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维老师答“为什么这么肯定作者是这么想的”

 费XX向老师请教

    ···“阅读理解也让我头疼,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肯定作者是这么想的。

 

二 黄老师的复信

 

费同学

    你好。我很愿意帮助你。先说说你对“阅读理解的困惑。你说“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肯定作者是这么想的。

第一,你的质疑有道理。那些语文作业的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包括老师阅读理解”课上所做的分析归纳--主题思想之类,作为学生,产生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肯定作者是这么想的”的困惑,是很自然的。对命题人标准答案的制作者,对老师们,实质上是对老师所遵从的教学参考书的作者们,对他们似乎几近武断地这么肯定”,甚至--有点抵触情绪,可以说在所难免。我很理解,广大学生可能有,乃至终生未能解开这样的疙瘩,实为语文教学一大憾事。而这本来都能够解释清楚的。

第二,但是,同时必须申明,这只是就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而言。而对议论性文体、科学内容(或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或思维科学)的文章,这样的质疑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具体理由后面详述。

    严格地准确地说,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属于欣赏鉴定,所谓赏鉴。不宜笼统地都说是“阅读理解”。如果人们这样地笼统地把广义的阅读理解”(对一切文章的、无论是文学非文学)与狭义的阅读理解”(对文学作品的评论欣赏)混杂地说,你自己要分清楚。

    第三,这里就需要懂得文学与科学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一,文学与科学的ABC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百度·百科》)

   科学即反映人们对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经典的科学方法有两大类,即实验方法和理性方法,具体的说主要就是归纳法演绎法(《百度·百科》)

二,它们的共同点:

文学与科学都反映客观现实,是作者这个“主观”,他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按你的话说,就是作者们对客观现实是怎么想的;他怎么想他所见到的、他所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的客观现实--表达在文章里面的

三,它们的不同点:

1科学的文体   

科学以抽象思维为主,也就是借助推理论证为主。议论文、论说文是直接地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的看法,明确地用概念组成判断,表达为论点。尔后议论文、论说文作者展开对这种看法、这个论点的论证。用的是归纳法或演绎法,或二者的结合。这个过程中,必须做到概念清楚、判断恰当、推理论证合乎逻辑性。每一个概念,它的内涵与外延必须上下文一致,文章里的判断彼此之间不能相互冲突,论据要能够与论点有内在逻辑联系,即能证明论点。

因而,阅读理解议论文、论说文文章,可以肯定作者是么想的。也就是说,对于科学内容的议论文,作为有相当的阅读能力的读者,的的确确是可以肯定作者是么想的。作者的中心论点、分论点,都可以从文章找出,可以摘出用以表达论点的语句。作者对中心论点的说理论证过程以及依据也历历可辨。凡是有相当的阅读能力的读者,阅读理解议论文、论说文文章所得结果几乎是一样的,作出的摘要大体一样。

    2,文学的文体  

文学属于艺术,是对生活作形象化的表现,以形象思维为主,也就是借助想像与联想为主;也就是作者是间接表达他对现实的看法的,把看法隐蔽起来,借助形象画面、人物故事,显现自己的看法。

请注意“形象化”三个字,也就是通过画面,人类社会生活的画面来表现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就是想像与联想的方法,想像与联想是文学的主要方法。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一种反映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用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有关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是架设在此一事物与彼一事物间的桥梁。

    形象化的想像与联想的内容,较之抽象化的推理与论证的内容,当然会有很大的不同。

文学的艺术的、形象化的想像与联想的内容,会呈现出一幅幅人类社会生活的画面,是由人物与环境,细节而场面而情节组成的形象的体系。作者的观感就涵蕴在形象体系当中,文学艺术家在讲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时候灌注自己的情感,暗示自己的思想,呈现为情感倾向,一般不直接说出来(有时会在作品里用带抒情的议论性插笔流露一二)。多数情况下,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的时候思想是朦胧的不明晰的。文艺家往往展示社会现象,顶多揭出社会问题,却不能指明解决的办法。

