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丰富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丰富

第二节   旁征博引 事丰理显

——议论类文章的丰富

知识导学

议论类文章要达到丰富,在材料上追求的是博学多才,毕竟材料是作品最根本的载体。可以说,历代优秀之文无不在材料上具有顺手拈来、回环往复的特点,无不在情和理上具有协调统一的特性。从《庄子·逍遥游》的神奇莫测比喻娴熟而具有哲理的思考,到刘基《卖柑者言》的寓意于言,事理结合而说理深刻,从贾谊《过秦论》的大肆渲染、大肆铺排到韩愈《原毁》的古今对比正反对比,莫不是材料丰富,内容充实,而情理兼具的典范。在当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等文化散文,都在说古道今,融贯古今,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尽情地徜徉,充分展示材料丰富的重要性。所以,文章要做到情感丰富,启迪人智,首先是要材料丰富。同时,议论文还要在材料的挖掘上下功夫,达到神韵的丰富。

一、旁征博引

而所谓旁征博引就是指说话、写文章引用作为依据或例证的材料具有广泛性、广博性。所谓情理并茂就是指文章在材料丰富的基础上,具有情味,以情感人,并意味深长,给人以启迪。因此,材料丰富就是指文章的内容要具体、充实。主要是说议论性文章能够旁征博引,理论引论、事实例子、类比事例、数字资料等等都比较确切有力;记叙性文章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能够更宽更广地使内容具有细腻的情感和回味无穷的思考。

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丰富,要求之一是做到“材料丰富”。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要成功,不仅要有“米”下锅,而且还要多多的优质“米”。万万不可对材料有满足感和随意性。好的作品是精选出来的产品,是纵横千里横贯东西的“轻骑兵”。它讲究的是旁征博引,但绝不是拖沓冗长,而是通过旁征博引达到更加动情、更加有力。在议论中,古今中外、高雅通俗都要涉及,从而给人一种丰富厚重之感。

二、视角独特

每一个文题,都能引发、激发我们的思维。

任何一个材料,都会在认识、评判、表达时会有自己的一方天空,为思维视角的独特提供了可能。对于议论文而言,实际上是讲究一个论证的过程。一讲到论证,很多人就会想到演绎法、归纳法、比较法等等。论证性的文章更讲究思路的清晰,尤其需要视野的开阔。毕竟,它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过程。议论文思路的开阔是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而具体方法常常体现在局部。有了全局性的论证思路,再具体地安排好某一局部论证方法,那就可以取得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较好效果。因此,只有登高望远,才能极目千里;只有极目千里,才能文思如潮涌,浩浩荡荡,绵延上万里。而且常常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喜景象。而有的人找到了文章的切入口,可还是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笔,那问题就在于写作思路没有打开。

因此,我们要在平时训练当中,用脑用心,养成求异思维的习惯,创新意识的培养,将每一则材料用好用足,文章就会变得独特起来。

三、意境幽深

一篇好作品的打磨是历经多方面的,构思巧,材料好,语言精等,但更需深刻的立意,深远的意境。幽远的文章,令人看不完,猜不透,咀嚼不尽,回味无穷,是作品的高境界。意境主要是针对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而言的,是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中蕴涵的或者体现出的含义隽永的境界,是文章中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它是对形象更高的要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也作了独到的诠释:“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深远或是景物与抒情结合,通过象征、暗示等含蓄的手法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所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达到情景交融;或是象征隐喻,含意幽远;或是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议论的同时,注重意境的锤炼,将论证弄深刻些。

在事丰理显的基础上,追求意境深远是高考作文迈上一类的必经之路,也是那些富有才华才情的考生一显身手的着力点。刻画一个人物,描摹一种情状,如果只是表面的形似,只求其生动逼真,而不能揭示生活哲理,不能表现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不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深思,那么就难说这样的形象是真正的生动的形象。其实意境和意象是辩证统一在一起的。“象”指的是具体的艺术形象,“境”指的是产生于具体意象之外的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等。因此,能否达到意境美,要逼真形象地刻画实境,但重要的不在此,而在于实中蕴虚,在意象之外传达意境,即所谓的“象外传神”。深刻的意境往往依附于一定的具体事物,也就是说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展示作者的思想、观点、认识,表达作者的情感。所以,要能达到意境美,必须用力刻画好意象,写好实境,要“化理为象”。“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切,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明代文艺家朱承爵如是说。

