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道2013年高考真题精析
三道2013年高考真题精析
河北省馆陶一中 张振广

2013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涌现了一批题,这些试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考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些试题都是特别注重学科的主干知识的考查,把主干知识与新材料新情景相结合,考查图文史料的分析能力,这一方式的考查对2014年高考以及今后备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下面从各地试卷中精选出四个试题从向分析、命题立意、思维路径、思维障碍、规律方法五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1.(201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第34题)图6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向分析: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出现了特别注重通史意识的重大历史问题的演变的组合选择题,考查考生既要宏观把握历史演变,又要微观分析细节变化,把握历史的时代特点。我们以2013年全国新课标I卷的第34题为例加以说明。

命题立意:本题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德国地图切入,考查地图材料有效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德国的历史演变与影响。

思维路径:本题属于从大处着手,考查历史的宏观演进的过程,同时要突出细节考查,微观分析历史演进的变化。解答这类题目要仔细研读每幅地图的细节,特别注意地图中德国边境与所学知识的关系。解答这一题目,要注意结合教材的内容有《凡尔赛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雅尔塔会议、二战后德国的分裂、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把这些所学知识与地图内容相结合,分析每一幅地图的历史时间。地图①中的关键消息是存在奥匈帝国,奥匈帝国瓦解于一战后,说明①是一战前的德国地图;②是当今德国的政治地图;③中没有捷克斯洛伐克,这说明是二战爆发前德国兼并了捷克斯洛伐克,④中的有东欧一系列国家建立,德国国土缩小,波兰获得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这是说明是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版图的影响。所以答案是C

思维障碍:这类问题在2013年高考中的出现,出显突兀,原因是组合题近几年来被排除出全国新课标卷,二是这个题目的内容基本不是高中历史教材涉及的内容,而是初中历史的内容;如果没有读好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也没有初中历史的基础,这个题无法解决。高中历史学习,要在初中历史宏观展现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注意细节问题,注意高中历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板块的综合,并适当融入相关的选修教材的内容。以德国为例,德国的历史演进就要整合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尤其要注意20世纪以来的德国历史是和两次世界大战无法割裂,不可以为教材板块模式思维禁锢。

规律方法:高中历史学习,要在掌握中学历史三本必修和四本选修的基础上,在学习中特别注意通史意识的学习,要把这些内容重新整合一起,做到既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的演进,又能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综合分析一个时代的发展。做到既能从宏观把握,又能从微观入手分析历史现象。

2.(2013年安徽文科综合历史第12题)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向分析:高考独立制历史试题的省份有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四川、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东等11个省、市。仔细研读各省的试题,每年都有一道或以上的试题考查本省市的历史,试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类试题,对于所在省份考生有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2013年四川卷第14题考查了近现代四川的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2013年安徽卷考查了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与农业发展的关系;2013年广东卷考查广东名人刘锡鸿的观点评说;以安徽卷的第12题为例说明。

命题立意:本题以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切入,考查安徽历史上的水利工程兴建与经济发展关系,综合考查对古代经济发展的认识。

思维路径:中国古代经济的核心是农业,农业发展的基本因素有生产力的标志──生产工具;生产力的执行者──劳动力;古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条件──古代农业科技;农业发展的保障──水利工程;农业发展的政治保证──国家政局与政策。材料展示是其中之一农业发展的保障──水利工程。材料是从西汉到唐朝的水利工程,解题要注意对这一历史时间段历史阶段特点在经济领域的体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出现。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两宋,所以选项A与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不符,中国的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北方农业水平高于南方,所以排除;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基本保证之一,水利工程呈现上升态势,说明安徽农业生产发展呈发展态势,所以B项正确;安徽大部分位于江淮之间,C项表述与材料关系基本没有关系,宋朝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所以D项错误。

思维障碍:地方特点题目最大的思维障碍是容易从地方的基本史实直接分析,忽视对历史发展基本特征的把握,这样解答题目容易出现的问题上是之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

规律方法:解答这类试题只要把握地方史料的核心信息,同时把握这些历史信息与材料所涉及时代的历史阶段特点综合把握,答案设置符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这样就可以轻松顺利解决这些问题。

3.(2013年全国新课标1卷第40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

向分析:2013年高考试题注重考试大纲的主干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试题展现出鲜明的时代,高考考点的切入点很多是时事热点,如2012年以来南海问题和钓鱼岛至今还是炙手可热的热点,海洋利用又与国家经济发展、民族复兴之路西息息相关,2013年高考题全国新课标卷40题这一时代特征十分明显。关注热点与重点知识相结合的命题趋势。

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海洋利用与近代海权思想的发展过程,考查材料考生最大限度的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与解读能力,综合分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时代的热点问题。

思维路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准确全面理解历史概念。第(1)问,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说明利用海洋;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海洋开拓利用出现;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说明技术先进;僧人、海外贸易鼎盛和明朝的私人海外内容著述体现了私人活跃,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利用海洋等;明清的海禁政策说明缺乏海权意识。第(2)问,首先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海洋利用的变化,由鸦片战争后为外国人控制到中国人随着对海洋认识的发展,建立海洋管理机构和海军,商战、海外留学与移民等变化。启示要突出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如增强海权意识,利用海洋发展经济等。

思维障碍:解答社会热点问题容易出现的最大障碍是历史问题政治化的倾向,历史题目的答案基本变成了政治题答案。这类问题一般都会有一问是“启示”,答案的设置既要突出历史学科的时代史学鉴借特点,还要注意答案不要变成政治宣传口号。

备考启示:高考备考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民生问题、民主政治建设、国际法、环境史、宗教问题、社会文化史、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演变、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等问题。

【答案】

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

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

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作者简介:张振广,河北省馆陶一中高级历史教师,历史学硕士,在《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文科)、《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历史学习》《高中生》《试题与研究》《教学考试(高中历史版)》《考试报》《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当代中学生报·历史》《少素报高中历史高一高二高三版》等20余家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2014-06-06  人教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新课标文综卷)
预料之中 意料之外
【历史】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42题的命题特点及解答思路
九年级历史试题试卷分析
新课标全国卷历史科2011——2013年高考试题列表分析
2013年甘肃高考一诊考试:历史与新课程卷有差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