强,含有哲理,适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给予的思考空间大;促使学生学会使用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关注名家、名句、名篇,产生联想和想象,使之思维活跃起来,由揣摹而熟悉其技能,由熟练而通向创作之途。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档次提高,内容同样表现出深刻、有哲理乃至有诗的韵味。

  2语言表达训练,可以拓展作文训练的领域,使学生丰富联想和想象。

  高考语言表达训练,从某个角度来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扩展语句,就是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丰富句子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仿用句式,必须与例句句式、结构修辞相同,还要分析内容间的逻辑联系,在内容联系和逻辑关系上与例句一致,“画虎成虎”,也需要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当然,扩展语句的开放性更强,思维上更不受限制,联想和想象更具有广阔的天地。正确使用常用的修辞方法,同样离不开联想和想象。简明、连贯、得体,是较高层次的语言运用能力,综合了语法、修辞、逻辑等多方面的知识,也需要联想和想象。压缩语段,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信息的抽取和提取的能力,找出主要信息,做到语句简练、语意准确。表面上是“压缩”,实际上是学生思维的整合和拓展,是更高层次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也需要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把这些训练用于作文训练中,就能使学生逐步丰富联想和想象,同样由句而段,由段到篇,完成作文的整体构思。

  联想是由于某人某事而想起其它相关的人和事。联想需要触发,否则将成为失去依托的乱想。联想有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和对比联想,如秦牧的《土地》,就借助这些联想,形成大开大合的思路特点。学生运用相关联想可以由植物的根想到植物的花、果,从而歌颂根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用相似联想由根想到一切对人类社会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如雷锋、焦裕禄;运用对比联想由树根联想到墙头草的根,说明根深叶茂的道理;还运用相似联想由草木的根引申到学知识、做学问方面,说明打基础的重要性,开阔思路。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基础上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认识过程。想象的任务是根据已知去发现、表现未知的奥秘。其特点是把心灵所获得的意象,加以改正、变异和结合。在科学中,想象创造出新的物质存在;在艺术中,想象创造出“心化”的事和情。科学的想象是根据已知去设想未知的途径,是已知规律在逻辑上的延伸,必须从属已知的事实和已知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精确性。艺术的想象,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一种具体的可感的“艺术推理”。它可以包含某些不科学的因素,夸大或缩小;不仅追求准确反映生活,还追求适当改变生活的某些外在的形态,以抒发感情。它奇妙的不准确性乃至超现实的幻想性,是生活的真实上升到艺术的美的规律表现。要充分启发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哪怕是奇思玄想,也可以加以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空间无拘无束地飞翔,才有可能说得上创造。在这种想象的空间里,作文的各种开头、结尾、层次的组织等,在每个人的脑里像海鸥群在浩渺的海洋中追逐海岸线外的船影,直到船桅毕现为止。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近年高考的语言表达训练,对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具有启发意义,即如何根据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培养其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语言表达训练,同生活密切相关,可以拓展作文语言运用的范围。

  近年的高考语言表达训练大多从现实生活中摄取题材,设置题目,从学校到社会,从自然到历史,呈开放性,语用的特点更加突出。语言表达能力,同我们的生存、生活、学习息息相关。高考中的语言表达训练,是让学生能够把学到的书面语言和日常生活里活的语言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注意激活其思维,也就拓展了语言运用的领域。既要求连贯,又要求简明;既要做到得体,还可追求典雅、有韵味。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也使语言的训练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拓展了语言运用的范围,加深了语言使用的层面。把它运用于作文训练中,也会获得同样的效果,提高学生作文语言表达的能力。

  什么叫作文?作文是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认识、感悟诉诸文字的一种自由的创造过程。因此,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一个脱离生活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创作的灵感的,无论是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都是以实际生活为前提的。离开这个基础和前提,“苦苦思索”就犹如缘木求鱼,将成为一句空话。帮助学生认识生活,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近年的高考语言表达题引导学生面对生活。学生的周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宽大而丰富的存在,都有一个广阔无边变化着、汹涌着、激荡着的生活海洋。只要学生能采撷其中的一朵浪花、掬捧其中的一丝涟漪,都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文章。关键是对生活的认识。研究存在,写出平凡,既是对生活的深入,也是对自我的塑造。

  近年的高考语言表达题引导学生善于追问,面对生活善于设疑追问。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带着更多的问题,而非更多的答案去生活。”追问,对于语言表达的内容,是一种多向展开;对于文章写作来说,也是一种多向的展开。即针对某些看似平淡的客观事物,从不同的方面、角度提出自己的诘问,从而使事物丰富起来,利于文章表达的过程。追问既可以指向自身、心灵,也可以指向身边的人和事,以及社会现象、物情百态。

  近年的高考语言表达引导学生着意于探求。这是使思想定向而求其深刻的一种思维的方法。要探求生活的意义,感悟其内蕴。生活是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但有些常态有时就构成人们固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这种常态有时也变化着,但这种变化是逐渐的和群体式的推演,如人们的日常交往、交易等。有些常态便是一种历史的凝结和文化形态,如人们的居住、景区。这些便可通过着意的探求而获得文章的写作材料。探求是一种思考,一种对意义的追寻。一段语言表达内容如果有了这种探求,就会给人一种深刻的厚重感;一篇文章如果有了这种探求,也会给人一种深刻的厚重感。

  4语言表达训练,可以提高学生作文训练的整体水平。

  学生作文的水平,是由内容和表达两方面结合而提高的。如果说从建国后由于历史的原因作文训练往往注重内容、轻视表达的话,那么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则必须注重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这是新形势下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也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 只有把作文训练中的内容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

  文章的内容主要体现作者的思想、思路,是思想认识问题。茅盾曾说:我们的文学的贫乏,主要是思想的贫乏。怎样提升学生的思想,是一个现实而又古老的问题。但作文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可见,在作文中语言表达的重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丰富了,思维也就敏捷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的贫乏其实就是思想的贫乏。

  写作教学主要目标应该是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表达问题,是帮助学生如何把所见所闻、感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地表达出来。写作指导应该实现由“重文轻言”向“重言轻文”的重心转移。把写作重点定位在“言语”上,让学生自由地、舒畅地表达,给学生以展开自由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言语成为思想和想象的翅膀,写作训练过程才能使言语能力与思维能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把高考复习中的语言表达训练用于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也就突出了语言表达在作文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作文训练中的语言表达具有了更明确、更系统、更高层次的内容。作文中的语言表达训练,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以前作文训练注重的词语锤炼、句式选用、修辞运用等,再加上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和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则使作文语言表达注入一股股活水,不仅表达规范、丰富、有文采,所写内容也更具有深刻性,更凸现出美感。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把高考语言表达训练的内容纳入作文语言训练,使其构成作文语言训练的更为开放、更为广阔的序列内容;就要把高考语言表达训练的内容在作文中一项项地落实,一点点地充实进去,使其更具体、更丰富;就要把高考语言表达训练与作文语言表达训练同样抓紧、抓实,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就要引导学生把高考语言表达训练的成果自觉地运用到作文中,提高作文的语言水平,提高作文表达的档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指导意见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推荐] 名师指导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 切块打磨 细水长流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201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全攻方略之预案篇(免费版)
语文:养成“反刍”习惯 提高复习效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