“缀文者性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受到启迪和美的熏陶。而高考作文意境深远,就是让阅卷老师感受其中,“入情”其中,从而让你的文章脱颖而出,高“分”亮节。

方法导引

学识、涵养、审美、文气只能从丰厚的积淀中修养而成。写议论类文章时,思路滞塞,视野狭窄,立论偏浅,内容空泛,究其原因是缺乏丰厚的积淀。要达到此点,就必须从材料、思维、意境三个方面进行拓展。

一、恰当运用材料

1.选熟悉的材料,奠厚实的基础。

作文的材料自己熟悉了,就会任自己的思想或写作的需求而驰骋,也就容易出产优质作品。因此,在选用名人事迹或言论时,避生就熟,要选择那些历久弥新、洋为中用的事例,让自己的文笔能在材料的沙场上处置恰当,因为回归古典、借鉴西方式的旁征博引也是新颖生动的重要途径。当然,如果自己见识不广,积累不多,而所熟悉的材料尽是别人所熟悉的,甚至是滥用的,那么要想使所用的材料达到新颖而有力,那也不是现实的。所以,要做有心人,善于收集,善于识记。课本上的事例和事理,要温故知新,归纳整理,不要抱着金碗讨饭;听广播,看电视,读报刊,览杂志,甚至平常交谈所引事例,有不少是值得借鉴的材料;留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注意思考和提炼,将这些事例巧选角度,加上有“亲历”的烙印,往往能写出动人而且服人的文章来。只有做到这些,作文才可以奠定厚实的基础,才会丰富起来。

2.修繁茂的枝叶,留鲜明的印象。

自然之美是最真实的美。然而,如果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绿树红花按照自己的意愿巧妙地进行修剪,那么将得到的是另外一种令人诧异、叫人惊奇的新气象。面对偌大的材料之屋,如果不加以精选,而信手就用,那得到的将仅仅是一些真实的粗坯,而不是高雅的艺术了。因此,材料丰富并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对所选的材料有目的、有指向、有取舍地运用。剪去材料中与文章中心联系不够紧密的情节,只保留最能表现中心的部分;剪去材料中重复的叙述性或议论性语句;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安排好材料的详略:与表现中心关系不大的材料要略写,与中心关系较为密切的材料要详写。对于论说文来说,尤其要注意舍弃与论点无关的材料。这样,不但在行文时有了轻重缓急,避免了呆板沉闷,而且也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印象深了,所谓的旁征博引也就有了运用的价值所在,情理并茂也就有了实现的可靠保证。

3.定巧妙的角度,见神奇的功效。

我们所讲的旁征博引就是做到目标一致,力量集中,魅力无穷。而一则材料,所需求的议沦的角度是多方向的带有辐射性的,如果不作处理就任其自然,是达不到写作的目的的。所以,要运用求异思维,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从相反角度、非普通的角度,观察、分析、理解事物,往往能使平凡的材料化腐朽为神奇,善于把握角度,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从那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新鲜生动的材料,达到神奇的功效。要选好角度,表达的方式也很重要。面对众多的纷繁复杂的不同类型的材料,选择表现主题思想的方式是行文的重要要求。常见的旁征博引方式有排比句子、排比事例、博喻、选点反问等。

二、务求深透思维

1.用求异作翅,开辟思维的新天地。

思路的开阔,要求打开多扇心灵的窗户,全方位的思考描写的对象。逆向求异,反弹琵琶,另辟蹊径,超凡脱俗,想别人所未想,发别人所未发,就确实能够开辟思维的新领域,创造话题的新天地。如果对“实话实说”加以阐述,可以大谈“实话实说”的魅力:勇气与智慧的结晶,返璞归真的最高境界;而从另外角度来说,大谈如不注意方式而“实话实说”则会有很多的不足,那么如此立论会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快感。