对描述这样一个形像的体系的文字的“阅读理解,读者们必然会出现差异性。文学评论虽按一定的标准也难免带上若干主观色彩,而欣赏则更具个人色彩。几方面的因素综合起作用,所以读者阅读理解就会发生差异,人们夸张地说,难免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主角)。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文学评论,很难有标准答案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于你的“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肯定作者是这么想的”,我表示理解。

四,文学评论存在共许共识的可能性:

   话又说回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也会有明白作者怎么想的可能性。或者说,具有一定的文化教养,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的读者,对同一部文学作品,对同一篇小说散文的评论是可能一致的,评价是可能几乎相同的。

我国现行高中语文教学体系,要求学习文学评论,培养文学鉴赏能力。何谓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百度·百科)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文学评论何以存在共许共识的可能;

1,老师依据文学理论常识教给我们文学评论的标准;

2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我们遵循文本第一的原则;

3,我们实行知人论世的原则。作家写作文学作品,读者阅读文学作品,读者通过作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生活在一定的时代,他的世界观、艺术观、创作方法带着时代的烙印。我们结合着时代背景,搜寻作者的心路轨迹,加深理解他的作品,他的蕴含在作品里的情感思想。文学作品如同婴儿呱呱堕地,就会在读者的培育下成长,读者的评论尤其是其中的专业文学评论人员的意见会影响到对作品的评价当中。老师们用的参考书,就大体综合记载着这些意见。

4,我们趣味相投。我们当代的学生群体,甚至包括教授我们文学的教师群体,还有支撑他们工作的教学参考书的作者群(存有代沟,而教学内容或有所填补),价值观趋同,知识结构趋同,语文能力趋同,文学修养趋同,如此等等。

五,重要的说明:

1,我们说“评价可能几乎相同”不等于连语言的表达也一模一样,只是说意思差不多而已;

2,能力考核的时候,为了评价的需要,可能制定所谓标准答案,不要误会,这是主观题的标准答案,不同于客观题的标准答案。它约定的只是大致的意思,有时会具体到可能的几种表达,还会有伸缩的余地的。

3,能力考核的时候,不会考读过的课文(因为很可能存在没经过自己理解死记硬背相关内容,并不具备能力的考生得高分),而且有意地考时代背景不明的、作者一般人不熟悉的、以致外域的翻译作品,目的就是为了把考察重点聚焦到文本,亦即作品本身的阅读上面--看你是否有读懂文本(如果文章里面透露了关于作家、时代背景的材料也看你能不能把握),得出与受过良好教育的同龄人的大体一致的评价,接近于当代专业文学评论人员的评价。重心在于这篇作品里,原作者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有很大很大的可能“作者是这么想的”,而不大可能是那么想的。(一般情况下连作者本人也没有这样明确地想过的)

4,考核嘛,可能有点局限性,也是出于无奈,它必须用共同的标准考察对象,以区别优劣高下。作为补救,也会有些让考生尝试创造的内容。比如,阅读一个文本,在文言文篇目,往往会分别三类问题:

A,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凸显了人物的那种品质?···)

B,这有什么现实意义?

C,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A类题偏于文章作者的原来的意思;B类题就看考生能否联系当前时代发挥文本的意思了;C类则更欢迎考生有本文引发的独特的思想。这样就兼顾了基本理解力与创新理解力的考核。

有良好文学素养而又向往创造性发挥的学生,会有用武之地的啰。

让考生尝试创造的内容,又不能太多,动辄数万人的闭卷笔试,不同于人数有限的专家面试,前一种情况,区分奇思妙想与奇谈怪论会有困难。试题的主观性太大会影响考察的信度,以致考查的公平公正。

明白了以上这些,你大概可以解惑而释然了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辰私坊||《麦青麦黄》阅读批评:曹宗国:元辰的文学修行//欧阳杏蓬:让自己更平民,让生活更深刻
文学评论写作要领
每日打卡:​“文学短评”如何写?
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有什么不同?
如何写出论点鲜明的文章?
文学评论更需要“园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