要求异,还要多角度地思维。如要对《牢骚议》作开阔思路的阐述,就不能简单地在可以发牢骚和不能发牢骚上做文章,因为如此话题会越说越纠缠,越糊涂。这时要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首先讲单发牢骚是无益的,“与其发牢骚发得垂头丧气,倒不如就憋一口气与那惹人牢骚的事物斗一回,或者不如挽起袖子于实际的事情。”其次,是讲牢骚不可能一下子消失,新旧相续,接连不断。接下去是讲听到群众发牢骚,干部应该怎么办的问题:要琢磨琢磨自己:我的言行可曾有些让群众不满之处?我手中的权力用来为群众办了几件实事没有?对于群众所不满的事情,我能否采取某种措施予以解决?最后,总体论述“牢骚是群众表达心声的一种方式”,无论这方式怎么不容易让人接受,甚至有时不免刻薄苛刻,我们的干部都要取其内容而不计较方式,努力做好工作以改变让人牢骚满腹的情况。这样文章在论证思路上是开阔的,从说牢骚到听牢骚,从百姓群众到领导干部,从无益到有利等方面进行论述,将发牢骚这种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尖锐性和现实性阐述得既全面又深刻,达到了别具一格。

2.用集中作尺,追求思维的新领域。

当然,涉猎广,积淀丰,那可定是好事。然而,材料总是有限的。这就必须要求考生集中一点,突破几个材料,达到放之四海皆准的程度。

以屈原的例子为佐证。

2002年“心灵的选择”: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面对罢黜流放,是向恶势力屈膝低头,同流合污,保全性命,享受荣华,还是保持高洁,独善其身,宁死不屈?他的心灵如何不翻江倒海,做出艰难的抉择?

2003年“感情与认知”:屈原被疏远流放,是怀王亲小人,远忠臣,凭感情用事;屈原流放荒原,自投汨罗,是感情冲动,对人生前途缺乏理性的思考,能否学庄子、司马迁、陶潜,即使不从政,也能为后人多留一点作品?

这样,角度的运用,为丰富作了很好的示范。

三、着力挖掘意境

1.议论深远之理。

直白、自然、朴素是一种美,但更多的时候含蓄、艳丽、高雅是人们追求的之所在。事丰理显,意境深远其实就是一种含蓄美的体现。

文章只有寄寓作者的爱憎,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才能抓住读者,使人产生共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我们常常要借景倚事,抒情议理,就是移情入景,寓理于事,以事明理,将主观情感融化到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叙述之中,用作者心理上的感受与变动作灵魂,在客观的描写、叙述上加上主观的感情色彩,使文章含蓄隽永。意味深长。寓哲理于描写抒情,要使自己的感情含而不露、自然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中。有一篇写雪的作文是这样描述的:“好大一场雪,大地一尘不染,白茫茫一片,晶莹纯洁。太阳出来了,雪化了,污水沟显露了出来,令人扫兴,不过,宽阔的路面被雪水洗得比原来更干净,路边的常青树更加显得苍翠。”看似平常的话语,却意味深长,文字里蕴涵了作者的爱憎观,不需要再做深长的议论:世界虽然有黑暗污浊,但更有光明美丽,应一分为二,不能只看一面。

2.表达深邃思想。

思想是生命的内核,没有思想,生命就失去了意义,没有思想,文章也就变成了“无魂文”。学生作文所表达的思想从哪里来?它不应是他人的强加,那样只能压抑学生的想象而逼迫学生说“崇高的假话”。好的文章应是外表看来似“琼楼玉宇”的空中楼阁,而实质是作者那发人深省的思想。这,就是意境的妙处。其实,写文章是“有风方起浪”的,文学只是作者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思想的升华。

中华大地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有许多是思想的经典。忧己者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苏轼,更有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煜;忧国者如“叹门外城头,悲恨相续”的王安石,“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林升;欣幸者如“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若狂”的杜甫,“火树银花触目红,接天鼓吹闹春风”的朱淑真;豁达者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仲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等等。他们绝无那种无病呻吟的哀怨,绝无空穴来风的长篇大论。更不用说最倡导“文应时而作”的鲁迅,其文充满了“心事浩茫连广宇”的忧国忧民思想,酿造了一剂剂疗救人心的良药。这才是文学真正应达到的境地——思想的升华。“空中楼阁”只是外在的形式,其内涵应是深邃的思想。通过联想,把人的思想认识、精神气质移注到描写对象之中去,造成亦虚亦实、形神兼备的效果。学生习作《因为你不改变,所以你美丽》就是闪耀着思想光芒的优秀之作。它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谈起,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武穆王,到拉着二胡《二泉映月》的流浪艺人瞎子阿炳,作者从思想的高度加以评述,流溢着思想的清泉:“人要有准则,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美丽。”在叙述的同时,作了恰如其分的议论,使文章的意境深化了。

佳作导读

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评点:开篇点人,以设问法如题,引人入胜。)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日:为人沉稳,稳中求胜。(评点:对人物作进一步分析,得出论点:稳中求胜,简洁而干脆。)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会沉稳下来,故日:非有志者不能稳也。(评点:在分论点下,作者大举班超、林则徐扩展论据,收效很好。)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评点:运用排比的方法,将事例演绎得“力大无比”。)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日:“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评点:在众多的事例中,作者选用的多是经典的,而且在经典例子运用的同时,还进行了对比,使文章的说服力强,这就是运用丰富的妙处。)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自己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评点:结尾再次回鲥文章开头的事例,进一步点明,达到主题的深化,真正的妙处无穷。)

【简评】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

文章采用了用分论点支撑中心论点的方法来构建内容。文题给定的话题包含两个方面——“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本文作者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取了一个点进行作文,即“沉稳、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应该说,文章本身也是“沉稳”的一个很好体现——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丰富,论证有力,层次分明。文章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既文脉清晰,又层层深入。论证材料从历史名人谈起,然后分而述之,又是以班超、林则徐等人的事例一直谈到诸葛亮、霸王项羽等,最后有以事例作结,可谓纵横千里,绵延几千年。作者旁征博引诗文辞赋,举名人逸事,无所不包;而且均出自中学语文课本,足见作者语文基本功的扎实程度。从中可以得出要想写好一手好文章,学好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的重要性;同时,在淡化文体带来种种弊端的情况下,规范文体应当成为考生的努力追求。

误区导诊

议论文在做到丰富的同时,要剔除几种毛病,要注意防止几种弊端。

一、处理材料缺乏度

1.无端滥用,一味追求数量。

确实,要做到旁征博引,不能说用了一个两个典型事例就算达到目的了,要做到数量足够。但是否材料越多越好呢?数次参与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工作的《中文自修》编辑李峰曾举例说,在编辑《中文自修》,组织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以及参与高考改卷过程中,接触到大量的中学生文章,并发现中学生写作存在严重的“掉书袋”现象。不少作文从头到尾引用不断,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竟然出现了18个典故。这些中学生认为,文章中所引用的名人名言和事例越多,就越能体现自己的阅读面之广,文章就显得越有思想。李峰认为这是个误区,是以旁征博引来遮盖自己思想的贫乏。高考作文是闭卷考试,老实说,为备战高考作文大段大段摘抄名人名言,大版大版引用名人事例,而分析过少,思辨不多,以致自己的观点凸现不出来,造成作文的失败。现在有一部分中学生一写作文就拿腔拿调,一说起话来就“之乎者也”,绝不亚于孔乙己。所以,这其实是在用材上出现了“过火”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并不是少数。如果这种现象不除,则不仅不能做到旁征博引带来的妙处,而且会过犹不及,影响作文的评分。

2.避熟就生,一味追求新奇。

照理说来,避熟就生应该是大力发扬、着力推荐的。因为它可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但是,有些中学生在行文过程中所采取的避熟就生却变了味,“熟”是避了,而“生”也成了所有人的陌生,连作者自己也是一副“生面孔”。选用自己不熟别人陌生的材料,又怎么能够使文章所选之材达到“情理并茂”的目的呢?自己不熟,写来就容易涩,缺乏通畅的滋味,也就缺乏强有力的情感熏陶力或理论说服力。所以,以情感人、说理丰富,必须是首先要自己对所选的材料要十分熟悉,所谓的“避熟就生”,应当是选自己熟悉而他人陌生的材料,不选自己熟悉而他人也熟悉的材料。做到己熟他生,就会引人注目,产生新奇之感,也就会有新颖性了,高考作文也就会获得高分。

3.囫囵吞枣,一味追求博引。

如果只是对材料一味地照抄照搬,不作任何处理,囫囵吞枣,那即使材料是自己熟悉而别人陌生的,也是不容易产生新奇之感。毕竟任何一则材料都有不同的写作切人点,将切入点选择好,其实就是对材料进行精心地剪辑,恰当地贴近主题。因此,对于任何一则材料要恰如其分地做点拨,提升,深化。如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和演讲口才艺术家卡耐基的事例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剖析引申,而且他的演讲口才艺术可以说是曾风靡世界,掀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卡耐基口才热,使亿万人获益匪浅。如果一味从这里去谈,新颖性就不强。有一个考生就从他的一句话出发,“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恨不得吸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而卡耐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的强身壮体的钙质。这就是对原材料进行了有的放矢地另选角度,而达到了真正地旁征博引,力量无穷。

二、提取论题缺乏新

1.老调重弹,眼界不开。

我们知道,不可能所有的话题都是新的,所有的语言都是独特的,所有的思维都是新颖的。所以,有些同学的作文里,出现几十年都未变的老材料,甚至出现了带有明显时代烙印的观点。这些旧的材料和观点,给人的笺注是典型的老调重弹,反映作者的眼界不开,是吸引不了阅卷老师的眼球的。因此,在作文时要尽量做到说人之未说,谈人之未谈,这样才拥有高人一等的可能。山还是那座山,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要用全新的角度与思维,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对于那些老材料,我们要屏弃陈旧的观点,以新的眼光给它们重新定位,并注入新时代的内容。只有这样,找到了文章的切入口,就不会是茫然之感了,写作时思路不涩,视野开阔,内容不会空泛,笔下生风了。

2.泛泛而谈,主题不深。

我们经常有些作文,材料新鲜,主题也好。但是却不见作文的高分出现呢?究其源,就是材料所反映出来的内容与文章的主题有一段距离,或者说是作者在行文时,只顾一味地讲究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的大思维,而不见所有的扩展都必须在主题的范围之下。离开主题去大谈特谈,只会使文章变成泛泛丽谈,影响主题的深度,甚至完全背离主题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其实,所谓的“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就是广泛地扩展材料与立意。要“打得开,收得拢。”那只打开,而收不拢的大思路只是废物一件,我们要谨慎。无论是议论性的文章还是散文,都要以明确的主题做唯一的宗旨,离开这个宗旨,就是空谈。

三、挖掘意境缺乏深

1.事不丰,理不显。

我们所讲的“意境深远”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事丰理显”。对于所描述的客观物象,我们要做到充分、充足、细腻、独到。如果仅仅是对其中的一些描写对象,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是达不到“事丰”的要求的。既然所描写的对象都是粗放的,那谈何情感之水的涌来?更不用说“意境”二字了。所以,要使文章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就必须用笔将所要描绘的对象,进行恰如其分的描绘,奠定抒情、说理的坚实基础。

2.思不深,境不幽。

在作文过程中,有些人总喜欢想到哪就写到哪,对立意的深刻,构思的巧妙,思想的深邃等等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尤其对思想的深邃,应该有个独到而奇特的视角,使文章高高在上,而不是落入窠臼。我们不说鲁迅先生的《野草》,也不说巴金先生的《废园外》,单说沈从文先生的散文就是典型的思想的精华。沈从文创作于“用笔比较成熟”“一生生命力最旺盛”那几年的散文作品,是他探索生命奥秘的艺术结晶。这时他已把自己的艺术使命定位在对生命的探索上。他为探测生命的深度才去涉猎“爱”,他认为“爱就是生的一种方式,知道爱的也不并不多”。从而使他的文章所出现的意境往往是幽深的。

而在学生的习作中,往往会出现轻飘飘的论说文,究其源,学生缺乏立论的针对性和思维的思辨性。如果对周围世界缺乏观察思考,空发议论,无病呻吟,那是典型的“轻浮者”;如果一味地远离现实,崇拜古代,文章找不到真我,体现不出时代似的气息,也是无法具有针对性的;如果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多角度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是不可能将材料分析透彻的,也就不可能达到幽深的境地。

病文诊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的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

许多时候,优势并不能使我们成功,反而会使我们败倒。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以“优势与成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字数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劣势——断臂的维纳斯

当衣羽飘飘的李白站在青平调的青石上,拨剑四顾茫然时,京都的曼妙音乐中下出一道又一道圣旨,最终这位豪放的诗人只有“须行即骑访名山”。滚滚东逝的汨罗江旁,心忧国民的屈子落得个“散发弄扁舟”,长长的遗恨随风落进一个又一个水的圆圈。

诗出人落。李白、屈原已随历史的车轮名留千古,然而虽然他们一心想施展自己的抱负,政治上却无所作为,为什么?因为他们正是凭借了自己的优势却忽视了自己的劣势——缺少了奉迎的机巧。

诗的兼性使他们忘乎所以,不明白在那个黑暗如晦的年代锋芒太露无疑等于自杀。

时间的风帆飘过遥遥的纤河,诸葛亮独坐楼头悠然抚琴,司马懿却手握十万大军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司马懿疑心太重——正所谓兵不厌诈,然而这次却是他同诸葛亮打了一辈子仗唯一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场面。可是他放弃了,给自己的一生留下了最大的遗憾,也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昏黄的青灯下一位小男孩认真地读书,他并不出众,笨拙得拿刀都要晃三晃,可正是因为这样而成就了一位生物学界赫赫有名的教授兼生物专家——童弟周。童老说过,正是自己的笨拙,促使他一次次奋作,一次次拼搏,并最终一次次走向成功。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了一句很激发人的话:弱热成父母。当中国的旧海尔在太平洋上飘荡的时候,德国开发了两条最新的冰箱生产线,德国凭借实力打垮了所有的对手,身处劣势的中国海尔集团没有在劣势中消亡,而是开拓进取,大力革新,不断进步,最终才有了海尔在世界的腾飞。

俗语说:淹死的大半是会凫水的,碰死的大半是会开车的。优势就像一块吃不完的蛋糕,永远不用担心会因为饥饿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缺陷像最后一口芯饼,总担心会被吃完,因而也成为了永远吃不完的芯饼。

优势没有体积,却可以让人无限膨胀直至开裂。缺陷没有颜色,却可以让生活选择色调鲜艳或暗淡。优势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灵魂升值也可以下跌。缺陷没有重量,好好利用会比泰山还重。任何时候别忘了给自己警示,其实一点小小的缺陷比完整还要美,就像断臂的维纳斯。

诊断过程

文章总体看来气势不凡,语言功底很好,素材丰富。由古到今,由中到外,可以说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可是在材料的处理上不是特别到位,四个材料堆放在一起,虽然所选的角度是一致的,但是缺乏必要的深层次的分析,以致材料虽典型,而构成的文本却缺乏有力的论证力量。另外,它的致命失误还在于错用了“李白”“屈原”这一素材。将李白、屈原不能在政治上施展抱负归结为“凭借自己的优势却忽视了自己的短处——缺少了奉迎的机巧”。对于高考作文而言,这样的观点性错误是难以让阅卷老师接受的。即使下面的文字再精彩,文章的可读性也会大打折扣。此外文末一段文字,模仿高考满分作文的句式,看上去很美,却经不起推敲。因此,高考作文在材料的处理必须慎重,不仅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且要对所选择的角度有足够的把握,做到正确、合理、深刻。本文评分只给37分。

考场导练

1.树有根,有根才枝繁叶茂,葱郁参天;草有根,有根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花有根,有根才经冬历夏,年年花落花开;人也有根,情感的“根”,事业的“根”,生命的“根”,思想的“根”,文化的“根”,民族的“根”……

近年来,海外游子故土寻根,台湾同胞大陆寻根,考古学家到古迹中寻根,文化学者到典籍中寻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根……寻根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话题,寻根是为了把根留住。

请以“根”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必须围绕话题确立文章内容。②立意自定。③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5年10月17日,一代文豪巴金老人离我们而去。他101年的生命历程,映射了一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独特的心灵轨迹。他真诚而善良的人格,他丰富而独特的人生,他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他对中华民族曾经历浩劫的反思,他对中国知识分子使命的忧虑,无不表现出一个具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对于时代的良知。他的《随想录》是解剖自我、拷问自我、审视自我的“良心记录”。他是二十世纪的良知符号。请以“良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3.请根据下面漫画,把握该漫画的主旨,选一个最拿手的角度,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参考素材】

(一)捍卫真理:

1.哥白尼不顾教会的迫害,大胆发表了《天体运行论》,确立了太阳中心说。

2.布鲁诺坚持和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

(二)诚信与守信:

1.言必信,行必果。                            ——墨子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克

3.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            ——周恩来

①1988年汉城奥运会,加拿大运动员约翰逊在赛场上出尽风头,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纪录。然而几天之后,辉煌化为特大丑闻:因服用兴奋剂,成绩被取消,剥夺他选手资格。

②“狼来了,狼来了!”的教训。在小事上经常失信于人,在大事上人们就会对你持怀疑态度。

4.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答应了,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捧得晕头转向。

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它俩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嚼不了又成又苦的海水;它也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可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看来,我还是只能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

于是青蛙告别了大鳖,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请你以“好的与适合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性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素材】

1.曾参杀猪教子。

2.在韩国已悄悄进行了11年的以社会上层人物为中心的“不给子女留遗产”的运动,已被公开。这一运动突出向社会做奉献,把财产奉献给社会福利机构,有的会员甚至把自己数亿元的土地捐献给公共机关。

3.统计资料表明,各国小学生每天的劳动时间差距不小:美国1.2小时,O.7小时,法国O.6小时,英国O.5小时,而中国仅为o.2小时。相当多的城市中小学生,上学由父母接送,不会划火柴,不敢开煤气,所谓的劳动只是擦桌子、扫地。

4.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没有向父亲伸手,而是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5.狐狸母亲:冷酷中的温情。电影《狐狸的故事》中有一个情节:小狐狸长大了,可以外出谋生了,狐狸母亲便开始发了疯似的驱赶它们,不许一只留在身边。

6.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今,人造“美女”在韩国盛行。割眼皮、增鼻骨、美发等整容美容活动在中国也开始流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化装自己,既是一种自我美丽,也是一种对别人的尊重。但也有人反对这种违背本色、以假我来欺骗别人的做法。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请以“化装与本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素材】

1.气节操守,是做人的标准,是检验灵魂的试金石。具有高尚节操者,诚信无欺,见义勇为,甚至舍生取义。他们能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2.无节操者,见利忘义,贪生怕死,以致卖国求荣,他们灵魂里充满铜臭。

3.纵观历史:守节操者流芳百世;无节操者,为世人所不齿。

4.事实论据

谭嗣同从容就义

1898年6月8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谭嗣同,当时完全有机会逃走。另一位变法运动的领导人梁启超也反复催他尽快离开,但他拒不逃走,并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慈禧发动政变之前,谭嗣同的父亲曾多次写信催他回家,以免杀身灭族之祸,但他已抱舍生取义之志,对老父的来信均付之一笑。

受刑前,他面对上万围观群众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与谭嗣同一起就义的还有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等人,史称“戊戌六君子”。六位义士,个个大义凛然,临死不屈,他们高尚的节操,为世人所景仰。

齐白石的民族气节

齐白石,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现代国画大师。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时,他已70高龄,他愤然辞去北平艺专教授职务,闭门谢客,表示不与敌伪合流。尽天寒冷,全家宁愿受冻,也不领敌伪的施舍,拒绝卖画给敌伪人员。为了摆脱敌伪的纠缠,他先后在门上贴上告白:“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切莫代人介绍,心病复作,断难报答也。”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祥。”后来干脆写:“白石已死。”白石老人的高风亮节一直为世人称道。

苏格拉底坚守哲人的节操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强调“美德即知识”,知识的对象即“善”。当时奴隶主统治者控告他传播异说。毒害青年,反对民主之罪,判他死刑。他从容地对法官说:“作为一位哲人,我坚持哲人的节操,如果你们提出条件,说只要我以后不再从事哲学研究,就可以放我,让我活下去,那么我的回答: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我的信仰。”

苏格拉底,誓死坚持真理的气节,值得后世景仰,其言行大抵见于柏拉图的一些对话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中。

5.理论论据

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明·于谦《于肃愍公集·无题》

不为利动,不为威劫。

黄兴《在驻洲国会议员欢迎会上的答谢诃》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孔子家语·儒行解》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冬认杂咏·青松》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           汉·桓宛《真诚铁论·地广》

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

弘一大师《寒笳集》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乍向划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

唐·李白《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列女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高考议论文对论据要学会分析
高考议论文写作
王玉强 新著《作文有道》目录 自序
如何在高考中写出高分的议论文?
高中语文第二次作文训练  欧阳思源
高考作文: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应用十大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